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难转行到易转行-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策略

从难转行到易转行-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策略

更新时间:2025-01-20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有关统计数据表明,28岁以后转行的成功率只有10%,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概率还在缩小。转行,等同于放弃了既有的一切“甜头”,转而从零开始。而之所以年龄越大转行越难,是因为时间越久,“自我强化”与“锁定”的效果就越强,会更加牢固地将人锁定在现有的职业轨道上。如此看来,想要成功转行,就必须战胜“自我强化”与“锁定”。沉没成本是造成路径依赖的主要原因。

转行的理由有很多:对目前所从事的行业实在没兴趣、不适合职业需要、薪水太低、职位不高、发展前景有限……总之,那些决定转行的人总有充分的理由。但遗憾的是,这本是为更好的将来打算的转行通常只有少数人能够成功。有关统计数据表明,28岁以后转行的成功率只有10%,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概率还在缩小。

那么,转行为什么会这么难?怎样才能提高成功的概率呢?

经济学分析

经济学领域的“路径依赖”理论正好可以解释这个现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成功转行。

一开始之所以会愿意投身于一个行业,是因为这个行业给我们带来了某种收益(或者是成就感,或者是兴趣所在,又或者是丰厚的物质报酬),而这种“甜头”会让人更加投入地从事这个行业,进行“自我强化”,而这种自我强化势必带来更多的“甜头”,进而将人“锁定”在这个行业。比如,从事某一行业一段时间后,日常事务做起来顺手,丰富的人脉积累让难题不难,经验让效率提升、收入增长,等等。

转行,等同于放弃了既有的一切“甜头”,转而从零开始。专业需要重新学习,事务需要重新学习,人脉需要从头积累,收入也变低了……种种辛苦与种种“甜头”相对比,挫败与顺遂相对比,顿时压力巨大,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转行的人都会“打道回府”,继续从事原来的行业。简单地说,“自我强化”与“锁定”让人很难脱离现有的职业轨道。

而之所以年龄越大转行越难,是因为时间越久,“自我强化”与“锁定”的效果就越强,会更加牢固地将人锁定在现有的职业轨道上。

如此看来,想要成功转行,就必须战胜“自我强化”与“锁定”。

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应该趁“敌人”还不强大的时候将之打败。也就是说,如果发现现在正在从事的行业并不适合自己,就应该尽早转行,而不是一拖再拖,等到没有办法了再转行。(www.xing528.com)

其次,转行不是一天完成的,要懂得循序渐进。打算转行了,于是辞掉现在的工作,投身到另一个行业中谋求职位,并努力做好工作以求发展,这样的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因为一下子全部转变,要付出的沉没成本太高了,要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

相反,如果懂得循序渐进,在决定转行后,做好现有工作的前提下有计划地熟悉新行业的相关专业知识,了解行业的相关信息,经营行业的相关人脉……如此一来,等到真的告别旧行业投身新行业,做起事来就会相对容易、顺遂,转行也就更容易成功。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转行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预想之中、意料之外的困难,我们必须要对自己的选择有信心,要有勇气去克服各种困难。

经济学小常识

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是明确提出路径依赖理论的第一人。他因为运用路径依赖定律成功地阐释了经济制度的演进规律而获得了199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斯认为,事物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依赖的产生则是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使然。换言之,人们一旦选择走上某一路径,就会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地自我强化,沿着既定的路径,个人的一切都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迅速优化;然而,如果一开始选择的路径就是错误的,那么就有可能沿着错误路径往下滑,甚至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下,从而导致停滞,而想要从“锁定”状态脱身是十分困难的。

路径依赖有两种表现方式:自我强化和锁定。比如,某一企业通过印广告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于是,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也注重广告策略,甚至不计成本地去夺取电视台广告标王,这就是“自我强化”。至于锁定,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恋爱中:女孩爱上男孩,但慢慢发现男孩有些恶习,虽然每次都承诺要改,但仍会再犯,可是女孩却一直执著地相信以后他一定会改的,就这样她拖了好多年……这其中就有“路径锁定”的因素。

而路径依赖之所以能够起作用,是因为背后都有对利益和所能付出的成本的考虑。对组织而言,一种制度形成后,会形成某个既得利益集团,这个团体对现在的制度有强烈的要求,为了保障利益,他们巩固和强化现有制度,即使新制度更有利,他们也不愿意实行。对个人而言,一旦做出选择就会不断地投入精力、金钱以及各种物资,如果哪天发现自己选择的道路不合适也不会轻易改变,因为这样会使得自己在前期的巨大投入变得毫无价值。换言之,由于不想让已经投入的资源变得毫无价值,舍不得“沉没成本”,有些人才会遵循旧有的轨迹。沉没成本是造成路径依赖的主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