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标准,亮丽色彩-自我考核的秘诀

高标准,亮丽色彩-自我考核的秘诀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自己的考核标准,画一条亮丽的色彩人生在世,任何事都不能甘于平庸老鼠们聚集在一起商讨,怎么才能不被猫抓住。两天后,他们赶到时,对方给了一张10万元的现金支票。两人带着这10万元回到公司时,董事长对李亮大加赞赏。5年后,李亮当上了公司的副总经理,后来又当上了总经理。全力以赴的人不会平庸,尽力的人不会卓越。凭借自己出色的口才力压众多应聘者,最后一关面试只剩他一个人了。

高标准,亮丽色彩-自我考核的秘诀

为自己的考核标准,画一条亮丽的色彩

人生在世,任何事都不能甘于平庸

老鼠们聚集在一起商讨,怎么才能不被猫抓住。最终,众老鼠想出了一个办法:在猫的脖子上挂个铃铛。这样,猫一走动,铃铛就会响,老鼠们就能逃走了。大家觉得这个建议太棒了。可是,它们又犯了愁,方法是好,可是怎么才能将铃铛挂到猫脖子上呢?刹那间,全体老鼠鸦雀无声。

这个问题告诉我们,光能提出问题的下属不是好下属。平庸的人就喜欢看着问题发呆,而聪明的人是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块田地在那儿,你不去想办法耕种,是不会有收获的。即使是一个平凡的岗位,只要努力去思考,解决遇到的各种难题,你就不会平庸。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在职场上,一个人缺少知识,甚至没有突出的特长,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没有一个积极主动的心态。遇到问题,做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这样的下属永远也不会得到领导的提拔。

李亮是一名公司的业务员,产品销路不错,可是就是清货款非常难。有一家公司订了他们10万元的货,半年了,产品都快用旧了也没有付账。李亮催了无数次,该公司老板都以各种理由推脱。快到了年终了,公司又派李亮和另外一名业务员小陈去对付这个难搞的客户。

两人软磨硬泡,想尽了办法,最后客户终于同意给钱,叫他们过两天来拿。两天后,他们赶到时,对方给了一张10万元的现金支票

他们为搞定了这么难缠的客户而非常高兴,于是拿着支票就去银行。可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账上只有99800元。很显然,这是对方耍的花招,故意让账目上的钱不够,这样就无法兑现了。难道还要拖一年吗?他们可不想因为这样连年终奖都要折半。

看到一张不能兑现的支票,同去的小陈说:“唉,又白忙活,回去吧。”

但是李亮说:“别着急,我们看能不能再想想办法。”

“还能有什么办法?明明就是一张不能兑现的支票。”小陈不屑地说。

李亮想了一会儿,直接从钱包里拿出200元钱,存进了客户的账户。于是他们顺利地将支票兑现了。两人带着这10万元回到公司时,董事长对李亮大加赞赏。5年后,李亮当上了公司的副总经理,后来又当上了总经理。

可以说,李亮在公司能得到晋升和发展,和他善于解决问题是有关的。一个小小的业务员最后做到了总经理,不是靠自己的人脉,不是靠自己有什么样的知识,而是靠解决问题的能力。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这样气势的人不会输。因为他始终相信自己,遇到苦难不会退缩,也从不碌碌无为。相对李亮,业务员小陈就稍显逊色,也许几年后仍然是个业务员,甚至被求职大军冲到了不知道什么地方去了。就因为他甘于平庸,面对困难不想法解决问题。

一个下属在众多员工里“鹤立鸡群”,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无论问题简单还是复杂,是分内还是分外,他都能妥善解决,他总是全力以赴,而不是尽力。他是老板眼中的钥匙,金钥匙

话说以前有一个猎人,他带着自己的猎狗出去打猎。在雪地里,他看到一只兔子,于是一枪打在兔子的后腿上。受伤的兔子拼命地逃跑。猎狗在猎人的命令下飞快地追赶兔子。可是追着追着,兔子转眼就没影了。当猎狗回到猎人身边时,猎人骂猎狗没用,连一只兔子都追不到。猎狗很委屈地说:“可是我也尽力而为了啊。”

那只逃跑的兔子带着受伤的腿回到了自己的窝里。它的兄弟们都围过来惊讶地问:“那只猎狗很凶呀!你又带了伤,怎么跑得过它的?”“它是尽力,我是全力以赴呀!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若不全力地跑,就没命了呀!”

