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人的族源
1.炎黄后裔的四种说法
第一种为有邰氏与帝喾后裔说。《史记·周本纪》云:“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嫄。姜嫄为帝喾元妃。”《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帝王纪》云:“帝俈有四妃,卜其子皆有天下。元妃有邰氏女,曰姜嫄,生后稷。”姜嫄部族有邰氏系炎帝神农氏的后裔族。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一《小学术闻》云:“邰,国名,炎帝之后,姜姓所封,从邑,台声。徐曰:右扶风斄县。引诗,即有邰家室,按今小徐本,以右扶风语属许,引诗属徐。”“台,观四方而高者也,从至高,省声,与室屋同意”。《说文解字》云:邰,“炎帝之后,姜姓所封,周弃外家国。从邑,台声,右扶风邰县是也”。邰县、斄县,古字音通,即今陕西武功县境(有邰氏族的故地武功县杨陵,1993年扩大咸阳市,划为杨陵区。其后,国家杨凌农业示范区成立,占据杨陵区南端,归属省政府管辖。后更名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杨凌国家农业高新区)。有邰氏族传到父系社会的帝喾时,已成为较大的部族,占据着渭水流域中游之土地肥沃、水利资源丰富的地区。按《史记》的记载,黄帝有子曰玄嚣,玄嚣子曰虫乔极,虫乔极有子曰帝喾。帝喾高辛为黄帝的曾孙。《正义》引《帝王纪》云:“帝喾高辛,姬姓也。其母生见其神异,自言其名曰岌。龆龀有圣德,年十五而佐颛顼,三十登位,都亳,以人事纪官也。”《索隐》皇甫谧云:“帝喾名俈也。”《集解》皇甫谧曰:“都亳,今河南偃师是。”帝喾为部落联盟最高首领时,建邑城于伊、洛河流域的亳(今河南省偃师市城关镇商城遗址处)。这里与渭水流域、汾水流域一样,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开发较早,文化比较进步。
古代社会的氏族或部落,见于文献记载的起码是两个以上者在同一时期,以与当时的族外婚姻状况相适应。燧人与有巢氏是这样,伏羲氏与女娲氏亦是如此;有熊与有虫乔氏是这样,有邰与帝喾氏亦是如此。在父系氏族社会内,两个部族通婚,往往是女方要出嫁到男方的家族中去。因此,有邰氏族的女子必然从渭水流域出嫁到伊洛水流域,即帝喾的亳都。他们联姻后所派生出的弃氏族之初居地也必然在伊洛水流域,而不会在晋南的汾水流域或秦的关中渭水流域。
第二种为夏族别支说。《国语·鲁语上》云:“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尚书》的《康诰》、《立政》、《君奭》,都有与此相类似的记载。这几篇“都是周初文献,极为可靠。周人称自己国家为‘有夏’,这就更证实了《国语·鲁语》和《礼记·祭法》所说的”正确。“周和夏确是同族,周也可能是夏族的一个分支”[1]。胡厚宣先生考证:“土与夏在古韵又同在鱼部。”“古文献中土又通社”,“社通雅,雅通夏,是土即夏也”[2]。夏族系黄帝后裔,土方则应属黄帝系。(www.xing528.com)
第三种为后土裔支说。姬周族来源于土方,有的学者认为他系炎帝后裔句龙氏的裔族[3]。《山海经·海内经》云:“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十有二。”后土的裔支后来成土方。炎帝神农氏的后裔与黄帝轩辕氏的后裔融合,构成华夏族,至夏成为统一族体,亦可认为土方系夏族的一支。但其族源应为炎帝神农氏部族。
第四种为戎狄裔支说。《国语·周语上》云:“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弃稷不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史记·周本纪》云:“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谷梁传》昭公元年云:“号从中国,名从主人。”顾颉刚《史林杂识初编》:姬姜出于戎羌。由此知,上说的“戎狄”,主要是指西戎族。徐中舒先生认为:“古代邠地极为辽阔,从甘肃庆阳邠地以东至山西汾水流域,皆属古代的林丰草茂野猪出没的黄土高原地带。春秋时代,这里还是许多不相统一的姬姓白狄部族屡世居住的所在”;“周与白狄并不是种族不同,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经济文化还停留在粗耕阶段,风俗习惯与戎狄无异,因而遂名之为孤(胡),为戎,为狄”;“春秋时代姬姓白狄就是沿袭其先祖不窋居戎狄间的旧俗,虽经历四五个世纪之久,犹无所改进”,“白狄就应是中国北方的原住民而不是什么外族”[4]。王玉哲先生亦说:“山西的姬姓戎狄,一定不是周的封国。他们这些原始的姬姓氏族,理应老早就住在山西境内。”[5]这里说的“戎狄”,则主要指的是西戎族。他们均认为戎狄与周族同源于华夏族,居于山西境内。周人起源于晋南说,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由钱穆先生提出了。他说:“周人盖起于冀州,在大河之东。后稷之封邰,公刘之居豳,皆今晋地,及太王避狄居岐山,始渡河而西。”[6]范文澜、郭沫若、翦伯赞等先生则主张周人起源于陕甘地区的泾河、渭河流域。
2.北狄裔支说
这种观点是从周人为土方或白狄说而引出来的。关于土方和白狄,许多学者认为其族源是北狄。唐虞时期曰荤粥、薰育或山戎。夏商时曰鬼方、口工方及土方等。商末及周又称它为犭严狁、猃狁等。春秋又有白、赤、长狄之称。翁独健先生说:“对土方、鬼方的地望和对口工方的解释,虽有不同意见,但都认为他们是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游牧民族的特征是经常迁徙移动的,当然他们也有基本的游牧区。在商代,土方、口工方和鬼方居于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及其以北地区,是符合实际的,也得到考古材料的证明。”[7]我们赞同这种说法。既然土方是北狄系,那么就引出了周人来源于北狄,这显然是不对的。同样道理,说周人与土方同源也是不对的。持土方为后土裔支的作者认为:“后土的一支后裔,到商代时成为土方,常与商朝争斗。”[8]众所周知,周人祖先弃和禹等同代,根本不会延至商代才出于土方。因此,只有周族源于有邰氏和帝喾部族之说比较可靠,且初兴地应在伊洛河流域的今河南偃师市与洛阳一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