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学校管理:走向人本主义教育,校容焕然一新

提升学校管理:走向人本主义教育,校容焕然一新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而言,反映在深度上,学校德育工作的结构和组成却是存在阶段性的。从纵的方面,可以将思想品德教育列成一个个的教育系列,每一系列又分解为一、二、三等数个模块进行分层推进实施。以养成教育为主旋律开展德育工作,使校容校貌及师生精神风貌焕然一新。有教师提出的“思想品德考试中的100分获得者却成了思想道德素质的低劣者”的存在现象, 引发了与会教师、教研员更深入的思考。

提升学校管理:走向人本主义教育,校容焕然一新

三、以养成教育为重

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应该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在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从小抓、抓小事。通过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发展,促进学生自觉性、独立性、 自制力等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根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导养成教育的工作实际,我们在养成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形式与方法、管理与评价等方面需要进行尝试和探索。

1. 目标与内容具体化

根据“低起点、小坡度、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目标分解训导与达成,要从各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色出发,对行为规范目标进行分解, 由大化小、由小化细,形成纵向呈系列、横向相关联的训导目标。

在学生德育素养建构方面,横向上,可以将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分解为五个方面:

(1)生活行为规范

生活行为规范主要涉及培养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良好行为和习惯,其养成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懂得一些生活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2)学习行为习惯

学习行为习惯主要包括学习纪律和学习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要求,其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劳动行为规范

劳动行为规范要求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

(4)交往行为规范

交往行为规范从待人接物的礼仪、态度等方面对学生提出要求,其养成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交往规则,提高其交往能力。

(5)社会行为规范

社会行为规范,即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主要是从对人对事、对国家、对集体、对自然界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向学生提出要求,其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提高学生的社会化水平和社会适应性。

就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而言,反映在深度上,学校德育工作的结构和组成却是存在阶段性的。从纵的方面,可以将思想品德教育列成一个个的教育系列,每一系列又分解为一、二、三等数个模块进行分层推进实施。这样,有目标,有具体实施方式,显得层次分明,结合学生实际,循序渐进,分层落实,有利于教导,也便于德育管理评价。

2.形式与方法多样化

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过程中,学校德育工作要求落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养成教育,重习惯养成,力求做到形式与方法的多样化,真正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体叙述如下:

(1)静态与动态互补(www.xing528.com)

为了抓实抓好养成教育,较早地启动“校园文化建设工程”,让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成为一部立体、多彩、富有吸引力和约束力的教科书,“让墙壁草木开口说话,帮助教育”。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认养一块绿地、种植一棵小树”、“办一期‘学雷锋、树新风’板报”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在教育中促成长。

(2)引导与自思结合

学校教师需要一改过去说教式、命令式的做法,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学会自我约束、 自我教育,把学校的管理要求逐步内化成为自主行为。

(3)知识与实践并举

养成教育的具体要求较为系统,体验深刻。在养成教育实践中,要探讨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方法,例如亲切说理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讨论交流法、相互评议法、结对竞赛法等。

3.评价的科学性

在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与评价上,应该做到“三个结合”。即是:

(1)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

例如,一些学校在单项评价方面评选“遵章守纪”、“环境卫生示范岗”等先进个人;在综合评价方面,开展校园“文明形象之星”评选活动,树立一个可资借鉴、效仿的样板,最后展出相应的资料图片,提供给更多的学生学习。

(2)终极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

一些学校每学期都要评选“先进班级”、“文明班级”等,在一个学期阶段结束进行综合的终极评价。这是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方式。有的学校还做得更细,进行一天一检查,一周一评比,专设了“卫生流动红旗”、“遵守纪律流动红旗”,以动态的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价,具有很好的科学性。

(3)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

在评价过程中,学校不仅要求学校内部、教师内部、学生内部搞评价,最后还请学生家长及上级领导到学校问卷及座谈。

以养成教育为主旋律开展德育工作,使校容校貌及师生精神风貌焕然一新。长期坚持下去,有所进步,学校德育工作一定有新的起色。例如,在德育有个性和特色的学校,走进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学生遵守课堂常规,遵守公共秩序,热爱学习, 自我教育管理,形成文明礼貌、尊敬师长的好风尚。

资料:2002年10月15日,西昌市教科中心针对课程改革通识性培训、学科教材培训中的《思想品德》教学实施,组织了专题讨论。 与会者认为,作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思想品德》在课程重建上必须面对如下问题:

——如何提高主体德育的参与性?传统课程的可操作性差,教学中“假”、“大”、“空”的说教灌输方式与“高”、“大”、“全”的虚拟偶像建立,作为德育主体的学生实际上无法参与到课程认识与体验中去,学生被置于课程实施的边缘地带,德育价值观的扭曲,导致了过程操作实施的低效。

——怎样体现评价中的主体性因素?以前的德育评价不照顾主体德育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未能走出传统的学科评价方式。一纸试卷、一道考题、一个分数,并不能反映学生德育的真实属性与水平。有教师提出的“思想品德考试中的100分获得者却成了思想道德素质的低劣者”的存在现象, 引发了与会教师、教研员更深入的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