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企业国际化分析-西部人文论丛

我国企业国际化分析-西部人文论丛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企业国际化问题探析吴金文阎方宇摘要: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它必将加速我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这等于扩大了我国企业利用外资的规模。

我国企业国际化分析-西部人文论丛

我国企业国际化问题探析

金文 阎方宇

(西安工业学院 人文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32)

摘 要: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本文着重阐述我国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现状及在“坚持引进来”的同时,如何“走出去”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从而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企业 国际化 发展 战略

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已是当今世界一个显著特征,这一趋势表明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在经济发展的相互联系中日益紧密,这种联系通过国际分工、国际贸易金融往来、技术交流和劳动力的流动等经济活动,已形成了一个相互依赖又存在矛盾的有机整体。而企业经营国际化不仅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显著标志,同时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大量的事实证明,愈来愈多的企业已突破国家与地区间的界限,向具有生产要素优势,市场潜力大的国家与地区伸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尤其是当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相当数量的企业在将母公司设在国内的同时,纷纷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不断寻求在国际上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如上海宝钢公司、江苏春兰集团、山东海尔集团等。这种趋势的出现,表明我国作为世界上发展中的大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处于如美国经济学家斯托所提出的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五个阶段的第三个阶段,即经济起飞阶段。它必将加速我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我国企业实行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

1.有利于扩大出口,增大外汇收入

实行企业国际化经营,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办企业可以绕过东道国或地区的关税壁垒,享受东道国或地区的优惠政策。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即可达到创汇目的,是扩大商品出口的有效渠道。

2.有利于利用外资

在国外开办能发挥自己优势的企业,不仅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融资,且可在东道国或地区实行筹资。这等于扩大了我国企业利用外资的规模。

3.有利于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实践已经证明,我国一些技术密集型企业,在国外特别是在发达国家设立合资、合作或独资企业的过程中引入其先进技术、工艺与管理经验,大大的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从而提升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且实现了规模化经营。

4.有利于有效利用国际资源,开拓国际市场

国际企业在东道国设厂生产,不仅可以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且还可根据国际市场信息,生产适销对路产品以实现不断扩展市场的目的。

总之,实现中国企业国际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中国市场地位的要求,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

二、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态势

建国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国内外诸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国际化进展十分缓慢。自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的工作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以来,按照党中央与邓小平同志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要学会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占领国内外两个市场,学会两种管理本领,以发展本国经济的大政策的指引下,我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从80年代初起至今已有了长足的进步。现阶段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重要的对外投资母国之一。我国的对外投资已成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主要表现是:

1.涉外投资企业规模迅速增长

1991年,中国的境外企业只有270家,协议投资额仅为7.6亿美元;到了2003年,经商务部批准和备案设立的境外非金融类中资企业已达510家,中方协议投资额20.87亿美元,同比增长45.7%和112.3%。今年第一季度,经批准和备案设立的境外非金融类中资企业133家,同比增长25.5%;中方协议投资额5.54亿美元,同比增长13.1%。截至2004年3月底,经商务部批准或备案设立的境外中资企业共计7603家,中方协议投资额119.81亿美元。由此可见,我们国家企业到国外投资的规模在迅速增长。

2.投资地域不断扩大

据外贸部统计,至今中国已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六千多家贸易和非贸易企业,协议投资总额在百亿美元以上。在地区分布上,港澳地区是海外投资份额最大的市场,约占总投资额的59%;其次是北美洲,约占14%,大洋洲占7%,亚洲占6%,欧洲和非洲各占5%,拉丁美洲占4%。在行业分布上,贸易性企业居多,占61%,其次是资源开发占19%,生产加工占12%,交通占2%,其他为6%。

3.海外投资以实力较强的企业集团出现的趋势正在形成

如华润集团、中信公司中粮公司、中化总公司、上海宝钢,又如金城摩托在哥伦比亚、阿根廷均投资建厂,海尔集团在东南亚、美国和欧洲也都有投资。其涉及领域包括:生产、技术、金融、咨询、信息领域等。这些企业在海外生产投资中已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www.xing528.com)

4.各类所有制企业同时走出国门

截至到2002年年底,上海共批准海外直接投资项目760余项,总投资近10亿美元,已有400多家各类所有制的企业走出国门,对外投资、承包工程和外派劳务合作项目已涉及161个国家和地区,涉及汽车纺织电子、轻工、机械、医药、化工等多个行业,“走出去”的规模和水平明显提高。迄今为止,广东民营企业中进出口企业数达1.3万多家,占全省进出口企业总数的七成多。2003年广东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达223.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长1.6倍。有6490家民营企业与全球213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贸易往来,有25家进出口总额超过1亿美元。这几组数字表明,广东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广东省外贸进出口的主力军。但仍存在投资规模不大,小项目较多。资料表明,当前国际上单项投资项目,发达国家为600万美元,发展中国家为450万美元,我国仅为60万美元。另外,在投资战略及经营管理方面也还存在着不足等。所以,为了加速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使我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相应的地位,我国政府与企业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三、我国企业实现国际化的对策

历史与现实出发,要加速我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提升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实现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经济地位,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获得更好的比较效益,就必须采取以下对策。

