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素质评估促进全面发展——“学生发展性评估”阶段总结
徐玲慧
目前,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对学生的评价改革进展缓慢,评价内容仍过多倚重学科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评价标准仍然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评价方法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仍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
因此,本课题组以总课题为依托,着力研究评估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便于操作的学生品行、学科学习过程记录和形成性评定方案,具体探索如下。
一、明确素质评估内容
中小学评价制度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使其拥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不再出现像以往那样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的状况。
而中小学素质发展评估标准主要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基础性发展目标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以及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学科学习目标体现在各学科课程标准之中,各个学段的学生分别达到不同的目标。这些标准都以学生的未来为着眼点,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二、掌握素质评估原则和方式
新课程中的学生素质评估是以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和“进步”为基本指向的教育评价形式,体现评估的发展性原则、多元化原则、全息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和多样性原则。①发展性原则指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发展。②多元化原则指评估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估主体的多元化。③全息性原则指能反映教育、教学活动的全部信息,全面、全员和全程采集和利用与素质发展有关的评估信息。④激励性原则指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已有的水平和潜能,尝试成功的乐趣,树立不断进取的自信心,提高自主发展的内驱动力。⑤多样性原则指正视评估对象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特长等自主选择评估项目,自主选择发展方向,从而使学习竞争产生的“两极分化”变为“多极发展”,以适应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要。
而就评估方式而言,单一的评价方式不再满足学生鲜活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多元智力的发展。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评价应是多种评价方式的有机融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以学生评价为主;统一性评价与分层评价相结合,以分层评价为主;批评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单一性评价与多样性评价相结合,以多样性评价为主;结论性评价与建议性评价相结合,以建议性评价为主;即时性评价与延时性评价相结合,以延时性评价为主等。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中小学素质发展评价体系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状况给予关注和关怀,对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进行估量式过程性评估,因此,建立一套能促进学生素质自主发展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评估工作的重要环节。
本课题组结合本市中考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借鉴别地经验构建校本素质评估体系。以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重建《学生成长记录袋(册)》,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弥补非考试科目评价的不足。用“三维”总目标探索学科评价策略。由过去偏重结果的重心向重视过程的评价转移,考试成绩量化评价和学习过程描述性评价结合,对学生开展全面的客观公正的发展性评价。补充学科文化知识中所体现的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学习能力和水平;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评价内容,并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该体系具有激励性、情感性、创新性、时代性,全面记录学生在校成长过程,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发展目标的达成。根据各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中以科学性、导向性、实践性、多元化和发展性为原则,营造起可持续学习的评价环境,也建立起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四、保障评估工作的顺利展开
1.健全学生发展评估组织
学生素质发展评估并不是可以由被评估者、评估者单方面展开的,它是一个由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等共同参与的新评价体系。其中,教师又是评价实施中的主角,因为他是其他几个参与者的联系纽带,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新评价体系的推进。所以,学校要建立评估领导小组,组织所有教师充分认识新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发动班主任组建“学生互评小组”、要求各班任课老师共同、全面地参与学生素质评价,逐步形成完备的组织保障体系。(www.xing528.com)
2.建立多项工作制度
学校要根据自身情况,紧紧围绕学生素质发展评估,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比方说,“学生自我评估要求”“师评工作要求”“教师成长档案”等来规范操作模式。校领导要督促这些工作制度的执行情况,规范评估程序和工作检查,调动师生工作的积极性,确保评估工作落到实处。
3.加强校本培训
学生素质评价在新课程改革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在广大教师队伍中,对这崭新的评价体系还几乎是个全新的概念,对教育评价改革尚未有充分的理论准备。教师、学生都必须有正确的评估理论知识来指导评估工作的顺利展开,因此学校要对教师、学生、家长等对象加强校本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学习评估内容和方法、相关的文件精神和理论知识,交流讨论,学习他人之长。组织全校学生,尤其是刚入学的学生,明确评估标准,掌握自评操作流程,建立规范的成长记录袋,学会自我纵向对照、各班成立互评小组、评估仲裁小组等开展一系列校本培训活动。多做、常做家长宣传工作,让家长明确评估的重要性,了解评估流程与要求,从而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使之督促学生自评,参与家长评估,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素质评估中的育人作用。
4.建立个性化的成长记录袋
以较全面地反映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成长轨迹为目的,构建校本评价体系,建立学生个性化的成长记录袋,营造评价“小气候”,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内容突出综合素质评价。本课题组在一小学和一初中重建学校《学生成长记录袋》(以下简称《记录袋》)。初中三年一册,A4纸64页,可插入自己的资料,以《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试行)》为指导,不仅重视对知识与能力掌握情况的评价,而且突出品德修养和实践活动,兼顾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尝试质性评价与定性评价,强调学生主体和多元参与评价模式,操作力求简便,内容突出综合素质评价。《记录袋》记录学生成长轨迹的同时,激发了学生成功欲、继续进步的欲望。
中小学素质发展评估研究是个需要实践再实践的过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还需要不断优化、规范化学生素质发展评估体系,才能最终达到“以评促育”。
参考文献:
[1]李洪飞:《面向未来的小学生群体素质评估研究》,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2]吴维宁:《新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
[3]万 伟:《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4]肖远军:《教育评价原理及应用》,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
[5]商发明:《课堂教学评价新理念:以学评教》,载《教育科学研究》(北京),2004(1).
[6]施章清:《论档案袋评定与学生评价》,载《课程暢教材暢教法》(北京),2004(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