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布保姆与三胞胎:培养孩子意志力的方法

德布保姆与三胞胎:培养孩子意志力的方法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德布保姆和三胞胎来到保罗家,卡罗尔并不是特别担心在录像中看到的那些攀爬院墙、随地吐口水、摇晃灯座的孩子。德布保姆让他们自己穿袜子——对快上幼儿园的小孩来说,并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其中一个叫劳伦的就是不穿,而是跑到厨房,把袜子交给了妈妈。她在保罗家待了一周,离开的时候,三胞胎正在收拾床铺、整理玩具,其中的劳伦正在自豪地穿袜子,而父母显得冷静、高兴。

德布保姆与三胞胎:培养孩子意志力的方法

德布保姆和三胞胎

来到保罗家,卡罗尔并不是特别担心在录像中看到的那些攀爬院墙、随地吐口水、摇晃灯座的孩子。她知道4岁孩子可能非常棘手,特别是一下子有3个4岁孩子。但是,她已经从其他恐怖的美国家庭那里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明白这次要处理的最大问题并不在孩子身上。

“这样的家庭,孩子非常非常轻松、无约束。”卡罗尔说,“他们在寻求规则。他们想要安全感,他们指望有人告诉他们:‘一切有我,事情会好的。’父母的问题,处理起来要难得多。他们必须学会如何先控制好自己再控制孩子。”

自从18岁成为全职保姆后,卡罗尔就一直在与这样的父母打交道。她在伦敦的第一个雇主是一个嫁给了英国人的美国母亲。每当小孩发狂发怒,这个妈妈只能不知所措地看着。“小孩生气时,就在咖啡桌上团团转,”卡罗尔回忆说,“妈妈只是对小孩说,‘你站的真不是地方,亲爱的。’小孩发脾气,没什么错,很自然。

我们的工作就是教小孩换种方式平息怒气。”

保罗夫妇没有那个母亲柔和,但是说到约束孩子,他们好像与那个母亲一样不知所措。父亲汤姆下班回家后,发现起居室堆满了玩具,就会拿起曲棍球棒把所有玩具扫进壁橱。母亲辛迪以前是个空姐,见惯了行为恶劣的成年人,但还是被三胞胎弄得崩溃了,不再试着让他们整理玩具,也不再试着让他们自己穿衣服。德布保姆让他们自己穿袜子——对快上幼儿园的小孩来说,并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其中一个叫劳伦的就是不穿,而是跑到厨房,把袜子交给了妈妈。她歇斯底里地哭着,疯狂地纠缠妈妈,一遍一遍地求助。

“这很叫人伤心,”保罗太太说,“她会这样子半小时。这还要让人烦一段时间呢。她每次崩溃,就一遍一遍问同样的问题。那个时候,我就会头大,不能专心做事,想对每个人尖叫,想把他们都直接送到床上。”

像往常一样,这次又是孩子赢了。保罗太太给劳伦穿了袜子,这让卡罗尔非常生气。“4年半来,她一生气,你就顺着她,”卡罗尔对保罗太太说,“如果她到二年级不想做数学作业你要怎么办?”

看着这样的场景,很难相信过去的父母认为孩子就是要打。“不打不成器”是标准建议,“慈母多败儿”是普遍共识。新英格兰清教徒、神学家科顿·马瑟(Cotton Mather)的话更厉害:“鞭打好过痛骂。”我们并不是提倡像过去一样打孩子,更别说用鞭子打孩子,但是我们确实认为父母需要强调严格的纪律。那并非意味着随便打骂孩子、对孩子发脾气或者严厉惩罚孩子。但是,那确实意味着花时间留意孩子的行为,给予恰当的奖励或惩罚。

不管你是让几岁的孩子独自待在房间一段时间反省自己错在哪里,还是收回十几岁孩子开车的特权,惩罚都有3个基本方面:严厉性、及时性和一致性。很多人把严格的纪律与严厉的惩罚联系在一起,但是严厉的惩罚只是纪律最不重要的一面。研究者发现,惩罚的严厉性好像极不重要,甚至可能有害:不但不能培养美德,反而让孩子认为人生是残酷的、暴力是恰当的。惩罚的及时性则重要得多,正如研究者用孩子以及动物做被试者发现的那样。一般而言,想让实验室的老鼠错误学习,就要立即实施惩罚,最好是在错误出现之后的一秒钟之内。对孩子来说,惩罚不必那么迅速,但是拖得越久,孩子越有可能忘记自己因什么而受罚。(www.xing528.com)

