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廷在担任我国第一位奥委会委员以后,随着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希望通过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开展、影响,推动中国体育向现代发展,希望通过体育运动这一平台和载体,达到强国强种的目的,同时展示中国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影响力,进一步推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王正廷根据奥林匹克章程,运用他自己在国际体育界的影响,分别于1939年、1947年向国际奥委会推荐了孔祥熙和董守义担任国际奥委会委员。
1939年孔祥熙在王正廷的推荐下,经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批准,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位国际奥委会委员。
孔祥熙与王正廷的关系要从在美国一起留学说起,两人先后留学美国,在美国耶鲁大学既是校友,也曾同窗,两人都专攻法律;又曾在青年会和后来的政府工作中做同事。
孔祥熙曾任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日本分会的总干事,借此参与孙中山在日本的革命活动,进而同孙的秘书宋蔼龄喜结良缘。1922年3月3日,王正廷就任鲁案善后督办,电邀孔祥熙赴督办公署任职。6月7日,王正廷任鲁案中日联合委员会中方委员长,孔祥熙任其下面的第一部邮电分委员会的中方负责人。1923年3月26日,黎元洪任命王正廷主持中苏交涉,5月初对苏交涉督办公署筹建就绪,孔祥熙又到了王正廷的麾下,初任荐任公署坐办,不久派赴沈阳任督办公署驻奉天代表。1923年,孙中山策划孙、皖、奉三角反直同盟,开始抓紧对直系将领冯玉祥的争取工作,代表孙中山从事这项工作的共有4个人,即王正廷、徐谦、马伯援和孔祥熙,王和孔经常出入于冯的住宅,成为常来常往的座上宾,最后促使冯玉祥倒戈直系,发动北京政变,作出了驱逐清朝废帝溥仪出宫的惊天动地之举。在政海沉浮中,孔祥熙后来居上,当了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孔祥熙成为中国政府权力中心的重要成员。王正廷为什么会推荐孔祥熙担任国际奥委会的委员呢?第一是王正廷认为孔祥熙处于当时的权力中心,由他担任奥委会委员,对中国体育事业和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开展有促进作用;第二是王正廷认为,孔祥熙与其本人关系好,将来在体育工作中要借助政府时,便于沟通。据王正廷后来向体协董事董守义解释:“体协是个民众团体,其运行经费以及中国参加奥运会的经费来源都是依靠政府补助、社会捐助和门票收入这三项。因此,国际奥委会中国委员中必须有一个能向政府说话的人、有找钱能力的人才行。”王正廷认为孔祥熙的加入有助于中华体协的各项工作,有助于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推广,而且他们两人关系较好,工作起来更方便,所以就推荐孔祥熙担任奥委会委员。这也充分说明王正廷是一个思路清晰、工作能力极强的人。果然后来在举办全国运动会和参加奥运会的过程中,王正廷在筹集经费时,得到了孔祥熙的许多帮助,也说明了王正廷有先见之明,这是后话。
1939年,中华体协有过组团参加第十二届奥运会的决定,还推选了王正廷、张伯苓、朱家骅、郝更生、马约翰、董守义等人组成筹备会,后来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才造成第十二届(1940年)、第十三届(1944年)奥运会停止举行。王正廷推荐孔祥熙当国际奥委会委员,确实是想从孔祥熙这位“财神爷”手中解决参加奥运会的经费问题。另外还有一个原因,以陈果夫、陈立夫为首的国民党中央党部“CC系”,权势遮天,一直想通过教育部插手体协,王正廷想要继续确保自己对中国体育的主导权,也必须通过像孔祥熙这样的政府实力派人士来为自己、为中华体协进行支撑。
王正廷推荐孔祥熙成为奥委会委员,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中国的体育事业和奥林匹克运动,不仅体现了王正廷为了中国的体育事业和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费尽心机,也体现了王正廷对中国体育事业现状的深入了解,以及作为中国体育界领导人的能力和技巧。
孔祥熙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后,事实正如王正廷所设想的一样,没有辜负王正廷的期望。他加盟体育事业以后,加上张伯苓、董守义等体育界人士的协力争取,行政院开始定期对中华体协进行经费补助,有了定时的经费支持,加上体协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使体协工作在抗战时期继续得到开展,不仅没有因为战争而消退,居然在大后方得到了大力开展,各地成立了10多个分会,组织开展各项体育运动,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使中国的体育运动没有因战争而停滞,充分体现了王正廷的体育领导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王正廷正在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体育家。(www.xing528.com)
