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提高教师素质
1.教师素养的内涵
“名师出高徒”。教师本身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水平。在现阶段,教师应该具备下列基本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
教师应该具备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强烈的爱国之情,珍视和发扬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热情地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勇于坚持真理,积极引导学生追求知识、追求真理、探索和掌握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
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毫无保留地献身教育、甘为人梯;要热爱每一个学生,诲人不倦,在各个方面严于律己,成为学生的表率。
(2)学科知识素质
教师应该具备比较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学科素养的形成包括学生时代的专业学习和工作岗位上的自修,尤其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对于教师学科知识素质的完善具有特别的作用。
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能按照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学科的基本理论指导教育实践,不断提高教育技巧,提高工作效益;要有比较广博的学科知识, 了解科学技术领域内的重大突破和重要进展情况;要掌握基本的美学知识,有正确的审美标准和健康的审美情感。
(3)教育教学业务素质
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能正确深刻地理解教育目的,在教育实践中体现教育意图,使教育活动有序、紧张、和谐、有效;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能准确、严密、生动、精炼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有一定的开拓创新能力,能通过参与科研活动,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能保持与社会、家长的联系,协调各种教育力量共同作用于学生素质的发展;教师还应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在各种情况下不失教育者的风范;有较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有一定的制造、运用教具的能力;有一定的借助现代教学工具、手段组织、实施教育教学的能力。
(4)身体心理素质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做到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反应敏捷,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昂扬振奋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轻松愉快的心境,幽默平静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
(5)人际交往素质
对教师课堂教学量化打分,其总体得分高低不单与教学能力和水平相关,还与教师的人格有关。虽然量化问卷只是要求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判,但往往是大家公认的、教学水平最好的教师得不到最高分,而那些课教得也许相对差一点,但人格力量很强的教师得分最高。
反映在教学效果上,一位教师的人格力量与他的教学成绩正相关。这一切,言明了一个道理:教师的师德状况、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能力固然很重要,但人格修养同样很重要。
2.让教师远离庸俗
案例分析:吃饭的故事
有一天,一位班主任老师被一位学生家长请到饭店吃了饭,家长还硬送给他一件小礼品,希望他能关照自己的孩子。此事被孩子知道了,他认为可以得到老师的关照,便产生了一些不良表现,此班主任一开始碍于情面轻描淡写地批评了学生,但并不起作用,后来忍无可忍,严厉地批评该学生,学生竟在同学们中间说:“某老师真不够意思,请他吃了饭,送了礼物,也不给面子。”这在全班引起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班主任工作陷入了被动。老师的教育力因此大打折扣,不但影响了一个学生,还对全班的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
