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统计数字与资料去观察文学作品的销售状况、读者群的阶级成分及阅读反应,似乎已不是时髦的文学社会学研究方法。但为了认知某些现象,仍不妨借助于一些数字:
1992年度金石堂十大畅销男作家,排名依序为:林清玄、金庸、刘墉、吉川英治、倪匡、侯文咏、高阳、梁实秋、苦苓、山冈庄八。这份名单中,如金庸、倪匡、梁实秋等俱为老将,某些则为应注意的新声音、新名字。若再就该年度畅销新书来观察,则华裔作者以林清玄居冠,陈舜臣次之;外国作家,以琼・瑞妮丝(《金赛性学报告》)为首,其次是吉川英治、柴田炼三郎、司马辽太郎等。吉川英治的《三国英雄传》、柴田炼三郎的《水浒英雄传》、旅日作家陈舜臣的《诸葛孔明》均进入文学畅销书前二十名榜内;司马辽太郎的《楚汉双雄争霸史》则列入非文学类前二十名畅销书中。
这些历史传记或小说,依此一数据来看,起码在1992年的出版史上是风起云涌、锐不可当的。吉川英治十大册《三国英雄传》更被选为该年度十本最具影响力书刊之一(见1993年二月号《出版情报》月刊)。
这种景象当然有些怪异。因为一窝蜂出现了这么多日本作家,所出版的又都属于历史通俗演义类的读物。如果我们相信出版活动、出版品及读者文化消费倾向等,仍能视为观察社会意识的指针,则此一现象殊堪留意。
当然,这些作者多属外国人,不符合一般意义的“台湾文学”的范围。但请勿忘记,这些作家与作品,是在90年代的台湾这一特殊社会情境中被译写的。如吉川英治生于1892年,卒于1972年,作品以《宫本武藏》最为有名也最为重要。然而,在90年代台湾这一波出版大众通俗历史演义的活动中,我们并不选译其《宫本武藏》、《新鸾》、《新书太阁记》、《新平家物语》等,而偏挑中了他的《三国英雄传》,为什么?文学,特别是小说与社会的脉动关系正由此可见。(www.xing528.com)
依我之见,是因为台湾在商业资本主义发展到某个阶段以后,市场经营管理的思想亟待突破,而此类历史通俗演义正好提供了社会大众经营致胜的典范与经验,故大受欢迎。
这类历史通俗演义何以能提供90年代台湾民众经营获利之需,下文正准备分析;为何此类通俗演义多取汲于日本,下文也拟讨论。但上文特别扣住日本作家的作品来谈,倒不是说此类历史通俗演义均系译写而来,事实上列入十大畅销男作家榜的高阳,主要畅销作品即是描述红顶商人的《胡雪岩》。远流出版公司出版陈文德的《曹操争霸经营史》也蝉联民国1991、1992两年之畅销书。
这些书,延续着1988年时报公司出版日本商战小说系列、1991年远流出版53册《德川家康》(山冈庄八著),以及《商用戚继光兵法:提升企业全方位战斗力》、《三国演义与人才学》、《乱世经营术:齐宋晋秦楚吴越大变局中的兴亡》、《秦公司兴亡史》、《北宋危机管理:一个问题公司的经营对策剖析》,旁及大村出版社《谋略》、《世界大谋略》,书泉出版社十二册《谋略库》,商业周刊《台湾谚语的管理智慧》,汉湘的《三国演义与经营艺术》、《三国演义与企业领导》,武陵的《三国志的智能》,乃智的《读三国识人才》,长河的《伊索寓言的管理智能》等,构成一种混声的合唱。文体徘徊于历史、文学与企管论述之间,归类也往往令人为难,但它都带有实用性格,都想从“历史智能”中寻求企业经营的奥秘,都希望由这些新的历史叙述中,学到一些人生战场上制胜的手段。
文学,如果不是将之由社会中、由书籍中孤立地分类出来观察,那么我们便须将《胡雪岩》及其他各式商战、新历史演义小说,放进这个社会集体的历史谋略论述中去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