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物塑造的方法
应该说每一个作家创造人物都有自己的独特方法,其独特处或许是不可共用的。但既然我们塑造人物有共同的准则,这也表明了许多创作方法也有共同性,例如从生活中提取真实的人物形象,通过一定综合的方法使他成为小说人物。这种方法已被千千万万个作家使用,那么便肯定有我们可以共同借鉴的东西。小说中有各种各样的人物,也许就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有的人物伴随你漫长的生活同你一同生长。有的人物是生活中偶然的插曲,是即兴的人物。有的人物超过了作家的生成,是有原型的,有家族和民族的集体记忆的特征。不同人物我们会有不同处理方式。还有众多的人物没有现实依据,他是一种意象,一种幻想,一种偶然的触动,我们的处理方式又不一样了。因此,你不可太相信这儿提供的人物塑造方法,这些方法是被过去作家或者我本人使用过。它有一些启发,但最佳的最深刻的方法还是根植在你的内心,而且只有你个人充满了灵性和感受采取的最鲜活的方法,创造的人物便是最好的人物,你用生命创造的人物一定会给别人最深的印象,而且也极有可能最具原创的价值。
第一,看不见的人物塑造。这里是指在小说未进入写作状态,实际人物塑造已进入了作家的内心了,过去传统写作中用十月怀胎来形容之。以瓜熟蒂落为成功。我这里要说的这种看不见的塑造不是呆板的,今天写作的人有谁会去看传统作家的创作谈呢,因为在他们来说,写作太简单了,想写,拿笔就开始,写别人不成,写我自己还不成吗?把我展示给别人就可以了。据我二十多年的创作经验看,写作真的不是那么简单,真是有许多无形的和有形的东西制约着作者,一个人兴致所至,是可以写出作品,但我以为真正的优秀的作品还是不要那么草率,特别是有一定写作经验的人,更不能轻易地拿笔就写。最低限度也要让你自己进入一种写作状态。那么,我这里说创造看不见的人物还是应该有启发的。这一环节,我指一切未形成文字进入小说人物造型之前的工作。这个工作传统作家和当代作家处理方式不一样,传统作家讲究构思,特别是写长篇小说会有漫长的构思,甚至把构思写成提纲。今天的作家很少有这个讲究了。他们是即兴写作,或者资料写作,前面还说过,自我写作。无论哪一种写作,我仍要强调一种酝酿。这个酝酿分有意无意的。长期与瞬时的。再即兴的创作我仍要强调一种酝酿。也就是说有一种心理准备,你的内心是一座窑,某种意义你在内心的窑里要把这个陶人瓷器烧制好,你的智力在把握这种火候,什么时候出窑,你要找一个最佳的时间,十月怀胎他会有一个自然时间的生产。我们说短篇小说也许可以偶成,但长篇小说一定得要有这么一个酝酿过程,其实有许多经典名篇的短篇小说也经过漫长的酝酿过程。例如博尔赫斯的《代表大会》便在心内写了30年。一个作家的经典长篇小说在内心会经过很长时间的酝酿。巴西作家吉·罗萨的长篇小说《广阔的腹地》由一个偶然因素引起,作者乘出租车遇到了他的老乡,一个牧人讲述的腹地故事。但作家经过漫长的构思,他查找各种文献档案,收集了数以吨计的资料,仅资料便可以写一部浩大的巴西专著。他的观点是小说家应该写那些不被人注意的东西,要在运动中抓住这些东西,并揭示它们的面貌(《20世纪小说理论经典》下91页)。这个人还写过一个经典名篇《第三河岸》。巴尔加斯·略萨的写作,他说得更明白,首当其冲的是构思,也就是围绕某个人物、某种场面或者只是对头脑中想起的某种事情进行思考。然后开始准备札记注释,做卡片,勾画出作品的大致轮廓,比如,什么时候某人物在这里出场,在那里离去,什么时候另一个人物在那里出场,在那里离去。总而言之,拟订出细微的总纲(同上490页)。上述的构思经验具有普遍性,历史上所有伟大的作家在构建他的长篇小说时都会有一个长期精心的构思过程。就连纳博科夫这样极端先锋的写作,也是先采用卡片式构写。在这一点上也许只有超现实主义作家没有预先构思,因为他们采用的自动联想的即兴式写作。
