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学:注意的概述与特征研究成果

心理学:注意的概述与特征研究成果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指向性和集中性。当注意高度集中时,甚至会出现呼吸短暂停止的“屏息”现象。研究发现,注意的广度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由于知觉对象的特点不同,注意的范围会有很大的变化。注意的稳定性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注意的稳定性不是静止性。

心理学:注意的概述与特征研究成果

第二节 注意的概述

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和意识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但又不同于意识,简单地说,注意就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指向性表现出人的心理活动具有选择性。这种选择性不仅表现为选取某种活动和对象,而且表现为心理活动对这些活动和对象的比较长时间的保持。有人曾进行过这样一个实验。通过耳机同时给左右两耳播放两种不同的内容,左耳播放一篇民间故事,右耳播放一则新闻报道,要求被试倾听并大声复述左耳听到的内容。在播放完之后,让被试说出右耳听到的内容,结果被试对右耳播放的新闻报道几乎是一无所知。可见,当我们的注意选择指向一定对象时,对这一对象的反映就清晰,而对其他事物的反映则模糊、暗淡。

注意的集中性不仅指离开一切与活动对象无关的东西,而且指对干扰刺激的抑制,以保证注意的对象能得到比较鲜明和清晰的反映。例如,学生在听课时,总是比较长久地把心理活动保持在教师的讲述上,而对周围发生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所以,一个人在注意某些对象时,同时便离开了其他的对象,集中注意的对象总处于注意的中心,其余的对象有的处于“注意的边缘”,多数处于注意范围之外。

注意是一种大家较为熟悉的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伴随着各种心理过程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通常我们说“注意灯光,注意铃声”,好像注意本身反映灯光、铃声一样,其实这里把“注意看灯光,注意听铃声”中的“看”和“听”省略了。正是因为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所以它没有特定的反映内容,而是伴随着各种心理过程始终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

二、注意的外部表现

人在集中注意时,常常伴随着特定的生理变化和某种外部的动作或行为,这些外部的动作或行为称为注意的外部表现,它们可以作为研究注意的客观指标。注意的外部表现有以下几种:

1.适应性运动

这是注意时最显著的外部表现。也就是说,人在注意时,有关的感觉器官总是朝向注意的对象,以便得到最清晰的印象。例如,侧耳倾听,凝神远望。当人们沉浸于思考或想象时,眼光似乎“呆视”某处,或托颌沉思,等等。

2.无关运动停止

这是紧张注意的一种特征。当人在紧张注意时,除了感觉器官朝向刺激物外,身体肌肉也处于紧张状态,这时多数无关的运动会停止下来。例如,上课时专心听讲;儿童听着精彩故事时,会一动不动地盯着老师。

3.呼吸运动的变化

人在集中注意时,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并且出现吸气变短、呼气延长的生理变化。当注意高度集中时,甚至会出现呼吸短暂停止的“屏息”现象。

此外,在紧张注意时,还会出现血液循环变化,心跳加速,牙关紧闭,紧握拳头等现象。

人们可以根据一个人的外部表现来推断他的注意情况,但是,注意作为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它和外部行为表现之间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例如,当人的视线落在某个物体上时,他的注意可能指向完全不同的物体。在课堂上,学生可能用眼睛盯住教师,装出一副认真听讲的样子,而实际上,他的注意全然不在教师讲课的内容上,而指向与教学无关的其他事物。又如通常所说的“心不在焉”,就是指注意的对象貌似在某一件事,而心理活动实际上指向和集中在另一件事,注意的指向与感官朝向不一致。

三、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也称为注意的范围,它是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注意对象的数量。从信息论的观点来说,即指在注视点来不及移动的时间内(一般大约1/10秒)所能接受的同时输入的信息量。

很早就有心理学家对注意的广度进行实验研究。1830年哈密顿最先对注意广度进行实验研究。他在地上撒了一把石弹子,让被试立即辨认。结果发现,被试很难准确判断6个以上的石弹子,但如果把石弹子2个、3个或者5个放成一堆,被试就可以准确判断了。耶文斯(Jewons W,1871)也进行了类似的实验,他在一个黑色背景上的白盘子中撒上黑豆,要求被试立刻报告所看到盘子中黑豆的数量,经过1 000多次的重复实验,结果发现,当撒5粒黑豆时,开始发生估计上的误差,撒的黑豆超过8~9粒时,错误估计次数甚至超过50%。后来用速示器做实验,在1/10秒时间内眼球来不及转动,因此被试对刺激的知觉几乎是同时的。实验表明,在1/10秒时间内,成人一般能注意到8~9个黑色圆点,或4~6个没有联系的外文字母,或3~4个几何图形。

研究发现,注意的广度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

(1)知觉对象的特点。由于知觉对象的特点不同,注意的范围会有很大的变化。例如,让被试注意用速示器呈现的不同特点的外文字母,结果发现,对颜色相同的字母要比对颜色不同的字母的注意范围要大一些;对排列成一行的字母比分散在各个角落上的字母的注意数目要多一些;对组成词的字母要比对孤立的字母所注意的范围大得多。一般说来,知觉对象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越能成为相互注意的整体,注意的范围就越大。

(2)知觉者的活动任务、知识经验和情绪。知觉对象相同,如果人的活动任务或知识经验不同,注意的范围也会有变化。用速示器呈现不能构成词的一些字母,要求被试说出字母写法上的错误,这时他能知觉到字母的数量,比单纯要求他说出有些什么字母时的数量要少得多,这是因为前者的任务要困难得多。

