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模式实践研究报告

小学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模式实践研究报告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模式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坎墩街道中心小学语文课题组施振法华孟珍陈黎曙胡淑群罗群威等一、研究背景(一)课题的提出1.如何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学习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呢?有效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教学,探索其基本的教学模式,成了我们实践研究的新课题。我国对该类课题的研究大多偏重于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的确定与选择,对小学综合学习模式的研究还不多。

小学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模式实践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模式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坎墩街道中心小学语文课题组 施振法 华孟珍 陈黎曙 胡淑群 罗群威等

一、研究背景

(一)课题的提出

1.如何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学习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以下简称“综合学习”)呢?在综合学习中,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其创造潜能,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是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中值得研究的问题。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较之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强调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增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体现“三维”总目标和语文学科性质,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增强实践能力的一种全新的课型,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有效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教学,探索其基本的教学模式,成了我们实践研究的新课题。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当代国外少年儿童教育中普遍比较重视实践、体验、自主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即生存能力的培养。

我国对该类课题的研究大多偏重于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的确定与选择,对小学综合学习模式的研究还不多。

二、研究设计

(一)课题的界定

1.什么是“模式”

“模式”:前人积累的经验的抽象和升华。简单地说,就是从不断重复出现的事件中发现和抽象出的规律,是解决问题的经验总结。只要是一再重复出现的事物,就可能存在某种模式。一般指被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辑框架,是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可操作性的知识系统,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

2.什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它是一种既能体现小学生身心特点,又能体现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活动性的学习方式。它更注重于学习方式的自主、实践、综合;又注重于过程的开放和互动,它的内容选择范围宽泛、灵活,以直接经验为主。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此外,本课题研究还涉及以下一些基础理论。

1.系统论原理

2.语文实践论:语文素养的形成需要实践活动

3.多元智能理论

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力图解除书本的限制,解开课堂的束缚,挑战教师的权威,将小学语文教学从“三中心”和“三唯一”(以课本为唯一的知识源,以教师为唯一的知识传授者,以课堂为唯一的获得知识的场所)的“独木桥”引上一座语文学习的现代化“立交桥”,实践大课程理念。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深入研究小学综合学习的形式,构建并实践小学综合学习的一般模式及其类型;探索实践比较合理、完整有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操作流程:“选择主题、策划组织、探究体验、表达与交流、成果展示”,使之能在更广范围内得到应用;开发利用《十里长街——坎墩》语文综合性学习校本教材;借助课题研究,培养一批骨干教师,提高其课程研究能力和执行能力,推动区域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

2.课题研究的内容

(1)构建小学综合学习的模式及操作流程

(2)开发一套语文综合性学习校本教材

(四)研究步骤和人员分工

1.研究步骤

(1)理论学习及计划阶段;

(2)组织实施阶段:

①理清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体系、内容、类型,②开发校本教材,构建模式,

③实践操作流程;

(3)总结阶段。

2.人员分工(略)

三、研究过程

(一)理清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内容

1.理清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体系

课题组深入研究了小学各学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体系,通过归纳和整理,得出如下认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各学段的目标体系可归纳为“四条主线,两个重点”,具体见下表。

表1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的“四条主线,两个重点

img7

2.教材中综合性学习内容编排特点

统阅整套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内容有如下编排特点。

(1)在一篇课文学完后进行相关的综合性学习

(2)学完一单元后,进行综合性学习

(3)整个单元集中安排综合性学习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五组《遨游汉字王国》,整个单元都安排了语文综合性学习。

在人教版九年制语文教材中,这样的“大综合”共安排了4次。

另外,教师安排专题性综合学习,如节假日进行的研究活动,联系时事进行的综合性学习等。

(二)构建小学综合学习模式的基本框架

1.“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基本模式及操作流程

我们以“大课程观”为指导,注重课内课外的融合与贯通,构建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基本模式。(见图1)

img8

图1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基本模式图

(1)选择主题

小学综合学习的主题规定了活动的内容范围。教师引导学生从大主题的统领下自主决定选择熟悉的、感兴趣的、适合自己的、有较高达成度的小主题。

如以“桥”为大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可分四个小主题:“桥的起源”“桥的文化”“家乡的桥”“我设计的桥”等。

(2)策划组织

新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提出了“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的目标。

引导学生自主建立小组。共同商讨、策划、制订活动简案,即学习活动计划。活动计划一般包括:研究小组的名称、专题的名称、研究方法、分工情况、实施步骤、完成时间、成果展示方式等。

(3)探究体验

研究实施阶段,这是整个学习活动最核心、最活跃,同时也是最艰难的阶段。根据综合性学习活动自主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鼓励主动探究,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走近生活,亲近大自然;让学生学会到图书馆和网络上查找资料,进行实地考察、参观、访问、采访等,并随时做好有关记录。

