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生情绪调节技巧-心理学

中学生情绪调节技巧-心理学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情绪的不稳定性和两极性中学生的情绪往往是不稳定的,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中学生的情绪问题急需关注。换句话说,情绪智力也就是识别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并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和调节行为的能力。

中学生情绪调节技巧-心理学

第三节 中学生情绪调节

一、中学生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及常见问题

(一)情绪体验的迅速、强烈性

青少年时期的情绪是强烈的,他们的情绪经常具有不可遏制性。中学生们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欣喜若狂、手舞足蹈,或者唉声叹气、愁眉不展,有时彼此之间只因为一句话不合就火冒三丈、拔拳相向。在正确的世界观与理智的支配下,他们能够怀着强烈情感做出惊天动地的光辉业绩;但如果他们被人利用,或卷入盲目狂热之中,他们的强烈情绪也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例如,在十年动乱期间,林彪、“四人帮”集团利用青年人单纯和情绪的强烈性,挑动不少“红卫兵”加入造反派,甚至打砸抢烧,给国家和民族造成了不少损失,青年们也成了政治运动的牺牲品。

(二)情绪的外露性和内隐性并存

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对情绪的控制能力逐渐增强。他们逐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表现和行为反应。一方面他们表现出迅速而强烈的情绪反应,喜怒形于色,喜欢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的爱与憎;另一方面,他们的情绪抒发不再像小学生那样直接和幼稚,而是会对情绪表露作出一些文饰,并慢慢学会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例如,很多中学生会使用日记和秘密的博客来记录自己对异性的好感,对生活的感悟等。

(三)情绪的不稳定性和两极性

中学生的情绪往往是不稳定的,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郁闷时受到激励则为之振奋不已;在激情高涨时受到打击则容易灰心沮丧。情绪的不稳定与此时期他们的身心特点有关,也与家庭和社会上的某些因素有关。比如,性的成熟往往给他们带来一些情绪困扰。女同学的月经、痛经闭经,男生的梦遗、手淫等使他们情绪紧张、不安。生活和学习上的好胜心强却经验不足、易受挫折等则往往是造成中学生情绪波动的原因。

(四)情绪体验的时间延长,出现心境化的特点

中学生的情绪体验虽然具有迅速性的特点,但与小学生相比,他们的情绪体验的持续时间已经相对延长。事件发生后引起的情绪反应如果能够较长的停留,这种情绪状态就会转化成较为稳定的心境。在愉快的心境下,中学生心情舒畅,对人和事物的接纳性强,对生活和学习充满兴趣;若处于苦恼、抑郁等消极的心境下,则会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干扰。

由于中学生情绪发展的这些特点,使得他们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恐惧、孤独、愤怒等情绪问题。这些负面的情绪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会对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中学生的情绪问题急需关注。

二、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

(一)情出有因

欢乐的情绪是由可喜的现象引起的;悲哀的情绪是由不愉快或不幸的事情引起的;愤怒是由于挫折所引起。一定的事物引起相应的情绪是情绪健康的标志之一。无缘无故的喜、怒、哀、乐,莫名其妙的悲伤、恐惧,都不是情绪健康的表现。

(二)情绪稳定

情绪稳定表明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处于相对的平衡状况,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协调。情绪稳定不代表情绪一成不变。人总有情绪波动的时候,只要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就能做到大致的情绪稳定。如果一个人情绪经常变化莫测,给人以特别神经质的感觉,则是情绪不健康的表现。

(三)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

这是情绪健康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愉快的情绪表示人的身心活动的和谐与满足,表示一个人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一个人经常情绪低落,总是愁眉苦脸,心情苦闷,则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在人生旅途上,一个人难免会遇到挫折和不幸,由此而伤心、不愉快是正常的。但总的来说,正面情绪要多于负面情绪,这是情绪健康的表现。

(四)情绪表现恰当,反应适度

情绪表现的持续时间和强烈程度都应适当,一定的刺激会引起一定的情绪反应,反应和刺激应该相互吻合,不能无休无止,没完没了,如果微弱的刺激经常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则是情绪不健康的表现。

(五)能自我控制

健康的情绪是受自我调节和控制的。情绪健康的人应是情绪的主人,可以把消极的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情绪,也可以把激情转化为冷静。

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又称为情感智力、情感智慧或情绪智能,是近年来对商业企业最有影响的思想之一。它的理念是,经理人了解和控制自己和周围同事情感的能力将决定企业能否有更好的商业表现,如同其他许多重要管理学思想的重大突破一样,情绪智力的概念最初也是来源于商业领域之外。它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的萨洛威(Salovey)和罕布什尔大学的玛伊尔(Mayer)提出的,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换句话说,情绪智力也就是识别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并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和调节行为的能力。在某种意义上,情绪智力是与理解、控制和利用情绪的能力相关的。