人本来是有很多潜能的,同时也是最会找借口的。“管他呢,我已经尽力了。”说这句话的人明显对工作倦怠了。事实上,尽力是远远不够的。试着问自己,你今天是尽力的猎狗还是全力以赴的兔子呢?

全力以赴的人不会平庸,尽力的人不会卓越。善于分析问题并能妥善解决问题的员工,给老板的印象是深刻的。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工作中,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不肯思考的人。优秀的员工之所以能获得晋升,就是因为他们敢于面对问题,不断超越自我,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主动解决”的韧劲,全力以赴攻克难关。

建言献策

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曾经告诫员工:“请你们不要忘了思考,就像不要忘了吃饭一样。”也就是说,把思考融入到你的生活中,从最细微的事情上做最深入的思考,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就会非常简单。你也一定因此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请随时记住:领导交给的“思考”都是一种锻炼,即使不合理,它也会磨炼你,方法总比问题多。工作是这样,人生也是这样。你会发现你的人生会离“平庸”这两个字很远。

不断超越自己,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这个社会上,“妄自菲薄”的人很多,尤其是在职场上。“这事我干不了”“这件事太难完成了”“能力有限啊”“胳膊拧不过大腿”,这些话常常出自一些下属的口中,目的就是不想努力做事。于是很多人处在“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想干,难事身躲着干”的平庸状态。时间长了,他们便开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地混日子生活。

干什么就要吆喝什么,做了,为什么不把它做好?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必须要有。作为一个下属,如果你不热爱自己的工作,不想在这件工作中突出自己的价值,那么,领导会不“热爱”你,薪水也就不会“热爱”你了。

人的能力确实会有高低之分,思维方式、身体等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加上教育背景、生活经历等都会造成个人能力方面的偏差。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只要下定决心,没有做不好的事情。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于浩的家乡是江苏常州的一个小山村。从小家境虽不是很好,但他学习用功,头脑也很聪明,备受老师喜爱。高中毕业时,他获得了美国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是必须负担高昂的学费。到美国后,家里无法资助他,他便开始自力更生。

一天,在唐人街餐厅打工的他得知美国通用公司在招聘推销人员,于是他兴冲冲地赶去应聘。凭借自己出色的口才力压众多应聘者,最后一关面试只剩他一个人了。年薪三万的职位在召唤着他,这让他感到非常兴奋。

在面试过程中,主管突然问道:“你会开车吗?我们这份工作的性质是移动促销,需要开着我们公司的车出去集体展销,然后发挥你的口才卖车。”

可是于浩长这么大连车都没摸过,更别说开车了。他想抓住这次机会,于是斩钉截铁地回答:“会,没问题。”他被录取了,公司通知他第二周周一上班。

于浩在面试时说了谎,但是他决定用剩下的几天,把这个谎言变成现实。于是,他从朋友那儿借来一辆破旧的车,朋友当教练。第一天他认真学会了全部理论知识。第二天,他在大草坪上实践操作驾车,反复练习,晚上困了就睡在驾驶室。到第三天,他竟可以驾着这辆旧车蜿蜒着行驶在公路上了。

周一,于浩准时到公司报到。虽然车技不怎么样,但是第一天工作还算没出什么差错。慢慢地,凭着自己的能力,他在通用公司工作了十年,共卖出了8800辆汽车,并创下了一年卖出1000辆的最高纪录。现在于浩已经是通用公司的推销部经理。

一个中国农民的孩子,经过不断奋斗努力,终于站到了国际的舞台上,拥抱自己的人生。如果换作一般人,在遇到“工作需要”和“自己能力不足”这种矛盾的时候,多半会说:“唉,这个机会多好,实在是可惜。”但是于浩没有这样,而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尽量弥补自身的不足,提高自己的能力去追求更高的工作目标,把“干不了”变成了“干得了”。所以他注定不会平庸。

