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公共管理学科的特点
以上讨论可见,现代公共管理是一个新兴的发展着的,而又内容丰富的领域。作为对于这样一个领域进行理论概括、研究和提炼的学科,公共管理学也仍然处在逐渐萌生、发展的过程中,相对于其他的社会科学学科来说还不够成熟。但是,我们看到了来自社会实践方面的强大推动力,使公共管理学成为当前的一门“显学”,需要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联合起来,进行有益的探索。经过对各国可贵的实践予以认真总结、比较和提炼,这门学科已初步形成较为成熟的学科体系。我们在这里提出现代公共管理学的几个主要特点,以作研究指引线索。
公共管理学科就其性质特征来看,主要是实践导向的。这也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否则将失去学科发展的生命力。我们观察,学科的发展动力大致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原有理论的演绎,一是来自实践的强大驱动。这两种情况当然不能完全分割,但还是存在着主导倾向的。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发展倾向于后者。公共管理研究的出发点、所取得的素材都必须来自实践前沿,研究得出的理论成果也必须回到实践中去检验。
公共管理学科的第二个特点是涉及面和涉及内容极为广泛。凡是牵涉人类公共需求和公共利益的事情均可进入公共管理的领域。实际上,用通俗的话来说,公共管理是社会大管理,公共管理学科主要研究社会系统大管理。因此,我们不应该将公共管理的局部领域人为地分割和局限起来。
公共管理学科的第三个特点是其历史动态性。由于社会发展是动态的,人类的共同需求以及社会的公共利益不可能一成不变,随着相关因素发生变化,公共管理的学科内容也会有相应的变化,甚至其中的原理也会需要加以修正和重新凝练。(www.xing528.com)
从国际的视野看,公共管理学科既有其普遍性和共同性的一面,同时又有着不同国家和民族特殊性的一面。比如,保护环境、防治全球大气温室效应、交通安全、反贫困、公共卫生、基础教育等等,世界各国在管理目标和管理方式方面是趋同的,或者说是具有共性的。但是,由于各国经济发达程度的不同,各国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及各国文化历史背景的不同,我们在很多方面无法追求千篇一律的管理原理和方法,无法完全照搬其他国家的现成做法。
我国的公共管理学科应该紧密结合具有我国自身特点的社会实践。我国的公共管理教育应该与我国政府的大政方针结合起来,服务于我国社会管理的大局。
实践之树常青,当代的公共管理领域尤为如此。没有一个政府,也没有一个经济体,可以停滞不前。改进政府公共管理能力是一项不会停止的工作,必须不间断地继续下去,并且按照人民的需要采取新的业绩标尺来改进工作。不思改进和既得利益的权力永远是社会进步可畏的障碍。改革永无终了这一事实一直是管理改革战略和战术最为重要的经验。
所以,无论对于公共管理的研究者来说,还是实践者来说,都是任重而道远,必须在实践的土壤上挥洒汗水、辛勤耕耘,方能找出切合国情的管理之道,也方能提出具有本土特色的管理理论及其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