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翻译美学与音韵之美-翻译美学

翻译美学与音韵之美-翻译美学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我国南梁文学家沈约早就提出的“文章之音韵,同弦管之声曲”,真实描写了语言的音韵美。摇篮曲、儿歌等,充分体现着音韵之美。音韵的使用可以加强语言的音乐美,同时也能增添人们欣赏语言艺术的情趣。所谓音韵美,并非像人们通常所想象的那样,仅仅给人一种赏心悦“耳”之感。candied / candid构成头韵,视觉和听觉相拥,形美与音美携手!

翻译美学与音韵之美-翻译美学

1.1 音韵

语言不仅具有交际功能,还具有审美功能。

在审视语言的交际与审美的双重功能时,Jackendoff依据乔姆斯基(Chomsky)的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提出了语言的音乐语法(musical grammar),认为人的音感(musicality)同普遍语法一样,也是与生俱来的。语言内在的音乐性驱使人们说话、写作时选择具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词语,以展示语言的音乐美,独享或与人共享审美愉悦,这是音韵美的人类认知共性。〔1〕我国南梁文学家沈约早就提出的“文章之音韵,同弦管之声曲”,真实描写了语言的音韵美。

语言学的角度看,韵律词是构词的产物;从美学角度看,韵律词是平衡的工具。语言正是具有与音乐相似的节律与和谐优美的音色,才别添一番情趣

音韵熏陶与享受,始于摇篮。摇篮曲、儿歌等,充分体现着音韵之美。甚至有报道说,将图像与声音同时展示给幼童(四岁前),他们更关注声音。〔2〕因此,人之初,言说能力重要性大于视觉。儿童在咿呀学语时,也会不知不觉中使用双声或叠韵来表达自己简单的思想。如中国儿童初学语言时,会使用“果果”来指代水果。旧时汉语的儿童启蒙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今古贤文》等均以韵文形式出现。英美儿童也常用bobo来指代book。英语的童谣(Nursery Rhyme)也均以押尾韵为主要押韵形式。如:

Baa, baa, black sheep,

Have you any wool?

Yes, sir, yes, sir.

Three bags full.

由此可见,古今中外,男女长幼,对语言的乐感莫不相通。

《汉英双语现代汉语词典》对“音韵”有如下解释:1)和谐的声音、诗文的节韵律(harmonious sound; syllabic rhyme and rhythm);2)汉字字音的声、韵、调(sound, rhyme and tone of a Chinese character)。由此可见,英汉语种音韵主要指不同类型的和谐。这些和谐声音的产生,来自于相同或相近音素的重复出现。音韵的使用可以加强语言的音乐美,同时也能增添人们欣赏语言艺术的情趣。音韵通过某一音素的重复比对,形成一种和谐共振。节奏和韵律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展示语言的形式美和内容美,使语言结构对称,整体平衡。

研究表明,人脑比较专注于跟踪重复出现的声音,并视其能被整体认知。〔3〕因而音韵具有独特的注意价值(attention value)。另外,由于人们喜爱和关注音韵,因而也利于韵文的记忆,增加了音韵的记忆价值(memory value)。

语言的发音能引起不同听觉效果,在心理上激发不同反应,或柔和、或清脆、或苍劲、或凝重。一位语言学家曾发表过这样独到的论断:The sound effects are visual as well as aural. (声音的效果是听觉的,也是视觉的。)〔4〕我们在阅读时其实是眼、耳并用。例如,一连串s音,即使不读出声,也有刺耳之感(试读:King James' courtiers' cloaks were worn short)。据此,我国一些学者发现并总结了若干有趣的英语字母组合与其寓意之间的规律。比如:

cl两个辅音组合,表示附着。如:clam(夹子),clasp(钩子,钩住),claw(抓),cling(依附),clutch(抓住)。

gl两个辅音连缀,与“光”和“发光”有关。如:gleam(闪光),glare(强光),glaze(上光),glass(玻璃),glim(灯光),glint(闪光),glisten(亮晶晶地闪光),glory(灿烂,光荣),glow(发光;灼热),等等。

由于某些音素经常表示某些特定意义,音与意之间就构成松散的关联。语音的象征意义是语言的精粹。领会这种精粹,将声音与意义联系起来,既能赏心悦目,又能促进记忆。

丁尼生的Brook一诗中有如下两句:

I bubble into ebbing bay.