在职场上,领导对于“能力弱”的下属肯定不会赏识,尤其对本来“能力弱”,还不思进取、不学习、不思考的下属,要么降低使用,挪后一位,要么直接就会将其淘汰出局。所以追求卓越是一个人在工作中最需要拥有的“欲望”。“欲望”是不断进步的催化剂,它会让你在工作中有一种非做不可的使命感,然后为之孜孜不倦,乐此不疲。

追求卓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尽其所能去做到更佳、不断前进的目标。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你可以不断地取得更佳,不断地打破个人纪录,提高已取得的成绩,从而走向属于自己的金字塔尖。要想不断超越自己,你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不懈。凡事最怕坚持,勤能补拙是良勋,一分辛苦一分才。只要自己在工作中坚持不懈,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2.懂得反思。在工作中不能做一个莽夫,反思自己的失误和不足,然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找到自己的短板最为重要。

3.深入问题。别人说这件事情不可能成功,但是你要问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深入问题的内部,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4.提高行动力。有时候不是你能力不行,而是你根本没有去做,就像本文故事中的于浩那样,努力把自己的短板补齐,需要的是切实的行动。

其实,追求卓越就是不断寻找自我改进的方法,改进自己的行为、人际关系、知识结构等。追求不断进步,是职场人士升迁的法宝。到时,在领导眼中,你就是只不可多得的“潜力股”。

他们总是在找寻如何自我改进的方法,他们永远在不断地改善自己的行为、举止、态度。他们总是希望知道人们为什么买,为什么不买。他们总是希望更有活力,更有行动力。

【建言献策】

追求卓越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妄自菲薄自己的能力,在别人停步时依然坚持自己的脚步。这不但是一种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更是一条自我实现之路。无论人才需求如何变化,是否具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始终是老板用人的一个重要标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吧!

一句“随便”,等于选择自我淘汰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对于相似性有非常大的兴趣,例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情景。人们对与自己相似的人更容易产生喜欢之情,而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认同的表现形式就是观点一致。总与同事保持一致,能让人有被认同的感觉,同时也会比较有安全感。

然而,如果一个下属总是对领导的话随声附和,和同事的意见保持一致,长期的“随大流”的行为会让领导感觉你没有主见,没有想法。有些人其实不是没有自己的观点,而是害怕承担被责备的风险,害怕被孤立。于是心态上变成了“随便吧,跟大流走总归安全”。殊不知,从管理阶层的角度讲,没主见的员工是不受欢迎的。

某市一家大型医院要招聘一名护士长。经过层层选拔,只有九人进入复试阶段。

当天,考官没有考非常专业的护理知识,而是拿来了九只温度计。他把九只温度计分别发放到九名面试人员手中,说:“这些温度计刚给病人测量过体温,现在请应聘者把温度记录在纸上。”当应聘者拿起温度计发现,根本看不见水银柱。到了最后交读数的时间,六名应聘者在纸上快速地写下了一个温度,其他三名应聘者在纸上写下了:“对不起,温度计没有数字可读。”

结果,这三名应聘者被留下了。考官解释,温度计是经过处理的,里面的水银柱被抽掉了。

接着,考官要求三人用刚才的温度计测量自己的体温。这三人都有些不解,其中两人目瞪口呆地望着考官,剩下的一个人则下意识地把温度计摆好位置,然后给自己量体温。五分钟过后,她抽出体温计一看,惊喜地发现竟然有温度显示。原来温度计中的水银根本没被抽空,考官只是事先把温度计倒着甩,让水银降到了另一端。最后,这名给自己测量体温的人被录用了。

故事中,有人怀疑自己的判断,看大家都随便写,他也随便写;有人听信他人的结论,考官说水银被抽掉了,他就信以为真。一味地怀疑自己的判断,轻信他人的观点,是阻碍我们前进的障碍

因此,作为一个下属,首先要避免违心地“随大流”。如果你本身对一个观点很不认同,可以用“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等委婉的方式说出自己的观点。根据你的思考和实践得出的结论,一定要表达出来。这样的话,你非但不会给领导“强出头”的印象,反而会让他觉得你是一个可以给他提供“建设性意见”的人。

