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辨证论治取得良好的疗效

辨证论治取得良好的疗效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辨证论治是有效指导中医临床理、法、方、药的具体体现。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因此,在中医美容中,对损美性疾病进行辨证论治,会取得良好的疗效。

辨证论治取得良好的疗效

辨证论治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辨证论治是有效指导中医临床理、法、方、药的具体体现。

一、症、证、病的含义及相互间的关系

症,即“症状”,是指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包括病人的主观异常感觉和医生检查所发现的病人客观之异常征象,如头痛、发热、口渴,面赤、唇青紫、舌红、脉滑数等。相同的症可由不同的病因引起,病变机制也不尽相同,因而孤立的症不能反映病理变化的本质。

证,即证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是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症状构成。证候反映了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以及邪正盛衰变化,可作为确立治法、用药原则的依据。如风热表证、脾气亏虚证、肝火上炎证等都属证候概念。

病,即疾病,是与健康相对的概念,是指有特定的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病理过程,反映了某种疾病全过程的总体属性、特征和规律。如感冒、麻疹、黄疸等皆属疾病的概念。

症、证、病三者的含义不同,但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症是构成病和证的基本要素,有内在联系的症组合在一起即为证候;而各阶段的证候贯穿起来,构成疾病的全过程。病与证,都能反映疾病的本质,但病侧重反映的是全过程,而证侧重反映的是某一阶段。

二、辨证论治的概念

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理论辨析有关疾病的临床资料,确立证候,以制定治则治法,付诸实施的思维过程。可分为辨证和论治两个阶段。

辨证,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www.xing528.com)

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

辨证是分析辨别疾病的证候,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论,确立相应的治疗方法,并选方用药。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疾病的一大特色,有效指导了中医临床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

三、辨证论治的临床运用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在治疗疾病时,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方法,即是这一基本法则的具体体现。

所谓“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不一样。比如感冒,有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不同,所以治法分别为疏散风寒和疏散风热之异。又如麻疹在发病初期,证为疹发不透,治宜发表透疹;而在中期表现为肺热壅盛证,治应清泻肺热;疾病后期,表现为余热未消,肺胃阴亏证,治宜养阴清热。

所谓“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证,因而也可采用相同的方法治疗。如胃下垂、脱肛、子宫下垂等不同的病,均表现为中气下陷证,都可以用升举中气的方法治疗。

由此可见,中医治病主要着眼于“证”,而不是“病”。相同的证,治法基本相同;不同的证,则治法不同,即“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这种根据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的证而采用不同方法去治疗的原则,就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

因此,在中医美容中,对损美性疾病进行辨证论治,会取得良好的疗效。例如“雀斑”与“黄褐斑”虽为不同的疾病,但若都出现了“肾阴不足”这一证(候),采用“滋养肾阴”的治法,对两种疾病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黄褐斑”的证候可表现为风邪侵袭、痰湿内蕴、瘀血阻络的不同,治疗方法就有祛风消斑、化痰除湿、化瘀通络等的不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