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本主义教育:学校管理转变取得成果

人本主义教育:学校管理转变取得成果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本主义学习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教育、教学的理念、态度和主张的论述。人本主义学习论强调尊重人的尊严与价值,主张发挥人的潜能,促进人的自我实现。人本主义教育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要研究对人和社会的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

人本主义教育:学校管理转变取得成果

二、人本主义学习论的价值取向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范畴

人本主义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它强调人的自主性、整体性和独特性,认为学习是个人自主发起的、使个人整体投入其中并产生全面变化的活动,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极为重要;个人对学习的投入不仅涉及认知方面,还涉及情感、行为和个性等方面;学习不单是对认知领域产生影响,而且对行为、态度和情感等多方面发生作用。在教学方法上,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 自我发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潜能、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强调以自我实现、 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追求的目标。代表人物为罗杰斯

人本主义学习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教育、教学的理念、态度和主张的论述。它与素质教育存在着某些相通点,人本主义学习论对素质教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实施素质教育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教师应树立新的学生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视人文教育;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基于个性品质培养的价值取向

人本主义心理学关注美国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尤其对美国传统教育进行了有力的抨击,强烈呼吁改革美国既有的“反人性”、“反个性”的教育模式;倡导推行“以人为本”的教育。

人本主义学习论强调尊重人的尊严与价值,主张发挥人的潜能,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意义学习、全面发展、主体地位和情感陶冶,力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所有这些主张和努力都为一种崭新学习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传统学习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并提供了新的视角。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由于“技术统治一切”的理论和各国进行教育改革都未能使学生和社会从当代尖锐的矛盾中解脱出来,同时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和布鲁纳的发现法也受到了一些理论教育家的批评,认为程序教学法和发现法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国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根据人类自身的发展特点,提出了人本主义的教育目标:培养能够适应变化的、知道如何学习的、个性充分发展的人。这个教育目标既包括知识教育和认识能力发展的教育目标,也包括情感发展的教育目标。人本主义教育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要研究对人和社会的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其代表人物罗杰斯就教学问题提出:

(1)在教学目标上,强调个性的协调发展。

(2)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

(3)在教学方法上,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 自我发现。

罗杰斯强调教学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构建和谐的教育交往,这无疑对克服传统教学重视社会功能,忽视培养个性发展功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等弊端,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和积极意义。

3.基于素质发展的价值取向

素质教育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日益得到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个阶层人士所广泛认同的一种教育思潮。

它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素质教育是强调以人为对象,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有个性的发展;素质教育注重可接受性,更注重可发展性;素质教育是指向大众化的教育。 目前正在围绕素质教育进行全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现在对素质教育的概念有了进一步澄清,素质教育的实践也在逐渐深入。

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人本主义学习论的立足点与素质教育的重心有某些类似,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从人本主义学习论的合理主张中寻求一些有益的启示。

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真正动力,不是财,不是物,而是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胆识,敢于打破旧体制、旧观念、旧习惯,敢于开创新局面的人。以人为本, 目中有人,是认识素质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思想前提。实施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必须构建以人育人,以人促人的机制。对于施教者来说,在素质教育中承担的职责是教人做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会动脑、会动手的社会主义新人;对于受教育者来说,通过各种教育活动,要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创造、学会做人,做一个思想品德好、知识技能高、身心健康发展的人。由此可见,教人做人和学会做人是一部师生大合唱,这部教育大合唱要获得成功,必须调动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靠双方密切的协作和配合。所以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我们必须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才能把素质教育的各项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4.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

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人本主义学习论相信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尤其是罗杰斯倡导的“师生平等”,“真实、尊重、理解”的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需要、兴趣、情感和价值,主张采用情感教学,这正是我们传统的“家长式”的教育所缺乏的。

其实,任何教学改革,教学理论的创新以及教学观念的改变,首先是教师观、学生观和师生关系观的更新,怎样看待每个学生,教师角色如何扮演,以及怎样处理师生间的人际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应该考虑的实际问题。我们可以从人本主义学习论有关师生关系的观念中得到些启发,改变我们教学中硬邦邦、令人窒息的气氛,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充满生机,散发浓郁的人情味。(www.xing528.com)

(1)学生是学习主体。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2)每个学生都值得培养。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树立所有的学生都值得培养的观念,相信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天赋,都有内在的潜力,都有向上、向善的内在要求,关键在于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3)学生是完整的个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是完整的个体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包含有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等诸方面的基本素质,缺一不可;二是在每个基本素质中,其组成要素也具有完整性。根据这一观点,我们就应该对学生毫不犹豫地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

(4)尊重学生。我们应该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个性。教育过程是师生之间信息交流、思想碰撞、情感沟通、人格互动的过程,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下,学生才会身心愉悦地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

5.健全师生的心理人格

人本主义学习论的健康人格观对我们在教育上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人无疑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人本主义学习论健康人格的心理目标——让人生活得更有尊严、更自在、更幸福、更有价值,达到心灵生活的丰满、 自我的完善。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同了这样一个道理:社会发展的步伐越快,对人适应能力的要求越高;社会竞争越激烈,人的心理素质的作用越显重要。所以要把心理素质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关键任务,在中小学校开展正规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机能,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整体素质提高的过程。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采取多种途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蕴涵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因素,通过组织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科技体育、卫生、艺术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另外,还可以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专题心理讲座,开展学校心理咨询、心理测试等形式,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有关心理知识,得到系统的训练,使学生有意识地用科学知识调节、控制行为,做到知、行统一。学校应该配备专职的、受过良好训练的心理辅导教师,对学生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指导。例如: 自我认识的教育、青春期辅导、学习心理辅导、人际关系辅导、耐挫能力的培养、适应性教育、职业心理辅导等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

——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启发好奇心,发展求知欲和探索创新精神。

——促进心理健康,预防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协助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学会认识和接纳自己,使学生具有正确的自知、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积极的心态。

——学会人际交往,使学生善于交往、乐于交往、掌握人际交往的准则及技巧。

——提高学习效率,认识学习的价值,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掌握学法,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具备了完善的人格、 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与挑战。

6.培养创造性的学习品质

人本主义学习论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作为教育的目标,相信人人都有创造力,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自由创造, 自由创造的实现就是人的价值的完美实现。人本主义学习论强调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发自主地积极探索问题的解决途径,从中发展学生的独立性、 自主性和创造性。这一思想无疑会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创造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创造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儿童和青少年具有创新的潜能,其全部目的和意义就在于挖掘人的创造潜能和培养造就创新人才,就是在创新认知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上,加速实现以人为本的社会化进程,使具有创造性品质的人才尽快脱颖而出。

——转变观念,变革旧有的教学思维,在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思维中进行彻底的反思与变革,在学校的教育管理中建立适合教师、学生创造与发展的新的学校管理机制。

——建立适应以创造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体制、课程、教材、教法、评价等,形成完整的创造性教育体系。

——推行创造性教学的知识结构策略。让学生形成以良好的基础知识为主干,理科知识(数、理、化、生)、人文知识(文、政、史、地、哲、艺术)、实验知识(操作、考察)比例合理,能举一反三的知识结构。

——创设创造性的教育环境。教师首先要有创造性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精神,教师应具备创造性的教学思维,勇于变革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在反思中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只有充分认识到创造性教学的重要价值,把创造性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教改、课改的核心内容,对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的培养给予高度的重视,素质教育的含义才可能得以落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