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墨家人道主义思想的积极意义

墨家人道主义思想的积极意义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墨子站在下层百姓的立场,代表小生产者及广大民众,提出了“非攻”的政治主张,就这一点讲,墨子的思想是有积极意义的。墨子的人道主义思想,主要通过《非攻》等篇章对战争的批判体现出来。他们死不旋踵、赴汤蹈火的精神,充分显示出墨家弟子崇高的人格力量,他们所高扬的人道主义情怀,将永远为后人敬仰。

墨家人道主义思想的积极意义

今王公大人、天下之诸侯则不然。将必皆差论其爪牙之士,皆列其舟车之卒伍,于此为坚甲利兵,以往攻伐无罪之国,入其国家边境,芟刈其禾稼,斩其树木,堕其城郭,以湮其沟池,攘杀其牲牷,燔溃其祖庙,劲杀其万民,覆其老弱,迁其重器,卒进而柱乎斗,曰:“死命为上,多杀次之,身伤者为下;又况失列北桡乎哉?罪死无赦!”以其众。夫无兼国覆军,贼虐万民,以乱圣人之绪。(《非攻下》)

现在的王公大人、天下的诸侯则不是这样。他们必定要指使他们的谋臣战将,都排列其兵船战车的队伍,在这个时候准备用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去攻打无罪的国家,侵入那些国家的边境,割掉其庄稼,斩伐其树木,摧毁其城郭,填塞其沟池,夺杀其牲畜,烧毁其祖庙,屠杀其人民,灭杀其老弱,搬走其宝器,终至进而支持战斗,(对士卒)说:“死于君命的为上,多杀敌人的次之,身体受伤的为下。至于落伍败退的呢?罪乃杀无赦!”用这些话使他的士卒畏惧。兼并他国覆灭敌军,残杀虐待民众,以破坏圣人的功业。

墨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是“兼爱”,兼爱延展开来,具体到国与国之间,就是“非攻”。墨子“兼爱非攻”政治主张的实质是“爱利百姓”,墨子本人也以“兴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墨家之徒的言论行动,也都是以国家、百姓、人民的利为准绳。

周朝进入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仍,导致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民众渴望弥兵息战,休养生息。墨子站在下层百姓的立场,代表小生产者及广大民众,提出了“非攻”的政治主张,就这一点讲,墨子的思想是有积极意义的。自古及今,不论什么形式的战争,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总是人民群众,为了把人民从战争的深渊中解救出来,墨子提出了“非攻”的社会理想,希望通过推行自己的这种政治主张,确立一种社会准则,来实现“兴天下大利”的人生追求。

虽然墨子学说在当时需要通过战争来结束动荡的特殊时期,没有生存的土壤,但墨子在反对战争的“非攻”思想中所体现的人道主义精神是我们永远值得提倡的。

墨子的人道主义思想,主要通过《非攻》等篇章对战争的批判体现出来。

墨子首先揭露了战争的危害。

战争是杀人的机器,每一场战争都充满了残酷性,在战争之中,不但将士们流血漂橹,即使妇幼老弱,也难于幸免。《非攻中》篇里这样描述战争的残忍:今攻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杀人多必数于万,寡必数于千。墨子连用八个“数不胜数”,来揭露战争直接杀人和间接带来的危害:

杀出兵时所用的竹箭、羽旄、帐幕、铠甲、大小盾牌刀柄,多得数不胜数;

戈矛、剑戟、兵车,拿去用后破碎弊坏而不可返回的,多得数不胜数;

出征带去的肥壮牛马死掉的,多得数不胜数;

战争时因为道路遥远,因为粮食短缺而死亡的人,多得数不胜数;

战争时人民居处都不安定,百姓因流离失所而死亡的,多得数不胜数;

百姓因战争贻误农时,因为冻馁和疾病而死者,多得数不胜数;(www.xing528.com)

丧师之事多得数不胜数;

军士因而阵亡而导致丧失后代的,多得数不胜数。

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使得百姓在水深火热中欲生不得,欲活不能,然而,当时的王公大人,为了自身的利益,根本不顾人民死活,屡屡攻伐无罪之国。面对战争的罪恶,墨子奔走呼告,希望自己的非攻理想能为统治者所采纳,进而救黎民于水火。

战争也是政治的继续,很多统治者发起战争,或者是为了满足自己不断膨胀的权力欲望,或者是为了得到更多的财宝,无论是哪种情况,战争都充满了掠夺性。战争掠夺的对象首先是本国的人民,因为备战需要资金,统治者自然会加倍地压榨民众,用以招兵买马,置备武器。备战要“夺民之用、废民之利”,就会导致百姓饥不得食,寒不得衣,劳不得息。当战争开始后,掠夺的对象又增加了被侵略国家的民众,他们的家园被焚毁,财物被抢夺,甚至妻离子散。《非攻下》描绘了这样一幅惨景:入其国家边境,芟刈其禾稼,斩其树木,堕其城郭,以湮其沟池,劲杀其万民,覆其老弱,迁其重器,卒进而柱乎斗。战争的掠夺性由此可见一斑。

古人言:“春秋无义战”,《春秋》记载,到战国中期,诸侯国从春秋时期的147个锐减到万乘之国七个,千乘之国五个。由此我们不难想象战争攻伐的激烈和掠夺的残酷。

墨子也揭露了战争的欺骗性。

墨子认为,战争是分为两种情况的,那些攻伐无罪之国的人,往往找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来竭力掩盖自己侵夺的真相。喜好攻伐的君主会说:我不是为了金玉、美女、土地,我只是想在天下以“义”立名,以“德”求取霸主地位,我发动的战争是正义的。而墨子则反驳,认为如果把战争的费用,用于治国,更能树立君主的威望和德行。墨子还用晋国的智伯盲目发动战争而最终失败的事实,驳斥了那些欺骗民众士卒宣扬可以取得攻战胜利的论调。

墨子行事的原则是“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所以,他不是反对所有的战争,他批判的是“攻伐无罪之国”,甚至主张“诛灭无道之君”。在墨子看来,防御和讨伐是正义的战争,应该受到支持。

墨子对战争的根源和解决的途径也进行了阐述。

墨子认为,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动乱的根源是“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认为之所以会出现纷争祸患,是因为天下人不能够做到相互关爱。如果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诈不欺愚。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动乱,社会就能够稳定,民众才能安居乐业。

认识到战争的根源,墨子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伟大主张,这在中国思想史上是独树一帜的创新之举。在墨家学说中,“兼爱”和“非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兼爱是解决战争的理论,非攻则是实践这个理论的行动。墨子从“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出发,主张“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作为实现自己和平梦想的理论支撑;又通过设坛讲学,自己周游列国游说诸侯,让自己的弟子们在诸国出仕等方法,推行自己的“兼爱非攻”的理论,作为实现自己和平理想的具体行动。

墨子和墨家弟子们,从爱利百姓的高度出发,极力反对攻伐之战,维护人间的和平生活。他们死不旋踵、赴汤蹈火的精神,充分显示出墨家弟子崇高的人格力量,他们所高扬的人道主义情怀,将永远为后人敬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