另一位老师也被家长请到饭店,酒桌上,家长对教师说:“我的孩子你就当是你的,打他、骂他你随便,孩子就交给你了。”此家长并没有将请老师的事告诉学生。过后,老师真的按家长的意思去做了,把该生“当自己的孩子”去管教,对该生要求特别严。结果有一天,孩子突然提出不上学了,问他为什么,他说:“教师老是找我的毛病,批评我,就看我不顺眼。”教师、家长的一片良苦用心,反使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不但没有对孩子成长起到好作用,反而影响了孩子的成长。
点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特别是像一些重点中学的教师,如果稍微一放松,刚入学怕孩子受歧视得不到照顾的要请,请过的希望孩子得到更好照顾的还要请,就是天天吃请都有机会。
但是,教师当对某一个孩子给予特殊关照时,你将如何面对其他孩子?作为一个教师,你吃了家长的请,受了家长的礼,你如何面对你的学生?大多数学校有规定:禁止教师吃请受礼。有些在社会上看来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事,拿到学校来就不合适,这也是学校这个精神特区的特殊之处,教师要远离庸俗。
后来,该教师所在的学校制定了对学生的5个“一视同仁”:学生长得好看难看一视同仁;男生女生一视同仁;家庭出身优劣一视同仁;学习成绩好坏一视同仁;有礼的和无礼的(是否冲撞过教师)一视同仁。
3.让教师远离铜臭
案例:家教的故事
在一个署假里,某学校一位很有经验的教师,在社会上散发了一则广告:招收课外补习班。招收的学生有校外的,也有本校的,有的甚至就是该教师直接教的学生。办班使该教师“一周的收入远比一个月的工资多”。
对此,该学校做出了快速反应:要求该教师做出检讨。对于这个决定,许多人不理解,包括那位老师。下面是这位老师与校长的一段对话:
……
教师:家教自愿,根本利益在学生……因此,学校不应该过多限制。
校长:家教不利于学生素质发展, 目的、动机都是为了挣钱,这不好。
教师:“动机是为了挣钱”,这不是直接目的和原初动机。我的认识是:家教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至于挣钱,是间接性的。
校长:学校是一个精神特区,教师是这个特区的人群中的普通一员,不是特殊的人。大家都是没有当家教的,都要遵守学校规定。
教师:“大家”都没有当家教,这是个人的选择。至于“特区”,我无可非议,但“特区政策”不能超越法律,补课一没偷,二没抢,犯了法律的哪一条?
校长:家教近于铜臭。教师要宁静致远,不为金钱所动……
教师:对于“家教近于铜臭”,这只是各自认识的角度不同而已。再说现在是什么年代了,老师就不是人?利用自己的长处挣点钱是光明正大的事情,这比起官员行贿受贿来说,情操境界高多了。
校长(一时语塞):家教扯不上那么远。总之,教好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
双方没有达成认识上的统一,似乎“不欢而散”,但该校长在后来的工作中并没有给这位教师“穿小鞋”。
分析:
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外家教办班,具有诸多负面作用。
负面之一:教师必须把全部精力、全部心思放在培养学生上。从表面上看,利用假期和休息时间搞搞家教、办个辅导班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可要明白的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当教师在学生心里是“一个地道的商人”时,教师已经没有什么高大形象可言了,还怎么站在讲台上?还有,如果教师都千方百计地想干家教、办辅导班,学校还能办下去吗?再换一个角度,办班挣了外快,别人工作认真,一心扑在事业上,就是受了损失,对别人不公平。这样,教师队伍就会出现人人搞家教,组组(各教研组)搞创收的局面,就会出现“全体一致向钱看”的风气,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影响教师形象和学校形象。
负面之二:
从纯教学的角度看,在短期内只注重精彩知识点的讲授,没有系统性,使学生佩服。回到学校后,科任教师讲课因为是通盘考虑,注重整体性,可能单位时间里出彩的地方不如辅导班多,可学生却认识不到饭要一口口吃,知识要一点点积累,不能一步登天,还老以为辅导班好,科任老师不行,不愿听,使科任老师没办法工作,影响学校的整体教学。
再说上过辅导班的学生,因为提前学习了知识,不好好听课,甚至会用挑剔的眼光挑科任教师的毛病。
负面之三:(www.xing528.com)
办班如果敷衍了事,使学生没学会什么,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书,那么办班就成了以挣钱为目的,学生认为教师铜臭满身,没有当教师的资格。因此,办收费辅导班,搞有偿家教,的确有损教师形象,影响学生进步,影响学校管理工作。
思考:关于奖金。
诚然,在今天的学校里,教师们的工资并不高,有的学校有一点奖金。在整个收入结构中,奖金微薄。学校把奖金的作用定位在“关心教师的生活,保证教师一定的生活水平”,而不是“奖励优秀,激励工作”。
从这样一个定位出发,学校应该确立奖金发放的指导思想:不与具体工作情况挂钩。具体做法是:将奖金分为两部分,20%按工资水平发放,80%按课时多少发放。按这样一个方法发放的实际结果是,绝大部分教师的奖金数大体相同,上下差距仅在几十元。班主任费也是这样,每个年级每月评比排队,排在前三位的班与排在后三位的班差距并不大。
奖金的作用为什么不定位在“奖优”上?