迄今为止,惩罚最重要的一面——对父母来说也是最难的一面——是一致性。理想状态是,孩子每次一犯错,父母就应该迅速给予惩罚,但是要用克制的,甚至温和的方式。一两句斥责往往就够了,只要一犯同样的错误就给予同样的斥责而且语气认真严厉就行。这一条对父母的要求比较高。要是累了,或者要是觉得惩罚可能令大家扫兴,父母就特别容易忽视或放过孩子的错误。父母也许找理由说,他们想做好人;他们甚至告诉彼此,做好人,放过这次错误。但是,早期越警惕,后期越省力。一致的惩罚往往会造就好孩子。

尽管辛迪那样的父母觉得惩罚孩子是件令人伤心的事情,但是只要及时用冷静的、一致的方式给予惩罚,孩子就会反应良好,这是心理学家苏珊·奥莱瑞(Susan O’Leary)长期观察幼儿及其父母后得到的结论。有的时候,父母的态度如果不一致,放过孩子的某次错误,就会在孩子下次犯错时用格外严厉的惩罚加以弥补。这对父母的自制力要求较低:想做好人的时候就做好人,生气的时候或者觉得孩子闹得太过分就严厉惩罚。但是,想象一下,从孩子的角度来看,这成了什么样子。

有的时候,你说了一句讨巧的话,所有大人都笑了。有的时候,你说了类似的话,却得到一个耳光,或者失去了一项宝贵的特权。你自己的行为或者所处情境的一个看似微小甚至随机的差异,就决定了是完全没有惩罚还是惩罚得非常严厉。除了怨恨不公平外,你学到了:最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是否被抓住了,以及你的父母心情好不好。例如,在餐厅吃饭不注重礼仪是不会受罚的,因为大人觉得太尴尬,不愿在公共场合惩罚你。

“父母觉得很难在公共场合实施惩罚,因为他们觉得在被人评判,”卡罗尔说,“他们担心别人认为他们是坏父母。但是,你必须把那种担心置于脑后。有一次,我把一个无礼的孩子带出了餐厅,弄得大家都盯着我看,但是你不能担心那个。你必须做对孩子来说正确的事情,其实就是做到一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知道什么行为是恰当的,什么行为是不恰当的。”

卡罗尔在保罗家应用了她的“一致牌”家庭守则,收到了奇迹般的效果。她在保罗家待了一周,离开的时候,三胞胎正在收拾床铺、整理玩具,其中的劳伦正在自豪地穿袜子,而父母显得冷静、高兴。至少,在节目上看起来就是这样的,符合节目一贯的从混乱到幸福的桥段。但是,这个家庭守则真的有持久效果吗,也就是在保姆德布和摄像镜头离开后仍然有效果吗?2010年,在卡罗尔拜访保罗一家6年后,我们对保罗一家进行了回访,保罗太太宣布实验获得了长久的成功。“我们已经没有什么真正的大问题”,她说,还解释说,当年在电视上出了名的4岁小坏蛋们,已经长成了学习很棒还参加了学生会的10岁少年。在家里,他们仍然在做家务。

“在保姆德布到来之前,我从未想过他们会自己做那些事情,”保罗太太告诉我们,“我认为让他们做那些事情太过分了,实际上,他们只是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没人给他们指导,没人给他们设规矩。父母很容易就说‘去收拾你的房间’,但是这并不能告诉孩子任何东西。你还不如让他们对着墙发呆。你需要守则引导他们,你需要给他们做示范——叠衣服放进衣橱抽屉给他们看。”

保罗太太那么做了几次后,三胞胎就开始独立地做了,尽管有时仍然需要父母监督——父母还要狠下心不倒退回去为孩子做这些事情。“有时,”保罗太太说,“我来到厨房,看见他们吃了饭的碗还放在那儿,就有洗碗的冲动。我自己洗碗,比找他们洗碗要容易。但是,不管他们在哪里,我必须记住让他们回来洗自己的碗。这就是我需要运用自制力的地方。”

说到这儿,我们要问父母那个熟悉的问题:你如何获得并保持自制力?当你像保罗太太那样认识到父母太容易放过孩子的错误,你如何冷静地、一致地约束孩子?和往常一样,答案是从设目标和定标准开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