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内容:走向人本主义教育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内容:走向人本主义教育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备课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其基本根据应是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辅资料、考试走向、学生认知基础的实际、教师的教学特色与特长,最后形成《教案》。在熟悉教材、掌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基础上,拟订课时计划、学期授课计划,进行教案的编写工作。教案一般应由授课日期、课题名称、教学目的、教学的重点、难点、课的类型、教法、教具、教学进程、作业或思考题等部分组成。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内容:走向人本主义教育

五、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内容

教学常规是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教学基本规律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认真贯彻教学常规,可使教学工作纳入规范的轨道,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为了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和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管理,促进民族地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凉山州、西昌市教育局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但在贯彻执行过程中,这些文件存在着被不同程度地弱化的现象,在一些学校,文件的贯彻执行只是过多地落在口头上。向执行力要教育教学质量,各中小学幼儿园要把近三年以来州、市教育局关于新课程改革、教学常规管理、远程教育、民族教育质量的相关文件都找出来,仔细梳理一番,加强执行力,认真贯彻,落实到课程改革教学常规管理的微观层面。

1.制订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工作计划在开学前或第一周内就需要制订出来,并由学校教导处(教务处)备案。制订教学工作计划是加强教学工作计划性的重要措施。制定计划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及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

教学工作计划的内容应包括:

(1)学期教材内容体系分析

学期教材在学科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学期教材的基本结构及系统,学期教材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

(2)学期教学任务

提出学期教学在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及思想教育的渗透三个方面的目标和要求。

(3)班级与学生情况

分析学生对“双基”的掌握及学习能力、习惯等基本情况。

(4)教学进度

按教学内容顺序,写出章、节或单元的教学时数,包括复习、检测、实验、参观的时间安排。

(5)课外活动与组织措施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之外对学生实施有计划、有组织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组织和指导学生课外活动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之一。教学应根据教学计划和学校要求,确定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时间安排。教师教学工作计划应在学校工作计划的基础上,在开学初按学校的规定时间完成并交教导处备查。

课外活动的组织实施,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制订详细的安全责任措施,并交学校分管领导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

2.备课规范

备课是课堂教学准备和设计,是对课堂教学的模拟,“一次想象中的上课”。备课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其基本根据应是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辅资料、考试走向、学生认知基础的实际、教师的教学特色与特长,最后形成《教案》。一般要求提前一周备课,《教案》在周末要经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审核签字,方可在下一周使用。

备课,决定着后续教学过程的实施状态和质量水准,因而被称为“优化教学过程的第一个核心环节”。

对备课的要求是:

(1)认真研读材料

包括认真阅读、思考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教参、教辅习题等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明确单元、课时教学目标,把握教材内容及结构,确定重、难点知识,发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通过阅读参考书,更好地掌握教材,充实教学内容。

教师应认真学习本课程的教学大纲,仔细研究教学计划,有考试任务的学科的科任教师要认真钻研等级考试的标准。在熟悉教材、掌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基础上,拟订课时计划、学期授课计划,进行教案的编写工作。

(2)了解和分析学生

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方式、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兴趣情感等,对学生的后来学习过程有一个初步正确的预期;了解优秀学生、中等学生、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对后来的课堂组织有一个合理的设计;了解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的建构程度,特别是学习本单元知识所需的预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备课时要备学生。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对本课的兴趣爱好、接受程序、学生的学习方法及习惯、思想状态等。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仔细地分析研究,以确定应该突出和强调的实践性应用性教学内容,采用比较适当的教学方法。

(3)参加集体备课

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年级备课组主要是进行单元备课。它的要求是:讨论并确定教学目的,研究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分析并确定教材的重难点,交流教学方法。

备课要备教师自己。自己的教学习惯、课堂用语,自己的教学方法、“拿手好戏”以及感到比较棘手的问题。只有首先对自己要心中有数,才可能谈得上写出上乘的课案。教师对本门学科授课所用的教具、挂图等教学辅助手段或材料要做到心中有数,预先准备就绪。

