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家推动的佛教事业-《世界佛教通史》第9卷

国家推动的佛教事业-《世界佛教通史》第9卷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奈良是国家佛教全面确立的时代,佛教的繁荣与大一统国家的建设有直接关系,兴佛成为国家事业。天皇和朝廷推动的重要兴佛举措包括兴办写经所、建立国分寺制度、铸造东大寺大佛。由此可见,此项制度不但体现了君主的权威,还是国家统一、四海昌平的象征。建立国分寺是一项国家事业,由于其耗费靡多,其筹划与实施也有一个酝酿过程。同十四年二月,天皇诏“诸国每家作佛舍,乃置佛像及经,以礼拜供养”。

国家推动的佛教事业-《世界佛教通史》第9卷

奈良是国家佛教全面确立的时代,佛教的繁荣与大一统国家的建设有直接关系,兴佛成为国家事业。天皇和朝廷推动的重要兴佛举措包括兴办写经所、建立国分寺制度、铸造东大寺大佛。

日本自白凤时代就开始兴办官方的写经所抄写一切经(大藏经),这项事业在奈良、平安两代达到高峰,其所写佛经被称为奈良平安写经。由于其形成早于北宋《开宝藏》以后的历代刊本大藏经,和后者属于不同的传承系统,因此,奈良平安写经与敦煌写经和刊本大藏经一样,各具特色,可以相互参照,在汉语佛教文献史上占有重要地位。[8]在此让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奈良朝写经的大致情况。[9]

抄写一切经始于白凤时代。天武天皇二年(673),天武天皇为了给他的母亲齐明天皇荐福,命人在川原寺抄写一切经。持统天皇八年(694),朝廷抄写《金光明经》百部分赠各国国衙。从数量来看,官方写经已经具备一定规模。而真正大规模的官方写经,始自奈良时代的光明皇后[10](701—760),她发愿抄写的一切经被称为“五月一日经”,得名来自她所撰的写经愿文。愿文说:“皇后藤原氏光明子,奉为尊考赠正一位太政大臣府君、尊妣赠从一位橘氏太夫人[11],敬写一切经论及律,庄严已了。伏愿凭斯胜因,资奉冥助,永庇菩提之树,长游般若之津。又愿上奉圣朝[12]恒延福寿,下及寮采[13]共尽忠节。又光明子自发誓言,弘济沉沦勤除烦障,妙穷诸法,早契菩提,乃至传灯无穷、天下流布,闻名持卷、获福消灾,一切迷方、会归觉路。天平十二年五月一日记。”“五月一日经”实际上自天平八年(736)九月开始抄写,中间有中断,一直到天平胜宝八年(756)九月才结束,共抄写经卷7000余卷。现存约1000卷,其中大部分保存于“正仓院圣语藏”,计750卷。

此外较著名的大部头写经有“坤宫官御愿一切经”,这也是由光明(其时为皇太后)下令,由藤原仲麻吕主持抄写的。自天平宝字四年(760)正月启动,原计划抄写一切经一部3433卷,但由于此后加入了遣唐使新带回的部分经典,最终完成时达到了5330卷。“称德天皇发愿一切经”由称德天皇于神护景云二年(768)五月发愿抄写,因之又名“景云经”。道镜主持其事。

最重要的官方写经所在东大寺,并于天平二十年(748)编入了负责营造东大寺的“造东大寺司”。但写经所与造寺工程无关,属于独立单位,又称“东大寺写经所”。天平宝字六年(762),写经所从东大寺迁到宫中,改称“奉写御执经所”;神护景云元年(767),升格为“奉写一切经司”。除了东大寺的写经所,其他一些大寺如药师寺、大安寺、西大寺等也都设有写经所和专门负责校勘的勘经所。写经所内部按经师(专门负责抄写的写手)、校生、装潢、题师等职务分工,由国家支付报酬。写经人员的总数不得而知,但据统计,天平胜宝二年(750)四月一个月间在东大寺写经所工作的人员有3391人,平均每天的人数高达113人,可见其规模之大。[14]

国分寺制度源自于中国。隋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的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中国后,隋文帝仁寿年间(601—604),诏令天下建塔供奉舍利。唐高宗乾封元年(666)令诸州各建寺、观。天授元年(690),武则天登基改国号为大周,令诸州建大云寺供奉《大云经》。由此可见,此项制度不但体现了君主权威,还是国家统一四海昌平的象征。大概是留学中国的留学僧玄昉等人向圣武天皇建言此制度,好大喜功、力图建立与唐相媲美的大君主国家的圣武天皇自然欣然予以采纳。