2.注意的稳定性(www.xing528.com)

注意的稳定性也称为注意的持久性,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维持的时间,即对外界刺激信息处于选择状态时所能持续的时间。它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注意的稳定性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注意的稳定性不是静止性。人的注意很难长时间地保持不变,经常处于起伏状态。例如,一个较为典型的实验是注视“双关图”(图3-3),可以明显演示出这种注意的起伏现象。当我们注视它时,会觉得时而小的方形凸起(位于大方形之前),时而下陷(位于大方形之后)。在不长的时间内,两个方形的位置会跳跃式地变更。但只要把它想象为有实物意义的图形,比如,一个台座(这时顶端好像向着我们)或一个空房间(这时顶端好像背着我们),这样就可以把注意保持在一个方向上。

img16

图3-3 注意的起伏现象

这种起伏现象说明,注意是经常处于间歇性的加强和减弱状态,成为一个起伏周期,包括一个正时相和一个负时相的周期。注意处于正时相时表现为感受性提高,感觉有刺激或刺激增强;注意处于负时相时表现为感受性降低,这时就感觉不到有刺激或刺激变弱。注意动摇(即每一次起伏)平均为8~12秒钟。如果百米赛跑的起跑预备信号与起跑信号之间相隔时间太长,那么因为运动员的注意动摇有可能使成绩受到明显影响;如果预备信号与起跑信号之间只隔2~3秒钟,则可以避免这种不良影响。

注意的动摇与感觉器官的适应、呼吸、心跳和神经活动的节律性等有关,是难以克服的。人在一般情况下不太容易感觉到注意的动摇,它对大多数活动影响也不大。

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广义的注意稳定性并不意味着注意总是指向同一对象,而是指当注意的对象和行为有所变化时,注意的总方向和总任务不变。例如,学生听课,既要记笔记,又要听讲,还要进行一些必要的演算,接触的事物和从事的活动经常在变,但活动的总方向不变,因而他们的注意是稳定的。

注意的稳定性与注意对象的特点和人的主体状态有关。—方面,注意对象的特点对注意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比如,刺激物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对注意稳定性就有显著影响。提高刺激的强度和延长刺激的作用时间有利于保持注意的稳定性。又如刺激物的复杂性和活动的内容与方式对注意的稳定性也有重要影响。内容丰富的对象比内容单调的对象,活动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容易保持人注意的稳定性。在一定范围内,注意的稳定性程度随注意对象的复杂性增加而提高。

另—方面,注意的稳定性与人的身体状况、兴趣、积极性等有关。人在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心情愉快时,注意容易保持稳定。如果对活动有浓厚的兴趣,对活动的意义理解深刻,抱着积极的态度,注意的稳定性会明显提高;反之,注意就容易分散。

此外,人的注意稳定性还存在着个体差异和年龄差异。研究表明,人与人的注意稳定性是不同的。这种差异和个体的神经过程特点有关,神经过程强的人即使有干扰刺激时,注意也不容易分散;而神经过程弱的人,则注意容易分散。注意稳定性随着个体年龄增长而提高。

3.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

俗话说,“一心不能二用”,似乎是说注意不能分配。但是,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要求我们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就是要进行注意的分配。如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听讲的情况;汽车司机在双手操作方向盘的同时,脚要踩着油门,两眼还要注意道路上的行人、车辆、障碍物和信号灯等。那么,怎样才能进行注意的分配呢?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

首先,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其中要有一种是熟练的。由于人们对熟练的活动不需更多的注意,因此,可以把注意的中心集中在比较生疏的活动上,即同时到达的两个信号在不超出人脑的加工容量时,人就能对两者都做出反应,从而使注意的分配成为可能。在实验中,控制双手调节器的动作非常熟练后,被试就可以一边进行操作,一边进行心算。

其次,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性质和关系也很重要。把注意分配在几种动作技能上比较容易,而把注意同时分配在几种智力活动上就难得多。如果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毫无联系,那么要同时进行这些活动就很困难;但如果在几种活动之间已经形成了某种反应系统,同时进行这些活动就比较容易。例如,自拉(胡琴)自唱(戏),边歌边舞,把拉和唱、歌和舞形成系统,就有利于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指人根据新的任务的需要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例如,第一节是英语,第二节是政治,那么学生就要根据新的任务的需要主动地把注意从学习英语转移到学习政治上,这就是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散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虽然它们都是注意对象的更换,但是,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散是不同的。注意的转移是在实际需要时,有意识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注意的分散是在需要注意稳定时,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或由于单调刺激的影响,使注意中心离开了需要注意的对象。

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配是紧密联系着的,每一次注意的转移,必然引发注意分配的变化。注意转移后,原来注意的对象便移到注意中心以外,而新的对象进入注意中心,整个注意范围的图景会发生变化。

影响注意转移快慢和难易的条件有:

(1)原来注意的强度。原来注意的紧张度越高,注意的转移就越困难和缓慢;反之,注意的紧张度越低,转移就比较容易和迅速。

(2)新注意对象的特点。新的注意对象越符合人的需要和兴趣,注意的转移就越容易和迅速;反之,注意的转移就越困难和缓慢。

(3)个体高级神经过程的灵活性。神经过程灵活性高的人,注意转移容易和迅速;神经过程灵活性低的人,注意转移就困难和缓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