(4)精心设计教案

教案应包括以下内容: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课堂时间的分配,课堂反馈的形式和方法设计,例题的选择,板书设计及作业的确定等。新教师应有较详细的教案。

在备大纲、备教材、备实验、备学生的前提下,编写完整、正确、整洁的教案。教案一般应由授课日期、课题名称、教学目的、教学的重点、难点、课的类型、教法、教具、教学进程、作业或思考题等部分组成。不宜以提纲或讲稿代替教案。一般应提前写好二周的教案。

(5)作好课前准备

课前应熟悉教案,熟悉所需教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如有故障应及时解决。对于演示实验应预先进行演示,保证实验一次成功。准备好必须的小黑板、挂图、电教器材等。

3.上课规范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的。教学过程究竟进行得怎么样, 自主性、互动性、探究性、双向信息传递等怎样贯彻、学生掌握得如何,听课以后是否顺利地做功课作业,以及考试的成绩有多高,这些,都紧密相关于上课,因此,上课被称为“优化教学过程的第二个核心环节”。

对上课的要求是:

(1)教学目标科学、合理、明确

教学应通过必要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正确贯彻教学的七大原则,即,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巩固性原则、全面发展性原则。)

(2)恰当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取、组织、表达

在课堂教学中,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课堂组织要严谨,不要松散,避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教学要帮助学生掌握要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每节课应始终紧扣教学目的,做到内容正确,概念清楚,条理分明,解决问题的关键,完成课时计划。

教学内容的选取、组织与表达,要注意思想性。教师不得利用课堂发泄牢骚,也不得宣扬自己感兴趣但脱离教学内容的事物。

(3)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及手段运用恰当、合理,课堂各环节组织严密、有序。应重视课堂教学的调控和反馈,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实践等自主活动,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各种心理品质,并把学法指导寓于教学之中。

(4)注意思想品德教育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要注意根据学科特点,联系学生实际,有机结合,有所侧重,讲求实效。

课堂上教师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发现课堂中学生有违纪现象时要采取灵活方法及时制止、纠正,但不得在课堂上因一人违纪而影响全班上课,训斥学生,课后,做好违纪学生思想工作并及时与班主任交换意见。

(5)讲求教学艺术

教学语言准确、精炼、条理清楚、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富于启发,教态亲切、自然,充分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努力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课堂板书应工整、布局合理,语言表达力求准确、清晰、简练、生动,力求做到讲课的艺术性和趣味性的统一。

(6)热爱学生,以身作则

教师上课要衣着整洁,力求端庄、朴素,不穿奇异服装,从容大方,精神饱满,严肃认真,维持好课堂纪律。仪表端正,精神饱满,态度亲切,坚持正面教育,关心和热爱全体学生,模范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压堂,严谨执教。

教师上课应提前到教室,准时进入教学、准时下课。教师在上课时,无特殊情况下不得随意离开课堂,亦不得无故缺课。

4.布置与批阅作业规范

通过对学生的作业布置、批改,获得反馈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进度、速度,补充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优化教学过程的第三个核心环节”。它对了解教学情况,形成和巩固学生的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及良好习惯的养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作业的要求是:

(1)精心设计

布置作业要目的明确,符合大纲(或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作业题目应认真编、选,每个题目均应有明确的训练目的,作业的数量和难度应适当,符合学生实际,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照顾各类学生需要。

教师布置作业要符合大纲要求、难易要适度;布置作业要有一个全局的观念,题量要适当,不要影响到学校教育总体目标的实现。作业要求应该明确,题意不能有误。作业可富有独立思考性质,力求结合实际。

加强对学生进行书面言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开设“阅读与欣赏”、“知识延伸”、“探究性学习”等训练专题,每学期都要有一定数量的要求,要有不少于一次的作业。

(2)指导完成

要指导学生认真作业,使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对不认真完成作业或不交作业的学生应及时了解情况,给以教育和帮助。