(4)整理成果

整理资料,对活动过程的收获或研究结论进行加工,做成研究成果。成果的形式可以是文字、图片或手工作品,也可以是电子课件等。

(5)展示与评价

将上述研究成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和评议。展示方式可以讲故事、演讲、辩论、短剧表演、手抄报、调查报告,播放电子作品等。

让学生展示自我,共同探讨,取长补短;获得成功的喜悦,并相互分享喜悦。交流后可进一步修改,提高成果质量和语文综合素养。

新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我们以重过程、重激励的原则制定了综合性学习评价表(略)。

2.“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模式的几种类型

(1)类型一:活动体验型综合学习模式

比如,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按类型一(见图2),即

①“爸爸小时候的趣事”。请你做一回小记者,采访一下爸爸小时候的故事,了解爸爸儿时的生活经历,然后选择一件有趣的事记下来。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写一篇习作,投送给学校广播站或某报刊编辑部。

img9

图2 活动体验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模式图

②做一天“家庭小主人”,体验父母在家庭生活中付出的辛勤劳动,写一则日记。

③“妈妈的唠叨”。模拟一种场景,如妈妈打电话询问我作业做好了吗?由两位同学进行模拟电话唠叨交谈。

④“电视机前的评论”。在电视机前,你们一家人会说些什么呢?请以三位同学为一组进行小品表演。

⑤尝试一下做主持人的感觉。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搞一次“家庭联欢会”,主持人就由你担当,不但锻炼了自己的口才,还能体验到家的温馨与幸福。

(2)类型二:交流展示型综合学习模式

激趣明标→再现情景→合作交流→修正改进→成果展示

比如,有位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中秋话月”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经过师生讨论,制定了以下活动方案:(www.xing528.com)

①赛一赛。收集有关“月”的成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语竞赛;

②背一背。摘抄描写月亮的古诗及优美片段背诵下来;

③讲一讲。查找、收集月亮的传说、故事,开一个故事演讲会;

④唱一唱。欣赏、学唱有关月亮的歌曲,举办一场演唱会;

⑤谈一谈。到图书馆、互联网去查找有关月球的知识及中秋节的来源、习俗,大家交流;

⑥写一写。把收集到的资料分析整理,写一写感想,出一期手抄报。

(3)类型三:专题研究型综合学习模式

问题导入→揭示目标→探讨方法→课外探究→交流探讨→归纳梳理→激发兴趣

在专题研究型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可以将大主题分解为若干小主题,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比如,以“只有一个地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分解成4个小主题,按类型三的模式,进行专题研究学习:

①地球妈妈的眼泪(搜集资料、小组讨论)

②我是地球小专家(知识擂台赛)

③绿化家园植树活动(小组合作植活一棵树,并记录小树苗的成长过程)

④写给人类的一封信(写作、汇报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逐个进行专题研究型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将在兴趣的吸引下自行查找资料,积累材料,拓展思维,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交流合作能力。

(4)类型四:拓展阅读型综合学习模式

明标分组→自主阅读→互荐阅读→商讨展示形式→展示准备→成果展示

如四年级第一次综合性学习,是以“童话”为主题的。可以按上述模式,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开展一次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三)小学综合学习的形式

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实践活动根据目的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资料搜集型

2.生活体验型

3.探索研究型

4.手工制作型

……

(四)开发《十里长街——坎墩》校本教材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为了进一步拓展综合性学习内容,对慈溪坎墩当地的语文教育资源进行挖掘与整合,编写成校本教材《十里长街——坎墩》。依托校本教材,开展综合学习,真正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融入自然、拥抱生活。本地的各风景胜地、村落田野、工厂车间、街头巷尾、农贸市场……都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场所。这是真正的广阔而丰厚的“大语文”天地。

该校本教材分低、中、高三个学段,内容包括山水景观、民俗风情、特色物产、名人志士、传说故事5个系列。教材使用说明见表7(略),各学段的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第一学段的校本教材中编集了两个单元,分别是“地名篇”和“传说篇”。地名篇包括了:坎墩由来、类说村名、道路说名等内容。传说篇搜集了坎墩当地从老一辈那里口口流传下来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如《太白老龙的传说》《乌龟蛋和娘娘殿》等。

第二学段的校本教材中编集了两个单元,分别是“文化篇”和“教育卫生篇”。搜集了坎墩当地历史上的名医名校,以及流传下来名家名作。

第三学段的校本教材中编集了两个单元,分别是“革命篇”和“才子篇”。

四、研究成效

(一)编写了《十里长街——坎墩》校本教材

《十里长街——坎墩》校本教材的推广使用,对于继承和弘扬家乡优秀传统,汲取历史智慧,认同坎墩文化,培育学生的历史感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学会综合地理解和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为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解决社会问题奠定基础。