职场最忌讳的就是做一只“木偶娃娃”,领导用你是为了创造出成绩的,而你一直在畏畏缩缩,避免失误。“随大流”是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觉得无法把握,或者害怕错误害怕跌倒,害怕面对失败,所以宁愿什么都参照别人,由别人来决定,因为这样至少是安全的。

可是,越是这样,越没有自信,越没有独立自主的勇气。没有人不会犯错,也有过依赖别人的经验。可是终究要学着给自己独自站立的勇气的。不要怕,看看下面的建议,也许会给你很多启发。(www.xing528.com)

1.要想有主见,就要在与人交谈时,多听,少说。多倾听才能进行思考,滔滔不绝的人说的话往往都不太经过大脑。

2.积累自己,丰富自己,工作之余多读书,多接受一些有用的信息,专业类、历史类,社会类、心理方面都可以。自己的知识结构完善了,表达观点时就比较有底气了。

3.面对他人的压力,要学会正确判断,做出正确选择。如果对方说的有道理,不要固执己见;如果自己观点对,也不能委曲求全。

总之,培养有主见的性格是一个慢过程,需要不断地自我暗示和自我锻炼。这里还要提醒一句:毕竟职场政治不简单。对于初入职场的新人来讲,刚开始要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领导,您看,我是这么想的,不知道对不对呢?”这样一来,既能满足对认同感的需求,效果往往比刻意“随大流”好得多。

【建言献策】

不随大流,有自己主见的人,并不是一个妄下结论、固执己见的人。例如:有一个问题放在你面前,你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做,不明白的要请教别人,或者需要别人的意见来更好地解决问题,或者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你就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了。

用实力证明你的价值

一位古罗马的将军找到当时著名的哈德良皇帝,说自己应该得到提升,他的理由是他经验丰富,参加过10多次重要战役。谁知哈德良皇帝随意指着旁边的战驴说:“亲爱的将军,好好看这些驴子,它们至少参加过20次战役,可它们仍然是驴子。”

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应用到职场上的意思就是:如果你认为自己行,请用你的实力证明。很多人抱怨领导对他不重视,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努力工作,但是领导却看不到,甚至是毫无理由地打压他,于是心理产生了失落感,甚至动了跳槽的念头。

不努力进步,无法证明自己实力的下属是最不受领导待见的。所以用实力证明自己,不要装腔作势,这是每一个优秀的下属应该铭记在心的。

王峰一直认为自己能力强。所在的公司刚刚接了很大的项目,很多人争着抢着要接。因为只要能负责这个项目,不仅能够得到很丰厚的一笔佣金,更可以在公司乃至整个业界出名。王峰虽据理力争,但是最后领导宣布的负责人不是他。他感到非常的不解,也很委屈,于是便找到经理问明原因。

经理说:“你没有经手过这么大的项目,公司对你的实力还不是特别的放心,所以不能交给你。”

王峰很是诧异,明明前几天经理还当众夸奖他,说他以后发展会非常好,怎么会在这个关键时刻不信任他了呢?是自己不够努力吗?还是公司根本就没把他当回事?于是他开始产生了跳槽的念头,心一乱,工作就更没有效率,工作业绩每况愈下。

到底是王峰的能力不足,还是领导偏心?我们不能就此定论。王峰因为领导没有把这次项目交给他而产生抵触的情绪,是不对的。站在领导的角度,他们用人的标准是以个人的实力来衡量的,业绩是实力最好的证明。领导一时的轻视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根本没有决心证明自己的实力。

职场不相信眼泪,更别拿“没有功劳,还有苦劳”这句话来说事。事实上,没有功劳,再多的苦劳也白费。作为下属,你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学会证明自己。只有让领导看到你的才华,你才有被重用的可能。

经验和资历固然重要,但不是衡量一个人能否胜任工作的标准,唯有业绩和实力才是。有些人认为,有十年或者更多的业界经验就可以胜任一切。可是细观察才发现,他只不过是一年的经验重复了十次。年复一年地重复一种工作,固然很熟练,但可怕的是这种重复已阻碍了自己的成长,扼杀了想象力与创造力。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里就实力我们做一些深入的研究:

