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墩街道太阳希望小学 胡孟才
一、德育低效成因探究
当前,城郊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德育理念落后,机制缺陷,德育科研滞后等原因,导致德育工作低效。
(一)德育目标定位理想化,德育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德育工作方式单一,注重“说教”“灌输”,与学生的自我实践、自我教育相偏离。德育从学前教育开始,就在不断进行,但基本上采取灌输的方式,真正内化为自己行为准则的不多。德育知识不同于其他的文化知识,如果没有情感的体验就不可能内化。在学校接受的德育主要是文本教育,远离生活,缺少体验。在内化这个框架中存在这个空白。高品位的道德素养演化为逻辑严密的道德条目,斩断了道德与生活的血肉联系,学生无法产生学习动机和热情,无法进行也不愿意进行道德的自我实践和自我教育。教师也只能将这些条目(如《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当做对象性知识来传授、灌输,这实际上是以不道德的方式进行的道德教育。
(二)学校的德育工作偏重教师主导,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现在学校的品德教育,学校或者教师只限于向学生传授一套固定的道德规范,而忽视德育主体——学生的参与,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部分教师对学生的道德失范行为不采取引导方式,而单纯地训斥、指责。对各科教材中的教育性内容,没有创设情景、有机渗透,只是一带而过,干巴巴无任何味道。虽然国家课程把德育放在各学科的渗透教育中,但在现实中渗透教育的伸缩性大,难以真正到位。
(三)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严重分离。现实社会,大部分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不能协调一致,对子女百依百顺,娇生惯养,包括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私活)也包办代替,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本地区大量的流动人口子女在我校借读,家长素质普遍偏低,无法有效地对子女进行学习辅导、思想教育。有的家长不辨是非,认为本地人会欺负他们,这种自卑感反过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特殊心理——失落、自卑、恐惧、逆反心理和攻击行为,阻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四)学校德育与学生心理发展,年龄特点的实际脱节。学校德育目标在确定上,存在着理想化倾向,无意中拔高了学生的道德水平。现实的德育活动得不到学生内心的认同,极易产生逆反心理。同时,学校德育内容大而不当、宽而无边。无法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实践,形成学生的自觉行动。道德教育就变成了道德说教。与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水平、道德水平和境界存在着不同的层次,要求所有学生达到同样的程度和水平,显然是不切实际和不合时宜的。
二、德育工作模式重构
(一)德育理念先行
我校在新时期基本德育做法是构建德育大课堂。德育大课堂,是以学生的角色体验、实践感受、科学意识、人文精神和创新风格为核心,挖掘、利用、提升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所有的教育资源,在坚决反对什么、必须做到什么、允许存在什么、应该提倡什么四个层面进行展开和实施。
研究制定以生活实际为活动主题的德育内容体系,不是以思想品德、心理教育为内容来构建德育体系,而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影响他们成长的兴趣、特长、个性特征、能力倾向、价值观取向、道德观导向等因素,来构建德育内容体系。
品牌是内在价值的浓缩,是高附加值的体现。我校在构建德育大课堂的模式中,推出了“阳光总动员”这一德育品牌。为更好地构筑这一品牌,我们提出了德育三大工程。告别三品工程: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不做三筒工程:学生不做社会的垃圾筒、不做父母的出气筒、不做教师的传声筒;营造三识教育工程:胆识教育,学识教育,赏识教育。
(二)德育网络构建(略)
(三)社会实践提升
为了拓宽我校的德育渠道,充实德育内容,增加德育环节,丰富德育方法,我校重点参与三大基地建设——以坎墩直塘村老年活动室为感恩教育基地、以坎墩农业示范园区为劳动教育基地、以同人公司为科学实践教育基地。学校多次去了大昌公司同人公司参观,组织学生体验劳动的苦与乐。
2.走进社会
根据“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学校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生产劳动、亲身体验紧密结合,特别是更加强调体验、感受的德育,在富裕地区和社会转型时期,非常有必要走出校门、深入社会、踏入实际。我校在“走进社会”方面开展如下系列活动:调查活动、环保活动、科普活动、法规宣传活动。近年来,学校组织学生参观了慈溪市气象台、慈溪市现代农业园区、祭扫烈士墓、举行迎奥运、看大桥活动。学校聘请了法制副校长、退休教师校外辅导员、网络辅导员。(www.xing528.com)
少先队员利用假日雏鹰行动的平台,活跃在双休日假期和寒暑假,活跃在大街小巷,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社区服务,获得好评。各类具有鲜明乡村特色的雏鹰假日小队活跃起来,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起来,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德育主阵地开拓
1.阳光芳草地