(二)构建并实践了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模式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内容,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在首轮实验时是没有任何借鉴的。本课题组教师共同努力探究,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地尝试、实践、改进,构建并实践了小学综合学习的基本模式及4个类型。为全体实施新课程的教师在组织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时,提供了借鉴。

(三)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综合素养

1.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变化是明显的: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高涨,学习的兴趣日益浓厚,自主研究探索的能力逐渐增强,创造才能不断完善发展,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得到培养,学生个性充分张扬。实践证明,语文综合性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研究和探索,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推进和深入,有利于学生个性张扬和创造才能的发挥。从而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在实验结束的时候,我们对实验班六(2)班学生的语文课学习兴趣及阅读习惯作了问卷调查,具体见表3~表4。

表3 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程度调查

img10

表4 学生课外阅读习惯调查

img11

从统计情况分析,学生普遍喜欢上语文课,平时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这说明学生对语文学习有兴趣,乐于学习。学生对学习语文的这种心理态度,无疑会对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学习起到推动作用。

2.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得以提升

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加强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的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去接触生活中的语文,去领会、去感受、去体验,让学生“学得广博”“学得有味”“学得深刻”,从而提升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考察、调查、实践研究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树立团结协作精神,弘扬本土文化,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立志建设家乡的热情。(具体见第三、第四点)。

在学期结束的时候,我们采用学校统一命题的做法,对实验班三(1)班和对照班的语文学习成绩做了对比测试。统计结果如下:

表5 语文成绩统计对照表

img12

学生阅读量增加,下面是一年级学生的统计表

表6 周课外阅读阅读量调查统计表

img13

学生阅读的书中注音读物占了80%,学生也能够读懂一部分不注音的书籍。阅读涉及的文体十分广泛,有儿歌、诗词、寓言、童话、谜语、脑筋急转弯、散文小说、百科知识等。其中100%的学生阅读过儿歌、诗词、寓言、童话、谜语、脑筋急转弯类的书籍,79.6%的学生阅读过百科知识,14.8%的学生阅读过散文,也有5.6%的学生去阅读。

(四)促进了课题组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1.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质的飞跃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悄悄地发生了喜人变化。教师们自觉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及创新、实践能力。

教师头脑中,教学目标呈现出丰富和立体的态势。由于综合性学习,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教师们开始注重学生的自主意识、问题意识、合作意识、社会意识、信息意识的培养。

2.教师的教学手段发生了变化

教师的教学方式开始从僵化走向灵活。综合学习在主题的选择上提倡“百花齐放”;在学习的进程上鼓励“多人异步”;在方法和手段上讲究“因人而异”;在学习形式上强调个人学习与小组研究相结合;在结论和答案上追求“万紫千红”。

教师多渠道获取教学资源的意识增强。“综合性学习”打破了“书本中心”这个千年老传统,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开始从阳春白雪走进日常生活,走进广阔的现实之中,与社会实践开始了亲密接触。教师们善于从时事动态中、地域文化中、自然景观中、社会生活中、学生兴趣领域中获取资源,为语文教学所用。

课题组教师的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

五、研究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旨在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改革的实质是一次学习方式的革命。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牢固树立新的课程理念,进一步明确课程改革的精神,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构建并探索实践了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在一定学习活动模式的指导下,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学习,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磨砺能力。同时也为广大语文老师指导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模式与范例。

(二)研究成果

深入研究了小学综合学习的形式,构建并实践了小学综合学习的一般模式及4个类型;探索实践了一条比较合理、完整有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操作流程:“选择主题、策划组织、探究体验、表达与交流、展示评价”,使之能在更广范围内得到应用。

借助课题研究,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提高其课程研究能力和执行能力,推动区域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

(三)后续研究

1.按照综合学习的模式,课题组教师进行了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的设计,但是,优秀的活动设计还不够多。需要在课题成果推广的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深入研讨并积累优秀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

2.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资源来源十分广泛且丰富多样,虽然在前一阶段的研究中,开发了《十里长街——坎墩》校本教材,但这只是课程资源的一方面。下一步,还需拓宽视野,对影响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多种因素进行可行性的分析,然后根据资源的不同类型,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3.综合学习不同于一般的活动,它是以语言知识(包括字、词、句、段、篇)综合运用听、说、读、写、书等方法而形成语言能力。研究中我们发现有些活动对综合学习的性质尚不能很好地把握,在综合运用方法的过程中,语文的特点还体现得不够明显。

参考文献:

[1]巢宗祺.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价值与目标定位[J].人民教育,2005,(5).

[2]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9.

[3]沈大安.如何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J].人民教育,2005,(15—16).

[4]沈大安.走进综合性学习的广阔天地[J].小学语文,试刊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刘先捍.活动课程研究[M].南方出版社,1997.

[6]黄厚江.打开语文学习的又一扇窗——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J].语文教学通讯,2006.

[7]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