美国校园中不断增长的学生变得具有攻击性和产生沮丧心理的案例使丹尼尔·高曼(Daniel Goleman)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高曼对全世界121家公司与组织的181个职位的胜任特征模型进行分析后发现:67%的胜任特征与EI(情绪智能)相关。在他1995年出版的《情绪智力》一书中,高曼阐述了他的研究结果。他认为,人类的自我意识、自我约束、毅力和全情投入等能力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在大多数时间内都要比智商更为重要。高曼宣称如果忽视了情绪智力因素的存在,对我们自身发展是不利的,而儿童更应该在学校期间就开始接受情绪智力的教育

萨洛威认为,情绪智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就是能认识自己的感觉、情绪、情感、动机、性格、欲望和基本的价值取向等,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

(2)妥善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是指对自己的快乐、愤怒、恐惧、爱、惊讶、厌恶、悲伤、焦虑等体验能够自我认识、自我协调。比如,自我安慰,主动摆脱焦虑、不安情绪。有人发现,当自己情绪不佳时,可用以下方法帮助调整情绪:①正确查明使自己心烦的问题是什么;②找出问题的原因;③进行一些建设性行动。

(3)自我激励。指面对自己欲实现的目标,随时进行自我鞭策、自我说服,始终保持高度热忱、专注和自制。如此,使自己有高度的办事效率。(www.xing528.com)

(4)认识他人的情绪。认识他人的情绪是指对他人的各种感受,能“设身处地”地、快速地进行直觉判断。了解他人的情绪、性情、动机、欲望等,并能作出适度的反应。在人际交往中,常从对方的语言及其语调、语气和表情、手势、姿势等来作判断。常常真正透露情绪情感的就是这些表达方式,故捕捉人的真实性情绪情感的常是这些关键信息,而不是对方“说的什么”。

(5)人际关系的管理。这是指管理他人情绪的艺术。一个人的人缘、人际和谐程度都和这项能力有关。深谙人际关系者容易认识人,而且善解人意,善于从别人的表情来判读其内心感受,善于体察其动机想法。这种能力的具备,易使其与任何人相处都愉悦自在,这种人能充任集体感情的代言人,引导群体走向共同目标。

(资料来源:互动百科)

三、中学生的情绪调节

(一)情绪调节的概念

情绪调节是情绪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但是到目前为止,情绪调节是一个容易产生歧义的概念,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刘启刚博士在考察以往研究者对情绪调节定义的基础上,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根据内外环境的要求,在对情绪进行监控和评估的基础上,采用生理、认知和行为策略对情绪进行修正的心理过程,是个体为保持内外适应的机能反应。

(二)情绪调节策略

格鲁斯(Gross,1998)认为情绪调节是在情绪发生的过程中展开的,在情绪发生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情绪调节出现。因此他根据情绪调节发生在情绪反应产生之前或者情绪反应之后,把情绪调节分为先行关注情绪调节(antecedent-focused emotion regulation)和反应关注情绪调节(response-focused emotion regulation)两个方面。格鲁斯还发现,在情绪发生的过程中,人们会采用很多种情绪调节策略。但在他看来,在情绪发生的整个过程中,最常用、最有价值的策略有两种: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

认知重评指改变对情绪事件的理解,改变对情绪事件意义的认识,也就是以积极的方式对情绪事件进行合理化解释。认知重评发生在情绪反应激活之前,是先行关注的情绪调节策略,产生积极的情感和社会互动结果,不需要耗费许多认识资源,是一种有益的情绪调节方式。格鲁斯等在其研究报告中称,使用认知重评策略与良好的人际关系相关,使用这种策略的人比未使用该策略的人有更多的亲密关系,也更受欢迎。

表达抑制是指抑制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情绪表达行为,通过使用自我控制能力抑制自己的情绪行为,发生在情绪已经形成、情绪反应激活之后,是反应关注的情绪调节策略。

(三)对中学生进行情绪调节指导

由于不良情绪会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教师应对中学生的情绪进行科学的指导,并提倡中学生进行自我调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一些可操作的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人们经常使用的自我调节方法有以下几种。

