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墩街道宏展学校 沈淑飞
教育者关鸿羽是一个对养成教育研究了20多年的专家,他在《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中指出:养成教育虽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德育的“质”的指标。
第一步:“导”——养成教育的基础
1.榜样上先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所有的老师都用自己的榜样,以一颗热爱学生的心去教书、去育人,那么学生是幸福的,而且是更快、更好、更直接地受到教育和形成规范的。鉴于此,学校利用假期时间让教师阅读师德书籍,撰写师德体会文章,并利用周一的政治工作会议进行交流……一篇篇发自肺腑,充满爱意的文章从教师笔下流出《认真做一名小学教师》《爱是最好的教育》《沟通从心开始》……理论付诸于行动,我们的老师不仅能做到对流动人口子女的不歧视、不挖苦,而且能从生活、学习、品行等方面予以关心和帮助:班里学生家庭贫困,教不起学费,老师帮忙垫付了;在炙热的阳光下,一双棉鞋牵动了老师的心,第二天,这位同学的抽屉里多了一双新的凉鞋,那是老师在放学后偷偷为孩子买来的……这一幅幅感人的画面、榜样的引领让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老师的说教不再是空洞的、高高在上的,老师是学生的领路人,学生在榜样的引领下健康成长。于是,一股互帮互助的风气在校园内外逐渐形成。2009年12月,我校被评为“市师德师风达标学校”。
2.习惯上引导
民工子女流动性强,普遍存在着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新来的插班生尤其明显。为此,每学期期初,学校就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常规教育和引导。两星期后,教导处、大队部对各班的常规教育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利用周一的国旗下讲话、周五的红领巾广播站,对检查情况进行反馈和教育。让好行为同化坏行为,让好习惯替代坏习惯。
第二步:“抓”——养成教育的手段
关鸿羽教授在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时,就精辟地指出: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
他还说道:“教师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训练时要做到十个结合,即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检查评比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纪律制约与自我要求相结合,反复强化与积极疏导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循序渐进相结合,实践锻炼与强化体验相结合,意志努力与切断联系相结合,自我控制与履行协议相结合,平时表扬与积分奖励相结合。”
鉴于此,我个人认为,制定科学的制度,是抓好养成教育的有效手段。
1.“行为示范班”考核制度
该制度由学校大队部执行,在“行为规范达标班”的基础上进行评比。考评人包括任课教师、红领巾监督岗成员、按顺序轮周执勤的值日生,根据“良好班集体”评比标准(出勤、早读、仪表、文明礼貌、课间纪律、两操、午餐午休、卫生、环保)对全校学生进行考评,并结合三大块检查,一是课堂上任课教师对课堂纪律的评价,二是值日生对路队制、课间活动、出操情况等进行的综合检查,三是“红领巾监督岗成员”对各班卫生包干区进行的卫生检查,由大队部每周进行评价,每月进行综合评比。在此过程中,大队部加强执勤学生的管理和检查,注重过程管理,增强评价的反馈,以每周升旗仪式中进行执勤班级感言和颁发“行为规范示范班”奖状为激励措施,使学生在集体中树立主人翁意识,在良好的管理和被管理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此考核制度与期末校“良好班集体”评比挂钩。
2.“一周一规范一月一考核”养成教育制度(www.xing528.com)
“一周一规范”养成教育制度是每周一提出要求,即每周一国旗下讲话,学校对“一周一规范”进行公布,让每一位师生都知道本月的习惯是什么,本周所注重养成的是哪些具体规范。升旗后每班领取打印出来的规范在班上固定显眼的位置进行张贴并利用晨间谈话或班队会课由班主任结合本班实际进行教育。 这些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品德习惯等,“班级轮周”的值日学生每周进行及时的监督,通过每周的值周小结(所以,我校每周的值周小结是详尽而具体的)进行约束,通过科任老师和年级组长评价进行反馈,从而反映出习惯养成的成效,再在每月26日的年级组月工作考核中进行交流和反馈,为下一个月提出更高、更细的目标打下基础。如果未达到预期目标,我们将会在下周继续进行该规范的养成。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发现通过这些措施的执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做人、学习、生活、交往习惯,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期末“良好班集体”评比制度
学校的“良好班集体”主要体现为该班学生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生的思想、道德、纪律等都比较优秀的班级。期末“良好班集体”的评比,主要是在每月“行为规范示范班”评比的基础上,还纳入学校各类活动开展的评比、专项评比、科任教师评价、校务委员会考核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价,每学期选出最优秀的班级在休学仪式上进行表彰,获得全校“良好班集体”的班级学生非常受鼓舞,常常会在下学期的表现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全校树立了“良好班集体”的榜样示范作用,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第三步:“行”——养成教育的平台
几年来,学校开展了“我荐你读好书大家读”“特色中队布置评比”“弯弯腰净校园”等活动。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习惯和健康习惯。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六一文艺汇演”“爱的人间”感恩汇报演出、家长、社会开放日等活动,“让孩子扬起了希望的风帆”这些培养了学生自信的习惯。
结合妇女节、教师节开展感恩贺卡制作、文明月开展“学雷锋 树文明 评标兵”环保月开展“呼唤绿色”环保教育主题队会,设计“环保警示语”、制作“环保警示牌”、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开展“手拉手 献爱心”活动, 这些培养了学生品德习惯和生活习惯。
开展了学校读书节活动,书香校园建设活动,书香进家庭阅读评比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年级组书法比赛、优秀作业展示评比等,这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
举行“交通安全、法制讲座”“紧急疏散演练”“寻找身边的不安全”主题班会等活动,这些树立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还是关鸿羽教授所说的: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是一个慢功夫,但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硬功夫、真功夫。
参考文献:
[1]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新世纪出版社,2003年6月.
[2]《小学德育》2009年第2期《平等育人 快乐做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