I babble on the pebble.

不用出声朗读,在视觉和听觉的共同作用之下,读者似乎也能耳闻目睹小溪的潺潺流动。而将之译成:

我汩汩地流向退潮的小湾。

我在鹅卵石上响声潺潺。

所谓音韵美,并非像人们通常所想象的那样,仅仅给人一种赏心悦“耳”之感。音韵美,在很多情况下,宛如魔术师,能令整句、甚至整段文字顿时沐浴在音韵美的光泽之中,其审美价值和欣赏价值,顿时大幅提升。

His words are always more candied than candid.

阅读此句,读者会拍案称妙,抑或过目不忘!candied / candid是关键因素。candied / candid构成头韵,视觉和听觉相拥,形美与音美携手!汉译却无法保留及传递原句的“两美”,不得已只能译成:

他的甜言蜜语多于诚恳。

译笔无奈,却并不妨碍作为审美主体对原句“两美”的欣赏和思考:candid的同义词或近义词可谓多矣,比如:frank / plainspoken / direct / outspoken / straight-forward / downright / forthright / unreserved / sincere / honest / aboveboard / undisguised,等等。假若在这些同义词或近义词中任选一个,取代上句的candid,比如:

His words are always more candied than frank.

试问,如此表达,“两美”顿失,其审美价值还能跟原句相比吗?

Reckless drivers cannot be wreckless drivers.

司机粗心必出事故。

无论默读还是出声朗读,上句的Reckless / wreckless构成的音韵美逸出幽默,逸出机巧(dexterity)。假若,将上句改写如下:

Reckless drivers cannot be safe drivers.

或者:

Reckless drivers will surely have accidents.

Reckless drivers cannot avoid accidents.

改写句的深层结构没有走样,依然是“司机粗心必出事故”。但是,原句所含的音韵美,却无情失落。

英语音韵美分类繁多,现撷其精要,重点介绍头韵、腹韵和尾韵以及拟声。

1.2 头韵

英语音韵之美,其半壁江山归功于Alliteration(头韵)。

头韵是一种辅音相同现象,即两个以上的词的词首辅音相同。并列的一些词的任何一个音节中的辅音相同也是头韵的一种,这种在词中间的辅音相同叫内头韵或暗头韵。头韵是英语所特有的,不仅见于诗歌(头韵诗)中,而且见于散文中,也常见于成语中。它给语言增添了一种音韵美,使文字富有音乐感,便于朗读、记忆。有时它还有强化语势或使语句听起来诙谐、俏皮等作用。

头韵的韵式为CVC,其中粗体C表示两个单词的首辅音发音相同,而其余部分发音不同。此式表达的意思是:如果两个单词的首辅音相同,而其余部分发音不同,便被认为是押头韵,如great与grow, send与sit等。

一位美国学者曾经如此对笔者说:I guess that all well-educated Americans are alliteration conscious. (我认为,所有受过良好教育的美国人都有头韵意识。)此说从另一侧面启迪我们:Alliteration若仅仅具有单一的“音美”功能,那么Alliteration就不可能成为一国之“民族意识”。

Alliteration,即在一组词的开头或重读音节中对相同辅音或不同元音的重复。但Alliteration之美,远不止悦耳。因为悦耳,因为琅琅上口,因为简短生动,所以许多英语谚语和俗话就是依靠Alliteration“起家”,历经千百年而流传不息。如:

Let sleeping dogs lie.

让睡狗静卧。(别惹是生非。)

Money makes the mare go.

有钱能使鬼推磨。

试想,假若对上述谚语进行文字修改,使之失去Alliteration,它们还能成为谚语,而口口相传至今吗?Alliteration之美,能化平庸为神奇,能变丑小鸭白天鹅!此非虚言。

Parents bear children, bore teenagers and board new weds.

父母生儿育女,还要招青春期子女的厌烦,待其新婚时,还得包吃包住。

相应汉译暗示读者,Alliteration有简化表达之功效,bear / bore / board除了造就了音韵美,还让表达减字缩句。

Accident: car, caress, careless and carless.