(1)红领巾广播站和电视台。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发明创造能力,不仅是课堂内要体现的主旋律,更是课堂外要唱好的主题歌。对于小学生来说,虽然在这方面的要求程度、开展的方式等有所不同,但是,核心的东西是一致的,那就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我校德育工作中,学校专门开辟红领巾广播站和电视台,让学生去开拓德育的绿茵,收割希望的芳草。同学们在自己的阵地上采编节目,道德在互动与交流中得到升华。
(2)太阳希望小学网站。学校通过网络这一先进的媒体对学生进行教育,倡导他们良好的上网方式,文明、健康地上网。和中国宁波网联合举行了名为“网上助学行动”的大型活动,评比出了网络文明小使者,聘请了校外网络辅导员。和“网上辅导员”在网上进行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交流,达到了最初的目的。使学生真正能从网上获得有益的道德、文化的知识。
(3)会说话的墙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学校充分利用可用的空间,让静态的墙面“活化”“说话”,传递无穷的教育信息。墙面、墙报成了学生展示自我、充实自我、完善自我的天地。
2.阳光总动员系列活动
(1)少年领袖宣讲团。学校开展的“少年领袖宣讲团”活动,是为少儿参与德育实践,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一项新举措。少年领袖宣讲团的演讲主题均来自校内外学习生活中看到的、遇到的小事与细节。他们在老师指导下,经过认真的思考,知道了这些细节的是非标准,说出了令人感动的心里话,提出了应学应做、可学可做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整个活动开展成效显著,每天到了宣讲时间,各个教室传出来的掌声让校园充满了文明温馨的气氛。通过这个活动,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优美的环境中流露出的文明礼貌气息,都能感受到每位少先队员那眉宇间展现出的优雅气质。同时,活动也锻炼了一大批优秀能干的学生干部,让他们担当起少年领袖的责任和义务,锻炼自己的能力,加强班级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这个活动在慈溪市内有很大的影响,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活动形式被街道关工委所采纳,推荐到街道内其他各学校开展,宁波市关工委还专门召开现场观摩会。
(2)“文明每一天”体验教育活动。组织学生从“文明在我口中,文明在我手中,文明在我脚下,文明在我心中”入手,每天做几件文明事,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同时号召学生每天写文明日记,记录每天所做的文明事。
(3)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升旗手。在以往,只有表现优秀的孩子,才能成为升旗手,而他们只是学生中的一小部分,而作为大多数部分的孩子,面对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只能在一次次羡慕、憧憬和热血沸腾中变得麻木、冷静和漠不关心……为了重新点燃孩子心中那团热爱祖国、热爱国旗的圣火,让每个孩子都能体会荣誉和自豪感,我校实行升旗制度改革——“让每一个孩子当一次升(护)旗手”。只要在某一方面有闪光点、在某段时间内有进步,都有机会成为光荣的升旗手!关注德育细节,根据每周周训内容,推选出升(护)旗手,让孩子心中燃起希望,铺垫成长的道路。草根式选拔,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展现自我。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好地融入到教育教学当中,这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3.七彩阳光卡
“七彩阳光卡”是学校创新德育载体,探索学生评价机制的新举措。七彩阳光卡为一套系列卡片,分为德育卡、智育卡、体艺卡及赞赏卡和提醒卡,得到若干张卡片后还能换发代表最高荣誉的金卡。阳光卡颁发均在集体场合进行,向全体学生说明颁发原因,以发挥阳光卡的引导示范作用。在每学期末,还评比一批“阳光少年”,“阳光卡”是一个重要参数。学校根据积分阶段性评比出优秀少年在升旗仪式上向广大同学宣传结果,学期结束以卡片数量多少来评比阳光好少年。阳光卡的颁发,契合了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它也是一种过程性评价,改变了以往只有少数优秀学生才能得到奖状的状态。孩子们只要有进步,就能获得卡片,催发了学生乐观向上的道德内驱力,极大了激发了学生的生活学习、积极性,并使孩子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使孩子生活得更有质量、更闪光彩,调动学生将日常行为向着积极阳光的方向努力,增强阳光校园的 “阳光”含量。
当然,学校德育大课堂模式构建仅靠这几项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上面只是我校德育大课堂构建中的部分做法。德育工作在新时期面临新问题,德育模式构建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我们要把握德育工作规律,创新德育内容、方式,逐步形成德育大课堂的工作模式,实现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发展,德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协调发展,学生外部教育与自身教育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德育大课堂的可持续发展,开拓城郊农村德育工作的新天地。
日前,学校被评为全国首批德育特色学校,全国仅有50所学校上榜,而浙江省仅此一校获此殊荣。这对于我们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该课题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新时期学校德育活动与热点解析(小学版)》,北京青少年音像、学苑音像出版社.
[2]《新时期学校德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3]王黎 李天才《德育如何在创新中不断发展》,《教育育人》,2010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