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音美而言,汉语和英语有很大的不同。汉语是声调语言(tone language),汉语的四声构成了发音的抑扬顿挫,产生了一种音乐特征,难怪外国人说学汉语好比学唱歌。同时,汉语基本由单音节构成,在1300多个单字音节中,除了四声调特征以后,只有429个音节,它们可以组成数十万条词组。而英语是重音语言(stress language),英语单词多是多音节,英语中约有1200个音节,有重音,却无四声。由于语音的特性,汉语诗歌的格律为“平仄律”,英语诗歌的格律为“轻重律”。利用发音的特点形成的文字游戏很难英汉互译。如王融的《春游回文诗》:
池莲照晓月,幔锦拂朝风。(正读)
风朝拂锦幔,月晓照莲池。(倒读)
又例如,乾隆题在鼓浪屿的上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而能对出下联“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的,大概也只有才子纪晓岚了。
当然,英文里也有语音游戏,如“绕口令”。如:The sixth sick sheik's sixth sheep's sick;有回文(Palindrome),如:“Madam, I'm Adam”。但是,只消开口诵读,我们立即发现,其音美,和汉语不可同日而语。
汉语音美的“重头戏”,在叠音词,或称叠词(Reduplicated Word)!这正是汉语基本由单音节构成而造成的一种特殊的美。汉语非常聪明地将单音节的字重复使用。
英译汉,译者使用叠音词,视觉美感偕听觉美感,美极!如:
Vast flats of green grass, dull-hued spaces of mesquit and cactus, little groups of frame houses, woods of light and tender trees, all were sweeping into the east.
一片片茫茫的绿色草原,一簇簇色泽晦暗的牧豆树和仙人掌,一群群小巧的木屋,一丛丛轻枝嫩叶的树林——一切都向东奔驰。
英汉对比,汉语叠词的魅力即刻凸现。
阅读时,人们眼耳并用。例如,一连串/s/音,即使不读出声,也有刺耳之感(试读King James' courtiers' cloaks were worn short.)。同理,以上译文中叠词的迭现不仅让读者产生听觉美感,而且还有视觉美感。不是吗?——一片片……一簇簇……一群群……一丛丛——本身已内涵丰润,引发联想。当读到句末的“一切都向东奔驰”,这些叠词被自然赋予了动感——一簇簇、一群群地从眼前掠过,形象何其逼真!
我们慨叹英语Alliteration(头韵)之美。英语也为之骄傲。诚然,汉语的“头韵”(汉语称“双声”)似乎在数量上远远落后英语。须知,就美而言,比拼的并非单纯是数量。须指出的是,汉语的“头韵”,比起英语的Alliteration来,更具艺术魅力,更具可鉴赏性。例如,Pride and Prejudice这样的著名英语书名,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这样的英谚,其中所含的Alliteration之美,并不优于汉语的“头韵”。请比较:
Predictably, the winter will be snowy, sleety, and slushy.
a.可以预言,今年冬天将多雪,多冻雨,多泥泞。
b.可以预言,今年冬天将雪花飘飘,雪雨交加,雪路泥泞。
诸如此类的英语头韵,仅有音之美(重复了s的音而已——snowy, sleety, and slushy),被译成汉语的“头韵”佳译,如“多雪,多冻雨,多泥泞”,如“雪花飘飘,雪雨交加,雪路泥泞”,也达到了或转换了浅层之“头韵”。
再看汉语的双声佳句:
山园小梅
林 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北宋初年的著名隐逸诗人林逋(967~1028)一生跟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喜爱种梅养鹤,人谓他“梅妻鹤子”。他的诗以擅咏梅著称。《山园小梅》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被视作千古绝唱。其中的“清浅”和“黄昏”便是可以玩味再三的“头韵”,试问英语的Alliteration能有此深层神韵吗?