车祸:驾车上路、卿卿我我、一不当心、汽车没了。

相应汉译不失精炼,但是无“美”可言,更无从措辞机巧中衍生出的些许幽默。

以上两句的汉译有力反证:没有音韵美,它们将是寻常表达而已。所谓寻常表达,既不简练,又无幽默;既缺乏注意价值,又缺乏记忆价值。

英语的native speakers如此看重Alliteration,如此凝眉苦思,刻意造就Alliteration,成功的Alliteration却从未让人有“矫揉造作”之感,相反,让人暗羡,让人玩味。比如以下的报刊标题:

Magnetic, Magnificent Meryl

美貌动人、美名高筑的美瑞尔

原标题采用头韵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风趣地描述了曾荣登奥斯卡影后宝座的Meryl Streep的两大非凡之处:魅力无穷,成就辉煌。标题完美地译出了原题的音韵色彩。相应汉译成功保留了三个“美”字,值得称道。

The Great White Wait

大雪铺天盖地,民航频频告急

本文报道最近横扫美国中西部地区的那场罕见大雪,美国多家航空公司被迫停飞。标题非常聪明地将以white借代snow,如此,不仅使White / Wait构成了Alliteration,而且,使White / Wait还构成了尾韵(词尾辅音重叠),从而使三个以[t]音结尾的单音节词紧紧相连!如此标题,令人玩味并慨叹。美国友人告诉笔者,现在,当大雪压机场,因飞机晚飞需等候时,他们甚至造出了一个新词——White Wait! 译文用六字对偶句和押脚韵[i]的形式部分再现了原文音韵修辞效果,音韵美得以部分保留。

英语的native speakers如此迷恋Alliteration,在使用Parody(仿拟)辞格的时候,也念念不忘Alliteration。如:

Penny wise and pound foolish.

小事聪明,大事糊涂。

这是一个寻常英谚,有人舍不得其美,将它借来,再翻新出奇:

Penny wise and pothole foolish.

小钱上聪明,造成路面坑凹不平的愚蠢。

英语的Alliteration占其音韵美之半壁江山。若是细看细思,我们发现,英语的Alliteration的构成似有两类:一类是“天然偶成”。如:

Hair loss can be triggered by drugs, disease and diet. (Reader's Digest, December, 2000)

脱发可能由药物、疾病和食物所引起。

Scientists See Planet outside Solar System (From Reuters)

天文学家观察到天外有天

以上前句中的drugs, disease, diet和后句中scientists, see, solar, system分别构成了Alliteration,实属巧合与“偶成”。

另一类是“刻意求得”。所谓“刻意”,更准确地说,那也许是作者屏息凝神、神思飞越时灵感之作。“灵感”体现在:巧借英语转义词。转义词的转义须适用此特定的语境,同时该转义词的首字母又须与其“左邻右舍”单词的首字母相同,从而,自然构成Alliteration。于是,转义词的寓意美和Alliteration的音韵美便闪亮交织!试欣赏:

The new three R's of the career world are resume, Rolodex and reputation.

此言值得细品慢嚼!

首先,the new three R's脱胎于the old three R's,什么是the old three R's 呢?《综合英语成语词典》对the three R's作了详尽阐述:读、写、算[初等教育的基本学科——reading读书,(w)riting写字,(a)rithmetic算术]。如:It is important that every child should get a good grounding in the three R's. (重要的是,每个儿童都要在读、写、算三方面打下良好基础。)The new three R's不妨译成:三个新要素(或“新三R”)。

其次,the new three R's是构成了Alliteration的resume, Rolodex and reputation。resume, Rolodex and reputation一字排开,构成了典型的Alliteration,读者很快意识到,其中的Rolodex是专有名词,必定用其转义。要弄清其转义,先得弄清其本义。

Rolodex的本义是什么?《美国传统词典》解释道:Rolodex—A trademark used for a desktop rotary file of removable cards, usually used for names, addresses, and telephone numbers. (罗拉代克斯:一个商标,常用于台式旋转夹,内存可移动的卡片,通常是为了存储人名地址和电话号码等。)Rolodex(罗拉代克斯)本义系商标名词,指代办公桌上的“存放客户信息的台式旋转夹”,其转义则是“客户信息”!