建立国分寺是一项国家事业,由于其耗费靡多,其筹划与实施也有一个酝酿过程。国分寺与对《金光明经》《仁王经》《法华经》等护国经典的崇拜有直接关系。早在天武天皇五年(676),天皇“遣使于四方国,说《金光明经》《仁王经》”。同十四年二月,天皇诏“诸国每家作佛舍,乃置佛像及经,以礼拜供养”。持统天皇八年(694)五月,天皇“以《金光明经》一百部送置诸国,必取每年正月上玄读之,其布施以当国官物充之”(《日本书纪》)。大宝二年(702),中央任命僧正、僧都、律师,地方各国则派遣国师。

圣武天皇登基后,建立国分寺的进程加快。神龟二年(725)七月,诏七道诸国:“除冤祈祥,必冯幽明;敬神尊佛,清净为先。……又诸寺院限,勤加扫净,仍令僧尼读《金光明经》,若无此经者,便转《最胜王经》,令国家平安也。”神龟五年(728),诏书称:“《金光明经》六十四帙六百册卷,颁于诸国,国别十卷。先是诸国所有《金光明经》,或国八卷、或国四卷,至是写备颁下,随经到日,即令转读,为令国家平安也。”《金光明经》汉译有北凉昙无谶译四卷本,隋代宝贵杂糅昙无谶、阇那崛多、真谛等人译本而成的八卷本,以及唐代义净所译《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本。此前,地方各国或使用四卷本,或使用八卷本,未加以统一。上引神龟二年条亦表示新译旧译均可。此次,朝廷特命将义净的新译本抄写后分赐各国,令其见经即刻转读。第二年,即天平元年(729),朝廷又命令在中央和各国讲《仁王经》。同九年(737)三月,诏令“每国令造释迦佛像一躯、挟侍菩萨二躯,兼写大般若经一部”。同十二年(740)六月,令各国抄写《法华经》十部,建七重塔安置供养。同年九月,因藤原广嗣叛乱,诏令各国各造七尺观音菩萨像一尊,抄写《观音经》十卷。同十三年(741)正月,“故太政大臣滕原朝臣家返上食封五千户,二千户依旧返赐其家,三千户施入诸国国分寺,以充造丈六佛像之料”(以上《续日本纪》)。这说明当时已经开始了国分寺的筹备工作。同二月,圣武天皇颁布了著名的《建立国分寺诏》。

诏曰:

朕以薄德,忝承重任,未弘政化,寤寐多惭。……顷者年谷不丰,疫疠频至,惭惧交集,唯劳罪己。是以广为苍生,遍求景福。……去岁,普令天下造释迦牟尼佛尊像高一丈六尺者各一铺,并写《大般若经》各一部。自今春已来,至于秋稼,风雨顺序,五谷丰穰,此乃征诚启愿,灵贶如答。……案《经》云:“若有国土讲宣读诵、恭敬供养、流通此经王者,我等四王,常来拥护。一切灾障,皆使消殄,忧愁疾疫,亦令除差。所愿遂心,恒生欢喜”者,宜令天下诸国各令敬造七重塔一区,并写《金光明最胜王经》《妙法莲华经》各十部。朕又别拟写金字《金光明最胜王经》,每塔各令置一部。所冀圣法之盛,与天地而永流;拥护之恩,被幽明而恒满。……又每国僧寺,施封五十户、水田一十町;尼寺水田十町。僧寺必令有廿僧,其寺名为“金光明四天王护国之寺”。尼寺一十尼,其寺名为“法华灭罪之寺”。两寺相共宜受教戒。如有阙者,即须补满。其僧尼,每月八日,必应转读《最胜王经》。每至月半,诵戒羯磨。每月六斋日,公私不得渔猎杀生。国司等宜恒加检校。(《类聚三代格》)(www.xing528.com)

诏书说明了建立国分僧寺、尼寺的缘由,规定了寺院、僧尼的相关待遇和义务,还指出了二寺与《金光明经》和《法华经》的关系。国分寺的正式名称是“金光明四天王护国之寺”,因《金光明最胜王经》中有这样的说法:“若有国土讲宣读诵此妙经王,是诸国主,我等四王常来拥护,行住共俱。其王若有一切灾障及诸怨敌,我等四王皆使消殄,忧愁疾疫亦令除差。增益寿命,感应祯祥,所愿遂心,恒生欢喜”,提出了四天王镇护国家的思想。国分尼寺正式名称是“法华灭罪之寺”。印度传统思想认为,女身垢秽,不能成就梵天王、帝释天、魔王、转轮圣王、佛身之五身,因此称为“五障身”,女人不能成佛。而《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中有龙女成佛的故事。龙女八岁,以畜生身、五障身、幼身瞬间变身为男子成佛,被认为是女人可以成佛的经典依据。《法华经》因而受到贵族女性的特别推崇。据认为与僧寺平行建立国分尼寺是光明皇太后的提议。[15]《金光明经》和《法华经》自传入日本后就为上层统治者所重视,对它们的信仰由来已久。天平六年(734)十一月曾规定“自今以后,不论道俗,所举度人,唯取暗诵《法华经》一部,或《最胜王经》一部,兼解礼佛,净行三年以上者,令得度”。将诵习二经作为得度的条件。国分寺制度将对这两部护国经典的信仰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与国分寺制度配套的是东大寺大佛。据《续日本纪》记载,圣武天皇于天平十二年(740)行幸河内国大县郡智次寺,礼拜寺内供奉的卢舍那佛时,心有所感,决意铸造一尊举世无双的大佛供养。然而从各种材料综合分析来看,圣武造大佛绝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有明确目的和步骤的。

