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传入日本,有所谓“公传”和“私传”之分,“公传”即经由官方途径传入,“私传”即经由民间途径传入。私传的确切年代不可考,可以肯定的是要早于公传。探讨佛教公传的年代,一是便于明确佛教传入日本的大致时点,二是便于说明佛教传入与国内、国际环境的密切关系。关于公传的年代,自古以来有两种说法,学者们较为偏重第二种,但由于文献和佐证资料不足,至今尚未达成定论。许理和在研究早期中国佛教时曾指出,为了说明佛教初传的情况,我们不得不借助少得可怜的世俗官方史料,然而“这种状况是不幸的,因为再没有一种文献比这更不能适合这个目的。只要宗教事务与政治、朝廷没有直接关系,中国历史学家便对之不感兴趣,对外国人在中国的宗教实践则更少关心,这已是一种规律”[1]。这段论述同样适用于我们现在所处的困境,只要将“中国历史学家”换成“日本官方史学家”、将“中国”换成“日本”即可。当代史学家对现存的有关日本佛教公传的几条史料提出了诸多质疑,但不幸的是,我们也只能利用这些史料来试图“还原”佛教初传的历史。
据日本最早的正史《日本书纪》(720)记载,日本钦明天皇(531—571年在位)十三年,即壬申年(552)冬十月,百济国圣明王(523—554年在位)派遣使者向钦明天皇进献了释迦佛金铜像一尊、幡盖若干、经论若干;同时进献的还有一篇赞颂流通佛法,礼拜佛像、佛经功德的表文。这一事件被认为是佛教官方传入日本之始,即所谓“壬申传法说”。
据称是圣明王进献的表文如下:
是法于诸法中最为殊胜,难解难入,周公、孔子尚不能知。此法能生无量无边福德果报,乃至成办无上菩提。譬如人怀随意宝,逐所须用尽依情。此妙法宝亦复然,祈愿依情无所乏。且夫远自天竺,爰洎三韩,依教奉持,无不尊敬。由是,百济王臣明,谨遣陪臣怒唎斯致契,奉传帝国,流通畿内,果佛所记,我法东流。(《日本书纪》)
自近代以来,学者普遍指出,这篇表文明显受到了唐代义净(635—713)所译《金光明最胜王经》的影响。表文中“是法于诸法中最为殊胜,难解难入,周公、孔子尚不能知。此法能生无量无边福德果报,乃至成办无上菩提”,改写自该经“寿量品”:“是《金光明最胜王经》,于诸经中最为殊胜,难解难入,声闻、独觉所不能知。此经能生无量无边福德果报,乃至成办无上菩提。”表文中“譬如人怀随意宝,逐所须用尽依情。此妙法宝亦复然,祈愿依情无所乏”,改写自同经“四天王护国品”:“如人室有妙宝箧,随所受用悉从心,最胜经王亦复然,福德随心无所乏”等颂文。《日本书纪》随后记述:“是日,天皇闻已,欢喜踊跃,诏使者云:‘朕昔来未曾得闻如是微妙法’”,则依据该经“四天王护国品”:“尔时四天王闻是颂已,欢喜踊跃,白佛言:‘世尊!我从昔来未曾得闻如是甚深微妙之法’”改写而成。
《日本书纪》称这篇表文进献于钦明天皇十三年(552),而义净译经的年代为长安三年(703),由此可见《日本书纪》所说时间不可信,表文应是由8世纪人编纂或者伪造的。《日本书纪》成书于720年,其编纂的重要目的是树立皇统,建立日本“小中华帝国”的秩序,因此有关前朝历史的记载多有修饰、篡改,可靠性向来颇受怀疑。据认为,编纂或伪造这篇表文的很可能是曾经留学中国十几年、参与了《日本书纪》编修工作的道慈[2](约670—744)。
此外,壬申传法说明显受到了末法思想的影响。《日本书纪》该段文字的编写者如上所述如果是道慈的话,他一定是在当时中国流行的末法思想的影响下编纂出了壬申传法说。末法思想认为佛灭度后正法陵迟,在历经正法、像法两个阶段后,娑婆世界最终将进入可怕的末法时代。[3]因此,何时进入末法时代成为信奉末法说的佛教徒普遍关心的问题。而这与两点有关:其一,佛灭度的时间,对此有不同说法;其二,正法、像法时代的时间跨度,一般又有五百年、千年等多种组合算法。
据考证,北齐法上(495—580)将释迦牟尼的生没年定为西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四月八日和穆王五十二年(前949)壬申二月十五日,此说法在唐代经法琳(572—640)、道宣(596—667)等人宣扬后,成为当时最为流行的说法。[4]末法思想对日本佛教影响巨大,法上的佛灭年代也是日本普遍接受的说法。因此,平安时代依据法上的佛灭年代和正法、像法各千年的说法,计算出末法元年(何时进入末法时代)为永承七年(1052),这也是日本最为流行的末法元年说。但如上所述,正法和像法的时间跨度有不同说法,如果按照正法五百年、像法千年的说法计算,则末法元年恰好为钦明天皇十三年壬申年(552),而此种算法在道慈时代较为流行。[5]
不过,壬申年为末法元年的说法有一难点,即编纂者为何要将佛教传入视为末法时代的开始?对此,有学者解释说,由于中国此前出现了北周武帝的大规模灭佛事件(574),此后的佛教界形成了末法、灭佛、与灭佛势力斗争、佛法重兴的思维模式,由此,熟悉中国佛教的道慈或其他人照搬了这一模式,以壬申年为末法元年捏造出了壬申传法说。[6]但也有学者否定了末法元年的设定,认为壬申年传法说依据的是《大集月藏经》所说佛灭后五个五百年的说法,即佛灭后将经历“解脱坚固、禅定坚固、多闻坚固、造寺坚固、斗诤坚固”各五百年。由此推算,则壬申年为造寺坚固阶段的开始,这大概更加易于理解。[7]