作者“挪用”Rolodex,乃灵感之“挪用”!Rolodex与其左邻右舍(resume和reputation)构成了Alliteration!音韵之美,再加上Rolodex一词的转义美、形象美,文句顿时生色!据美国友人告知,new three R's (resume, Rolodex and reputation)已经走红当今美国营销界。谈到出色的营销,那么,你具有这些new three R's或resume, Rolodex and reputation之优势吗?如此走红,能与Alliteration没有关系吗?能与原作者的灵感措辞没有关系吗?

上句可译:

职业世界的三个新要素(或“新三R”)是:个人简历,业务关系和名声。

这是翻译的遗憾:原句的音韵美失落了,Rolodex的形象也失落了。

resume, Rolodex and reputation给我们的启示是:汉译英,常常巧借转义词,构成Alliteration。这种巧借,或曰“搭配”,表面看来好像是“拉郎配”,却绝非“乱点鸳鸯谱”。了解英语Alliteration的这种构成,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具有强烈音韵审美意识的译者,完全可以利用英语的转义词在译文中实现音韵美。

上海东方网曾刊登过一篇题为《一个女人是这样衰老的》的短文。此标题,如何英译?学生提供种种英译:How a Woman Ages / A Woman's Aging / A Woman Fades Thus / What Causes a Woman to Grow Old / How a Woman Gets Old须知,《一个女人是这样衰老的》一文笔触幽默,调侃了一些白领女子在十年之内精神衰老,清纯不再之变。而上述五个标题的英译,皆“老实”有余。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女人在生理上或容貌上是如何步步走向衰老的。标题之译,违背了原文的主旨,岂非拙译?

汉译英的过程中,借助转义词,活用转义词,是一种措辞艺术,有一箭双雕的功效。既扬了转义词,救了汉译英之“急”,留给读者的余味无穷的联想美,又造就Alliteration的音韵美。如下译:

《一个女人是这样衰老的》

The Way a Woman Withers

way / woman / wither构成Alliteration;更重要的是,wither的本义是“凋谢;枯萎;衰退”,现用其转义,不仅委婉,而且给读者的联想恰好与标题的“衰老”二字的内在涵义,丝丝入扣,点点契合。

当然,汉译英中能亮出Alliteration,在很多情形下,除了译者审美意识之外,尚须译者具有奇崛文思和不俗的文字驾驭能力。如:

三十岁之后,看见破旧肮脏的的士都心烦。

After thirty, even the sight of a shabby and sordid taxi may sicken me.

原句中的“破旧肮脏”的相应英语表达可谓多矣,但是译者偏偏选了shabby and sordid,可谓神来之笔。

在缓缓的转动之中,莫名其妙地一阵空虚,突然间对一切感到索然无味。

In the slow rotating, an indescribable emptiness, all of a sudden, seizes me, and I find everything dull and dry.

同样,英语表达“索然无味”的方式很多,如monotonous / boring / dreary / dull / humdrum / repetitious / tedious/ insipid / dry / wearisome,等等。译者选用了dull and dry!译出精彩。

除了转义词的“挪用”,需要译者文思跳跃,思维发散。一篇题为《性爱成就了我一世姻缘》的网上短文有如下一句:

我敢说,凡与我恋爱过的女孩无论最终嫁与谁,都绝对地“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是一个有出典的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作者用此成语于此语境,幽默传递着显豁的暗示,典雅掩饰了难言之窘迫。“完璧归赵”有现成的译法,如:return something to its owner in good condition。译者没有照搬,而是灵机一动,另辟蹊径,借用了一个英语成语,而将上句译成:

I can swear that my ex-girlfriends had left me safe and sound.

