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满族民间游戏-玩嘎拉哈和抬阁志在传承中国满族文化

满族民间游戏-玩嘎拉哈和抬阁志在传承中国满族文化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七节民间游戏一、玩“嘎拉哈”玩“嘎拉哈”是在满族民间非常普及的一种户内游戏活动,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这种用兽骨或猪骨做儿童玩具的游戏,与满族先人喜欢狩猎和养猪有直接关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可见,这种游戏是满族人从小培养孩子勇武精神的。宽城满族自治县的“抬阁”已列入2008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满族民间游戏-玩嘎拉哈和抬阁志在传承中国满族文化

第七节 民间游戏

一、玩“嘎拉哈”

玩“嘎拉哈”是在满族民间非常普及的一种户内游戏活动,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古时多用野猪、羊、狍等野兽后腿的骨头作为男人户外的带有竞技性的“打击”游戏。后来,逐渐改用小巧玲珑的猪、羊骨,磨光后涂各种颜色,成为老少适宜的游戏。“嘎拉哈”上凸的一面被称为“坑儿”,呈下凹状的一面是“背儿”,侧面平的那一面是“轮儿”,侧面凹的那面是“增儿”。但这只是吉林地区的叫法,在东北各地叫法则不一样。“嘎拉哈”的玩法有二:一为“抓”,玩者多为年轻妇女或女孩。将“嗄拉哈”撒于炕(或地)上,手执鸡毛毽或石球及内装石子、谷粒的小布袋上抛,按一定规则抓起若干枚嗄拉哈,复将毽等接住,以抓接迅速、准确为胜。二为“掷”或“抛”,玩者多为男孩。将“嗄拉哈”置于地面或冰面,然后从一定距离外用手中的“码儿”(石片或“嗄拉哈”)击打。

“嘎拉哈”

用骨头做玩具的还有很多,如有的儿童把兽的或猪的下颌骨系上绳子,在地上拖着跑,叫“哈巴车”;还有的儿童把两块如扇形的猪的肩胛骨穿上铜线,两块骨板上下翻动,互相拍打,发出有节奏的声音,叫“打哈拉巴板”。这种用兽骨或猪骨做儿童玩具的游戏,与满族先人喜欢狩猎和养猪有直接关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二、翻绳

满族女孩还喜欢玩“翻绳”,翻绳也叫“解股”。用长3尺左右线绳一根结成环状,先由1人套之于两手指、绷直,另1人用双手勾绳翻成花样接过,然后交替翻接,其花样依形状不同而有“面条”“手绢”“马槽”等诸名称,直至不能翻出新花样为止。

三、跑马城

“跑马城”是同歌谣结合起来的户外对抗游戏。参加者分作两队相对而立。先以儿歌互作问答,其词一般为“纪灵灵、跑马城,马城开,打发格格送信来……”然后点某人名字,对方则尽力阻挡,如冲过去,从对方领一个人回自己队,冲不过去则留在对方,然后再念儿歌,重复进行,结束时以人多一方为胜。可见,这种游戏是满族人从小培养孩子勇武精神的。

四、踢毽子

踢毽子也是满族民间非常流行的一种游戏活动。毽子又叫毽儿,用兽皮剪成圆形,中间包上铜钱,在铜钱眼上扎上鸡毛、鹅毛等。踢法多种多样,东北地区冬季和春季儿童们都盛行玩这种游戏。脚内踢的叫“里踢”,向外踢的叫“外拐”,两脚交替转身踢叫“里连”等,多种不同玩法。

五、抬阁(www.xing528.com)

“抬阁”又称“抬阁戏”,流行在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最初为祭神而举办,清末演变为节庆娱乐性活动。“抬阁”的阁架为竹木结构,长3.5米,宽2.5米,离地面四五米,最高达七八米。阁的底架四面有雕花,整体装饰有纸扎的亭台楼阁、花鸟虫鱼等,不露抬架阁子的痕迹。表演时,由四个或八个壮汉抬着,阁顶上站着人数不等的7~10岁男童女童,身着戏装,面画脸谱,手持相应的道具,被固定在“抬阁”上,在锣鼓唢呐的伴奏声中,开始巡游,边走边演各种已经排练好的节目。每个“抬阁”上都有一组小演员表演一个主题,融美术、音乐、舞蹈、杂技和戏曲等艺术为一体。

民国后,“抬阁”的底架也有装上车轮的,由人抬改为人推,也有在机动车上搭建阁架进行表演的。宽城满族自治县的“抬阁”已列入2008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六、二贵摔跤

隆化满族二贵摔跤是流传于河北省隆化城乡的传统游艺活动,形成于清末道光末年。从表演形式看属于民间道具舞蹈的类别。表演时,演员将摔跤的道具捆绑在背上,双腿全蹲,双手着地,臀部和腰部隆起,双手套上倒穿的薄底布靴。这样,演员的四肢就变成两个人的四条腿了,两个人的上半身则全为道具,即两个人的头部,互相搂住的双臂,统一穿着满族八旗士兵的服装,这就形成了两个矮人搂抱在一起的摔跤的姿态。在武场鼓乐伴奏声中,开始摔跤。做出各种动作,活灵活现地表演出两个满族“巴吐鲁”(勇士)摔跤的场面。表演强悍有力,动作诙谐滑稽。

隆化满族二贵摔跤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注释】

[1]本节部分内容主要参考季永海、赵志忠:《满族民间文学概论》,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2]张佳生:《清代满族文学论》,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页。

[3]王佩环:《一个登上龙廷的民族——满族社会与宫廷》,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342页。

[4]张佳生主编:《满族文化史》,辽宁民族出版社,1999年,第42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