(3)及时批改

布置的作业要及时收阅、及时批改、及时发还,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在收作业时,对于个别学生不交、漏做、作业反常等情况,要及时做好学生作业情况登记。

作业的批改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对作业中反映出来的倾向性问题应有记载。作业中普通存在的问题应做出专门记载,通过上课讲评或课后辅导予以及时解决。(www.xing528.com)

作业批改要认真仔细、不错批、字迹要工整不潦草。要做到全批全改、学生作业中错误处要予以改正,答题错误严重者或不认真者要求重作。

(4)认真讲评

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同性问题进行讲评,分析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深入理解知识。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评价,努力发挥作业的练习价值。

5.辅导规范

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延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施分类指导的重要方法。

辅导的内容和要求是:

(1)给学生辅导时,要注意“拔尖”和“辅困”,要主动、热情、耐心、细微,不得训斥为难学生。要注意循循善诱、有问必答。解答学生疑难问题,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达到教学基本要求,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宽、加深知识面,发展特长。

(2)辅导不仅要解决学生的知识疑难,还要教给学习方法。既要有效地辅导优生,又要主动地帮助差生,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特别要注意增强其学习信心。

(3)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晚自习及自习课时间到班上主动辅导。由学校教务处安排的自习辅导时间,教师不得随意缺席,要维持好班上自习纪律,负责点名出勤情况,要自始至终在班上进行辅导,不得离开教室做其他与辅导无关的工作。

(4)在学校运动会期末考试期间,如果没有特殊安排,任课教师应该按自己原课表到班辅导学生,不得随意缺席。

6.考试规范

凡教学计划规定开设的课程,都必须进行考试或考查。考试课程的确定要在制订教学计划时统筹安排。

考试(包括单元检查)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督促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并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以改进教与学的工作。

考试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和督促学生全面认真地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实际运用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检查课程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对于不进行考试只进行考察的内容,要明确考查的主要目的:为了检查学生实验、作业等的完成情况,参加课堂讨论情况,学生平时学习情况以及课程教学效果。

考试方式分为笔试、 口试、开卷、闭卷或多种方式结合的考试方法。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应由学科带头人或主讲教师提出,教研组、年级组研究确定,最后由学校教务处统筹安排决定,并备案。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开展考试方式方法的改革。

对考试的要求是:

(1)科学命题

考试应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严格按大纲(或课程标准)和教材命题。试题的题量和难度适宜;章节分布要合理;体现主干知识和系统知识;坚持科学性,严格控制偏题、怪题;做到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有机结合。

科学命题还包括:

——覆盖本学期教学知识技能点的80%以上,并且不得超出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知识范围,不出偏题、怪题。

——着重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灵活运用能力;既考学生的记忆力,更要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命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有较好的效度、信度和区分度,可设适量的选做题。

——题量的大小要与考试时间的长短相一致:一般情况下,语文、数学的期末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其他学科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命题要使班级所有学生的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各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各门学科考试试题的分数分布原则:较易的题占30%,中等程度的题占40%,较难的题占30%。

——试题要力求科学。命题教师应注意试题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避免在知识上、学术上有争议的试题,避免因题意不清而影响考试效果。

注意改进考试方法,控制考试次数。试题要附上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要注意保密。

(2)严格考务

教师应认真参加监考,防止舞弊行为。对考试违纪学生要仔细调查清楚,耐心教育帮助,并作适当处理。

学校组织的半期考试,科任老师在考前2个星期将试卷交到教研组、年级组的组长处,然后由教研组、年级组的组长统一交到学校教务处。老师交试卷,可以磁盘或电子邮件的形式。

命题的同时应给出评分标准。

加强试题、试卷的保密保管工作。命题教师、制卷与保管过程必须严格保密,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一般情况下,试卷要有专人负责保管。

(3)认真阅卷

原则上,评卷应采取集中评卷,流水作业的办法。教师对评卷工作必须严肃认真、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不得随意加分、扣分或送人情分。