目前,教师可分为三种类型,即雇佣型、职业型、事业型。在教师的收入能保证其基本的生活水平的情况下,雇佣型的教师是为了钱而工作,职业型教师是为了拥有这份不错的职业而工作,事业型教师是为了成就一番事业而工作。
学校发放奖金对全校教师的一个基本定位是,大部分属于职业型,一部分属于事业型,学校应该鼓励大部分的教师由职业型向事业型转化。如果把每一个教师的工作都与奖金挂起钩来,形成了工作是为了挣钱,为奖金斤斤计较,其作用就使教师向雇佣型转化,短期内可能对工作有促进,时间长了,工作不努力的教师会因为“自己没有努力工作也没有拿那一份奖金”而心安理得,努力工作的教师则产生“自己努力工作就是为了多拿几个奖金”的顾虑,对工作会产生负面影响。
让教师远离“铜臭”,是当前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导向。
4.让教师远离低级趣味
案例:抽烟的故事
某学校发现个别学生违犯《学生守则》——吸烟,不久就扩大到更多的学生、甚至于一些女生也在背地里抽烟。在教室角落、走廊、过道、学生宿舍、厕所等地方都能够发现烟头,这于教育管理与学校形象都不好,学校决定杜绝此事。
通过班会、校会、团组织活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遵守《学生守则》,做一个有现代文明素养的公民的教育,宣讲吸烟的各种危害, 同时,制定了严厉的吸烟处罚规定。一段时间过去之后,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仍不时有个别学生吸烟。是什么原因不能有效制止这一现象呢?
一天下午,一位班主任在厕所发现该班的一名学生又在偷偷吸烟,便把他带到办公室接受教育。学生低着头但也不示弱地与教师争执。
……
——老师,错误的事情是不是任何人都不能做?
——那当然。
——吸烟有害健康,是老师对我们讲的,可为什么有些老师还要吸烟呢?——他是教师,你是学生……
事实,上面教师的解释是自相矛盾的、苍白无力的,陷入了学生布设的“思维陷阱”。学生赢了。
教师每天都重复着一个我们一再强调不允许学生犯的错误,而教师自己却浑然不觉。
于是,该学校随即制定了一个《关于建立无烟学校的规定》的文件。按照文件规定,老师吸烟应该受到与学生吸烟同样的处罚,甚至更严厉,学校把这个专门针对教师的规定向全体学生公布并请他们监督。此举一出,长期屡禁不止的学生吸烟问题被有效地解决了。
学校还做出了许多成文的或没有成文的规定,如不准打麻将,教师不准衣冠不整,不提倡相互间吃喝宴请,反对拉帮结派等。
对此,该学校的校长这样评说:“教师在公众场所吸烟、打麻将这样的事,足以影响教师的生理健康和引起一些心理问题,无益于新时期教师形象的建立。尤其是在学生认识上,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5.让教师心中永远有追求
案例:造教堂的故事
有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一位传教士在乡间小路上行走,遇上一个人推着一辆手推车,车上装满石头。
他问推车人:“朋友,你在做什么?”那人面无表情地答道:“推石头。”
他继续赶路,又碰上另一个人推着一车石头。他又问:“朋友,你在做什么?”那人带着一脸无奈, 回答:“挣钱,每推一车石头挣十个便士。”他继续往前走,碰上第三个人也推着一车石块迎面走过来,他又问道:“朋友,你在做什么?”那人带着满脸自豪和希望,回答:“造教堂。我们小镇一直没有教堂,我正在为我们小镇建造一座教堂。”
三个推石头的人,有三种不同层次的向往追求,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内驱力,三种不同的精神面貌,必然产生三种不同的结果。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而潜力的源泉永远在于人内在的精神世界。
有的学校,人际之间的关系应该很简洁,很透明,教师不用分心去考虑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如何,不用去考虑与领导的关系如何,在教师中,形成了一种共识:把工作干得更好。这些学校,都是优胜学校。
