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地区乡镇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研究”阶段成果综述慈溪市坎墩街道、胜山镇以科研促进义教内涵发展
总课题组 金光明 胡建利 费银海
2008年5月,慈溪市一镇一街道(以下简称“两镇街”)教育办公室联合申报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发达地区乡镇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研究》,经批准立项,将于今年12月结题。
参加该课题研究的有124项子课题,约占两镇街70%的教师参与其中。至2009年12月,师生共获得各类成果达1119件。如中国教育学会第22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评选,有19篇论文获奖。接着,“第八届全国中小学和中职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展评”有32件作品分获特等奖和一二等奖,其中坎墩初级中学政教处徐建丰老师的《浅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获特等奖,在《中国教育报》报道表彰。
教科研为两镇街学校教育内涵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显示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一、背景
坎墩是新改制的街道,与胜山镇毗邻,同属慈溪市城北,共有本地居民8.6万人,外来人口实际数超过本地人口。经济社会比较发达,校舍设施硬件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两镇街共设有10所初中、小学,439位在职教师,8300名学生。教师队伍素质总体良好,专任教师高学历率、中级职称比例与城区相接近。可是,近年来,中小学生优质生源外流严重,坎墩街道小学高年级占20%左右,初中生外流高达36%以上;小学流动人口子女竟达51%,初中已占30%有余,并均呈上升趋势。
两镇街教育办公室认为:与城区中小学相比,学校和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内涵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走内涵发展的路子,以教科研兴教,快速提高中小学的整体办学水平,缩小与城区差距。于是申报了上述课题。
二、研究目标指向内涵优质
(一)面向内涵
课题研究目标为探索乡镇义务教育学校内涵发展的途径,研究重点为“内涵优质”,厘清其逻辑结构,确定总课题研究的五大方面内容。如下图。
(二)面向教学
研究者都是一线教师,他们把对该课题的研究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家从各自不同的岗位出发,将教学中的困惑或热点问题作为子课题,围绕学校的“优质发展”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做文章。
各类教学研究大多涉及教学理念、方法、模式,注重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机会和条件,探索使学生获得长足发展的路子。
(三)立足行动
各子课题大都采用行动研究法。研究者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整合校本教研活动,以行动为途径,以反思为主轴,在行动中学习、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反思,不断加深对研究课题的认识,以及对研究成果的验证,大部分子课题都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三、研究管理科学规范
让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学会研究是该课题研究的目标之一。规范研究程序,实施科学管理是提高研究效率和效益的基本保证。
(一)构建组织网络
两镇街建有总课题组,设办公室具体管理课题研究工作,各校成立课题研究领导组织,胜山镇都由校长兼任组长,形成了课题研究管理网络。
(二)制度措施配套
总课题组实施制度管理,措施配套。先后制订实施《坎墩胜山“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管理规程》《课题研究奖励办法》等制度。从子课题申报立项、阶段总结、中期研究论证到成果鉴定、结题,或中途研究变更等各项研究活动有章可循,规范运转,论文案例录用登载和先进评选公平、公正,服务工作务实有效,有序运行,有效激发了子课题组人员研究积极性。
(三)实施分类管理
确定了32个重点研究子课题,其余为普通子课题,划分为五大类,实施分类管理。对重点子课题进行开题论证,开展中期调研检查,最近,又进行结题辅导。
(四)开拓交流平台
总课题组兴办《均衡优质发展研究通讯》以下简称《通讯》(季刊),宣传、指导和交流课题研究工作,展示研究成果,已刊出8期,每期印发500册,共刊出约44万字,对推动课题研究发挥了有力作用。《通讯》由郭副会长题写刊名。另建有“课题研究”FTP专用网站。
开展学习培训,搞好交流服务。通过多渠道选送参评成果和发表作品,激发教师研究写作的信心。
四、教科研水平大幅度提升
(一)教师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2009年10月在长沙举行的中国教育学会年会上,郭副会长会见总课题组与会代表时又一次赞扬说:“你们(课题研究)搞得很认真,中期论证材料就这么厚厚一大本……这么多老师参加研究,就是最大的成果。”
最近,宁波教育学会庄允吉副会长听了总课题组的汇报后,对该课题研究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教师普遍参与课题研究,规范行动研究方法,实施科学管理,聘请专家郭永福副会长进行指导等都是亮点,还说,两个乡镇联合搞课题也是个亮点。
据调查统计,2009年立项课题比2007年增加635%,其中48余项课题属于教研组或全校性课题。“以科研提高教师素养”已成为两镇街校长们的共识。
(二)行动研究培养反思型教师
坎东小学共有56位教师,立项的子课题27个,其中6个被列为重点课题,参加课题研究的占90%以上,多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
“反思是老师课题研究的中心环节”。胜山中心小学副校长说:“关于反思,必须建立教学反思机制,教师自我反思贯穿教学整个过程,促进教师形成自觉反思的习惯:平时抓‘学习与积累’提高‘教学反思底蕴’;课前抓‘设计思考’,倡导‘个性化’教学风格;课堂抓‘应变与矫正’,获得实践性智慧;课后抓‘教学反思’,养成‘自我反思习惯’;活动时,抓‘典型案例’,同伴‘互动式反思’……”
“学校需做的是:a.提供范例。b.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情况检查。c.开展‘案例’评比活动。以此逐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