1.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

企业国际化的战略一般可分为:稳定战略,成长战略及撤退战略。就我国企业国际化的程度而言,最重要的是要制定其企业国际化的成长战略,即扩张战略。这一战略的内涵主要包括:集中战略,即发挥我国产业优势,以信誉高的名牌产品打进国际市场,并在目标市场中提高其产品占有率;新产品开发战略,即根据东道国和地区的需求,开发技术含量不同的新产品,满足其不同层次的人们的需求;市场开发战略,即有计划有目标的开发国际市场,不断提高国际市场的增长率。

据报载,我国内地拟划八大经济区,即: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北部沿海地区、东北地区、长江中游地区、黄河中游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以及“9+2”的泛珠江经济区的建立。“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既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对这种趋势带来的挑战的一种回应。”这就是从战略高度审视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后的一个战略安排。它将取代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划分法。这必然会形成以中国内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优势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态势,并在形成中国内地自身区位优势增长的基础上,加速中国企业的国际化。

2.根据WTO的相关规定,制定与完善相关的法律与法规,以鼓励、保障、监督企业国际化的经营与管理

市场经济本身就是法制经济,我国自党的十四大决定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虽已初步形成了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体系;规范政府行为的法律体系;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体系。这些法律对中国在境外企业的运行虽起到一定的约束与规范作用,但还需进一步的完善。同时中国的对外投资企业还必须遵守国际法及所在东道国或地区的法律、法规。国家在引导中国企业实行国际化进程中也需要高度重视的一点,从而使中国在境外的企业做到依法经营,健康成长。

3.国家应采取产业整合的手段,加速培育中国企业集团,以跨国大公司的身份进入国际市场,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竞争性的经济,这种竞争通常表现为: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创,从而实现在不同国家与地区的发展。当代国际竞争的手段呈现多样化,竞争的趋势白热化,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就必须表现为在国际市场上“二率”皆高,即国际市场的增长率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也高。在发达国家更多的以大型跨国公司纷纷进入并在许多领域占领国际市场的趋势下,中国的国际化企业就必须以大对大、以强对强,而不可能以小对大、以弱对强。如果是在这种实力极不对等的“博弈”中,毫无疑问中国企业必被淘汰出局。因此,我国政府应当从当前与今后世界经济一体化这一趋势出发,有目的、有计划的加速组建中国的企业集团。组建企业集团应考虑国际市场的需求与我国的产业优势,决不能一哄而起,应在一些主导产业中实行突破。同时可以考虑增强对外直接投资企业集团的综合功能,即实现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商业资本的融合,使其产业链的各环节联动发挥其整体功能。

4.国家在促进中国企业实行国际化经营中,应把高新技术产业放在优先位置

实践证明,世界各国产业发展的路子一般都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到资金密集型产业,进而发展到技术密集型产业。当今世界,在“知识经济”到来的时代,各国及各地区,特别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视为占领世界市场制高点来打造。资料表明,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20世纪初为5%~20%,20世纪中叶为50%,20世纪80年代已上升到60%~80%以上。中国应视此况是一种机遇,同时也应视为是一种严峻的挑战。正因为如此,所以国家在调整产业结构中应重点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如信息产业、新材料和生物工程技术新能源等。从而实现以自己的优势产业、优质产品、合理价格、一流服务去开拓广阔的国际市场,不仅提高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并且努力向主导国际市场的方向前进。

5.有计划有目的培养符合国际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是当务之急

世界上的事情都要靠人去办,中国企业实行“走出去”的战略,谋求企业国际化,决非权宜之计,而是一个带有全局性、长期性、根本性的战略决策。为此,重视国际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是刻不容缓的一件重要事宜。可以说,没有一流的国际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就不会有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据已知信息,目前在国际企业经营管理中相当一部分人员不懂国际法,不了解东道国地区的法律法规,同时又不甚了解财务知识,语言交流困难,乃至对东道国或地区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均不熟悉。这必然会对企业的经营带来困难,乃至给国家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另据资料表明,我国城镇企业1.4亿名职工中,高级技工仅为3.5%,不足500万人。低技能的职工队伍,必然造成低水平的劳动生产率。目前我国职工人均劳动生产率只有日本的1/26,只有美国的1/25。世界经济的竞争,最终归结为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建设,产品开发、科研成果转化、产品质量和市场份额。所以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培养符合国际企业经营管理的各类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应当提到我国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6.国际企业本身应当重视从企业内部加强管理,强化企业战略管理全过程

国际企业的战略管理过程包括企业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在战略制定中应认真研究与分析企业内外环境以确定企业的目标;在战略实施时则应制定详细计划,建立与健全相关机构,落实部门任务,推行先进的企业文化观念,以便企业员工同舟共济,协同作战,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战略控制,就是指企业对战略实施的效果应及时进行分析评价,从而使企业扬长避短,健康运行。特别是企业向市场提供某种产品必须坚持实施整体产品的理念,即核心产品、形式产品与附加产品结合。因此强化国际企业的战略管理是一个极为关键的环节。

邓小平同志讲过:“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能成为邓小平同志这一教导的实践者。

参考文献

1.徐子健 国际企业管理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2)

2.培养高技能人才迫在眉睫[N]华商报 2003.6.21

3.李 朱 中国企业深耕涉外的思考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4.任海平 “全球出击”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一项重要战略 学说连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