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服务业与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的关系及其发展重点
郑吉昌
作者简介:郑吉昌(1962— ),男,浙江绍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树人大学副校长、现代服务业学院院长、中国服务经济研究中心(CCSE)主任,国务院服务业工作专家组成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首席专家。
一、“十二五”期间中国服务业发展必须重视三组经济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推进工业化与发展服务业的关系。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体制转型的历史性变革时期,推进工业化仍是“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世界各国的实践表明,在信息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服务业是降低社会总成本的关键途径。分工经济中,经济效率不但取决于生产活动本身的生产率状况,而更取决于不同生产活动之间的联合效率。建立强大有效的服务业是提高整体经济效率的基本手段,因而也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同步推进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并以现代服务业来加快工业化,这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是中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资源环境状况的基础上,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由之路。
第二,正确处理深度市场化与发展服务业的关系。现代服务业领域蕴藏着可观的潜在能量,问题是这些潜在能量至今仍被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一的国有垄断体制所束缚、所压制,其中相当一部分至今仍被当作“官办事业”而不是作为现代服务产业来发展。要深度拓展现代服务业,必须按照深度市场化的要求,着力啃四块“硬骨头”:第一块“硬骨头”是“垄断性”,把服务业从垄断性行业和领域中解放出来;第二块“硬骨头”是“事业性”,把服务业从官办社会事业领域中剥离出来。社会事业领域包括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等,其虽然在统计上被纳入第三产业范畴,但并没有完全按照服务业的理念和市场化模式来运作,不少单位是作为官办事业单位来运作的。要按照公共性、准公共性、营利性来进行分类改革。具体地说,要将社会事业领域中“营利性”的部分划出来,推进这些行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至于公益性部分,政府应该提供上述各领域的“公共服务包”,但提供不等于直接举办,也可以采取“政府采购”的方法从服务业市场上获得,提供给消费者;第三块“硬骨头”是“意识形态性”,把不带强烈意识形态的服务业谨慎剥离出来;第四块“硬骨头”是“行政管理性”,把服务业从政府目前的一部分扭曲的行政管理活动中剥离出来。政府担负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但是,由于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普遍存在着政府职能的“越位”和“错位”现象。比如当前普遍存在的地方政府代替企业招商引资等行为,实际上是政府替代了中介服务业、咨询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功能。
第三,正确处理推进城市化与发展服务业的关系。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真正意义的城市化。尤其在我国的现阶段,惟有在城市化方式下生存与发展的居民和厂商,才有可能较多地购买服务。但是,改革开放以前,工业化没有带来相适应的城市化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又没有与农民自由迁徙、土地自由交易等城市化的基本条件相联系。因此,出现了贫穷的城市化现象。在中国的市场化、城市化和全球化深入发展,要求所有生产要素高度流动的今天,这种非市场导向的土地制度正在制度性地阻碍对繁荣的分享,使城市化走上歧路,使内需难以提升。城市化是产业空间转换的主要形式,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依托。由此可见,推进城市化的制度创新,不仅对于城市化本身,而且对于现代服务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二、“十二五”期间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www.xing528.com)
1.推进服务业领域的改革。我国目前有相当多的服务产业,属于自然垄断或行政垄断,非国有资本基本上很难进入,导致竞争不充分,效率比较低。如金融服务和电信服务,分别属于国家银行垄断和国家电信垄断,一方面,这些领域几乎没有民间资本,而国有资本的效率又普遍低下;另一方面,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导致这些领域的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率比较低,发展速度也比较缓慢。因此,需要深化电信、金融、民航等服务行业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推进国有资产重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2.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的转型,其实质就是要从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和营销两端拓展延伸,而这两端就是生产性服务业。因此,生产性服务业是推动工业转型的助推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要大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布局“三个集聚”,即向三大产业带集聚、向中心城市和产业集群集聚、向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集聚,尤其是重点规划建设微型CBD、总部基地、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科技创业园、创意产业园、物流园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和新型专业市场等八大类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加快推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体育健身和娱乐业发展,发展壮大数字电视、动漫创意等新兴文化产业,一方面可以大大增强我国的软实力,另一方面可以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3.鼓励制造企业服务外部化,主、辅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企业内置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引导和推动企业通过管理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逐步将发展重点集中于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品牌运作,将一些非核心的服务环节剥离为社会化的专业服务。大力发展产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体系,变单纯的制造业集聚为集成制造与服务功能的产业链集聚。规范服务业竞争秩序,降低服务外包的合作风险。鼓励规模大、信誉高、服务质量好的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中化、大型化、组织化。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健全中介体系,推动相关企业间合作,实现社会化服务与制造环节的“无缝式对接”。2008年,浙江669家企业主、辅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建议国家把主、辅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一项重点政策。
4.围绕产业集群构建区域生产性服务体系,推进服务业的集聚式发展。产业集群是目前经济生态的主要形式。要引导制造业向城市周边集中布局,依托制造业集聚扩大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需求,形成支撑产业发展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按照集聚发展、强化辐射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划分生产性服务业不同的功能区域,以功能区、集聚区建设为载体,实现专业化服务和社会化、市场化运作。通过规划布局、政策引导和必要的财政支持等形式,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区域性集聚。尽快消除针对服务业的政策性歧视,对生产性服务业在用水、用电和用地上实行与制造业同等政策,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给予与工业开发区相同的政策扶持。
5.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战略和品牌化战略。建立健全服务业标准体系,扩大服务标准覆盖范围。严格贯彻执行已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新兴服务行业,鼓励龙头企业、地方和行业协会先行制订省级地方服务标准。加强服务业品牌建设的规划引导,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品牌成长的发展环境。
(原载2009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