人物在酝酿构思中注意些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让人物形象逐渐鲜活丰满。也就是说让他的外形感具有明确的特征。
其二,该人物自身奔赴一个什么目的,作家在他身上发现什么独特的东西,这个人物要实践什么样的理想。简言之,使你创造的人物的精神内涵丰富起来。
其三,该人物的标记,细节特征,文化身份,可能建立的各种人物关系。意即该人物应该和他的背景融合起来,但又有冲突。
其四,该人物的行为方式,包括性格,命运发展,他活动的几场重大事件。
其五,你创造的人物要在你脑海里呼之欲出,日日夜夜都伴着生活,但生活中并没有这个人物,因为他太特殊了,一定不要让真实人物牵着鼻子走。
其六,人物塑造时相应的和你设计的故事情节联合起来考虑,但要以人物为主,包括人物某些语言,某些习惯,以及他如何推动事件和各种人物关系的。
这时构思中的人物虽然成熟了,在未落笔之前,他仍是摇摆不定的,可以不断修补,或删改,一直到某时候你会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冲动,想把人物写下来,这时候便可以开始创造了。
第二,给人物命名,命名是一个人物文化身份的暗示。命名,必定伴随着该人物的介绍,这种介绍性略语传统作家十分重视。例如司各特、狄更斯、巴尔扎克均使用这种介绍性略语,这个好处是让读者最最简捷地了解你的人物。人物必须命名,因为你酝酿的人物在脑海里始终是不稳定的,只有命名才能使人物固定在你的纸质媒体上,只有命名才使人物具有写书的性质。命名方法:
1.给人物一个文化性名称。这个很好理解,人物的名称,暗示着他的出身、家族、地域、文化语境。乡村与城市的人物名字有差异。中国乡村普遍使用珍、兰、秀、梅、英、花等为女孩命名,城市则以晶、洁、娜、雅、敏等字眼儿。
2.给人物标志命名,这个命名是一个时空特征,或标志特征。如建国、东方、跃进、刀疤脸、狗儿、王海南、陈京生等等。
3.人物无名,这种无名是故意的,让人物名字缺席很有意味,他的出场每次只给一个特征。常以那人、戴斗笠的、汉子、胖女人等。无名也是一种命名,突出不定性,神秘感。
4.给一个人物多名,学名、特征名、假名、绰号等,使人物身份复杂,性格也是复合的。
5.按其社会职务、位置、人物功能命名,一种社会角色名字,掩盖其自身真名,表明一种身份异化,某市长、厂长、经理、公关小姐。
命名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总之一定要命名,为什么这么说?据我的经验,人物一旦命名,他自身便会按名字活动起来。名称符号是一个导向,也是人物活动动力之一,人物有许多特征也会随名字而出。名字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心暗示。我这里要说的是,命名,不能随意拿个名字给人物安上。人名不是一个随意记号(当然作品中有些随机人物,你可以随便定一个名)。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千万别随意命名:
第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你心中的人物是唯一的一个,这个人物和任何人物不能混同,他和别人怎么区别的,这名字一定是唯一的合乎心中的意象。
第二方面,人物名字一定合乎你小说中角色的性格特征,可以采用记名记特征的做法。人物自身的统一性,实际就在自己的个性特征上,人名便是这一特征的符号。
第三方面,人物命名和作家意图、人物含义结合起来,他也许成为一种命运暗示,或人生某种东西的象征。甚至还是一个社会寓言。鲁迅的阿Q命名便是一个绝配,他的命名还有细节特征。