妙哉,safe and sound! 乃成功一译。既有头韵之美,又不失委婉。

构成Alliteration的所谓灵感之译,有时看来,却是那么拙中藏巧,愚中见智。

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全是叠词,英译怎么体现和再现原文之美?多少年来,译界高手趋之若鹜,竞相译之。在众多译作中,林语堂的译文闪闪发光,胜出一筹!林译不仅一气连用了七个so,更让人叫好的是,林译连用了七个以d字母开头的形容词,一气呵成,自然构成Alliteration,与李清照的原诗的尾韵遥相呼应,词趣洋溢。

So dim, so dark,

So dense, so dull,

So damp, so dank, so dead!

汉语中没有与Alliteration相对应的修辞格。英语作者在使用头韵时,有时为了使单词首音相同,在选词时往往会产生类似因词害意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措辞的准确性。遇到这种情况,汉译时就要格外留心,避免原文失之毫厘,译文谬之千里。头韵多半不采用直译法,也不刻意去移植这一修辞格,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译出原句的意思。举例如下:

Care killed the cat.

忧虑伤身。

据英谚,猫有九命,尚因忧愁而死。汉译时采用意译法,使之更符合汉语习惯和思维方法。

Next to health, heart, home, happiness for mobile Americans depends upon the automobile.

对于好动的美国人来说,其幸福不单取决于健康爱情、温馨的家,还取决于汽车。

原文为了happiness一词头韵的需要,选用了health, heart, home三词。其中heart取其非主要释义love(爱情);home指the place one's domestic affections are centered,译作“温馨的家”。如若将之分别直译为“心”和“家”,势必使译文拗口、费解。

英语中不少成语都押头韵。例如:Rob Peter to pay Paul(剜肉补疮),(be)sealed with seven seals(被七道印严封),primrose path(享乐之路),prunes and prism(拐弯抹角),neither rhyme nor reason(杂乱无章),sacrifice the substance for the shadow(舍本逐末),the fat is in the fire(火上泼油),dead as a door-nail(死绝),cut the coat according to the cloth(量布裁衣)等。

1.3 腹韵(www.xing528.com)

腹韵(Assonance)(亦称“元韵”或“准押韵”)指谐音或发音相似,尤指词中元音的相似。韵式为CVC,其中粗体V表示两个单词的元音发音相同,而其首尾辅音发音不同。此式表达的意思是:如果两个单词的元音部分发音相同,而其余部分发音不同,便被认为是押腹韵。如great与fail。由于腹韵摈弃了对辅音的限制,因而比尾韵更为灵活。

腹韵能将一行诗或一句话粘接成和谐紧凑、脉络相通的整体,使之前后连贯,意义关联,增加语言的音乐感,增添语言的注意价值,能充分发挥语言的表达效果。如:

That dolphin-torn, that gong-tormented sea? (William Butler Yeats)

挣扎撕裂的海豚,痛苦万状的大海?(威廉·巴特勒·叶芝)

The rain in Spain stays mainly in the plain.

西班牙的雨主要集中在平原。

以上两句中的元音[ɔ]、[ɔː]和[ei]反复出现,构成腹韵,夹杂在其他元音中间,时隐时现,抑扬顿挫,增强了听觉效果,给人一种和谐的音乐美。此类腹韵,受人钟爱。

Copulation without Population

这是流行于西方的一条提倡计划生育的口号或标语。为何会成为一流行语?其缘盖出于copulation和population的押韵。copulation的意思是sex, love-making, sexual intercourse。假如将copulation易用其中任何一词,句子还美吗?句子还能成为流行语吗?显然不可能。因为,不能挽留其尾韵的汉译就是一个普通句。如:

做爱,但是不增加人口。

又如:

First thrive and then wife.

先发达后娶妻。

同理,只因为句中thrive / wife押韵,全句被着上了琅琅上口的音韵美,因此被人们记住,并口口相传。你若是无视音韵美的作用,硬性将句子改写为First become rich and then have a wife,句子何美之有?

又如:

Spring

The fields breathe sweet, the daisies kiss our feet,

Young love meet, old wives a-sunning sit,

In every street these tunes our ears do greet,

Cuckoo, jug-jug, pu-we, to-witta-woo!

Spring! The sweet Spring!

(Thomas Nashe)

田野吐芬芳,雏菊舔衣裳,

情侣去踏青,老妪暖夕阳,

悠悠春之声,入耳实难忘。

布谷声声叫,夜莺呖呖唱!