1.首先你要确认,自己不是一个用华丽外表遮盖下的“土疙瘩”。实力是来不得虚假的。连自己都欺骗的人,永远也看不到前途。

2.你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给自己机会,也给老板机会,让他知道你的存在,让他看到你的能力、你的潜质。

3.拥有强大的实力,这件事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慢慢学习、积累。不要心浮气躁,一遇到困难就否定自己。只要不断前进,你就是最大的赢家。

4.实力有时候需要他人的佐证。比如你的合作伙伴,你的同事,所以即使能力超群,也别桀骜不驯。客户对你领导随便说一句,“我不信任这个人”,恐怕你就有降职的风险。

【建言献策】

跳或者不跳?这是一个问题。当领导还没有慧眼识珠的时候,当你这匹千里马还没有表现出绝佳的实力时,千万要提醒自己,心要沉才能行得稳。没有企业是不按实力说话的,只有把自己各方面的实力都不断提升,你才能在工作中得到领导的赏识。否则,你这个“土疙瘩”不论放在多么高级的珠宝行,也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土疙瘩”。

成为行家,做企业中不可替代的人

人的发展和一棵树的成长过程是一样的。它刚刚发芽的时候,就像我们说一个孩子很有生命力。然后慢慢开始抽枝,会有很多枝叶长出来,这可以被视为多才多艺。接下来,如果想让它健康成长的话,就必须把多余的枝丫剪掉。如果不这样,它就会把精力分散到每一个部分,从而变成一个废材。

人也是一样,在成长过程中,要主动分清主次,找到自己的特长,做好职业规划并且小心地栽培。“什么都懂点,但都是一知半解”。类似的人,很多公司都有。他们往往还很讨领导喜欢,但他真的有价值吗?答案是:No!其实,这种人是花瓶,是盆景,虽赏心悦目,但不能大用。

有种人,人们称之为“职场杂工”。他们一会儿在这个岗位做两天,一会儿换那个行业做两天。看似“全才”,但并非如此。古语云:多则乱,乱则不专,不专则难精。“全才”在某种角度来讲就是“无才”。领导刚开始会觉得这类人很聪明,知识面也很广,可是一旦让他们开展具体的工作,全部歇菜了。

阿毛大学毕业后,急于在城里安身,于是本来学习计算机专业的他开始做起了药品销售。由于没有什么销售经验,跑起业务来不是很轻松,交通费还要自掏腰包,他觉得不划算,就跳槽了。

后来,他在一家公司做网络维护员,但工作比较繁琐,换水晶头、买网线等都要干,钱又不多。他觉得应该要多学点东西,没干几个月便又转了工。他又去了广告公司做执行,刚开始他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挑战性,但是一个月做下来,繁琐的接待工作、不规律的作息时间都让他吃不消,他又辞职了。

毕业两年了,他换了十多次工作,从文员到业务员,从网络维护到市场专员,从广告执行到药品销售。大学同学都觉得他很厉害,找工作在他看来是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这个“面霸”只有面试的时候还算懂点东西,一到具体工作中,他开始变成了白纸一张。

就像阿毛这样,挖了很多坑,但是还没等出水的时候,就放弃了。其实,这种人只是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没有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往往心里有“在职厌职”的情绪。这是一种典型的不能分辨主副业的人。

工作中分不清主次,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对他所从事的工作,或者公司而言,绝对是一种灾难。你会发现,他有速度而无效率,有行动而无结果,有眼花缭乱的过程,却没有可以立足并立身的成绩。其实,这对他自己而言,也是一种灾难。

有些人说了:你说这种人不好,可是我明明看到领导对他们宠爱有加的。但你也要看到,“宠”是不会长久的,唯有用自己的专业实力说话的下属,才是企业不可多得的人才,领导嘴上不说,手上坚决不放。

所以良好的职业规划非常重要,首先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兴趣在哪里,特长在哪里,“想要做的事”和“能做的事”两者之间能不能统一。如果不能,请你把想做的事先放一放,把做你能做的事做到最好,当你成为了行家,你才有能力去实现你的梦想。

