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研究类课题阶段总结:足迹

教学研究类课题阶段总结:足迹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立足实际,注重实效——“教学研究类”课题阶段总结代强学校以教学中心,教学以课堂为中心。提升学校“软实力”,走教育内涵发展之路,促进学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教学研究是总课题研究的主体。研究者大多是一线的教师,他们结合工作实际,以学科教学中的难点热点开展研究;研究中突出课改、课堂教学和教学方式的问题。怎样合理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实施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环节和管理策略,也成了一个研究课题。

教学研究类课题阶段总结:足迹

立足实际,注重实效——“教学研究类”课题阶段总结

代 强

学校以教学中心,教学以课堂为中心。提升学校“软实力”,走教育内涵发展之路,促进学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教学研究是总课题研究的主体。

各子课题结合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开展了学习、调查、设计、实践、反思、研讨、优化、检验等环节的往复,逐步推进课题研究工作,不断加深对教学研究课题的认识,在研究中效果凸显。

一、教学研究人多面广,效果凸显

教学研究共审批立项子课题90个,以主题可划分为五大方面:①课程改革研究28项;②教学方式改革研究30项;③课堂教学研究19项;④信息技术教学及运用7项;⑤提升后20%学生学习水平6项。这五大方面几乎包括了教学中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教学中的难点、热点问题。

90个课题研究近260人参与其中,约占教师总数的60%,参与人数之多是其显著的特点之一。

研究者大多是一线的教师,他们结合工作实际,以学科教学中的难点热点开展研究;研究中突出课改、课堂教学和教学方式的问题。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研究人员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他们或做过课题或初次尝试,但都从此次课题研究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教育艺术的提高和教学方式的更新上。其中也有教研组承担研究的一些课题,充分发挥了教研组的功能,群策群力,同时,教研组内部也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参加研究的教师近90%没有搞过系统的课题研究,通过培训、交流合作、自学和实践操作,“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初步掌握了研究要领。

大部分教师在研究中求真、求善、求美,重尝试性行动,从实践中探索,以实践检验,探寻规律,不断反思提高,显现各自智慧,显示教科研魅力。整体研究水平快速提高,一大批中青年教师在教科研中崭露头角。

二、课堂研究百花齐放,鼎新革故

课堂是师生教学的空间,课堂是师生交流的时间,课堂是师生智慧的殿堂,课堂是师生成长的旅程。课堂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性特征。

课题研究者深知课堂教学之于教育的重要性。他们研究课堂的主体和客体,研究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研究课堂教学的策略和艺术。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以新课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谐统一发展为宗旨,注重学生实际,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每一个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学策略的研究,重在研究学习策略,“自主、合作、探究”是课改的新要求。洋思中学“先学后教”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具有许多的不确定性。教学既要有一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同时又要密切关注课堂中的“生成性”。怎样合理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实施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环节和管理策略,也成了一个研究课题。

研究内容大多集中在提高课堂教学方法艺术和效率效益的研究上,如关于问题或话题的设计,情景教学,运用体态语言,倾注情感,强调体验教学,各类学科、不同课型都有,对练习课的研究等。坎墩初中马慧能《数学课堂合作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对策》,胜西小学孙万君《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胜山镇小林伟老师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研究》,胜山初中孙燕波的《数学教学引进“讲学稿”提高教学质量,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实践与探究》,坎墩初中胡利继的《“诱思”在科学“学习稿”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结合正在实施的教学模式开展探究,对他人的模式不全盘照搬,联系实际消化吸引,理论结合实践,努力破解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坎东小学方林锋《学数学建模活动研究与实践》,胜山镇小晁央儿《小学高段写字教育实效性研究》,胜西小学陈雪梅《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体验性学习的研究》等都从调查入手,针对学生的现状开展研究。以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为途径,组织课堂教学研究,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点拨,运用讨论、探究、图解、情境、发现等方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变成了他们研究讨论问题、获取知识、开发智力、探索创新、个性表现的乐园。

胜山中心小学陈叶波老师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基本数学思想的实践研究》,有计划、有意识、有步骤、分学段地结合具体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学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又如,坎墩街道中心小学施振法老师承担的课题《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模式的实践研究》,研究重点突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特点及“教学模式”,成果凸显。(www.xing528.com)

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具体到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一个学生,问题将更加实际、更具个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在教育上的最根本体现是以学生为本。“三维”总目标需要教师角色做出调整,由“传道”变为“引道”,由“授业”变为“授渔”,由“解惑”变为“究惑”。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整合学习资源,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全面发展的活生生的人。