下面我们再谈谈拟声词。
我们慨叹英语拟声词(Onomatopoeia)之美。 因为,英语拟声词兼有双重功能,即融拟声与表示动作于一体,而汉语的拟声词却不能。试比较:
These new shoes squeak.
这些新鞋子走起路来咯吱咯吱地响。(汉语句子必须添加“走起路来”此类“赘词”。)
The soldier clicked his heels and saluted.
士兵咔嚓一声并拢了脚跟,行了个礼。(汉句添加了“并拢了”三字,其简洁无法与英语相比。)
以上评析,乃只见“树木”也。君不见,汉语将单音节字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以单音节字的重复使用来拟声,即所谓“拟声叠词”,其拟声范围之广,音律之美,绝非拼音文字的英语可比!汉语拟声词多用单音节字的重叠,其拟声之音质,其拟声之节奏,便自然超过了英语“拼音拟声”。此外,汉语的拟声词的艺术魅力更令英语拟声词难望其项背,它能使文章更生动形象,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请欣赏:
这两句诗句中的“潺潺”、“萧萧”和“滚滚”有一种意境美。诵读如此诗句,如有乐感相伴,美感升华,诗意浓郁。
除了古典诗词之外,现代汉语中的“拟声叠词”也让读者美不胜收。
你听着淅淅沥沥的秋雨入睡,在梦里你会捕捉到如寺中木鱼的敲击声。那是一种毋须艰苦修行的禅定,一份灵魂升华的惬意,一次世俗浮躁的提炼,一道挚爱真情的禅机。
莫干山有“清凉世界、翠绿仙境”之称,山中多云雾,满山遍野的毛竹林,使整个山峦映成簇簇“绿云”,郁郁葱葱。“山中一夜雨,树梢百重泉”,丁丁冬冬、潺潺淙淙是莫干山多彩的形象写照。
你有没有被一大群麻雀吵醒的经验?天色已亮了,你还贪睡。麻雀们在你窗外的白杨树上唧唧喳喳唧唧喳喳地叫,把你的好梦啄得千疮百孔。你不检讨自己太懒,反而烦它们多管闲事。
以上三句中的“淅淅沥沥”、“丁丁冬冬、潺潺淙淙”、“唧唧喳喳唧唧喳喳”不是让读者在“闻其声”的环境中进入读书之佳境吗?
以上这些拟声词的音韵美在译成英语时将痛失!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英语也有其独特的叠词和叠词词组。
丹麦的英语语法学家Jespersen认为这类词和词组的产生是由于“人类喜欢某些音节的天性是用来加强言词的一种手段”〔30〕。词语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词语的声音配合得和谐,会有助于意义的表达。从语法的角度说,叠词和叠词词组的形成是一种构词法;从修辞的角度说,叠词和叠词词组表达了色彩丰富的附加意义和联想意义。
在构词方面,英语和汉语都利用双声和叠韵的形式来构成叠词或叠词词组。试做以下比较:
·利用双声构成的叠词和叠词词组
在英语语汇中,有一类叠词或叠词词组不但因其前辅音相同形成了双声,而且其后辅音也相同,这样更加强了韵味。
zigzag(蜿蜒曲折)
flip-flop(拍嗒拍嗒)
wish-wash(淡而无味)
bric-a-brac(小古董)
feast or fast(饥饱)
tit for tat(针锋相对)
·利用叠韵构成的叠词和叠词词组
英语中的许多单词是双音节以上的词,经过仔细分类,利用叠韵构成的词和词组又可分为头韵词、尾韵词、双韵词、双声叠韵词和叠词。比较而言,汉语中有尾韵词和叠词等。这是因为汉语的单字都是一字一音的单音节词,不可能像英语那样构成具有多韵形式的词和词组,也不易产生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的词和词组。
1)头韵构成的叠词词组
part and parcel(重要部分)
bag and baggage(全部家当)
kith and kin(亲属;朋友)
time and tide(时间;岁月)
sum and substance(要点)
fit as a fiddle(非常健康)
2)尾韵构成的叠词和词组
to and fro(来去)
hubbub(喧闹声)
alpha and omega(始终)
rough and tough(粗野)
high and dry(孤单)