【建言献策】

树要想往上长,接近天空达到卓越,必须舍弃一些不必要的枝丫。人要想做到专精,必须要舍弃一些自己的爱好和副业。当你把自己涂得五颜六色的时候,人们看到的是杂乱无章的废纸。只有你有意识地描绘自己,构好图,上对色,你才能成为领导眼中那独一无二的名画,他不会随便丢弃一个有超高价值的人。

将平凡的事做到不平凡,才是最出色

现代人爱说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古人也喜欢说一句话: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失败的因子往往隐藏在细节之中,不注重细节,即使处在相对优越的岗位也会一败涂地。

一些人,脚踏实地地付出,善于在看似平凡的工作中把所握机会,并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另一些人,只幻想收获,没有把工作中的细节做好,细节不好,一定会影响整个大局,于是他们最后只有在焦虑中望洋兴叹。

每一天都要尽心尽力地工作,每一件小事,都力争高效完成。尝试着超越自己,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的不断进步。即便是机遇没有光临,但在你为机会的来临而时时准备的行动中,你的能力已经得到了扩展和加强。实际上,你已经抓住了未来某一时间的一个机遇。机遇总是降临在有准备的人身上。

陈晓是一个湖南农村的姑娘,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补贴家里。19岁那年,敢闯的她来到了广州。没有学历、没有经验的她经过一栋新建的商业大厦时,觉得新的地方肯定用人。看到有人从大厦里走出来,她就直接上前大胆地求职。那人看了看她便让她先从清洁工干起。

这位农村姑娘每天早晨开始清扫楼层的卫生,一直工作到晚上,一干就是半个月,把十几层的卫生打扫得非常彻底。她知道,让她打扫卫生的是公司总经理。于是,她去向总经理汇报。总经理问:“你就带一帮人,照你工作的标准,把大厦内的卫生工作做好,行吗?”

原来,这位总经理开始只是出于同情,留下她随便做点事,后来见姑娘每日辛苦劳作,工作做得十分漂亮,便有意留她长期工作。之后,女孩成了公司负责卫生的领班。由于工作认真,她先后成为这个公司的分公司——清洁公司和家政公司的经理。

10年后,女孩已成了总公司的“副总”。从小事、简单事、平凡事做起,做出色,才会成就大业,历来如此。

清洁工是再普通不过的职位,但是陈晓却用自己的细心和努力做到了不平凡。做好每一件小事就是给自己的成功之路铺一块砖。只要肯努力,自觉地做好每一件简单平凡的事,就可以登上属于自己的巅峰。

其实我们都是普通人,在绝大多数的日子里,我们所做的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每一个当领导的都知道:小事不努力的人,遇到大事还能指望他做成什么样子?当“注重小事”“关注细节”成为一个员工的职业习惯时,“放心”“值得信任”就是你在领导眼里最有价值的“标签”。

所以,从现在开始,你首先要学会“俯视”。看到小事,关注细节,别总羡慕、嫉妒他人的成就而忘了自己的工作任务。“羡慕、嫉妒、恨”这几个词最要不得,它能够占据你的心灵,改变你的思维,使你好高骛远,从而错失了机会。

其次,要勤于动手,老一辈人总喜欢说年轻一代人:“没有眼力见”“眼里没活”。其实有些人不是没看见工作,而是因为懒惰。要培养自己看到了就去干,接到任务马上执行的工作习惯。

最后,坚持不懈。如果遇到困难,试着跟自己说:“再坚持一分钟”,当工作完成后,你会有一种满足感,然后这种心理会对你产生刺激作用,支持你走向成功。

【建言献策】

我们经常会发现,生活中那些功成名就的人,在成功之前,早已默默无闻地努力工作过很长一段时间。成功是长期努力和积累的结果,更是苛求工作细节的最佳诠释。在实际工作中,不论你是老总还是普通员工,唯有把“每一件寻常的事做得不寻常的好”,苛求细节的尽善尽美,才是走向成功的最佳途径。如果凡事你都没有苛求完美的积极心态,那你永远无法到达成功的顶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