太阳希望小学马群炜的《农村小学儿童文学校本课程开发初探》课题,针对农村儿童缺少课外阅读的问题,从培养儿童的人文精神、语言素养和促进他们的成长出发,以“儿童文学引路”,通过搜集和编写寓言、民间故事等材料,组织学生“共读”儿童文学,让学生从儿童文学中发现美、利用美和创造美,从而达到使儿童文学的美滋润学生心灵、激活学生智慧的目的。

坎东小学余建孟老师《学会体会生活提高作文水平》的研究,认为对小学生来说,习作本身就是写生活,反映学生心理;内容来源于生活,儿童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空间就越大。而大多数学生几乎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状态,须引导学生关心生活,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在生活和活动中细心观察、认真体验感受、善于体味,让学生学会透视生活,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理解生活中的美、情、理,然后借助笔注重以日记等形式积累,学会从生活宝库中提取作文题材,小中见大表达生活。

在研究中,指导学生观察人、事、景、物时,发现其外在的形、色之美,引导学生从事物的特性发现品格之美;从日常小事,人们的一言一行中去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感受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温暖;引导学生透视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悟出科学道理、生活哲理。学生下笔难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

宏展学校《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多民族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紧扣流动儿童来自多民族,少数民族子女多的特点,从各民族沿革、民风民俗、信仰崇拜、民族文化艺术等方面入手,整合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资源,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吕云老师主持的《小学生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研究》子课题,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正处于重要阶段和心理特征开展研究。研讨和搜集学校心理辅导实践经验,完善心理辅导健康教育的体系,确定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和内容。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教学难点热点攻关,面目一新

大课程理念是课改的又一亮点,虽分科教学但共同作用于同一学生,目标一致。我国地大、人众、民族多,各地差异大,新课程教学在设计中留下比较大的灵活性,教学资源的整合十分必要,要求利用各地资源开展教学,许多老师在研究中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胜山镇小的陈立老师在《合理开发农村小学美术教育资源的研究》中,进行了较好的探索。艺术的生命在于生活。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各个环节。根据自己学校或地区的已有条件(或创造条件)进行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胜山布料市场是全国闻名的,她利用该资源开展美术教学,一幅幅精美的布角剪贴、物件制作和绘画展示,让人眼前一亮,多个作品曾在慈溪市和宁波市获奖,收到“切实有效”的评价。

坎墩中心小学施振法老师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对“综合性学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分类、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到教学一般模式都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坎墩教办余仲汉《新课程下乡土地理教学研究》中把本市本街道的地理内容融入教学内容。

因材施教,提升后20%学生学习水平。本类课题体现以人为本和教育公平理念,研究者立足自身岗位,从微观角度力图破解具有世界性的共同难题。“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成了研究者的目标。学生有差异,每个人的天赋不同、条件不同、需求不同,智能有差异,可他们都有自尊、进步的愿望和学好的潜能,因此需要尊重和理解每一个学生,上好每一堂课,关注后进生进步。

其中分层教学运用因材施教原理和多元智理论,在研究中有新的突破。坎东小学孙立辉《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已结题。该课题采用实验法研究。根据影响学生的相关因素对学生进行分层——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即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兴趣、个性特点、能力水平、数学想象、数学思维等做出综合分析与评估,把学生分为A、B、C三层。在此基础上实施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练习作业分层和评估测试分层。在考查中,学困生做基本“达纲题”,中等生加综合题,优等生再加提高题,让各组学生在考查中充分发挥各自的水平和能力。允许在测验中未达标的学生一星期内再复习补救,进行第二次平行性达标测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胜山初级中学的徐旭侃老师的《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针对我们一直所关注的学困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课题组的老师共同探讨,找到了以转化数学学困生缩小学困生群体比例为切入点,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带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升的方法。课题组成员教师以年级段为单位,具体分析班级数学学困生形成的成因,通过讨论初步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健康问题、自身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来自家庭的教育方法乃至社会影响等,都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明确数学学困生的成因是有效转化的基础。学困生转化工作一开始,各成员根据本班学生考试成绩、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综合表现确定学困生名单。在逐个分析学困原因的基础上,从学生能力实际情况出发,帮助学困生制订一学期进步计划,使之“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

合作学习,多方帮教,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分散学困生,各个击破,采用“兵教兵”的形式在学校和家庭两条主线都进行的帮教方法。加强家校合作,并建立学困生成长记录袋。多效策略加上课题组老师对自己的高要求:与学困生交流,及时了解转化动态;搜集大量国内外学困生转化方面的理论成果及实践策略;利用网络资源来指导数学学困生转化工作;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备课时,多为学困生着想,课堂上尽可能地给数学学困生创设一些提问和板演练习的机会;对学困生坚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改革作业批改方式;改变评价方式;对学困生适时鼓励评价;针对学科特点、学段特点,寻找一条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转化学困生,提高教学效率的新路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