第四方面,人物命名有独特性是好的,但要让大众读者易认好记,读起来上口,但又不容易混淆。生活中命名是人的一生标记。现代社会也可以改名。小说中人物命名可要小心。主人公命名和小说标题一样重要,马虎不得。这里说的是人物命名,顺带说一下地点命名,地名也很重要,有一些情况下可采用地理实名,但多数乃是虚构的地名,所以地名和人名一样重要,人物活动在其中,主要场景事件也在其间,所以地名也要有特征感、象征性,或者与人物和事件有某种暗示。我个人的写作,地名对我很重要,我爱在纸上随手写下几个地名把它在不同的点上固定下来,比较,移动,使人物有了活动的点,有了空间区域。如果说人物命名是把人物形象固定,那么地名则把人物的活动固定,使一个人物不至于逸出想象的边界。给人物命名是一种造型工作,给地点命名含有对人物与事件着装的性质。
第三,人物的性格塑造。这是古典写作的最关键的核心。他要确定一个人物的属性,一个人物的特征。每一个人都会有性格。日常生活中我们会说某人没性格,是说人总是在其本质上,没特别彰显出属于他的本性。可以肯定每个人都会有个性的。什么叫个性呢?我以为是如下方面的:一是属于血缘家族的特征,例如好勇斗狠,或温和柔顺,或狡猾多疑。一个家族里由于血型一致性格也一致。另一方面习性爱好,喜欢什么颜色、声音,或饮食中的口味,个人习惯性的动作,或者用语,这表明他身体亲和某一种东西,当然这发自生命本能属于无意识状态,也有在后天某环境里或地域的气候、地理特点、物产特点会受一种地缘文化影响产生的意识与特性,这两方面,即潜意识和意识斗争的结果,会产生一个综合的习惯,形成性格。第三个方面是后天的,社会改造的,个人秉性在社会活动中会发生变化,例如一个军人在部队长期生活,那人的性格会鲜明、果敢。一个政治活动中的人很自觉地表现出他的领导设计,包括谋划方面的性格。一个在商业圈里活动的人便显示他的精打细算的性格,可以说个人性格带上了社会职业化的特点。一个人秉性中其实会有多种能力,随环境变化他会去适应,或者也在环境的活动中加强了他这种性格。这三个方面我们可称之为本能性格、地缘性格、社会性格。本能性格看的是个体的生命能量;地缘性格看的是种族家族和出生环境的影响;社会性格是一定历史社会时代状态的综合反映。个人性格也许有多方面的,我们叫多重人格。这种多重人格也是个体本性与社会结合的产物,一般说来社会因素占主导面,在不同环境里以不同性格示人。因而多重人格带有异化和扭曲的痕迹。一个内在力量强大的人一般都会坚持一种主导性格。所以,从性格考察一个人能洞悉一个人很多秘密。因而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塑造人物实际是指用一些修辞手段完成一个人物性格定型的过程,性格无疑是一个过程,在中国最伟大的性格小说应该是《水浒传》,他完成了人物一系列性格的定型,例如宋江性格的矛盾性,林冲在委曲求全中的反抗,武松侠义情怀,鲁智深豪气冲天,包括杨志、石秀等人物的性格无一不在过程中完成展示。而这个性格塑造过程基本是用情节设置而完成的。因此,我说性格塑造的第一个方法,是情节塑造法,这是人物的行为动作去完成的。用特定的故事,特定的细节揭示人物性格的主导因素。例如武松侠义、爽朗、疾恶如仇分别用了打虎、杀嫂、杀张都监的故事。这表明故事为性格所形成。例如曹操多疑用了杀吕伯奢一家为代价。性格多疑在曹操性格中一生是统一的,晚年竟然怀疑华佗,杀害了一代神医。爱米丽性格中有极端残忍的东西,她居然用老鼠药毒死自己的情人,并和死人同睡一床几十年。这是一个爱与恨极端的例子,但它却深刻揭示了爱米丽的性格本质。弗兰克·奥康纳的《醉汉》也是用情节塑造性格一个极好的例子。斜坡巷的杜利死了。他是一个流动推销员,儿子上学了,有车。他是个知识分子爱聊天,交游广,城里发生什么他都知道,几乎每晚都来我家与父亲说新闻背后的新闻,我父亲也算读书人,和杜利很谈得来。可他突然死了,父亲伤心极了。在布拉尼巷能读报又看得起父亲的只有杜利,巷内其他人,连木工都觉得高出父亲一头。因而父亲很重视杜利,他去世了父亲要亲自去送葬的,尽管误了一天收入。爸爸讲良心要对别人好。父亲有个毛病:酗酒。但他知道戒酒,也明白酒的害处,不愿把节约的钱浪费在喝酒上,但一旦他情绪坏了,被别人看不起,他会喝醉的,只要一次喝醉接连会几个礼拜都会因醉酒误工。参加葬礼的也是一个特别好喝酒的机会,妈妈深知父亲个性,便极力反对。
