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坎墩街道胜山镇教师全员课题研究科研兴教——坎墩胜山七成老师参加国家级课题研究
浙江《教育信息报》记者 徐 晖
暑假已经开始,慈溪市坎墩街道、胜山镇(以下称“两镇街”)10所学校近70%的教师却依然在忙碌着。他们正在作最后的冲刺,以期两镇街联合申请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研究”能在今年年底顺利结题。
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这几乎已经成了他们在假期里的常态。而尝到甜头的教师们,甚至已经将此化为习惯。“就算总课题结题了,我们还会继续走科研兴教的路子。”“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研究”总课题组负责人之一、坎墩街道教办主任胡建利说,“两镇街教师的自我造血功能已经被引发”。
作秀还是作为
然而,在2008年5月,课题刚获得批准立项时,迎来的却是教师们的一片质疑。“作秀!”“教办负责人想搞政绩工程!”这是大部分教师的第一反应。
坎墩街道太阳希望小学校长胡孟才对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两镇街的教办主任在课题立项后曾表示,两地10所学校的所有教师均可以参与到这个课题里来,结果当即引来教师的哄堂大笑。当时,大部分教师没有接触过课题研究,他们认为课题研究跟农村普通教师根本没有交集。而且,对于课题的研究方向——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研究,不少教师也心存疑问,胡孟才至今还记得当时一位教师的发言:“区域教育均衡,仅仅由我们农村学校、农村教师研究,这怎么行?”
但现在,这名教师却是课题研究的踊跃参与者。胡孟才转述了该教师最近的感悟:“我们不可能要求城里的名教师全部到农村学校来,在政府投入和政策已经向农村学校倾斜的情况下,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归根结底要看我们农村教师自身素质是否在提升,学校教育内涵是否得到发展。”
而对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研究,就是农村教师最好的提升自身素质的途径。
太阳希望小学近两年的变化让胡孟才对此感触颇深。该校的德育工作是特色,但长期以来一直停留在德育活动的实施层面。2008年,在“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研究”总课题下,胡孟才申请了子课题“农村小学德育大课堂实施的研究”。随着课题研究的开展,他渐渐在德育活动的实施上有了更多的想法,“原来只是蒙头搞活动,没有去提炼和总结,遇到‘瓶颈’没法突破。现在边实施、边研究、边总结,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过来推进课题研究,德育工作面貌大大改变。”因为在德育科研方面的出色表现,这所生源以流动人口子女为主的农村小学居然在今年成为全国中小学德育科研联合体理事单位。(www.xing528.com)
“这不是作秀,这是实实在在的作为。”回忆起两年前教师们对全员搞课题研究的反应时,胡孟才说。
让教师跳起来摘桃子
其实,农村中小学教师如何有效地进行课题研究,仍是当前教育的一个现实命题。而对于“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研究”总课题组来说,更棘手的是他们面对的是绝大部分教师在听到“课题”两个字时的一脸迷茫。
总课题组办公室主任费银海在给各个学校教师作开题辅导时多次感受到尴尬和无奈:“大部分教师都没有做过课题研究。他们问我,‘做课题是不是写篇论文就可以了’,或者‘是不是就是写教案’。而且很多教师觉得做课题是件很神秘的事情,离自己太远,主观上就打退堂鼓了。”
“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这句名言,这时候被用到了两镇街的教师身上,总课题组邀请各级教育科研单位的专家在总课题的各个阶段分别开设讲座,对他们进行“扫盲”,普及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与方法、课题研究每一阶段的主要特点与任务等。同时,总课题组提出开展小课题研究,以此克服大课题研究中中小学教师无法参与进来的弊病,“让教师跳起来就能摘到桃子”。
事实证明,这些做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开展小课题研究,消除了教师们对教育科研的神秘感。从“迷茫一员”成长为总课题组办公室成员的坎墩街道中心小学教师施振法说:“小课题研究是为了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热点或难点问题。教师必须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和指导教学实践。这种学习是基于教师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学习材料是自己选择的,学习所得理解深刻,又能灵活地运用,因而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同时,开展小课题研究实际是在进行行动研究,这种研究获得成果可以马上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具有最为显性的效果。这种研究具体实在,易于操作,运作起来困难较小,容易取得成功。
根据总课题组的统计,目前,两镇街共有124项子课题在展开研究;近70%的教师参加研究。两镇街2009年立项课题比2007年增加了635%,48项课题属于教研组或全校性课题;其中对学校影响较大的课题数29项,培养了一大批教科研骨干。不少重点子课题和部分子课题起到了引领作用。如宏展学校华孟珍的《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实施多民族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在省内已经形成较大影响。至2009年12月,师生共获得各类成果达1119件。总课题组创办的《均衡优质发展研究通讯》季刊已刊出8期,字数近45万,刊登的稿件均来自参与课题研究的两镇街教师。
两镇街教师尝到了甜头,两镇街的教育同样也尝到了甜头。农村学校的办学活力得到释放,各学校充分发展并逐渐呈现各自的个性。创建办学特色已成为两镇街各校的自觉行动,目前有7所学校9项特色快速发展,京剧进校园、奥数、篆刻、舞蹈、美术、田径、乒乓球、德育大课堂等初露端倪。用总课题组另一负责人、胜山镇教办主任金光明的话来说,慈溪市农村教育的二次创业在这里开始了。
(载于浙江《教育信息报》2010-7-8第2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