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考核制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
唐红燕
(西安工业学院 人文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32)
摘 要: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科学的考核制度来保障,同时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利于科学的考核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目前大学的考核制度存在的弊端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创新人才的培养,要综合各项考核指标的功能,就必须对现行管理制度、考核指标进行改革,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大学的各种考核制度为培养创新人才而服务。
关键词:考核制度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科学的考核制度来保障,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又有利于科学的考核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考核是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可以起到反馈、调节、评价、促进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大学的考核制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对现行考核制度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
一、传统考核制度的缺陷
中国大学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在考核制度和指标方面都存在一些弊端,这些缺陷严重的影响中国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的考核制度无法满足创新人才的需要
教育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考核则是为了促进人才的培养,考核成为评价人才的准绳。所以说采取哪种考核方式,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对于大学来说各种考核方式是评价人才的最主要的手段,然而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和大学的考核方式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冲突。当今社会突出的特征就是对创新人才的需要,知识创新必然要求创新人才的出现。这是社会对大学培养目标的最高要求,然而当今大学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能达到这个要求,创新人才相当缺乏。其中考核制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在形式上和内容上的弊端为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显然远远不能满足当今信息化、知识化和网络化的需要。现代教育学认为:教育具有社会发展的功能,教育都必须为整个社会服务。教育之所以具有社会发展的功能,除了它能够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现代文明进步之外更重要的因素是,教育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而他们能够为某一具体阶段的社会发展带来长足的进步。考核制度的改革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二)传统的考试制度抑制了创新意识的培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考核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与和谐的发展。而事实上现行的考核制度并没有完全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而过多的却是从“功利”的角度出发,各种考核的目标是为了获得“证书”和“文凭”。这种考核观念已经相当陈旧,远远落后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对于当今的大学生而言,学历不仅仅是用来追求个人的荣耀和工作,更重要的是在求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各方面的素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不仅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具有层次性的,当代大学生除了满足物质需要外,更重要的是满足自己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然而在当前现行的高校考核制度以及条件下,只重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发展,这是一种“去个性化”的考核制度并且是及其危险的,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断的同化学生的认知,抑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传统的考核制度忽略教学互动性的发挥
由于当前大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主要是通过考核成绩来决定的。这种评价机制和评价手段的片面性和极端性,把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上紧密的“畸型”的结合起来,造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严重分离和师生关系极不融洽。学生的考核成绩好,就说明这个学生是一个好学生。使原本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变得相当枯燥和单调,另外这种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对教师也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教师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的好坏,一个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教师所教学生的考核成绩的好坏,忽略了师生之间在一定的教学活动中实践、互动和交往的过程。一切与考核无关的活动和内容都被排斥在师生交流与互动之外。这样一来,大大减少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即使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是一种非正常的“畸型”的“互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通过教材和笔记,而教师的人格魅力、个性特点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却受到极大限制,以至于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互动性和创造力都被无情地抑制和扼杀,既不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又不能达到教学目标,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改革考核方式的具体方法(www.xing528.com)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要想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就必须改革大学现有的考核制度,设法改变现在的“畸形”状态并切实发挥它对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
(一)转变观念提供思想保证
大学里传统的考试观念是从知识的本身出发,即考核的目标就是为了检测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知识,而现代的考核观念是从人本身出发的,它着重强调的是通过学习人的整体素质的全面与和谐的发展,考核的目标不仅是为了检测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更加强调通过考核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增强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与技巧。同时,现代考核观要求增加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考查,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通过考试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符合一个社会主义建设者所需的道德素养。传统的考试观念和现代的考试观念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形态,它们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不一样,很显然,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里,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知识创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对人才的要求也是不断提高,尤其是当前创新型人才的极度缺乏,大学在承担人才培养方面的任务越来越重。因此,必须摒弃传统的考核观念,积极树立起科学的现代考核观念,制定正确的人才发展战略,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的人才。
(二)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人们对现有的考核之所以持否定的态度,在于现行的考核制度和手段存在不少弊端。我国目前的大学考核制度同社会发展的要求存在很大的距离,从教育内在规律来看,“应试教育”在认识上存在着两个误区:首先是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只对少数人服务,片面强调和追求考试分数必将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从而使高等教育的本质成为面向少数人的教育;其次是“应试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只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培养,它所追求的是片面发展而不是全面发展。尽管现在的考核制度和教育模式存在诸如以上的弊端,但是我们不能把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完全对立起来,其实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完全可以有机地统一起来。真正的素质教育并不是对应试教育的完全放弃,而是对应试教育的合理改造,素质教育也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真正的素质教育搞好了,不仅不会影响应试反而还会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同样取得良好的应试成绩,要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如何改革现行的考核制度以适应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改革考核制度以及相应的评估制度,逐步淡化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分数观念,建立多元化的评定标准,减轻学校和学生的压力,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三)更新考核体系和相关指标
当今高校考核制度和考核管理以及评价机制方面的不合理,最直接最明显的是考核形式、评价依据及评价标准的不合理。在考核形式上主要是采用单一的书面考核形式,在考核评价上过分依赖考试成绩,对学生的考查和评价都过于片面,不能够全面考查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实际能力,这种考核形式和评价方式反映的只是学生的某一个方面的素质,不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导致现行考核制度不合理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做以下改进,在考核方法上实行三个结合;平时、期中、期末相结合,适当提高平时作业、讨论、提问等成绩的比例;口试、笔试、操作相结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考查,以增强考核结果的有效性;开卷、闭卷相结合,做到有的放矢,不但可以节省教育资源,还可以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根据学科教学内容和目标的不同,可以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采取不同的考核方法,以做到考查的目标多元化、考查的内容多样化与考查的方式灵活化相结合,更加有效地发挥考试在高校教学中以及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四)推进课程体系与设置改革
当前高校考核方面存在着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过于依赖教材、考试门类繁多,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造成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高校课程体系庞大而繁杂,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大大减弱了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课程类型过于单一,学科课程占据绝对领导的地位,活动课程没有开展起来,使得当前高校的课程开展极为“死板”。高校的课程体系改革滞后,课程内容严重老化,完全脱离当今的时代特点和时代发展趋势,已经不能适应知识化社会的需要,严重阻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必须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设置,建立起科学的高校课程体系。这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改革课程内容的设置,大力删减那些繁难偏旧的知识内容,大量引进新的内容,尤其是引进那些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和学术领域前沿的重大研究成果,把课程内容与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
(2)简化课程门类的设置,使课程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减轻学生的负担。
(3)除了传统的学科课程外,全面引进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的概念,并且将其运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去,让学生在创造性的活动中提高自己,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大学考核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以及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必将为我国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