圣武建东大寺大佛,应该是受到了武则天推崇《华严经》的影响,希望利用华严思想来为帝国政治服务。天平十二年(740),天皇钦命金钟寺(后来扩建成东大寺)僧良辨向新罗僧审祥学习《华严经》,并明确表态称“以花严经(《华严经》)为本”。同十五年(743)十月,圣武天皇于近江国紫香乐宫颁布了营造大佛的诏书。诏曰:

朕以薄德,恭承大位,……诚欲赖三宝至威灵,乾坤相泰;修万代之福业,动植咸荣。粤以天平十五年岁次癸未十月十五日,发菩萨大愿,奉造卢舍那佛金铜像一躯,尽国铜而镕像,削大山以构堂,广及法界,为朕智识。遂使同蒙利益,共致菩提。夫有天下之富者朕也,有天下之势者朕也,以此富势造此尊像,事也易成,心也难至。

天皇在诏书中炫耀自己的财富权势,借此夸耀帝国的繁荣昌盛。为了避免他人的反对,他一方面在诏书中命令各国郡司不得以强制课税的手段筹集相关资金,另一方面他又以功德福报为诱饵,号召全国民众同心协力,说“如更有人,情愿持一枝草一把土助造像者,恣听之”。为此,他起用了在民间有广泛影响力的行基。

大佛在天平十六年(744)十一月开始铸造,至天平胜宝元年(公元749)十月,历经五年、八次改铸才得以完工。大佛建成需要大量黄金涂饰,恰好此时,天平二十一年(749)正月,陆奥国守百济王敬福献上黄金。圣武天皇大喜,四月朔日行幸东大寺,在大佛殿前面北以臣礼朝拜卢舍那大佛,自称“三宝之奴”。然后封赏百官,改年号为“天平感宝”。同年七月,天皇又将帝位传给女儿阿倍内亲王,正式出家受戒。圣武自此称太上天皇,新即位的女皇为孝谦天皇,又改年号为“天平胜宝”。同一年使用三个年号,在日本历史上空前绝后。

上皇和天皇崇佛,世人皆知,一些奸佞小人不免投其所好。同年十二月,宇佐八幡神社的神司谎称八幡神降下神谕襄助建大佛(其后被揭露作假)。上皇果然大喜,诏令奉八幡神进京,参诣东大寺。于时,上皇、光明皇太后、天皇同时驾临东大寺,召集5000名僧人礼佛诵经。上皇一行封赏神社和东大寺的有功人员,并赐给东大寺封户4000户、奴婢若干名。

天平胜宝三年(751),安置大佛的大佛殿竣工。大佛殿高达47米,正面面宽11间,里面供奉的卢舍那大佛坐像高达16米。大佛殿和大佛至今保存完好,大佛殿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第二年三月,大佛周身镀金。四月,在东大寺举行了盛大的大佛开眼供养法会。圣武上皇、光明皇太后、孝谦天皇率文武百官再度亲临现场,斋僧10000名,仪式由东大寺别当良辨主持,僧正菩提僊那亲自为大佛开眼,其隆重程度前所未有。此后,东大寺工程还在继续,造东大寺司一直到延历八年(789)才废止。据《东大寺要录》记载,为兴建全部工程动用了役夫218万人,参与布施的人超过了42万人。

大佛与国分寺配套,带有很强的政治意义。大佛完全根据《梵网经》(华严类典籍)的教义建造。[16]《梵网经》描述卢舍那佛的莲花世界时表示,卢舍那佛安坐于由千叶花瓣组成的莲花台上说法,每一叶花瓣中又蕴含有百千亿须弥山、百千亿四天下、百千亿阎浮提,有百千亿释迦佛同时于菩提树下说法,如此乃至无穷。这体现了华严教义“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瞬间即永恒”,“毛端即佛国”,“森罗万象、一法所印”的不思议法界缘起思想,即千差万别的现象世界在觉悟的境界中展现出和谐统一的永恒状态,愚钝不堪的众生皆能于当世聆佛教诲而获得觉悟。这样的思想应用于现实显然是为了粉饰帝国的统治。东大寺(又称总国分寺)大佛即象征着端坐于莲花台上的卢舍那佛本尊,遍布日本全国各地的国分寺中供奉的释迦佛都是此卢舍那佛的分身,天皇治下的日本国即此现实世界的莲花藏佛国,此土即彼土,现实世界的一切矛盾和不堪全被和谐掉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