妈让我陪父亲去参加葬礼目的是控制父亲喝酒。葬礼由市府主持,有五辆马车,十六辆篷车,教士、议员都来了,彼得来了,他是坏人,只是蹭酒喝,占便宜。克劳利夸耀和杜利关系好。父亲在盛大的葬礼中很兴奋,有天性中的虚荣和轻浮,为把杜利引为知己而高兴,自己给老朋友送葬很庆幸,他对克劳利说,在人散以前咱们离开。但车队在酒店前排开时,父亲还是忍不住,我拉他回家也不行。父亲尽量控制,但还是不愿离开,所有熟人都知道,米克·德莱尼又醉了。我在父亲身后也偷偷喝了一口酒,父亲高谈阔论地说乐队。我喝完一杯酒就晕晕乎乎的,还引发了我的忧郁症,父亲回身拿酒杯时,发现没酒了。还和几个人争执,谁偷了我的酒,结果发现儿子喝了酒,醉了。吓坏了,把我带回家(我成了醉汉)。我醉后,父亲和周围的人讨论,父亲不很好意思,没带好孩子,又给别人没好印象。我在回家的布拉尼巷想起了杜利先生,便唱起了一首父亲喜欢的歌。我的醉态引起街道上的人议论和大笑。父亲觉得非常丢脸。我醉得很厉害,他无可奈何。我醉了显出极没教养,骂人,和别人不礼貌,形象也弄得又肮又狼狈。全街人都看着爸爸。父亲说,我再也不干了。活一千岁也不干了。克劳利把我送回来后溜走了。妈妈抱着索尼一阵风进来,米克,你把我儿子怎么样了?你和克劳利寻开心把我儿子灌醉了。父亲怕街上人听见吵架,急忙给妈解释。你拿血汗钱喝酒不算,还把儿子带坏,让他也变成和你一样的酒鬼。妈妈照顾我,父亲可怜地说我白白站了一天,一滴酒没喝,还在街上丢人现眼。第二天父亲老实地上工了。妈妈在床边吻我,好像是我的功劳让父亲戒酒。妈说小勇士,是上帝让你去的,你是他的守护天使。
这么一个小短篇小说不仅塑造性格,而且用误会故事法,使性格完成一次真正的转变。这种误会颠倒法特别适合中国故事,在“三言两拍”中这种颠倒误会是层出不穷的。为了加重这个故事效果,还让我在街巷把眼角碰破了,流出鲜血,这更加重了拉里的酒中醉态。这个故事不仅是塑造了性格,还有一种更深层次的东西,父子俩均成了醉汉,小街的人物风俗也很浓厚,市民中的虚荣很浓厚,喝酒也成了一种风习,儿子成了醉汉虽然成全了父亲,但儿子今后会怎样呢?他会提出一种思索。我们用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理念对待这一个小镇的风俗,和那里的人们呢?这也暗合着一种人们的性格改造。同时也揭示了性格和环境的关系。
第二方法,特征或标志性塑造人物性格。这里指人物在性格上有一个外部特征。我们说性格是习惯形成的,人物固定地喜欢某种颜色,习惯一种什么手势,爱使用一种什么样的器具。狄更斯小说中甘弥区夫人,不断想到那个老东西,Heep嘴里总爱带一个谦卑的词,在宗教仪式上总有一个固定的手势。这些性格特征:1.作者在小说的某地方用人物的口强调介绍。2.在某种语境内反复出现,这会留下人物性格的痕迹,在犯罪之后留下一些线索。3.人物重现几次,类如蒙太奇中的特写。4.以某一饰物或特征作为人物的象征,人物现场虽缺席了,通过象征物表示隐性存在。这种标记性特征,要特别注意的是合乎人物身份,适合他活动的场景,仿佛人物身上就要长出这么一个东西,例如贾宝玉身上有一个特征:通灵宝玉,是含玉而生的,这个玉在焦大身上便不合适了。同理,宝钗身上的金锁也是必然的。这种象征标记是性格的,同时也是命运的。
第三方法,人物动作和语言的性格。这主要指个性语言,例如可能是习惯骂人的一个肮话。某种动作暗示内心的决定。再有某种固定的笑声。这些特征其实日常生活中便大量存在,古往今来写吝啬之人都会有一些固定的动作,例如手指和眼神对金钱的方式。(www.xing528.com)
