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行政助理,虽然公司规模不大,但是在广告界也算小有名气,所以王琳倒也不为公司的前景担忧。真正令她忧虑的是,在她工作的两年中,公司不断地招兵买马,其中不乏一些很优秀的新员工,而她在这两年中却停滞不前,依旧是个“不起眼”的行政助理,这让她害怕自己被淘汰。
李涛从刚开始干销售的时候就拥有很好的业绩,那时候他就是同批销售人员中的佼佼者。然而几年过去了,一起入行的同事不少人都进步飞快,业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而自己却仍然停留在一开始的水平上原地踏步。这让他感到非常苦恼。
职场中,有许多人都会像上文中的王琳和李涛一样,因为无法进步、没有突破而苦恼忧虑。那么为什么会停步不前?是天赋所带来的局限,是个人努力不够,还是上苍不给他们机遇?
经济学分析
其实,这种现象与经济学中的“内卷化效应”密切相关。
一旦一个人在自己发展的道路上陷入内卷化的泥沼中,就会一直在一个简单的层面上无休止地原地踏步、自我消耗、自我重复,而无法向前发展。上面例子中提到的王琳和李涛就是因为陷入了自身的内卷化效应中而停步不前的。
那么,陷入内卷化状态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其实,进入内卷化状态是由社会组织或个人所具有的精神状态所决定的。观念决定出路。一个自怨自艾、不思进取、不求改变、不谋开拓的组织或者个人非常容易陷入内卷化状态之中原地不动甚至倒退。比如,生活在不发达地区的许多人们仍然还过着“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农耕生活;而在城市中工作的人也有不少人甘愿守着一份不多不少的薪金过安逸的日子,却不愿意为了一个突破去冒险、去拼搏。
人们常说,一个人的视野决定了他的命运。换言之,如果你给自己的定位是个小职员,那么你这辈子就可能很难突破小职员的上限;相反,如果你认为自己这辈子能有大的作为,那么,你就会为你的目标付出行动,到时也许会真的有所作为。
基思·鲁珀特·默多克是英美澳多家公司的董事长,他控制了澳大利亚2/3和英国1/3的报纸发行。由于受到作为战地记者和出版家的父亲的影响,默多克从小就对新闻行业充满了兴趣。然而,在默多克毕业的时候,父亲的产业经营出了问题,面临被拍卖的境地,他毅然承担起挽救家庭产业的责任,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实现了扭亏为盈。然而,他并没有让自己局限起来,而是为自己规划了一个新闻王国。默多克果断地聘用没有新闻从业经验的彼得,有了彼得的协助,默多克以一种近似疯狂的管理模式快速地向外扩张,到了50岁的时候,他已经控制了澳大利亚和英国的大部分报纸。(www.xing528.com)
然而,即使取得了这样的成就,默多克也仍然不甘心就此原地踏步。很快地,他又成立了新闻集团,并聘用了“疯狂的公牛”罗杰。此后,他又建立了自己的电视传媒王国——福克斯电视网(Fox)。当互联网时代来临时,默多克又与日本一家公司合办了专门拓展互联投资的软银公司;2005年,他又以5.8亿美元现金收购当时MySpace的母公司IntermixMedia,开始在网络新闻博客和网络社交领域攻城略地、扩大疆土。
默多克说:“每当我成功地攀越了一个顶峰时,我都会反复提醒自己:要勇敢地再向前迈一步,不能原地踏步、故步自封。”就这样,默多克从未满足,从未为自己的发展设限,因此,他从未陷入内卷化状态的窘境,总是能不断地取得更大的成就。
在职场中,不要每天围着自己那点儿本职工作打转,得多接触一些新的东西。比如,尽管你只是办公室的一名文员,但别只做处理各种文件那点儿事儿,了解一下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等情况,谁能肯定这些不会触发你的灵感,让你凭借一个绝妙的点子而入了上司的眼呢?也别只接触那几个因工作原因而需要接触的人,多与人接触,没准谁就会给你带来惊喜。
只要能把自己过去的成绩归零,不断地去超越、向前,就一定不会使自己陷入内卷化的窘境,一定能够不断地取得成就,拥有成功的人生。
经济学小常识
内卷化: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人类文化学家利福德·盖尔茨在爪哇岛生活时,曾潜心研究过当地的农耕生产。他发现,那里的农业生产一直停留于一种简单重复、没有进步的轮回状态,他将这种现象称作“内卷化”。由于这种现象的普遍性,“内卷化”这一概念也被广泛地应用到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研究中。准确地说,内卷化是指一个社会或组织长期以来一直在一个简单层次上自我重复,既没有突变式的发展,也没有渐进式的增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