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尚贤上》)
墨子说:“这是因为王公大人治理国家不能做到尊贤使能。在一个国家中,如果贤良之士多,那么国家的治绩就大;如果贤良之士少,那么国家的治绩就小。所以王公大人的急务,将是如何使贤人增多。”
墨子在自己的政治理想中,极力强调贤才在国家治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认为贤士是国家真正的“宝”,君王若不能得到贤士的辅佐,得到多少财富都没有意义。有贤才帮助君王施政,国家才能昌盛、政治才能清明、民众才能富足,因而墨子主张广招贤才,把使贤才增多作为国家治理的前提。那么,如何使贤才增多呢?墨子认为,在“唯才是用”的选拔基础上,还应该留住人才。
只有留住人才,贤士的才智才能为我所用,如果得到了人才而不能够长久的留住,那和没有得到一样。那么怎样才能留住人才呢?我们不妨先看看下面的例子:
刘备在安居新野小县,得到了军师徐庶。曹操得知徐庶是天下难得的人才,如果为刘备所用,自己统一天下的过程将会受到阻碍,因而想把徐庶拉拢过来,增加自己的力量。
于是派人送来徐母的书信,信中说要徐庶做曹操的谋士。徐庶明知是曹操用计,想借他的孝心来要挟他,徐庶是有名的孝子,因而不得不走。刘备得知后伤心大哭,说道:“百善孝为先,我不能阻拦你,你放心去吧,等救出你母亲后,有机会我再向先生请教”。
在徐庶离开时,刘备为他摆酒饯行,又亲自为他牵马,送出很远,徐庶感动地热泪盈眶,为报答知遇之恩,徐庶在临走之前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并发誓终生不为曹操献一计谋。
而徐庶母亲得知他投降曹操,自缢而死。徐庶虽然留在了曹营,却真的没有为曹操设计献谋。后世也有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说法。
这个故事可谓耳熟能详,曹操为了得到徐庶,拿他的母亲做要挟逼他就范。作为孝子的徐庶,人虽然离开了,但心却留在了刘备这边。刘备知道徐庶是无法强留的,于是洒脱地放手,用自己的真诚、大度感动了徐庶,因而得到了徐庶“终身不为曹操施一计谋”的承诺,而曹操虽然通过强硬手段迫使徐庶归降,但得到的却是“一言不发”的徐庶,对自己的统治并没有帮助。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刘备才是最终的胜利者,因为曹操得到的是徐庶的人,而刘备得到的是徐庶的心。
在漫长的历史画卷中,求才和留才的记载数不胜数,发展到今天,如何留住人才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仍然是至关重要的。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形容都不过分。现在社会上把人才称为“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当人才成为资源和资本,那么他们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
虽然企业都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广泛地招揽人才、重视人才,然而人才的高跳槽现象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渐完善,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更加高效,而作为特殊资源的人才,也允许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合理流动。但对于企业而言,人才的流动就意味着企业的损失,浅层次的损失是表面现象,人才跳槽后暂时没有合适的人能接替他的工作,给企业眼下的发展造成影响;而从长远来看,人才在离开公司之后,也把一些无形的资源带走了,比如说公司某个项目的研发材料之类的。所以,很多企业为了当前的利益和长久的发展,都把如何留住人才放在了人才管理的首位。
人的心理有各种层次的需求,作为企业员工也不例外。人的心理需求主要有五个方面,分别是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这五种需求是逐渐上升的,人只有在实现了自身的生存和安全需求之后,才具有了生活和事业的基本条件;而社交和被尊重,属于较高层次的情感需求;在前面四个需求都满足的情况下,人会产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表现在事业上,就是为企业创造商业价值。
针对人的上述心理需求,很多企业提出了相应的留住人才的策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是用待遇留人。(www.xing528.com)
这主要针对人的生存和安全层次的心理需求而言的,一般是物质方面的待遇。即使是人才也要满足生存生活的需要,从本质上说,人们工作就是为了让自己有饭吃,因而,薪金酬劳就成为留住人才的硬性指标。一流的人才需要一流的薪酬待遇,员工们会根据自己的薪酬来判断自己在公司的地位和价值,如果感觉公司提供的待遇和自己的能力之间有较大差距时,往往很容易选择跳槽,所谓“良禽择良木而栖”。因而,薪资仍可以说是现阶段留才的主要手段。
在薪资之外,待遇还包括福利方面的,福利留才也是企业主要的留才手段,一般说来,企业为员工提供的福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外在的硬性福利,即包括医疗保健、文娱康乐、图书报刊、电话邮政、班车服务在内的能够为职员提供生活上便利条件的福利待遇;一种是内在的软性福利,主要包括进修学习机会、商业保险、节假日补贴、子女教育基金、带薪休假、旅游计划、住房公积金等等,这些往往体现出公司对员工生活的人性化关怀。很多单位给职员的实际工资并不高,但福利待遇特别好,因而也能留住人才。
第二是用情感留才。
虽说员工和企业之间是一种交换关系,职员们付出自己的劳动来获得薪资,但很大程度上,这种关系还需要情感的维系,因而,需要管理者能够从感情上获得员工的认同。就像上面提到的徐庶,虽然刘备最终没有得到他的人,但在感情上已经得到了他,因而即使曹操得到了徐庶这个人,但却得不到徐庶的才能。企业管理中也是如此,要想真正留住员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对公司感情的深厚程度,如果职员们把公司看做自己的事业,从内心希望自己能为公司的发展作出贡献,那这个公司的发展前景一定是一片光明。
而在情感上留住人才,主要取决于管理者的功利策略,据统计,有近乎一半的雇员选择跳槽是因为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这就需要管理者不但要懂得获得职员的情感认同,还需要具备调节下属之间关系的能力。如果管理者在人格、信誉、信用、思想、观念、价值观上有独特的个人魅力,自然会得到员工们的认可和追随;如果上司能公平、公正地对待、评价下属,自然能在情感上捕获员工的心。
感情投资在留住人才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恩效果,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慢慢培养,获得下属情感认同的最佳时机是在他们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扶持;在他们工作偶尔失误的时候,给予谅解和宽容。
第三是用事业留心。
然而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才,工作并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他们还有更高层次的追求,那就是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即上面所说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因而,企业要想留住人才,还应该用事业上的成就来留住职员的心。
管理者在给下属布置任务时,要意识到这个任务是否具有挑战性、能否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尤其是给那些能力才华比较出众的下属布置任务时,更应该给他们以重任,这样,职员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才会感觉创造的乐趣、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
就像我们让一匹千里马在磨房拉磨,对它来说绝对是屈才,这样做的后果是,我们不但没有发挥它的特长,反而压抑了才能。企业中那些人才也是如此,管理者只有给了他们发挥自己才智的舞台让他们发挥,才能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在事业上的自我实现。如果我们是千里马,是选择在磨房拉磨呢,还是在广阔的空间里任意驰骋?千里马没有选择的权利,但是人有。
企业只有留住了员工的身心和情感,员工才能把工作当成事业、把任务当成乐趣,才能主动地贡献自己的才智为公司的发展作出贡献。能利用的资源才是真正拥有了资源,一个企业每年招收多少人才并不值得夸耀,能真正留住人才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足。
企业需要留住人才,才能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企业需要留住人才,才能获得更多的人才为自己的事业添砖加瓦。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