(三)同伴合作提高研究效率
同伴合作可以提高研究效率,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器。强化合作交流,利于开发差异资源,同伴合作互助,教师间经常进行切磋、合作、支持与分享等横向交流活动,是化解教师在研究中的困惑、激发灵感的有效办法,是新型的学校文化,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许多学校课题研究队伍兵强马壮。如《后进生案例研究》课题,集学校德育工作者于一身,领导包括大队辅导员和部分班主任。又如,两教办业务干部研究课题——《学生发展性评价研究》,有4所中小学10余人一起攻关。
(四)培训研讨提升研究价值
仅在2009年,总课题组组织大型培训活动两次。先邀请杭州下城区教育研发中心杨仙萍副主任和宁波教科所张立新博士分别作了“教师专业成长”“课程改革”讲座。后又邀请慈溪市教科所方老师进行了“课题研究结题”培训讲座。还通过走出去参加培训和听课取经等活动。两年来,总课题组共参加全国性或地区性学术会议5次。
坎墩初中的《德育内涵实践研究》课题,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性研讨,至今已交流研讨了“班团队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导师制”、“素质评价”和“转化后20%学生”多个专题,促进了课题研究工作。大部分学校每学期邀请名师、骨干教师来校指导、作讲座、上示范课等。
五、教师专业成长快速推进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一)“建立一套动力机制”
胜山镇中心小学校长冯伟达的研究课题是《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与研究》,他在两年前就提出了要“建立一套动力机制”。
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在哪里?在于教师的自身发展需要,在于学校的环境氛围,在于学校的管理制度,并且三者之间相辅相成。(www.xing528.com)
他带领学校党政班子制定“三部曲”:一是班子成员带头搞教科研、上研究课,率先垂范;二是强化教育教学奖励制度(包括绩效考核制度),激发教师搞科研、促成长、提质量的动力;三是完善“开放日”活动,让教师同伴之间和社会督促。
该校班子成员人人有研究课题,教学业务类干部开课每学年不少于一次;45周岁以下教师开课率达80%以上;教学“开放日”每学期举行。
(二)建立教师专业成长记录制度
在课题研究中,教师专业成长记录制度普遍建立。让教师按照自身实际制定“三年成长规划”和分学年度“成长计划”,并以本人为主记录个人的学习、培训进修情况,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情况、效果等。有效运用“校本管理”资源,创造性地以学校制度推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研究认为,如同学生的成长“是他自己的事情”一样,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外在价值引导下的自主完善的过程,没有教师主体积的极参与,不可能获得理想效果。目前,各校已把教师专业成长记录作为绩效考核的基本依据。
(三)促进教师“特色成长”
坎墩中心小学校长严纪清的《促进教师特色成长,实现师资均衡优质发展的实践研究》,让教师按照自身生存现状的实际,走“自我教育”的成长之路。把教师的闪光点——个性、特长、兴趣,作为教师特色成长的生长点,学校经过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促进学校整体师资水平的提升。学校根据教师意向表和学校岗位设置,尽量安排满足教师意愿的工作。
运用人的需要动力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等原理,发展教师个性特长形成特色,有利于推进教师专业成长。他们坚信:避短扬长——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动力;规章制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保证。
六、改革教学模式各显神通
两镇街教学改革引发热潮,课程改革方兴未艾。
(一)开发课程资源
开发教学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合理开发农村小学美术教育资源的研究》课题,论证了艺术的生命在于生活。她利用闻名全国的胜山布料市场资源开展美术教学,一幅幅精美的布角剪贴、物件制作和绘画展示,让人眼前一亮,多个作品曾在慈溪市和宁波市获奖,收到“切实有效”的评价。
《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课题,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校师生互动平台,实现一名或多名教师同时与多个学生的互动。即时通信工具、学科BBS,实现远距离师生、生生之间跨时空的交流与合作。创立了QQ答疑群,建立了学校教学视频点播系统、电子图书馆等。
《农村小学儿童文学校本课程开发初探》课题,针对农村儿童缺少课外阅读的问题,从培养儿童的人文精神、语言素养和促进他们的成长出发,以“儿童文学引路”,通过搜集和编写寓言、民间故事等开发资源,组织学生“共读”儿童文学,让学生从儿童文学中发现美、利用美和创造美,从而达到使儿童文学的美滋润学生心灵、激活学生智慧的目的。
坎墩初中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从2009年开始,开发《研究性学习基础》课程,现已基本成形,并选择班级试行。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变成学生研究讨论问题,获取知识、开发智力、探索创新和个性表现的乐园。
小学也进行多种教学模式的探索。坎墩中心小学施振法老师则着眼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系统研究,从“综合性学习”分类、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到教学一般模式都提出可行性意见,为小学语文该部分内容的教学提供了可贵的参考材料。
课题研究以来,校本课程建设快步推进,获奖捷报频传。
(二)实施因材施教
从微观角度力图破解共同性难题,创新教学模式实施个性化教学的研究也已起步。
坎东小学孙立辉老师重拾分层次教学研究,运用多元智理论,在研究中获得新的突破。他根据影响学生的相关因素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分层——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即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兴趣、个性特点、能力水平、数学思维等做出综合分析与评估,把学生分为A、B、C三层。