无论上述哪一种说法,壬申传法说依据末法思想人为编纂的痕迹非常明显,再加上伪造的表文,基本可以肯定该说法是经由后人蓄意编纂或伪造的,并非史实。
关于戊午传法说现存资料有四种,日本学界对此进行了细致的考证分析。[8]第一种是最澄(767—822)的《显戒论》(820)。《显戒论》是最澄的名篇,属于常见资料,但据考证却是与戊午说有关的保存至今的最早文献。
在《显戒论》写作之前,最澄向朝廷提出了建立独立大乘戒坛的申请,遭到了既有佛教势力的强烈反对,大僧都护命(750—834)向朝廷上奏了《僧最澄奉献天台式并表奏不合教理事》,批评最澄的做法。对此,最澄撰写了《显戒论》,在开头处收录了护命的原文并逐条予以批驳。护命原文中与戊午说相关的文字如下:
我日本国志贵岛宫御宇天皇[9],岁次戊午,百济王奉渡佛法,圣君敬崇,至今不绝。
最澄的批驳如下:(www.xing528.com)
弹曰:天皇即位元年庚申,御宇正经三十二岁。谨案岁次历,都无戊午岁。《元兴缘起》取戊午岁,已乖《实录》。
也就是说,护命等人依据《元兴寺缘起》(护命本人是元兴寺僧),称佛教于“志贵岛宫御宇天皇”,即钦明天皇在位期间由百济官方传入。而最澄指出,根据官修史书《实录》即《日本书纪》记载,钦明天皇庚申年(540)即位,在位三十二年,其间并没有戊午年,因此《元兴寺缘起》的说法有误。
对此,现代学者认为《日本书纪》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据考证,继体天皇殁于辛亥年(531),政局随后发生动荡,出现了钦明与安闲(安闲又传位宣化)两个传承体系,其后统一于钦明朝。也就是说,钦明天皇即位于辛亥年,比《日本书纪》所记庚申年要早。《日本书纪》在政治上出于维护一统的考虑,遮掩两朝(钦明,安闲、宣化)并立的历史,故意将钦明天皇即位说成是在宣化天皇之后,所以将钦明元年篡改成为庚申年(540),而戊午年(538)被记为宣化天皇三年。由此,《元兴寺缘起》与《日本书纪》的记载就出现了矛盾。
事实上,如果承认钦明天皇即位于辛亥年(531),则钦明七年即为戊午年(538),这就与下面提到的《元兴寺伽蓝记缘起并流记资财账》(《元兴寺伽蓝记》)中“治天下七年”的说法一致了。京都醍醐寺所藏《元兴寺伽蓝记》写本记载说:
大倭国佛法创自斯归岛宫治天下、天国案春岐广庭天皇御世、苏我大臣稻目宿祢侍奉时,治天下七年、岁次戊午十二月。度来,百济国圣明王时,太子像并灌佛之器一具及说佛起书卷一箧。
该写本所载与《元兴寺缘起》所记录的传法时间一致,但钦明天皇的称号有所不同。另外,该写本还详细记录了派遣使者的百济国王为圣明王,所赠礼物为释迦佛像、灌佛器具并经卷。此写本发现于明治三十九年(1906),其上附有“天平十九年(747)二月十一日”的年记,从名称而言可能与最澄提到的《元兴寺缘起》属于同一资料,因此长期以来被当作是有关戊午说的最早的孤本资料。但事实上,该写本发现后不久其真实性即遭到质疑,现经吉田一彦氏研究,该写本依据公元9世纪后期成立的《建兴寺缘起》,于平安时代末期,大约11世纪末期至12世纪中期左右编纂、改写而成,年记和标题都是后来添加上去的。[10]因此,《元兴寺伽蓝记》与至少成书于《显戒论》(820)之前的《元兴寺缘起》并非同一资料。但是,该写本有关戊午说的记载并不由此证明也是可疑的,因为另一种写本资料印证了相关的说法。
前田育德会尊经阁文库所藏《提婆罗惹寺麻诃所生秘诀(天王寺秘诀)》(以下简称《秘诀》)写本记载说:
《建兴寺缘起》云:广庭天皇御世治天下(以下小字注:当南岳卅三岁),七年十二月十二日,百济国主明王,太子像并灌佛之器一具及说佛起书卷一筐度□□。
《秘诀》所引用的《建兴寺缘起》内容与《元兴寺伽蓝记》所记恰好一致,并且时间精确到十二月十二日。而另一种写本资料,保存于京都知恩院的《上宫圣德法王帝说》(以下简称《法王帝说》)记载:
志癸岛天皇御世,戊午年十月十二日,百济国主明王,始奉度佛像、经教并僧等。敕授苏我稻目宿祢大臣,令兴隆也。
可以看出,二者所记载时间基本一致,略有出入大概是传抄有误所致。据考证,《秘诀》中所记《建兴寺缘起》成书于9世纪后期,《法王帝说》成书于10世纪以后,而《元兴寺伽蓝记》成书于11世纪末期以后。因此,《显戒论》中所提到的《元兴寺缘起》成书时间最早,其所载戊午(538)传入说先后见于上述三种资料。
综上所述,关于公传的确切年代,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戊午传入说,即佛教于公元538年官方传入日本。不过仍有学者认为戊午说也有人为设定的痕迹,并非史实,相关讨论还在延续。概略而言,就佛教公传的历史,至少在如下两点可以达成共识:第一,佛教是在钦明朝即公元6世纪上半叶传入日本的;第二,佛教是经由朝鲜半岛的百济国输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