linsey-woolsey(棉毛织品)
3)双韵(Female Rime)构成的叠词
holus-bolus(一下子)
fuddy-duddy(古板人)
hugger-mugger(胡言乱语)
jingle-jangle(丁丁当当)
higgledy-piggledy(杂乱无章)
4)纯粹的叠词
bla-bla(饶舌)
pooh-pooh(表示轻蔑)
crack-crack(劈啪声)
fifty-fifty(对半)
all in all(最心爱的)
shoulder to shoulder(并肩)
相比之下,汉语的叠词因发音铿锵而更胜一筹。叠词,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词汇现象。称其为“特殊”,是因为汉语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每个字都是单音节字,没有辅音连缀的使用,因此很容易简单地重复后构成叠词;汉语的另一个特征是元音占优势,再加上声调的平仄变化和音节的长短配合,组成的叠词富于乐感。一般来说,汉语的叠词可以随说话人的需要按上述方式随意构成,而英语中的叠词,除了少数的拟声词可以临时构成外,一般都可在词典中找到。这也是为什么就总量而言,汉语叠词绝对压倒英语。汉语的名词、数词、量词、形容词、副词、动词以及象声词都有重叠变化。
汉语叠词,主要形态格式有十类:
1)AA式:天天 看看 样样 红红
2)AAB式:毛毛雨 洗洗手 刷刷牙 写写字
3)ABB式:眼巴巴 水汪汪 凉丝丝 亮堂堂
4)AABB式:高高兴兴 认认真真 三三两两 滴滴答答(www.xing528.com)
5)ABAB式:一个一个 雪白雪白 飞快飞快 漆黑漆黑
6)A一A式:看一看 试一试 热一热 猜一猜
7)A了(一)A式:看了看 试了试 摸了摸 拍了拍 看了一看 试了一试 摸了一摸 拍了一拍
8)A呀/啊A式:唱呀唱 游呀游 走呀走 读啊读
9)A着A着式:说着说着 数着数着 跳着跳着
10)A里AB式:糊里糊涂 傻里傻气 娇里娇气 罗里罗嗦
此外,还有AABC式(如:楚楚动人)、ABCC式(如:风雪茫茫)、ABAC(如:一举一动)和A都A不式(如:爬都爬不动)等格式。
形式如此多样,音韵如此铿锵!
几乎所有英语的拟声词均能译成汉语的叠音词。如:
And we hear aye birds tune this merry lay: Cuckoo, jug-jug, pu-we, to-witta-woo! (Thomas Nashe)
我们倾听鸟儿的欢鸣:咕咕,唧唧,吱吱,嘤嘤!(托马斯·纳什)
There came the jingle-jangle of metallic objects in the cart.
车上传来金属品的叮叮当当声。
The awning flip-flopped in the gusty wind.
布篷在阵风中拍嗒拍嗒地响着。
Away they ran, pell-mell, helter-skelter, yelling-screaming, knocking down the passenger as they turn the corner. (Dickens)
他们乱七八糟、慌慌张张、大喊大叫着逃走了,转弯时撞倒了行人。
For a month the governor had dilly-dallied over the choice of a successor.
州长对于选择继任者磨磨蹭蹭了一个月。
She was so round and roly-poly I used to wonder how she ever moved fast enough to catch hold of a bird. (Astrid Peters)
她生得这样矮矮胖胖,我总奇怪她怎能快速行动捉住小鸟的。
He just listened for a while and pooh-poohed her idea.
他只听了一会儿就对她的意见嘘嘘地表示反对。
He is not a bit fuddy-duddy professor in a classroom of rowdy boys.
