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观察酵母菌和水中单细胞生物实验结果

观察酵母菌和水中单细胞生物实验结果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验三观察酵母菌和水中的单细胞生物一、实验目的1.知道酵母菌的细胞结构;2.运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结构;3.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并能正确分辨。2.观察水中的小动物时,可以向滴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加入一些脱脂棉,这样可以防止水中的单细胞生物随意游动而给观察带来不便。单细胞生物主要生活在水中,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酵母菌、草履虫、变形虫、衣藻、蓝藻、眼虫、疟原虫等。

观察酵母菌和水中单细胞生物实验结果

实验三 观察酵母菌和水中的单细胞生物

一、实验目的

1.知道酵母菌的细胞结构;

2.运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结构;

3.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并能正确分辨。

二、实验准备

1.材料准备

酵母菌培养液、池塘或河沟中的水、碘液

2.用具准备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烧杯、脱脂棉等

三、实验过程

(一)观察酵母菌

1.取载玻片和盖玻片,用纱布擦拭干净,并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放在实验台上。

2.用滴管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向载玻片上滴加一滴酵母菌培养液,盖上盖玻片,滴加碘液染色,用吸水纸吸除多余染液。

3.将制作好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

(二)观察水中的单细胞生物

1.取载玻片和盖玻片,用纱布擦拭干净,并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放在实验台上。

2.用滴管吸取池塘或河沟中的水,向载玻片上滴加一滴,盖上盖玻片。

3.将制作好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

四、特别提醒

1.使用显微镜的高倍镜时要注意,一定要先用低倍镜寻找到要观察的对象,再切换高倍镜,且切换了高倍镜后不能再使用粗准焦螺旋,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调节镜筒,否则极易损坏物镜镜头及载玻片和盖玻片。

2.观察水中的动物时,可以向滴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加入一些脱脂棉,这样可以防止水中的单细胞生物随意游动而给观察带来不便。

五、信息库(www.xing528.com)

单细胞生物在整个动物界中属最低等、最原始的动物,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单细胞生物主要生活在水中,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酵母菌、草履虫变形虫、衣藻、蓝藻、眼虫、疟原虫等。酵母菌和草履虫教材已作了详细的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1.变形虫

单细胞动物,分布很广。生活在清水池塘或在水流缓慢藻类较多的浅水中。它体表的任何部位都可形成临时性的细胞质突起,称为伪足。伪足是变形虫的临时运动器,也可以包围住食物,完成摄食的作用。痢疾类变形虫是寄生在人肠道里的变形虫,寄生生活,能够溶解肠壁组织引起痢疾。

img69

图7-3 变形虫

2.衣藻

单细胞藻类,生活在淡水中。细胞呈卵形或球形,有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质里有一个杯状的叶绿体。细胞前部偏在一侧的地方有一个红色的眼点,眼点对光的强弱很敏感。衣藻细胞的前端有两根鞭毛,能够摆动,因而衣藻可以在水中自由游动。衣藻的全身都能够吸收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并且能够依靠眼点的感光和鞭毛的摆动,游到光照和其他条件都适宜的地方,进行光合作用,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维持自己的生活。

img70

图7-4 衣藻

3.眼虫

单细胞动物,细胞质内含有大量卵圆形叶绿体,其中含有叶绿素,有光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在无光的条件下,眼虫也可以通过体表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质。身体前端有储蓄泡,鞭毛从储蓄泡孔伸出体外。在鞭毛基部有一红色眼点,紧贴着眼点有一膨大部分,是能接受光线的光感受器,所以眼虫在运动中有趋光性。

4.蓝藻

img71

图7-5 眼虫

蓝藻又叫蓝绿藻、蓝细菌,但不属于细菌,也不是绿藻。蓝藻是一类藻类的统称,其标志是单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常见的蓝藻有蓝球藻(色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等。所有的蓝藻都含有一种特殊的蓝色色素,蓝藻就是因此得名。但是蓝藻也不全是蓝色的,不同的蓝藻含有不同的色素,有的含叶绿素,有的含有蓝藻叶黄素,有的含有胡萝卜素,有的含有蓝藻藻蓝素,也有的含有蓝藻藻红素。红海就是由于水中含有大量藻红素的蓝藻,使海水呈现出红色。蓝藻都为单细胞生物,以细胞群形式出现时才容易看见,也就是我们通常见到的“水华”。

img72

图7-6 蓝藻

5.疟原虫

单细胞动物,分布极广,遍及全世界,主要营寄生生活。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主要有四种: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疟原虫能引起疟疾。在我国以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最为常见,由疟蚊(按蚊类)叮咬而传播,即疟原虫由寄生于疟蚊的消化道而进入人的血液,寄生于人的肝细胞红细胞中。疟原虫对人的危害很大,它能破坏红细胞,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严重减少而造成贫血,使肝脾肿大,也能伤害脑组织,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甚至造成死亡。

图7-7 疟原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