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自周武王传至周幽王,凡11代、12王。公元前771年周幽王为犬戎所杀,翌年即公元前770年,周幽王太子宜臼由镐京迁都于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时期(22)(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与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东周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如果按东周灭亡时间算,东周共传25王,历时515年;如果以战国结束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计算,东周王朝则历时550年。从继统的名义上说,东周仍然是周统;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说,东周仍然是封建邦国的时代。按照对弱伦理控制社会的破坏程度来划分,“封建邦国”的周朝末期(东周)经历了一个“失范性破坏”阶段和“创造性破坏”阶段。历史中的“春秋时期”构成了弱伦理控制社会的“失范性破坏”阶段,经历了295年;历史中的“战国时期”则构成了弱伦理控制社会的“创造性破坏”的阶段,经历了255年。
弱伦理关联的“礼乐社会”的“失范性破坏”在《左传》、《史记》等历史文献中都有大量记载。兹做简要叙述。
首先,周王室失德于民。周自昭王瑕南巡死于汉水、穆王满(公元前1001年至公元前947年,在位55年)西征犬戎以后,统治的势力便已入了盛极而衰之时。(23)厉王胡(穆王的第4代孙,公元前878年至公元前842年,在位37年)贪得嗜利,最后被国人流放于彘。此时厉王的太子靖尚年幼,在国人之难中匿于召公之家而幸免于难;周公与召公二相,共同治理国事,号曰“共和”,凡14年之久。厉王胡死后,国人立靖,称为宣王。宣王继位之初尚且能够“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境土,修车马,备器械,复会诸侯与东都”,但是后来放弃“天子耕籍田以为天下先”而启诸侯轻视之心。宣王死后,其子幽王宫湦立(公元前781年至公元前771年,在位11年)。据《史记》记载,幽王之时,凡有四大弊端:水利不修,民乏财用;嬖爱褒姒,纵欲败度;搜括民财;申侯犬戎并起攻周。在申侯与犬戎合力进攻之下幽王被杀,太子宜臼被诸侯立为平王。由此开启周王室丧失天下共主资格之征象。
其次,诸侯势力逐渐坐大。贡赋本来是诸侯对周天子的重要义务之一,但是到了春秋时代,不纳贡赋的事情常有发生,往往要劳动天子派人催促。此外,根据礼制规定诸侯要按时到京畿朝聘述职,然而踏入东周之后,封国早已不朝了。在西周的时候,各封国兵力大小有严格规定,天子掌六军、公侯三军、伯二军、子男一军;而晋国曾经扩军至四军、五军,甚至与周天子看齐、拥兵六军。南方荆蛮楚也是受了周天子的封号的,直到周桓王十七年(公元前704年),楚熊通乃自立为王号称武王;至庄王的时候,乃“观兵于周疆……问鼎之大小轻重”(24)。《史记·周本纪》记载襄王被郑保护及被晋所召之事实。更有甚者,周天子被臣下兴师以伐甚至被诸侯战败的事实发生,如因惠王强占大臣的园子而引起反抗者兴燕卫之师以伐天子,而在周天子与郑伯之间则发生直接战争并被打败。
“春秋霸政”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史记·周本纪》上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且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等常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所谓的“春秋霸政”(25)。孟子说:“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故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五霸,桓公为盛。葵丘之会,诸侯束牲载书而不歃血。初命曰,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再命曰,尊贤育才,以彰有德。三命曰,敬老慈幼,无忘宾旅。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五命曰,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曰:凡我同盟,既盟之后,言归于好”(26)春秋之时先后有齐霸、晋霸、秦霸、楚霸、吴霸、越霸。称霸的方式主要有:或假借尊王攘夷之名,行天下共主之实;为会盟之主,如齐桓公举行兵车之会三次、乘车之会六次即所谓“九合诸侯”;国家之间的大事,在霸者主持的会盟中决定,无须听取周天子的命令。(www.xing528.com)
再次,各国贵族同样常常“以下犯上”。更有甚者,贵族为乱现象层出不穷,“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27)。例如鲁国三桓犯上,多次为乱;其中最大的一次是在昭公与季孙氏之争中三桓联军打败昭公,逼迫昭公奔齐。又如,齐国田氏祖上本为齐国大夫,后至齐景公死,田氏专权,齐国国君或废或立皆出于田氏之手。自平公以后,日益跋扈,到康公二十六年(公元前379年)便亡了齐国。晋为春秋时的大国,国中世卿之族凡十有一,或兴或衰,至昭公夷之时,韩、赵、魏、范、知、中行等六卿把持国政,势渐强大。六卿之间相互争竞,六卿变成四卿,后又成了三卿,而这时公室已经削弱不堪。直到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韩、赵、魏接受了有名无实的周天子的赐命为诸侯。周安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候更是完全灭了晋侯,而三分其地。
最后,可以看到社会生活中(天子、诸侯、大夫以至于庶人等)非礼现象频出。不仅诸侯“以下犯上”,贵族同样“僭礼而行”。春秋时贱用贵礼,卑用尊礼,僭越谬乱,不如其分等不一而足。从诸侯到贵族、从天子到卿士都在侵蚀着西周建国以来所建立的礼治体系,大到“尊王攘夷”,小到生活乱伦。例如鲁国大夫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在祭祀时命乐工唱周天子祭祀时用的诗;季氏在家祭祀时用了按理制规定只有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舞,孔子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按照西周的礼制,只有天子才能祭名山大川,诸侯祭封国内的名山大川,大夫只能祭家庙。季氏身为大夫,却也去祭泰山。
规范失效,人的情欲无以节制。譬如作为正统中心的周室宫廷,传出叔嫂通奸的丑闻。周襄王的妻子翟后与王弟姬带有染,东窗事发之后,周襄王一方面废掉翟后,另一方面要逮捕姬带。姬带逃到翟国,说服翟侯出兵营救囚禁中的女儿。兵临洛阳,周襄王狼狈出走。后来得到晋文公兴兵勤王,才得以复位。又如,齐襄公与其妹通奸。其妹后来嫁给鲁桓公,一次随鲁桓公访问齐国,又与齐襄公旧情复发,被鲁桓公发觉。鲁桓公盛怒之下立即辞行回国。齐襄公心知不妙,于是派人把鲁桓公刺杀。即使曾经被孔子赞赏的管仲,也有越轨行为。按照礼制规定,只有诸侯才可以把木制的屏风装在门口,隔开内外;大夫则只能用帘子挂于庭阶。管仲并非国君,而竟然以树塞门。此外,当时封国诸侯交好,有“反坫”仪式,即在觥筹交错之后主客双方把酒杯放回饮宴大堂特设的土堆(坫)上,但管仲也行“反坫”的礼仪,因而招致孔子的责备:“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28)
总而言之,弱伦理关联的西周礼乐社会在春秋时期受到了来自整个社会的失范性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