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线索”面面观
话题导引
同学们在观赏电视剧的时候,会被扣人心弦的电视节目所吸引。特别是破案片,悬念迭起。公安人员能够从现场蛛丝马迹中出发,寻找线索,顺藤摸瓜,然后一举抓获案犯。看来,破案中提供线索是多么的重要!同样在阅读文章中,我们如果理清作者写作的思路、脉络,即文章的线索,这对于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阅读的效率大有好处。那么,我们如何提取文章的线索呢?
一、单线形线索
某些文学作品和记叙文章,常有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这样事情的来龙去脉很清楚,理清文章的来龙去脉,即找到了文章的线索。如《草地夜行》一文,作者紧紧扣住“走”这条线索,从“一步一摸地走”,“并肩朝前走”、“紧紧跟着他走”、“背起我往前走”到“我迈开大步走”,文章从“我在饥饿和疲劳折磨下一步一摆”地走到“以必胜的信心迈开大步走”。在这儿,作者紧紧抓住“行”,按文章情节发展顺序来记述。我们抓住“走”的变化,便能领会老红军战士光彩照人的英勇形象。
另外,按空间转换顺序来写的文章,空间变化的词语贯穿起来,便是文章的线索。例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按“山路—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空间顺序来记叙,并描绘每一个地点的所见所闻与所想。作者游览线路便是此文的线索。
二、双线形线索
有些文章的脉络是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路平行延伸。即文章以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明线,一条是暗线。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一条是明线,即“我看到邱少云的牺牲”;一条是暗线,即邱少云的内心表现,我们抓住这两条线索,便可以从邱少云的行动中体会其崇高的内心世界。
例如《凡卡》一文,也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信的内容,一条是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行动与心理活动描写。
故事助兴
锦囊·诗袋·瓦罐
%唐代诗人李贺,为了把诗写好,每天起得很早,背上饭兜、锦囊,骑上一匹瘦马,沿着一条小溪漫游。一路上,他细心观察和了解自然风物,即景吟诗,每逢想出佳句就写在纸条上,放入锦囊之中。就这样从早到晚坚持积累生活素材,勤奋地进行诗歌创作。李贺的妈妈看着儿子那装满记有诗句纸条的锦囊,十分心疼地说:“唉呀!孩子啊,早晚得把你的心呕出来才罢休吗?”正因为李贺不辞辛劳,精雕细琢,才使得他的诗篇千年传颂。
无独有偶,宋代的著名诗人梅尧臣,凡外出游玩或访亲会友时,总是随身带着一个号称“诗袋”的布袋,看到什么新鲜的事或美丽的风景,有的得句,有的成诗,立即用笔在纸上记下,把它投入袋中。长此以往,梅尧臣的诗作获得了很高的成就。
与李贺、梅尧臣相映成辉的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陶宗仪,他积累资料的办法既不是“锦囊”和“诗袋”,也不是现代的“卡片箱”,而是一只奇妙的“瓦罐”。他曾在松江隐居过,那时,他一边参加农业劳动,一边利用休息时间在树阴下捋摘树叶,记录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然后将这些“树叶”放入家中的瓦罐里。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十年竟积累下十几大罐。后来,他就用这些积累的资料写成了一部共有三十卷的巨著《南辍耕录》。
少年朋友,愿你也能时时做个有心人,不断丰富自己的“锦囊”“诗袋”“瓦罐”——材料“仓库”,如此长期坚持下去,一定再也不会为“没啥可写”而发愁了。
读例存盘
小%名
高翔
大约我的出生与水有关,于是颇懂诗文的外公顺口给我起名叫淼儿。在“淼儿、淼儿”的呼唤中我慢慢长大了,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时,爸爸觉得该有个体面的学名才对,便为我取了个挺大众化的名字,可家里人还是“淼儿、淼儿”地叫。特别是妈妈叫得尤为响亮频繁。
不知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听到家人唤我小名竟有些不舒服了,好像有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终于有一天,我在听到妈妈又一声“淼儿”的呼唤后,郑重地对她说:“妈妈,我有大名的。别叫我小名好吗?”然后在妈妈惊愕的表情里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但妈妈终究还是改不了。
那天是我十六岁生日聚会,好多同学朋友都跑来了,家里的小客厅里挤得满满的。我一边给大家分发糖果,一边忙不迭地说着谢谢,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做菜,当一碟碟香气四溢的精美小菜端上餐桌时,同学萍将送给我的大蛋糕端了上来。我立刻连声称谢着打开了蛋糕盒,我喊道:“妈妈,拿刀子来!”
妈妈一边递过来一把瓜刀,一边叮咛:“淼儿,小心点!”
“咦!你原来叫淼儿呀,挺好玩的名字!”(www.xing528.com)
萍欢快地叫着,同时在空中打了一个别致的手势。朋友们也善意地哄笑起来,我的脸刷地红到了耳根。
晚上,临睡觉时,我推开了妈妈的房门。倚着门框,又一次对她说:“妈妈,我不是说过了嘛,别叫我小名!”语气里已有了几分不耐。妈妈的脸上呈现了一种复杂的表情,看了走进来的爸爸一眼,叹了口气:“对不起!高翔。”可我听出我的名字在她口中却变得十分生硬,似乎很拗口。
没多久,我要离开家到数百里外的一座城市去读书。
不知怎的,妈妈竟在短短的几天内学会了很有味地叫我的大名,而且同以前叫我小名时那样顺口熟练。我自然很高兴。
分别的那一天,爸妈一齐送我去车站,爸爸一直喋喋(dié)地叮三嘱四,妈则沉默着,显得有些黯伤。我大人似的笑笑,反过来抚慰着他们:“放心吧,没事的,我已不是孩子了。”
火车开动的刹那,我从车窗探出头去,同他们探手告别,一直不言不语的妈妈突然抬起了头,眼里竟有了泪。她紧跑着,挥动起双手,脱口喊了出来——
“写信回来,淼儿!”
我稍稍一愣,心里似乎被什么东西猛撞了一下,泪水夺眶而出。
“小名与学名的由来”、“生日聚会”、“读书别亲”几件琐事,就像是几颗珍珠,闪动着“母爱”的光辉,打动着读者的心。而“小名”这条线索将这几件小事串连起来,就使文章变成了“一串珍珠”,将母爱的细腻、深挚、博大与我的童稚、任性、无知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文章凸显出一种含蓄、深远的意趣。
宝刀小试
读懂美文找“线索”。
笑
雨声渐渐地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入。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云光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会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wù)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垄和葡萄架子,都濯(zhuó)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wǎn)在一起。
这时心下光明澄(chéng)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1.请你写出本文的线索。
2.笑带给人欢乐。你认为笑还可以带给我们什么?请你说出自己的感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