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过程设计的意义及有效性探析

教学过程设计的意义及有效性探析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过程设计的意义在于有预见性地设计教学步骤,改善教学行为,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分析各年龄阶段的学生,分析其阶段性发展水平的一般特征,有助于提高教学过程设计的有效性。因此,教学过程设计者必须了解学习者原来所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这被称之为学习起点水平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的意义及有效性探析

二、设计的基本准备

1.吃透学生:学习准备分析

作为教学实施的必需条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相关于教学过程设计的效果。教学过程设计的意义在于有预见性地设计教学步骤,改善教学行为,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过程。

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具有认知的、情感的、社会的等诸多特性的矛盾统一体,这些特性都将对课堂教学过程、对学习过程尤其是信息加工过程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学过程设计要吃透学生,要与学习者特点相适应,落实在学生的学习准备分析上,这是教学过程设计产生效果的关键之一。

学习者分析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和学习风格,为后续教学过程设计步骤提供依据。学习准备是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知识水平和原有心理发展水平对新学习的适应性。任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准备状态,而且任何教学都是以学生的准备状态作为出发点的。

学习准备分析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阶段性发展水平分析

分析学习者的阶段性发展水平,主要是基于年龄特点来展开的,可以参考皮亚杰等人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学说。分析各年龄阶段的学生,分析其阶段性发展水平的一般特征,有助于提高教学过程设计的有效性。

(2)学习起点水平分析

任何一个学习者都要把他原来所学的知识、能力、态度带入新的学习过程中。因此,教学过程设计者必须了解学习者原来所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这被称之为学习起点水平分析。评定学习者在教学开始之前的知识与能力, 了解学习者对于面临的学习任务是否具有一些基本的认知基础和行为能力,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多少,还缺少一些什么样的基础,还需要提供给学习者哪些“补救”活动,等等。

(3)对待学习内容的态度

对教学过程设计者来说,学习者对待所学内容的态度同样影响教学效果。判断学习者态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态度量表,此外,观察、谈话等评价方式也可用于态度分析。通过问卷、观察、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关于某一学科的态度,了解学生对待将要学习的内容所具有的情感水平。

2.吃透教材: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分析教学内容的工作以总的教学目标为基础,旨在规定教学内容范围、深度和揭示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的联系,以保证达到教学最优化内容效度。教学内容范围指学习者必须达到的知识和能力的广度,教学内容深度规定了学习者必须达到的知识深浅程度和能力的质量水平。

学习内容总是有一定层次结构。在学校教育中,一般可以按照课程单元以及知识点等层次来划分。因此,教师在进行学习内容分析时,也是针对这几个层次的学习内容来做的。不论是哪个层次的教学内容,一般都采用下面的步骤进行分析。

(1)学习方式分析(www.xing528.com)

学习方式的选择主要基于学生的学习惯性、学习个性来考虑。同时,学习目标的表述也必须根据学习方式、学习任务来区别。

(2)信息加工分析

当具体的教学目标被划分了学习类型以后,就应该为这个目标确定相应的学习内容。对教学目标进行信息加工分析,就是考虑学生为达到教学目标必须经过哪些心理操作步骤。

(3)先决技能分析

学生在进行每个心理操作步骤时都可能需要一些其他的知识或技能准备,这样的准备叫先决技能,它们是完成信息加工不可缺少的因素。先决技能分析就是把信息加工分析的每个步骤都作为一个终极目标,然后具体分析要达到这个目标学生必须知道或能够做什么,也就是要确定学生在完成终极目标之前需要掌握哪些从属的先决技能。

3,吃透教师自己:教学认知的自我监控

上述三个步骤基本确定了学生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及其深度、广度,接下来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认知分析,即教学思维的自我监控。

教学认知分析建立在综合性的教学过程因素上,包括教学内容、学生、媒体的内在联系,根据课堂组织形式、学生学习认知特点、传媒方式来组织教学信息,来形成课堂结构,安排课堂实施步骤。

在组织教学信息、形成课堂结构的过程中,基于教学认知的自我监控,教师的教学思维的基本类型有:

——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

——从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

——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排列。

——注意学习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

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安排课堂实施步骤,需要对教学认知进行初步评价,以检验这些方式能否为实现总的教学目标服务,能否为优化教学过程起到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