校长的管理境界:让教师怀着希望,心中永远有追求。合格教师—骨干教师—知名教师—专家型教师,就是发展路径之一。
青年教师走进学校,其第一步目标就是要拿到“教师合格证”,成为一名正式的教师。于是,一些学校制定了青年教师“过关制”,即师德关、技能关、教材教法关、学校管理关。为了帮助青年教师过“教学关”,学校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例如,学校开讲座,请本校的骨干教师、先进工作者做专题报告,开展各种形式的青年教师业务技能比赛,把青年教师送出去学习等。学校专门制定了每一关的过关标准,每到一定时期组织一次过关考核,全部通过之后,就是“合格教师”。
成为合格教师之后,教师还应有新的追求:“骨干教师”、“知名教师”、“专家型教师”,以此引导教师不断走向新的高度。
通过这样的措施,引导教师由“合格教师”向优秀教师转变, 由“职业型”教师向“事业型”教师转变,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正是在这一系列转变中,一大批教师自然会脱颖而出,教师成长的过程,恰恰就是一所学校从薄弱走向名校的过程。
从一名教师的成长历程,可以看出有远大的目标追求对教师的激励作用。
教学案例:谌× ×是2000年7月从师范学院毕业走上教坛的新手,即担任了初一年级的班主任。
一年后的一天,他来到办公室找到校长反映情况,一脸愁容。原来,班上有一位学生, 由于家庭的变故,一段时期以来经常迟到、早退、甚至于无故缺课,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平时也不与别人来往,性格越来越孤僻,似乎已经滋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念头。班主任曾采取许多方法说服、教育,花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就是不见成效。这次周日回家后, 已经三天了,还没有到校。因此来请校长“采取断然措施”, 因为该生早已经屡屡触犯了学校“采取断然措施”的规定。
“别因一个学生搅坏了一锅粥”,班主任的意思明确地流露在谈话中,写在脸上。但校长似乎并没有读懂这层意思,反而,他饶有兴致地说:“这可是个典型的案例,里面肯定有很深的原因,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教育课题,我很感兴趣。这样吧,这就作为学校教科室的一个科研课题, 由你、我、教科室一起来完成。”
校长的一番话转变了老师的情绪,对学生的教育处理方式来了一个180度的急转弯。
经过校长和这位教师的研究,这一件事情就这样确定下来了。课题的名称定为“关于单亲家庭学生不良行为的特征、原因及教育对策的研究”,并决定:课题研究周期即为这个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时期,待该学生毕业后,课题才能结题。
自此之后,这位班主任针对该学生、情况相类似学生的问题展开了研究,那个差点被“采取断然措施”的学生在教师教育启迪和爱的情感的召唤下,明白了自己的人生责任和做人的一些事理,思想回到了积极向上的轨道,心理完善多了,行为习惯正常,学习成绩也当然一路向上。到毕业时,他被评为了“三好学生”。所在班级被评为“红旗团支部”,班主任被市教育局评为“模范班主任”。
然而,这位教师的“故事”并没有结束。他沿着差生转化这一研究课题,一直在行走着,又接手了新的“问题班级”。面对着不同的教育对象,在进行着新的转化差生的实践研究。如今,5年多的教学历程过去了,该教师已经积累了近15万字的专题研究笔记。几年来,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6篇论文,其中的《我的“无为治班论”》一文,在同行中引起较大的反响。去年,他被任命为初三年级部主任,成为最年轻的学校中层干部。
不断地分析原因的原因,推测结果的结果,让教师永远有追求,永远带着研究和思考的目光观察学生,观察教育的一切现象,包括观察教师自己,这是学校教育管理面向现代的一个内涵性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