春!馨香的春!

(遐思译)

托马斯·纳什的诗歌《春》,堪称用韵之盛。本诗节中,头三行大量使用腹韵,第一行中fields, breathe, sweet, feet押腹韵[iː];第二行young, love, a-sunning押腹韵[ʌ],而第三行street, these, greet又回到第一行腹韵[iː],同时,第一、三行又押着尾韵(详见第1.4小节)。不同的元音反复交替,朗诵起来双唇时而微张,时而略闭,既像是在演唱一首优美的曲子,又好像是不同的器乐在合奏一首优美的交响乐,前呼后应,将这首的音乐效果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领略到了阳春三月、百鸟欢唱、万物复苏的愉悦。

1.4 尾韵

尾韵(Rhyme)的使用,使语言更具有诗性。韵式为CVC(或CV),其中第一个C代表单词词头的辅音,V代表单词的元音,最后的C代表词尾辅音。此式中的粗体VC表示两个单词的元音和尾辅音完全相同。此式表达的意思是:如果两个单词的最后一个音节的首辅音不同,而其余部分发音相同(是发音而不是拼写),这两个单词便押尾韵。韵尾周而复始,错落起伏,韵脚回环照应,把文章连成一体,给人一种和谐与凝重之美。无怪乎Wilson在论及尾韵时说,如果结尾没有韵,我们会有不稳定的感觉。〔5〕

尾韵又分为阳性韵和阴性韵。阳性韵(Masculine Rhyme),押韵的重音音节在词的最后,即重读音节后不再有非重读音节。因此,单音节词当然压阳性韵。如:

I love thee to the depth and breath and height,

My soul can reach, when feeling out of sight. (Elizabeth Barret Browning)

我爱你直到我灵魂所及的深度、广度和高度,

我的视力不及之处。(飞白译)

其中的height和sight为尾韵,是在单音节即重读音节上押韵,因此是阳性的。

阴性韵(Feminine Rhyme)要求押韵的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前面的音节重读,后面的音节轻读。如mother, brother, another三个词用到诗歌中,那就构成了阴性韵。如:

Rich the treasure, Sweet the pleasure. (John Dryden)

财产丰厚,快乐享受。

Disease: ill, pill, bill and sometimes will.

疾病:不舒服,吃药,付账单,有时还要写遗嘱。

Garlic makes a man wink, drink and stink.

大蒜使人眨眼,喝水,口臭。

尾韵在诗歌的英译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试比较李白的《静夜思》的两个译本: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Before my bed

There is bright moonlight,

So that it seems

Like frost on the ground.

Lift my head,

I watch the bright moon,

Lowering my head,

I dream that I'm home.

(Arthur Cooper译)

Arthur Cooper的译文基本上做到了对原诗内容的忠实,或者说达到了“意美”的境地,但是,若是着眼“形美”或“音美”,遗憾即出。原诗四句拆成八句,而且原诗固有的由平仄和尾韵构成的很强的乐感荡然无存了。

相比之下,许渊冲的译文则更好地传达了原诗的“形美”和“音美”:

Abed, I see a silvery light,

I wonder if it's frost aground.

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

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light / bright, aground / drowned两对尾韵,何等悦耳!如此乐感,加上措辞本身的美,就自然而然地把读者引入诗的意境。

1.5 拟声

英语构词的第一理据是拟音(Echoism / Onomatopoeia),这些词语模仿各种声音,使声音与意义联动,给人以耳闻目睹、亲临其境的真实感。拟声词使声义协调,音义俱备,语言的文学性跃然纸上。这种声音与意义的联动,使人赏心悦耳,增强了语言的注意价值和记忆价值。

英国启蒙运动时期著名诗人亚历山大·蒲伯(Alexander Pope, 1688~1744)曾说:“The sound must seem an echo to the sense.”(声音应该反映意义。)〔6〕这是拟声词的真实写照。

Charles Dickens在A Tale of Two Cities一书中有如此描写:

With a wild rattle and clatter, and an inhuman abandonment of consideration not easily understood in these days, the carriage dashed through streets and swept round corners, with women screaming before it, and men clutching each other and clutching children out of its way.