1.理性情绪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RET)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所创立。他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Belief),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Consequence),这就称为ABC理论。人们通常认为情绪和行为后果的反应直接由激发事件所引起,即A引起C,而ABC理论则认为A只是C的间接原因,B即个体对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才是直接的原因。艾利斯认为人们极少能够纯粹客观地知觉经验A,总是带有或根据大量的已有信念、期待、价值观、意愿、欲求、动机、偏好等来经验A。因此对A的经验总是因人而异的。同样的A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会引起不同的C,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信念有差别,即B不同。在ABC理论中,D代表治疗(Disputing),通过D来影响B,认识偏差纠正了,情绪困扰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解除或减轻,最后达到E效果(Effects),负面情绪得到纠正。例如,当一名学生因为一次考试不及格(A)而焦虑甚至产生抑郁(C),这是因为他有这样的信念(B),即好学生必须每次考试都出类拔萃,不能有一次的失败,一次失败就代表学生的能力不行。合理的信念应该是(D):优秀的学生是综合评定的结果,一次的失败不代表永远的失败,吸取教训,增长经验才是最重要的。这样就能使这名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这次考试(E)。

2.适度宣泄

过分的压抑只会让情绪困扰更加严重,而适度宣泄则可以把不良的情绪释放出来,从而使紧张情绪得以缓解。宣泄的途径有很多种,比如倾诉:找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将心中的想法、苦闷等统统讲出来,解脱心灵的重压,从中获得轻松感和解脱感,使心理得到平衡。哭泣也是一种宣泄方法,人的眼泪会产生高浓度的蛋白质,哭泣可以减轻甚至消除压抑情绪,使情绪趋于平衡。唱歌、运动等也是有效的宣泄方法。

3.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暗示是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自我暗示是指个体通过语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自我暗示分消极自我暗示与积极自我暗示。积极自我暗示能让人们保持好的心情、乐观的情绪、自信心,从而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时,要让自己时常以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学会自我安慰,避免过分的自责,学会忘记过去的失败,用过去成功的经验来激励自己。

4.情绪放松技术

利用放松技术可以使人从紧张、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中解放出来。放松技术有很多种,这里仅介绍一种情绪放松技术,可供学生在有消极情绪时使用。

想象放松法。当你遇到紧张和烦恼时,适当使用想象放松法会使你得到一定帮助。效果大小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是否真能掌握要领。要领主要有二个:首先,在整个放松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深慢而均匀的呼吸;其次,要能体验随着想象有股暖流在身体内运动。显然,要掌握好两条要领必须经过多次练习和反复体会。放松时,最好在安静的环境中,仰卧在床上,将四肢展开放平使其产生舒适感觉,同时闭上眼睛并配合深慢均匀呼吸。

想象放松法的指导语:我仰卧在水清沙白的海滩上,沙子细而柔软。我躺在温暖沙滩上,感到舒服,能感受阳光的温暖,身边听到海浪声音,感到温暖而舒适。微风吹来,使我有说不出的舒畅感觉。微风带走我的思想,只剩下一片金黄阳光。海浪不停地拍打海岸,思维随着节奏飘荡,涌上来又退下去。温暖的海风吹来,又离去,带走了心中的思绪。我感到细沙柔软、阳光温暖、海风轻缓,只有蓝色天空和大海笼罩我的心。阳光照着我全身,身体感到暖洋洋。阳光照着我的头,感到温暖与沉重。有一股轻松暖流,流进右肩,感到温暖沉重。呼吸变慢、变深。轻松暖流,流进我右手,感到温暖和沉重。呼吸变慢、变深。轻松暖流,又流进我后背,感到温暖沉重,从后背转到脖子,脖子感到温暖和沉重。我的呼吸变慢、变深。轻松暖流,流进左肩,感到温暖沉重。呼吸变慢、变深。轻松暖流,流进了左手,感到温暖和沉重。呼吸变慢、变深。我呼吸变慢、变得越轻松。心跳也慢,越有力。轻松暖流,流进右腿,感到温暖沉重。呼吸变慢变深。轻松暖流流进右脚,感到温暖沉重。呼吸变慢变深。轻松暖流,又流回右腿,感到温暖沉重。呼吸变慢,越来越深,越来越轻松。轻松暖流,流进左腿,感到温暖沉重。呼吸变慢变深。轻松暖流流进左脚,感到温暖沉重。呼吸变慢变深。轻松暖流,又流回左腿,感到温暖沉重。呼吸变慢,越来越深,越来越轻松。轻松暖流流进腹部,感到温暖轻松,流到胃部,感到温暖轻松,最后流到心脏,感到温暖轻松。整个身体变得平静。心里安静极了,已经感觉不到周围的一切,四周好像没有任何东西,我安然躺卧在大自然中,十分自在。(静默几分钟后结束)

此外,自我调节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升华术、幽默术、制怒术、转移注意力等。如果这些方法都不能很好地调节情绪的话,学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在心理医生专业的指导帮助下,克服不良情绪,维持心理健康

思考题

1.简述情绪、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2.简述情绪的不同理论并做评价。

3.论述中学生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

4.论述中学生健康情绪的培养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