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曾国藩智慧:稳慎做人,耐烦之重要

曾国藩智慧:稳慎做人,耐烦之重要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章曾国藩稳慎的做人智慧耐烦的重要性安分竭力,泊然如一无所求者,不过二年,则必为上官僚友所钦属也。曾国藩谆谆告诫弟弟说,这已经露出了不耐烦的苗头了,将来恐怕难以与人相处。1862年,曾国藩率部追击捻军。曾国藩认为,处事能做到耐烦,这主要来源于平时对心性的修养,下面的这些话基本包括了曾国藩训练人耐烦性的主要内容。

曾国藩智慧:稳慎做人,耐烦之重要

第十章 曾国藩稳慎的做人智慧耐烦的重要性

【曾国藩语录】

安分竭力,泊然如一无所求者,不过二年,则必为上官僚友所钦属也。

曾国藩认为:做事须以耐烦为第一要义。这是因为身在官场和社会中都会遇到许多烦事,还必须要处理许多烦事,有的人处理一件烦事还可以,处理两件烦事也还凑合,但三件或三件以上的烦事就耐不住了;有的人遇到小的麻烦还可以,遇到大的麻烦就挺不住了;有的人处理别人的麻烦事还可以,一旦自己遇到麻烦就受不了了。这样就有可能心浮气躁,做出一些不符合理性的事情来,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后果。

做官要耐烦,第一件事就是训练自己处事不急不躁,无怨,清醒。头脑清醒才能保持安静,保持安静才能稳住部下,稳住部下才能做出决断。不然的话,心急似火,性烈如马,只会使事态的发展更加混乱。

有一天,曾国藩接到曾国荃的一封信,信中说:“仰鼻息于傀儡膻腥之辈,又岂吾心之所乐。”曾国藩谆谆告诫弟弟说,这已经露出了不耐烦的苗头了,将来恐怕难以与人相处。能耐烦的好处就是从容平静,从容平静方能产生智慧,方可处变不惊,才能安稳如山。

1862年,曾国藩率部追击捻军。一天夜晚,捻军突然来袭,湘军护卫仅千余人,湘军开始不耐烦了,惊俱不已。幕府文书钱应溥急忙向曾国藩说:“现已半夜,力战肯定不行,突围恐怕危险重重。但若我按兵不动,佯为不知,彼必生疑,或许不战自退。”曾国藩于是高卧不起,钱应溥也镇静若常。守护曾国藩的卫兵见主帅若无其事,于是也都平静下来,恢复常态。捻军见状,果然怀疑曾国藩布有疑兵,徘徊不定,不敢冒进,最终匆匆撤去。

曾国藩认为,处事能做到耐烦,这主要来源于平时对心性的修养,下面的这些话基本包括了曾国藩训练人耐烦性的主要内容。(www.xing528.com)

庄子说:“美成在久。”意即“美名成功于长时间的积累,”曾国藩引此语告诫众人:骤然为人信服的人,他所得到的信任是不牢固不可靠的,因为一个人如果突然之间就名噪一时,那么他的名声一定大于实际情况;品德高尚,修养很深的人虽然没有赫赫之名声,也无突然而得的美名,就像一年四季的更替,是逐渐有序地完成一年的运转,让人们不知不觉但他诚实而具美质,就像桃李,虽不说话,却由于花果的美好,自然会吸引人们慕名前来。

曾国藩曾经说:吴竹如教诲我“耐”;我曾说做到了“贞”,足够干一番事业了,而我所欠缺的,正是“贞”;竹如教给我一个“耐”字,其意在让我要在急躁浮泛的心情中镇静下来,达到虚静的境界,以渐渐地向“贞”靠近,这一个字就完全能够医治我的心病了!

曾国藩好用“平实”二字教育人,这一点从他的《批牍》中就可以知道。他曾在《批管带义字营吴主簿国佐禀》中说:“本部堂常常用‘平实’二字来告诫自己。想来这一次必能虚心求善,谋划周全以后再去打,不会是像以前那样草率从事了。官阶有尊卑,阅历有深浅,这位主簿一概置诸不问,本来是个生手,但自充是热手,没有学问自夸有学问,志向很高但不去实践,让他去办的事情都不行,更何况于打恶仗那样的危险呢?”

世人所说的豪杰人士,是那些抱着济世之才,矢志不渝,利禄不能动摇他的心,艰难危险也不能使他失去士气的人,曾国藩的部下大多是这样的血性忠义人士。曾国藩为了实现“取人为善,与人为善”的思想,总是用砥砺志气的话与部下相互勉励。如:“自古圣贤立德,豪杰立功,成功还是不成功,一开始是难以预料的,只是日积月累,全在你自己了。孔子所说的‘谁敢侮’,孟子所说的‘强为善’都是这个意思。”这里说的是人要自强。

又如:“凡是做一件事,无论艰险还是干易,都必须埋头去做。掘井只要不停地去挖,终究有一天会出水的……如果观望犹豫,半途而废,不仅对于用兵会一无所成,就是干别的事也是因自己停止而完不成。”这里说的是人应当有恒。他又在给李元度的回信中说:“军事兴衰,全在于一两个人的志气,所以我的意思是希望阁下暗暗的进行激励吧。”

为了去掉好胜好名的私念,曾国藩常用“不忮不求”作为治心的重要内容。他说:“我这一辈子粗读儒家经典,看见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中最重要的是‘不忮不求’。忮,就是嫉贤害能,妒功急宠,所以说‘怠惰的人自己不能修养,忌妒人的人又怕别人有修养’的人就属于这一类;求,就是贪利贪名,怀士怀惠,所以说‘没得到的时候想着得到,已经得到了又怕失掉’的人就属于这一类。‘陵’不常常表现出来,每逢发生显露都是在那些名声事业相等,权势地位相当的人之中;‘求’也是不常表现出来的,每逢发生显露都在事物相互承接,升迁相互妒嫉的时候。要想造福,先要去掉‘忮’心,所以说‘人能够完全没有害人的心,那么仁就用不完了。’要想树立品德,先要去掉‘求’心,所以说‘人能完全没有偷窃的心,那么义就用不完了’。不去掉‘忮’,满怀都是荆棘;不去掉‘求’,满腔天天都是卑污。我对于这两项常常加以克服,只恨没能够扫除干净。你们要想心地干净,应当在这两项上狠下功夫,并希望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警惕,每天都在功利场里,能够不忮不求的人,真可以说是大彻大悟了。可惜这番道理太高了,不能向平常人讲说罢了!”

总之,曾国藩的这些事例说明了一个道理:不但当官要耐烦,而且做任何事都要耐烦。人生之事,十之八九不符合心意,怨天尤人总不是办法,只有静下心来冷静思考、慎重处理才是根本之道。不然的话,心急似火,性烈如马,只会使事态的发展更加混乱,局面越加失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