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阅读的创造性
话题导引
我们读书,除了接受、赞赏作者的思想认识外,往往也会同时提出一些不同的想法、见解,甚至不赞成作者的某些观点、说法。这种阅读行为客观上对读物是一种发展创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也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创造性阅读的关注中心和接受性阅读的关注中心是有所不同的。接受性阅读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身上,关注作者提出了什么,是怎样提出,又是怎样表达的。而创造性阅读却把关注中心集中在读者的“自我”身上,也就是“我”是怎样看待提出的问题,“我”有什么不同的见解,有什么新的认识等等。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同一读物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阅读过程中会产生新的意义,也会产生新的问题。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总是会主动地迎向这些问题,站在新时代的高度,来作新的回答。从这些回答中,我们可以不断发现新的意义,受到新的启示,产生新的见解,肯定会比原先的认识更深刻、更完备、更精细、更有说服力,也更符合时代的要求。
创造性阅读并不难,关键是我们要勇于探究、敏于发现,善于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下面这篇由美国作家迪·恩·帕金斯写的《苹果里的星星》就生动地说明了这个道理。我们习惯于直切苹果,即从茎间切到底部窝凹处,而儿子却尝试着横切苹果,发现了苹果核显现出一个清晰的五角星。这是儿子在幼儿园的新发现,难道就不是一种创造吗?这正如作者在文章的末尾所说:“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苹果——切‘错’的苹果。”
读课文《曹冲称象》,我们会称赞曹冲的聪明,可是有些小朋友却认为曹冲没什么,他称象的办法还不是最好的。
“把石头搬下船,到载大象的切水线时,再把石头搬上岸来称,这办法太笨。应当先一块一块称,再搬下船。这样可以提前知道大象的重量。”先称后搬确实会更省事。
“干吗要用大石头,岸上不是站着许多兵吗,叫他们一个一个走下船,到载大象的切水线时,算一算船上有多少兵,平均每人体重多少,不就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吗!”这是好办法,用人代石头,会自己行动,不必别人抬。
“哪要用那么多人,我的办法只要一个人一只水桶就够了。把河里的水一桶一桶汲到船里,船沉到切水线时,算一算放了几桶水,平均每桶大约有多少斤,不就成了。”真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这个办法更好!
……
让我们创造地去读一本书吧,不断地读出新的问题、新的天地,也读出一个不断创新的自己!
故事助兴
造“斜塔”的建筑师
修筑高大的建筑物,必须直立,一点儿不倾斜,才会牢固。可是在我国北宋时有一位十分著名的建筑师却因为造了一座斜塔,而受到了人们特别的赞赏。
这位建筑师叫喻皓(hào),浙江人。他擅(shàn)长营造,尤其是造塔。宋朝的大文学家欧阳修曾称赞他是那个朝代的最优秀的木工。
有一年,河南开封的开宝寺要造一座塔,自然首先想到请喻皓来造。设计中这是一座八角形的塔,高11层,塔上要雕出许多菩萨,塔下修成天宫模样,结构十分复杂,工程浩大而且技术难度很高。喻皓接受任务后,翻读了许多书,收集了不少有关资料。他先做了一个模型,然后再照模型施工。就这样,先后花了8年时间才全部竣工。但是,人们发现完工后的塔身竟然向西北方向倾斜,感到十分惊奇;有的更因此十分生气,要追究喻皓的责任。人们纷纷责问喻皓:你读了那么多书,是很有学问又很有经验的人,现在把塔建歪了怎么办?你也太不负责任了!喻皓回答说:“我可是有意造得这样的,你们知道开封地势平坦,四周没有高山,又多西北风,经过风吹和湿气浸润,百年以后塔身自然会正了。”
后来,果然不出喻皓所料,开宝奇塔在几十年以后就由倾斜变得笔直了。
原来,喻皓不但能刻苦读书,努力钻研建筑技术,而且更注重联系实际,创造性地运用书本知识,把书读活。他对每一项工程都要仔细研究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风俗人情,作为设计工程的参考。因为这样,他的每一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是富有创造性的。
晚年,他写下了我国古代重要的建筑专著《木经》,可惜这部著作现在已经见不到了。
读例存盘
苹果里的星星
[美国]迪·恩·帕金斯
一个人的错误,有可能侥(jiǎo)幸①地成为另一个的发现。
儿子走上前来,向我报告幼儿园里的新闻,说他又学会了新东西,想在我面前显示显示。
他打开抽屉,拿出一把还不该他用的小刀,又从冰箱里取出一只苹果,说:“爸爸,我要让您看看里头藏着什么。”(www.xing528.com)
“我知道苹果里面是什么。”我说。
“来,还是让我切给您看看吧。”他说着把苹果一刀两半——切错了,我们都知道,正确的切法应该是从茎间切到底部窝凹(āo)处。而他呢,却是把苹果横放着,拦腰切下去。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伸到我面前:“爸爸,看哪,里头有颗星星呢。”
真的,从横切面看,苹果核果然呈一个清晰的五角星状,我一生不知吃过多少苹果,总是规规矩矩地按正确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疑心过还有什么隐藏的图案我尚未发现!于是,在那么一天,我孩子把这消息带回家来,彻底改变了冥(míng)顽不化②的我。
不论是谁,第一次切“错”的苹果,不凡都仅出于好奇,或由于疏忽所致。使我深深触动的是,这深藏其中、不为人知的图案竟具有如此巨大的魅(mèi)力。它先从不知什么地方传到我儿子的幼儿园,接着便传给我,现在又传给你们大家。
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苹果——切“错”的苹果。
①侥幸:偶然碰上了好事或躲避了坏事。
②冥顽不化:愚昧无知,顽固不化。
切苹果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事儿,但文章通过孩子异想天开地切苹果这件事,竟然发现了果核是一颗清晰的五角星。这确实使每一个读者都会被深深触动:做事并不一定要循规蹈矩,要有好奇心,要敢于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你就会发现在自己的身上也有极富魅力的创造才能。
宝刀小试
续写想象。
下面是台湾儿童文学作家林良写的一首小诗。在作者的笔下,长在地上的蘑菇成了寂寞的小亭子,只有雨天青蛙才来躲雨。你觉得小动物们还会把蘑菇当成什么,请你写出三个最妙的想象来。(写清楚蘑菇是什么,谁在这里干什么。诗、文都可以。)
蘑 菇
林良
蘑菇是
寂(jì)寞(mò)的小亭子。
只有雨天
青蛙才来躲雨。
晴天青蛙走了
亭子里冷冷清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