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自我实现意蕴里的理论视野
(1)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
自我实现理论是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创立,后来的C.R.罗杰斯等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完善,提出的人本主义学说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
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好像一座金字塔, 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第一类需要属于缺失需要,可引起匮乏性动机,为人与动物所共有,一旦得到满足,紧张消除,兴奋降低,便失去动机。
第二类需要属于生长需要,可产生成长性动机,为人类所特有,是一种超越了生存满足之后,发自内心的渴求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需要。满足了这种需要个体才能进入心理的自由状态,体现人的本质和价值,产生深刻的幸福感,马斯洛称之为“顶峰体验”。马斯洛认为人类共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本性,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2)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刚出生的婴儿并没有自我的概念,随着他(她)与他人、环境的相互作用,他(她)开始慢慢地把自己与非自己区分开来。当最初的自我概念形成之后,人的自我实现趋向开始激活,在自我实现这一股动力的驱动下,儿童在环境中进行各种尝试活动并产生出大量的经验。通过机体自动的估价过程,有些经验会使他感到满足、愉快,有些即相反,满足愉快的经验会使儿童寻求保持、再现,不满足、不愉快的经验会使儿童尽力回避。
在孩子寻求积极的经验中,有一种是受他人的关怀而产生的体验,还有一种是受他人尊重而产生的体验。不幸的是儿童这种受关怀受尊重的需要的满足完全取决于他人,他人(包括父母)是根据儿童的行为是否符合其价值标准、行为标准,以此来决定是否给予关怀和尊重。所以说他人的关怀与尊重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体现着父母和社会的价值观,罗杰斯称这种条件为价值条件。儿童不断通过自己的行为体验到这些价值条件,会不自觉地将这些本属于父母或他人的价值观念内化,变成自我结构的一部分。渐渐地儿童被迫放弃按自身机体估价过程去评价经验,变成用自我内化了的社会的价值规范去评价经验,这样儿童的自我和经验之间就发生了异化。当经验与自我之间存在冲突时,个体就会预感到自我受到威胁,因而产生焦虑。
预感到经验与自我不一致时,个体会运用防御机制(歪曲、否认、选择性知觉)来对经验进行加工,使之在意识水平上达到与自我相一致。
如果防御成功,个体就不会出现适应障碍,若防御失败就会出现心理适应障碍,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目标是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部分去除掉,找回属于他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模式,用罗杰斯的话说“变回自己”,“从面具后面走出来”,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机能。人本主义的实质就是让人领悟自己的本性,不再倚重外来的价值观念,让人重新信赖、依靠机体估价过程来处理经验,消除外界环境通过内化而强加给他的价值观,让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由自己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掌握自己的命运,修复被破坏的自我实现潜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2.从人本走向人文(www.xing528.com)
人本主义学习论对美国教育界过分重视科学技术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的做法提出质疑,主张应大力加强人文科学教育,现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大力加强人文教育,也已引起我国教育界的高度关注。所谓“人文教育”,就是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人文精神泛指人对自然、人对社会、人对他人、人对自己的基本态度。
当代的人文精神在人与自然的态度上主张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提出了“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人对社会的基本态度的实质是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核心是如何认识和处理人生的社会价值与人生的个人价值之间的基本关系。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坚持人生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辩证统一,注意社会群体长远利益,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人对他人的基本态度属于道德观的范畴,关键是如何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提倡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促进合作。人对自己的基本态度的核心是如何认识自己和控制自己。
教育的人文意义和价值是人文精神在教育中的体现。亦即教育使人成为人,教育对个人和人类的幸福生活所具有的作用与功能。它以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意义为核心,延伸到知识、道德、审美各个方面,具有非功利性和超功利性。
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在教育的培养目标上,教育的人文价值将培养健全或完整的人格放在首位。它关注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是否全面和谐地发展,是否具有独立人格。它强调人的自由、人的尊严和个性的彻底解放;要求教育所培养的人,不仅仅是一个劳动者,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动物,还是一个有明确的生活目标、高尚的审美情趣,既能创造又懂得享受的人。
在教育内容上,教育的人文价值将传递人类文化价值观念放在核心位置,强调学校不能仅仅只教给学生实际有用的知识,不能仅仅只提供就业准备,更为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文化观念和伦理道德规范。如果学校一味强调知识或智能,只能造就出一批缺乏情感、缺乏意志,没有人生趣味的“现代机器人”。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的统一,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使学生既会做事,又会做学问,更会做人,是教育追求的目标,反映出一种对人的人格、文化、创造力的完整追求,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4.现代学校管理的育人环境
人本主义学习论重视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主张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宽松、 自由、信任、无外在压力、无讽刺的良好学习氛围,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这是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前提。这就要求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共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认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
搞好家庭教育,家长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成才观,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才能正确地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家长要以身作则,用律己正己的思想行为来影响孩子,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要多鼓励孩子,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学会循循善诱,讲究方式方法,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家长不能只关心孩子在校的学习成绩,更要关心孩子思想品德方面的修养,要注意开拓孩子的视野,增长社会实践经验。学校的教育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与社会进步极不相称的、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丑恶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其实,教育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社会各界与教育部门一道努力,齐抓共管。只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