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贫寒家庭出身的人,想出人头地必须先取得心理上的优势,让自己的心“站”起来,而不是“跪”下去。
朱元璋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他的命运是“跪”着的,但是,他的心灵却从来没有“跪”下过,始终“站”得笔直笔直。
元末1328年,朱元璋出生于濠洲钟离(今安徽凤阳),小名叫重八。长大后才有了正式名字,叫兴宗,后改为朱元璋,字国瑞。
朱元璋从小聪明过人。父母对他格外喜欢,送他去念私塾。因家境贫寒,交不起学费,只读了几个月就退了学。七八岁时,为了生计,他就为地主刘德家放牛。在放牛的日子里,他结识了不少童年伙伴,如徐达、周德兴、汤和等,后来这些人都成了他的左膀右臂。
朱元璋小的时候虽然家贫,但是有不甘为人下的性格。王文禄《龙兴慈记》中记载:小时候他替地主放牛羊时,小伙伴们都听他调遣,大家经常在一起玩的游戏是装皇上。朱元璋光着脚,把棕榈叶子撕成细丝,挂在嘴上当胡须,找来一块破水车板顶在头上当皇冠,要求小伙伴们排成一行行的,整整齐齐地向他三跪九叩头,并三呼万岁。
朱元璋十七岁那年,天降灾祸,除了朱元璋与他的一个哥哥,家人都在瘟疫中死了。成为孤儿的朱元璋只好到附近皇觉寺里去做行童。行童就是做粗活的童仆,干活吃饭没有工钱。朱元璋非常能干,人小有志气,吃苦可以,受欺负不干。他每天要打扫佛堂、打钟、击鼓、上香、点烛,伺候长老高彬一家,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多苦多累也不在乎。但是,比他早来的师兄们欺负他年纪小,经常支使他干那些本不是他该干的活。时间一长他就憋了一肚子火,可为了吃这口饭,他又不敢向他们发火,不得不忍下来。
可是有气无处撒,心里憋得慌。一天,朱元璋打扫伽蓝殿,本来就够累的了,不小心又被伽蓝神的石座绊了个大跟头,摔得好疼。这下他可气急了,举起扫帚将伽蓝神痛打一顿,才消了一点气。不久,供在佛殿上的红蜡烛被老鼠啃坏了,长老发现后把朱元璋好一顿数落。朱元璋这时气不打一处来,心想,你伽蓝神本来就是护卫大殿的,老鼠啃蜡烛你不管,害得我挨了一顿骂。气愤之下,挥笔在伽蓝神的背上写下“发配三千里”几个大字,将菩萨一下就发配三千里外去充军,以泄心中怨气。(www.xing528.com)
他当皇帝之后,那家寺院果真没有了伽蓝神,据说是被皇帝给发配走了,因为按迷信的说法,皇帝也是神,他的职位比伽蓝神高。
瘟疫之后是灾荒,朱元璋所在的寺庙主要靠出租土地收取地租和接受善男信女布施为生,如今年成不好,佃户交不上租,施主的布施也少得可怜。住持和方丈无法维持寺中二十号僧人的吃喝,只好动员大家自谋生路,要求和尚们有家的先回家,无家的云游四方化缘,等灾年过后再回寺庙里来。逢此荒年,大家都不愿回家里去,哭哭啼啼地要求留下来。刚入皇觉寺仅五十天的朱元璋不堪忍受僧人们的欺压,主动要求带上木鱼和瓦钵云游四方去化缘。
离开寺院后,朱元璋一直往西南方向走去,走遍了安徽、河南的名川大邑,一路上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历尽艰辛。遇到村少人稀的地方,要不来饭就得饿上一天两天,或挖点野菜充饥。白天走乡串村,晚上找个破庙栖身。山栖野宿,受尽风霜之苦。朱元璋御制《皇陵碑》时,回忆这段经历时对群臣讲道:
“早起看谁家烟囱冒烟,就赶紧去讨口饭吃,天黑了踉踉跄跄地找个古寺暂栖身。”又说,“身如蓬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沸汤。”
几年的流浪生涯,他受尽冷落和嘲笑,饱尝了人间的辛酸苦辣。
一般人在这样艰难的生活面前,会产生苟且偷生的思想,可朱元璋不但没有偷生的思想,反而萌生了要做人上人的思想。这一思想贯穿了他的一生,成为他谋权与固权的思想利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