此句之美,美在音韵。开头两个并列的拟声词(rattle and clatter),气氛得以有效渲染,故事得以有效铺垫。紧接着,又是几个声感极强的词,如screaming / clutching / clutching,表达了高低不同的声音,透过无声的文字听到了有声的世界:妇女们由于惊吓发出刺耳的尖叫,男人们则因用力拽人而发出低沉的声音;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立体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把19世纪初英国伦敦街头惨景推向揪心的境地。我们读到如下译文:

一辆马车在大街上奔驰,掠过一个个拐角,响起一阵阵狂乱的嗒嗒声,全然不顾行人的死活,这个架势,在今天看来很难令人理解。一路上,妇女们在车头前惊叫着,男人们互相抓扶着,并且把小孩子从车道上拖开。

显然,译者对原句所含的音韵美缺乏注意。本可挽留的美未能挽留,本可挽留的形象未能挽留。原句将拟声词rattle and clatter置于句首,自有其道理。未见马车,先闻其声。在马车尚未登场之前,其急速,其横蛮,其草菅人命的架势,已经有了伏笔,有了铺垫。路人为之心寒,人性为之泯灭。若要保留这段文字的音韵美,似可改译如下:

咔咔咔,嗒嗒嗒……,一辆马车在大街狂奔而来,掠过一个个拐角,置行人的死活于不顾,这种非人道架势,今天已经很难让人理解了。街头,马车前的妇人,顿时发出撕心裂肺的尖叫,男人们拼力紧拽,拼命拖开车道上的孩子。

汉译六个拟声词一字排开,也营造了一种氛围,语序上也与原文构成了美的吻合。此外,声感很强的screaming被引申成汉语的“撕心裂肺的尖叫”;clutching each other and clutching...亦被“补偿”译成“拼力紧拽,拼命拖开……”。皆可玩味。

拟声词模拟人或其他有生命或无生命物的声音。和汉语的拟声词相比,英语拟声词别具优势,它兼有双重功能,即融拟声与表示动作为一体。如:

He flopped down the bag and ran to help us.

他噗地一声放下袋子,赶来帮助我们。

英语动词flop,既拟声,又是动词。汉语表达除了使用拟声词“噗地一声”之外,还必须用一个动词“放”。

He let the beer gurgle down the throat.

他把啤酒咕噜一声喝了下去。

同样,gurgle既是动词,又同时拟声。《美国传统词典》对gurgle的注解是:to flow in a broken, irregular current with a bubbling sound(潺潺地流,汨汨地流;以间断的不规则的水流流出,并发出潺潺声)。从译文中,我们看到,gurgle既绘声(咕噜),又绘动作(喝)!

由于英语拟声词具有这个“兼容”之优势,其表达便能简洁地增加口头或书面表达的实际音质感,声情并茂。

爱德华·利尔曾经利用拟声词,写就以下精彩文字:

Seven young parrots had not gone far, when they saw a tree with a single cherry on it, which the oldest parrot picked instantly. But the other six, being extremely hungry, tried to get it also—on which all the seven began to fight.

and at last there was nothing left to record this painful accident, except the cherry and seven small green feathers. And that was the vicious and voluble end of the seven young parrots.

作者用笔奇特,巧用形象思维,简直如“一片神行”,十个拟声词“一刀切”地以-uffled收尾,音律齐整,排列又别致。居于词尾的辅音连缀[fl]通常暗示摩擦而发出的“沙沙”声,诸如whistle, ruffle及shuffle等。十个拟声词的连用让读者如闻其“沙沙”作响的撕咬羽毛声及喋喋不休的谩骂声(作者于句末不无幽默地运用了形容词voluble(健谈的),暗指七只鹦鹉在争食中尚“健骂”)之外,而且让读者闭目可见你争我夺的一场鏖战。此外,十个拟声词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排列,其画外音像是:七只小鹦鹉在你死我活的拼抢中渐趋精疲力竭,最终纷纷“阵亡”。