在此基础上实施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练习作业分层和评估测试分层。发动学生“兵教兵”,参与辅导。允许在测验中未达标的学生在一星期内再复习补救,进行第二次平行性达标测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分层教学一学年以后,期末考试成绩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拉开了距离,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实验班学生与非实验班相比,前者数学学习兴趣普遍提高,学习的主动意识增强,大大缩小了差生面。
(三)关注“后20%学生”转化
提升后20%学生学习水平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辛劳动的命题。胜山初级中学的徐旭侃老师在研究实践中,以转化数学学困生为切入点,在逐个分析学困生原因的基础上,从学生能力实际出发,帮助制订一学期进步计划,使之“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以刚过去的一学期成绩为基础,实施发展性评价。
建立学困生成长记录袋,教师备课更加关注学困生,利用课堂教学转化学困生。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点拨,运用讨论、探究、图解、情境、发现等方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家校合作,摸索“转化”新路子。一年多来,学生的数学基本素养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现在为后进生说话的多了,“成绩不好不会有出息”的“哲理”遭到质疑,以人为本,实施教育公平,遵循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目标,引导学生人人成才的意识增强。学校突发偶发事件明显下降。
两镇街在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中,教学水平普遍提升。自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学生在慈溪市及以上获奖541件,增幅较大。
七、创建办学特色稳步推进
改变百校一面的局面,创建办学特色已成为各校的自觉行动。在两镇街8所学校的调查中,该课题研究前,只有3所学校3个特色意向项目,2009年增至7所9项,如: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宏展小学的民族文化教育,坎东初中京剧进校园,胜山初中的田径和坎墩初中的乒乓球体育特色项目,坎墩太阳希望小学德育大课堂,胜山镇小的美术,太阳希望小学、坎墩中心小学的航模等初露端倪。
坎墩宏展学校是流动人口子女学校,他们提出了“让每一位孩子扬起希望的风帆”的办学思想,开展多民族文化特色教育。
该课题“多民族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得到了慈溪市民族宗教局、统战部、宁波市和浙江省民族宗教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肯定。今年4月29日,“手牵手培育民族情 心连心浇灌团结花——慈溪市小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现场会暨《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首发式”在该校举行,学校特色精彩显现。
体育是胜山初级中学的特色学科,在慈溪市乃至宁波市享有较高的声誉。他们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不少优秀体育人才。学校先后被授予“宁波市田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宁波市田径业余训练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坎东初中是慈溪市开展全国“京剧进校园”活动两所试点学校之一,音乐教研组研究的课题是“沿海农村初中京剧特色教育范式初探”。开展了系列实践探索活动,精心编制了《我们的国粹》校本教材,学校的京剧沙龙合唱队在全国民间滩簧戏曲艺术节开幕式上演唱的《我是一个中国人》,获得大会的高度肯定。她的论文也频频获奖。2009年,她被评为慈溪市艺术教育先进个人,学校也被评为慈溪市艺术教育先进集体。
坎墩初中的乒乓球,于2008年年底被列为慈溪市体育特色项目。
两镇街初中小学学校教育内涵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素质教育得到张扬,得益于国家课题研究。坎东初中去年办学水平评估跻入慈溪市优秀行列,坎东小学成为市班集体建设先进集体,胜山镇小被评为省示范小学,少先队被评为慈溪市示范红旗大队……
课题研究培养了一大批教科研骨干,不少中青年教师崭露头角。有了一大批懂研究、善研究的教师,为科研兴教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注:课题立项编号:XHX NO.0311911B
参考文献:
[1][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建构主义理论.王宪钿译,商务印书馆,1986.12第三次印刷。
[2]朱家存著(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ISBN:7500443897。
[3]马斯洛著,《动机与人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版。
[4]方展画著,《罗杰斯“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述评》,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第一版。
[5]吴遵民、李家成著,《学校转型中的管理变革——21世纪中国新型学校管理理论的构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10月,ISBN:978-7-5041-3791-3。
[6]柳海民、周霖主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与对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11。
[7]《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
其他相关理论。如“全纳教育”理论;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理论”,以及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本我、自我、超我,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层次理论”……
二○一○年八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