王正廷推荐的中国第三位国际奥委会委员董守义的背后,也反映了旧中国政府的黑暗,以及中华体协等的无奈。董守义不仅是公认的体育专家,对中国体育运动有着深刻的认识,也是中华全国体协的领导人之一,对当时的中国体育有着与王正廷一致的思想和理念。
董守义,1895年出生于直隶省。1910年毕业于协和书院,在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体育部工作,后被张伯苓聘为南开大学体育教员。董守义的体育之路是从篮球运动开始的。篮球运动在南开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全校有十多支篮球队。在董守义等体育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南开的篮球水平迅速提高。在与天津等学校比赛中多次夺冠,篮球队的五名队员被誉为“南开五虎”。“南开五虎”篮球队曾蝉联四次全国运动会冠军和一次远东运动会冠军,董守义也因此名声大振而成为著名的篮球专家。1923年,董守义被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推荐到美国的春田学院进修。在美国,他以自己的勤奋和才能,获得过网球、棒球、橄榄球等项目的冠军,证明了中国人并不是天生的“东亚病夫”。两年的学习使董守义深深懂得,中国人并不缺乏运动的天赋,缺乏的是练习的机会和组织。董守义知道国家需要他们这样的人才,他谢绝了美国方面的挽留回到了中国。回国后,董守义担任了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体育部主任,继续从事体育工作。1932年,董守义参与了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组织工作,1936年作为篮球教练带队参加了第十一届奥运会,当选为国际篮球裁判会委员。1941年,董守义任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委员和副干事,后任国民体育委员会常委等。董守义和王正廷等体育同仁一起,指导成立各地分会,主办全国辅导团,进行体育推广;审订各项运动规则,协助举办体育比赛;积极策划推动全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在实践之余,董守义还致力于篮球、足球、田径等体育项目的技术理论和训练方法的研究,著有《篮球术》、《篮球训练法》、《足球术》、《田径赛术》等体育专著,成为近代体育理论研究的专家。
而当时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教育部,妄图插手控制体协进而控制体育运动。为了阻止国民党中央党部“CC系”控制体协,王正廷、张伯苓、董守义等人反控制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推荐董守义担任国际奥委会委员就是互相斗争中,王正廷等人的一招好棋。
1947年,国民党中央党部“CC系”欲把教育部国民体育委员会主任委员郝更生推举为国际奥委会委员,以加强郝在体育界的地位和影响,进而主导中国的体育运动。王正廷认清了国民党中央党部“CC系”的企图,凭着对奥林匹克章程的深刻理解,抢先一步,运用自己在国际奥委会的影响,以及董守义当时对中国体育的突出贡献和对世界体育运动的不懈努力所作的贡献,把体协总干事董守义推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堵住了郝更生进入奥委会之路。因为按照《奥林匹克宪章》的原有规定,一个国家只可以有一到三个国际奥委会委员,董守义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后,中国在奥委会委员名额已满,现在中国有王正廷、孔祥熙、董守义三个国际奥委会委员,郝更生就无法再挤进国际奥委会了,从根本上断了国民党中央党部“CC系”通过奥委会委员控制体协的根本目的。
新中国成立后,董守义看到光明和希望。他放弃了去美国和香港地区、台湾地区的机会,而选择留在祖国大陆继续为新中国的体育事业而奋斗。1952年,荣高棠、董守义等带队参加第十五届奥运会,望着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奥运赛场上升起,万分激动。他想起在旧中国自己参加奥运会的情景,新旧对比,董守义才真正懂得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王正廷推荐孔祥熙、董守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的过程,是与旧中国的官僚政府进行斗争的过程,也是王正廷对中国体育运动长期亲自实践和深入了解的结果,审时度势,把一批热爱体育、具有正义感的爱国人士留在中国体育运动的领导岗位上,为中国体育的正确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基础,也充分证明了王正廷是一位有能力、有魄力、能担当领导中国体育运动和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大任的领导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