七只小鹦鹉没走多远,忽见一树,树上仅挂着一颗樱桃,最大的一只鹦鹉立即摘下它。其余六只鹦鹉也饥饿至极,也想得到这颗樱桃——于是,七只鹦鹉开始一场厮打。

唧唧喳喳,

 吭哧吭哧,

  噼里啪啦……

最终没有其他东西留下可供记录这场惨痛的事件,留下的只是一颗樱桃以及七只绿色的小鹦鹉。那就是七只小鹦鹉凶狠而又健谈的下场。

原段落中的十个拟声词押韵,词义重叠,不宜逐词直译。现译成“唧唧喳喳,吭哧吭哧,噼里啪啦”,在一定程度上挽留了原句之美。

语言美感(音韵美)的发育若是欠成熟,即使原文的音韵美余音绕梁,译者也未必会在意,能译而不译。如:

The first drops of rain are huge. They splat into the dust and imprint the windows with individual signatures. They plink on the vent pipe and plunk on the patio roof. Leaves shudder under their weight before rebounding, and the sidewalk wears a coat of shiny spots.

上段文字选自一篇英语美文“The Glories of the Storm”《辉煌壮丽的暴风雨》。其中的三个拟声词(splat / plink / plunk)的运用,简直“以一当十”,暴风雨的描绘,因受“声响”的连续配合和着力渲染,简直写活了。可是,译文却令人沮丧。如:

最初落下来的是大粒大粒的水珠,打在尘土里,在玻璃窗上留下了一个个记号。雨点把排气管敲响了,把露台顶棚敲响了。树叶被砸得发抖,抬不起头。人行道披上了一层亮闪闪的水点。

原文句句精彩,拟声词(splat / plink / plunk / shudder)的接连出现,读者如闻其声,如临现场。遗憾的是,活灵活现的拟声词竟然在译文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拟改译:

最初的雨点大粒大粒的,扑扑地打在尘土里,在玻璃窗上留下了一个个印记。雨点把排气管敲得叮叮当当,把院子顶棚打得噼噼啪啪。树叶被砸得瑟瑟发抖,难以抬头。人行道披上了一层亮闪闪的水珠。

汉语并不乏拟声词,而且由于汉语的拟声词有别于英语,而常使用叠音词,其拟声效果更悦耳,更逼真,略胜英语一筹。上译的拟声叠音词(扑扑地/叮叮当当/噼噼啪啪/瑟瑟发抖)的出现,使音韵美得到理想演绎。

一个并不显眼的拟声叠词往往能使整个句子显得绘声绘色,极具感染力。

1.6 小结

以上分析,将各种音韵手段分而解之。不过,很多情况下是各种手段糅合在一起,珠联璧合,给人以强烈的视听刺激和审美享受。如:

The ideal wife for our mechanical homes: a wench with a wrench.

在机械化的家庭中,理想的妻子是手拿扳钳的少妇。

句中的wench(少女;少妇)和wrench(板钳),集视韵(Eye Rhyme,即看上去词形相似)与腹韵之美,因腹韵粘连而令人叫绝。

英语中有些音韵美,初读初想,会让译者失望,觉得那是“可赏而不可译”的,但是,“旬月踟蹰”,也许会踩出“曲径通幽处”的译路。比如:

Better late than the late.

这是美国高速公路的一块安全警示牌,两个late一前一后,构成呼应,音韵叠现,韵感陡增,且略含幽默。笔者曾以为上句的音韵美无法传递,故将之译成:

迟到总比丧命好。

若干年之后,不料读到了以下译文:

晚了总比完了好。

山外青山楼外楼!翻译亦无止境也。原句重复了late,在音韵重叠、形式整饬、语义含蓄几个方面透出了别样的美,而“晚了总比完了好”中的“晚”和“完”,与原句中的两个late相比,岂非异曲同工?

潘文国认为,“无论研究语言的哪一个方面,都应该从该语言的音韵特点出发。”〔7〕我国音韵学泰斗王力也认为,研究语音的人应该具备心理学、生理学、物理学三方面的常识。〔8〕随着审美意识的增强,我们必须加上审美知识。以上四方面是掌握音韵美的关键,也是翻译过程中再现原作音韵效果的必要条件。语言的音韵美,是作者真情的自然流露。因此,在翻译音韵时,应尽力再现原来的韵味,准确传达作者的情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