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后坐制退复进机有效降低重量并提高发射速度

后坐制退复进机有效降低重量并提高发射速度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反后坐装置消耗了大部分后坐能量,炮架受力大大减小,因而大大减轻了全炮的重量,同时也提高了其发射速度,这是大炮技术上的一次飞跃。当时的制退复进机,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是水压弹簧式;二是水压气体式。这样,通过制退复进机这个中介,炮管和炮架实现了弹性连接,既有利于减轻大炮的重量,又为提高发射速度创造了条件。

后坐制退复进机有效降低重量并提高发射速度

2.炮架的发展

炮架

最早的炮架非常简单,只用槽形木架来支撑炮身。到15世纪后期,炮身上开始采用了炮耳轴。将炮身安装在基座上或带轮的架体上,这样就可使炮口升降,从而调整射程。这种与炮身通过炮耳轴,刚性地连接在一起的炮架,称为刚性炮架。在发射炮弹时,其全部的后坐力都作用在炮架上。这种力非常大,炮身移动范围也很大,所以每射击一次,都要重新瞄准,这样也就限制了射击速度的提高。

刚性的炮架

19世纪末,大炮上采用了反后坐装置(弹性缓冲装置)。这样就可以通过这一装置将炮架与炮身连接起来,这种炮架称为弹性炮架。发射时,炮身相对于炮架后坐,整个炮身不会往后移动。反后坐装置消耗了大部分后坐能量,炮架受力大大减小,因而大大减轻了全炮的重量,同时也提高了其发射速度,这是大炮技术上的一次飞跃。除迫击炮和无后坐炮外,现在的大炮几乎都采用弹性炮架。随着机械液压电气技术在炮架上的综合应用,现代大炮的炮架性能更加完善,后坐力的影响也越来越小。

知识小百科(www.xing528.com)

架退炮到管退炮

清朝末年,中国建立了一支较为强大的舰队——北洋舰队。但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虽然奋力抵抗,但仍完败于日本海军。后人在分析失败的原因时评论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致使海军不能添置新型的速射炮。那么速射炮是什么炮呢?实际上,当时所说的速射炮,就是使用弹性炮架的大炮,即管退炮。

管退炮,就是装备制退复进机的大炮。当时的制退复进机,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是水压弹簧式;二是水压气体式。两者的制退原理相同,但复进原理不相同。从后来实际使用的效果和影响看,水压气体式更为重要。

水压气体式制退复进机,最早是由法国人莫阿于1897年研制成功的,最开始在75毫米野炮上装备。制退复进机,分为制退机和复进机两部分。制退机由制退管、活塞及液体组成。制退管与炮身后端的连臂相连,大炮发射时,炮身带动制退管后退,活塞一端的液体,因受压力,自漏口流至另一端,此时液体产生一种抵抗力,缓慢制止炮身后坐。复进机系利用气体,吸收一部分后坐力,待后坐结束时,被压缩的气体,因受伸张,将后坐体推至原位。这样,通过制退复进机这个中介,炮管和炮架实现了弹性连接,既有利于减轻大炮的重量,又为提高发射速度创造了条件。这是大炮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突破,它标志着大炮从架退时代进入了管退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