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评价
《汤姆叔叔的小屋》既是美国废奴文学的丰碑式作品,又堪称是现实主义的杰作。此书于1852年首次在《民族时代》刊物上连载,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了人们无与伦比的欢迎,
仅第一年就印了100多版,销了30多万册,后来被译为2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考验,《汤姆叔叔的小屋》早已被列入世界名著之林。评论界认为此书在启发民众的反奴隶制情绪上起了重大作用,被视为美国内战的起因之一。林肯总统后来接见斯托夫人时戏谑地称她是“写了一本书,酿成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这句玩笑话充分反映了《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小说的巨大影响。美国著名诗人亨利·朗费罗说它是“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胜利”。
作家风采
哈里叶特·比彻·斯托夫人(1811年-1896年),美国女作家,1811年6月14日诞生于康涅狄格州一牧师家庭,父亲是著名牧师革曼·比彻。1832年,她随全家迁往辛辛那提市,在一座女子学校教书,写过一些关于新英格兰生活的随笔。其间,她访问了肯塔基州,目睹了那里奴隶的生活,这为她后来的小说创作提供了素材。她受父亲学校中强烈的反奴隶制情绪的影响,这种影响奠定了小说的基调。1850年,她随丈夫迁至缅因州,那里关于反奴隶制的讨论使她无比激动,于是斯托夫人利用空闲时间写出了《汤姆叔叔的小屋》。1852年,小说在《民族时代》杂志上发表(旧译《黑奴呼天录》),引起强烈反响,使她一举成名。其他著作有《德雷德,阴暗的大沼地的故事》、《奥尔岛上的明珠》、《老镇上的人们》、《粉色和白色的暴政》以及《宗教诗选》。她还写过一篇虚构的维护女权的论文《我妻子和我》,今天经常被女权主义者引用。斯托夫人晚年住在佛罗里达,过着宁静恬淡的生活,直至1896年去世。
背景链接
300多年前,美洲一些奴隶贩子凭借他们手中的武器和金钱,到非洲捕捉或廉价购买黑人。这些黑人被奴隶贩子赶入拥挤的船舱,运往北美,卖给各地种植园的奴隶主。他们被迫从事最繁重的劳动,而且生命安全得不到任何保障,奴隶主可以随意鞭打、买卖、杀死他们。从19世纪20年代起,废奴问题就成为美国进步舆论的中心议题。当时,许多著名的美国作家都站在废奴者一边,为解放黑奴而呼吁,斯托夫人便是这批废奴作家中最杰出的一位。斯托夫人曾在辛辛纳提市住了18年,与南部蓄奴的村镇仅一河之隔,这使她有机会接触到一些逃亡的黑奴,奴隶们的悲惨遭遇引起了她深深的同情。她还亲自去那里了解情况,《汤姆叔叔的小屋》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完成的。
简介赏析
汤姆是庄园主谢尔贝家最忠实能干的黑奴,深得黑奴的尊敬和主人的赏识,主人的儿子小乔治也喜欢他,称他为汤姆叔叔。汤姆与妻子及三个孩子住在一间小木屋里,过着相对平静的生活。
主人谢尔贝是个和蔼宽厚的绅士,但不善经营,生意失败后,被迫把汤姆和夫人宠爱的使女伊丽莎的爱子卖给前来逼债的黑奴贩子。伊丽莎得悉后决定逃走,她劝汤姆也逃走,并请他通知自己的丈夫乔治·哈里斯。汤姆虽然痛苦却不愿逃走。
汤姆被卖往新奥尔良,临行前乔治·谢尔贝少爷向他发誓,长大后一定要赎回汤姆。汤姆在船上救了一个失足落水的女孩伊娃,伊娃恳求父亲圣·克莱亚将汤姆买了下来。于是,汤姆到圣克莱亚家当马车夫,与伊娃成了好朋友。但是小伊娃不幸夭折,临死前恳求父亲解放汤姆,圣克莱亚答应了。但他却在一天晚上被人刺杀,圣克莱亚太太将汤姆送到奴隶市场拍卖,他落到残忍的种植园主雷格里手里。两个女奴从种植园逃走,雷格里严刑逼问汤姆,汤姆被打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
乔治·谢尔贝来赎汤姆的时候,一切都太迟了,汤姆见到乔治少爷深感快慰,他安详地闭上了双眼。乔治回到庄园,向黑奴们发放了自由证书,并请他们牢记获得的自由归功于汤姆。
精彩浏览(www.xing528.com)
汤姆忘记了自己究竟在那躺了多长时间。当他完全清醒过来的时候,炉火已经熄灭,他的衣服被潮湿的寒气打湿了。可怕的幽灵危机已经过去,他发自内心的喜悦,以后再也感觉不到人世的饥饿、寒冷和令人绝望的屈辱了。在他的灵魂深处,自从他有生命的那一刻起,尘世的一切幸福希冀几乎与他绝缘。因此他把全部的真情与意愿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仁慈的上帝。汤姆抬起头看了看挂在天边的星星,那群默默无闻的永恒的家伙总在黑暗来临时俯视人类!汤姆开始唱歌,他唱起了一首以前在快乐的日子里常常歌颂胜利的赞美诗,雄厚的嗓声打破了寂静的夜空,汤姆带着以前从未有的激情,动情地唱道:
到地球如雪般融化时,
太阳的光辉不再照耀大地;
关注人类那万能的上帝在召唤我,
他永远不会将我抛弃。
在可贵的生命走到尽头,
肉体和灵魂都将化为虚有;
我依然享受快乐,宁静,
在那神奇的天国。
当我们在天国生活了万年之久,
幸福依旧如旭日东升;
我们赞美上帝的心情如初,正如我们刚刚跨进天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