在一间学生吵吵闹闹的教室里,他一点也不像一位一本正经的古板教授。
与以上现象恰成对照的是,汉语的叠词一般不能译成英语叠音词,只得采取补偿手段。如:
1)借助every,all,each等词语,以表达增补的语意。
这些战士个个都很骁勇。
Each and every one of these soldiers has proved his mettle.
绿化祖国,人人有责。
It's everybody's duty to make our motherland green.
他们的战术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Their tactics is to go ahead steadily and entrench themselves at every step, and then strike sure blows.
2)用同词连续反复。英语中,同一个词用介词(after,in,to,upon,with等)连接起来使用、用and连接起来连续使用、用连字符(hyphen)连接起来使用或者用逗号(,)隔开重叠使用,这种方法被称之为“同词连续反复”,它类似于汉语重叠现象。
一天一天,一年一年,他们顽强地生活和战斗在荒山野林里。
Day after day and year after year, they fought and lived stubbornly in the wild mountains and forests.
他读啊读,读了整整一天,终于把这本书读完了。
He read and read, and finally got the book through after a whole day.
街上除了他们沉重的军用靴子的嗵嗵声外,一切都是静悄悄的。
The streets were silent except for the clop-clop of their heavy military boots.
行行过太行,迢迢赴延安。细细问故旧,星星数鬓斑。(陈毅:《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
On and on past Taihang we walk,
By and by to Yan'an we make our way.
Again and again with old friends we talk,
One by one we count our hairs grey. (许渊冲译)
3)用复数形式翻译,表达叠词的增义或强调语意。
学生们三三两两地坐在教室里。
The students sat in their seats in the classroom by twos and threes.
山林炊烟缕缕上升。
Wisps of smoke rose continuously from the mountain village chimneys.
Hordes of locusts consumed the crops in tracts of rice field.
4)用语义相符的英语表达方式或语法结构表达叠词的强调语意。
他们听着听着不觉哈哈大笑起来。
As they listened they burst into laughter.
他思绪滚滚,早已忘却约会一事。
He had been so busy with her own emotion that he had forgotten about the appointment.
5)用“have(make, take, give, etc.)+名词”的结构翻译汉语动词重叠形式,所表达的动作多为一次体或尝试体。此结构中的名词大多与动作动词有词源关系。
让敌人尝尝我们炮弹的味道。
Give the enemy a taste of our shells.
你们俩交换交换意见。
You two have an exchange of views.
6)用英语的回声词(Echo Word)翻译汉语的叠词。回声词通过间接摹声来象征语义,与汉语的叠词颇类似,有很好的修辞效果,可表达叠词的增义或强调语意。
爱情在他们心里噗噗地跳。
Love pit-patted in their heart.
那条小径曲曲折折通向山顶。
The path zigzags up the hill.
7)采用英语头韵、尾韵等来译,表达叠词的增义或强调语意。
我们听到雨夹雪打在冰冻的玻璃上的滴滴答答的声音。
We heard the tick-tack of sleet on frosted windowpanes.
8)用加强语势的办法来翻译,表达增义或强调语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A single spark can start a prairie fire.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
Science means honest, solid knowledge, not allowing an iota of false-hood, and it involves Herculean efforts and grueling toil.
对待同志要满腔热忱,不能冷冷清清,漠不关心。
We should be warm towards our comrades, not ice cold and indifferent.
9)根据上下文,体味其意思,选择意义相近的词语。
土豪劣绅的小姐少奶奶的牙床上,也可以去滚一滚。
They even loll for a minute or two on the ivory-inlaid beds.
那是万万不行的。
That's absolutely out of the question.
鲜艳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
The bright Five-Star Red Flag slowly went up the pole.
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些特点:汉语行文喜“四言”、“八字”,多对仗、排比和对偶,反映出一种求和求同的审美心理,也助长了汉语表达妍美、虚华的特点。而汉语又是一种“字本位”的文字,它难以接受完全不表义的音节组合。这些语言结构素质形成了汉语重悟性、重主体意识、重整体思维的独特语言心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