阅卷工作认真,还体现在:对试卷的评分应客观公正,一个尺度衡量,避免主观意识和情感参与;参考答案的争议、挂一漏万的现象可能存在,对有争议的答案要讨论、请示后统一执行;时间、精力要有保证,要克服因为时间仓促、精力不够而影响阅卷质量的现象;对试卷中反映的弊端、考务不规范应记载、报告;阅卷后应做出试卷统计分析

考试成绩应及时向学生公布。期末考试成绩在本学科考试后一周内上交。艺体科成绩也需在考试停课后一周内上交。

(4)适时评讲总结

考试的评讲应及时。评讲的内容应包括对学生取得成绩的肯定和错误原因的分析。评讲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提倡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不能用对答案的方法代替考试的评讲。

考试结束后,任课教师要及时对试卷进行质量分析,填写《学生考试质量分析》,总结教学经验,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教学的意见和措施,必要时,还应该写出专题性的书面总结材料,交教研组、年级组、教务处,经学校教务处审阅后统一归档。

凡属考查课程,任课教师写出教学总结报告。报告中应总结教学进度计划的完成情况、学生成绩统计与分析、成绩评定方法。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总结成绩、检查存在的问题,说明原因,拟出改进措施。

7. 实验与实习规范

(1)计划与程序

任课教师应根据实验教学大纲和学校实验设备的建设情况及教务处的安排,制定本课程的实验计划。其内容包括实验课、实验目的、实验日期、实验时数、所需的仪器、材料和用具等。实验计划应于学期初的一周内与任课教师的授课计划一并提出,经教研组、年级组的组长审核后,报各学校教务处及实验室,以便做好实验课的准备工作。

实验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和实验计划的要求,逐步建立完善实验设备、材料、仪器、仪表及工具等。确保在实验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按时开出实验。

实验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必须按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全部实验教学任务。凡确定因条件限制不能开设的实验,应报学校教务处备案和批准

(2)实验教学

实验前,教师应对学生讲解实验目的、实验设备和仪器的性能、操作规程等;实验中,任课教师及实验教师要给予指导和操作示范;实验后,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教师要认真批阅评定出实验成绩。

对学生分组实验的要求是:

——实验前应指导学生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内容、要求和有关注意事项,对实验器材进行认真检查,确保实验正常进行。

——实验时应做好实验指导和课堂组织工作,严格要求学生按实验内容和程序进行操作,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认真批改实验报告,对学生要进行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的培养。

——对实习要求原则上与实验相同。

(3)仪器设备管理

要求实验教师应熟悉自己掌握的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构造原理、使用方法、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以及维修保养知识。

做好仪器、设备、机械损耗清单,如有损坏都要填表上报,阐明原因及损坏程度,若因管理失职以及违反操作规程而损坏者,酌情赔偿。

实验室的仪器、仪表一般不外借,因特殊情况需借用者,需经主管校领导审批办理借用手续,借出后应按时收回,并检查有无损坏,若有损坏,应按原价赔偿。

实验教师要按期向学校教务处提出设备、仪器、仪表及设施的增添计划,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各实验室内要经常打扫,保持清洁卫生、整齐美观。室内严禁吸咽、随地吐痰和乱扔杂物等;学生进入实验室,要遵守秩序,爱护公物,听从指挥,不得高声喧哗,不得私自乱动仪器设备。

8.撰写教学工作总结

学期或学年结束,应对完成教学工作的情况进行总结。总结内容包括:

——课程简介。扼要地介绍所任教的学科、教材、内容、课时、起止时间等。

——学生分析。简要进行学生分析,年级、班级、学生掌握情况、优生和差生分析。

——典型事例。叙述承担的工作任务及完成情况,对其中典型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

——质量效果。本学期教学质量分析,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总结。学生在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心理品质的发展等方面的情况,教学中的成绩与问题。

——完善措施。提出下一学期教学的努力方向和改进、完善的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