第四方法,关键场景与事件中人物最本质性格的显示。这主要用于揭示深层性格特征。布勒特·哈特的《田纳西的伙伴》,这个小说开篇便适合我说的一种方法,人物命名,没人知道他真实姓名。1854年山第洲大多数人都有另外的名字,例如服饰与习惯的,叫粗蓝布杰克,发酵粉比尔。因错误和倒霉取的名字铁血海盗,黄铁矿。田纳西伙伴也是个别称,他1853年离开扑克滩去了斯托克屯在那儿找到了一个妻子,结果田纳西把伙伴的妻子拐跑了,等到大家再见面时田内西并没带伙伴老婆,说是跟别人走了,但伙伴欢迎他,这时山第洲的人对田纳西反感了,大家知道他是一个赌徒,又是一个小偷,还把他伙伴也牵连进去了。但伙伴仍和田纳西要好,于是大家认为他们共同犯罪。田纳西作恶,有一次遇上去红狗的陌生人,骗了人家钱,小刀、手枪,红狗和山第洲人联合围剿田纳西。田纳西子弹打完了,被人家堵住,他们打赌,最后田纳西被捕,山第洲河谷风光很美。法官和陪审团根据情况可判他绞刑,但也可以轻判,田纳西的伙伴出来了,生得矮小,四方脸,衣裳也不整洁,样子很怪,他来替田纳西说话,他们认识了四个年头,今天你们抓住了他,获得荣誉,还要重罚他。我很公正,我用一千七百元钱的砂金和一块表来抵他的罪行。这是我的全部了。法官说田纳西罪行不用钱抵。伙伴思考良久说,这事儿是我干的,和田纳西没关系。他和田纳西握手,没多说话退出去了。这两个人从此没活着见面。法官林奇最后把这个案判定了。破晓,田纳西在马雷氏山顶处决。那个山上风光优美,处死田纳西,当时《红狗号角报》有详细的报道。吊死田纳西的那棵树,成为干坏事人的警告,许多人围观,田纳西伙伴不在,人散。有一辆驴车停在路边,田纳西的伙伴驾着自己的车来替田纳西收尸,并说有愿参加葬礼的人我欢迎。他运着尸体,隆重而庄严。长形棺是用淘金槽帮做的,有树枝与花饰,人们半是好奇,半是玩笑地跟着灵车。伙伴把田纳西葬在自己小屋的旁边,那里是他新婚种的园地。他亲自把田纳西背下墓穴,他说把一个在外浪游的人带回家了。后来人们调查了他。他没有同田纳西犯罪,所以人们友善地帮助他,但他从此病了,在暴雨的夜晚,他说要找田纳西去,人们劝阻了他。后来伙伴经常喝醉,便去山上那棵松树边,他说,田纳西我们重逢了,他脸上红红的,很高兴。
对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以德报怨的故事。故事前半部主要写田纳西的恶行。挖朋友墙脚,把他女人勾引走了。赌博、小偷、抢劫,做尽了坏事,法官和人们将他处以绞刑。罪有应得,偏偏是受害者来救他。死后安葬他。正好是不多的细节表达伙伴的精神品质,伙伴的救助包括生与死,生救人,死救灵魂。性格完整而统一。田纳西坏得够可以了,性格也分明得很。
人物性格塑造的方法其实很多,例如采用讲述的,可以介绍人物性格,或者分析人物性格。还可以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只写人物的行动,而且要行动不停。有鲜明人物性格,用一句话能概括的人物,福斯特叫扁形人物,即类型人物,是单一观念和素质塑造的人物,通常叫有脾性的人物,他有一些戏剧的、漫画的特点。这类人物形象生动,易于记忆,易于认识,《水浒传》中的李逵、鲁智深便是。扁形人物国外17世纪便有了。人物性格因素不止一种。性格复杂,多面人格,人物内涵比较丰富,不能用一句话说清的人物,叫浑圆人物。例如《水浒传》中的宋江、林冲。奥斯丁《傲慢与偏见》中的卢卡斯,福楼拜笔下的包法利夫人,《战争与和平》中的所有人物,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人物。浑圆人物是一部长篇小说中最重要的。他具有较高审美价值,认识价值。我们塑造人物性格是包括这两类人物。扁形人物和浑圆人物我们作品都需要,在性格塑造上我们均要倾注全部力量。
第四,以虚写实的人物塑造法。这一人物塑造方法小说例子特别多,而且写得非常好。它的方法是小说集中力量写一个人物,看似主要人物,但随着小说进展会有新的发现,我们才知道小说真正目的是写另一个人物。中国传统的方法叫声东击西。但又有几种不同的情况:第一种是主要写第一人称我,但小说在后面陡转写到真正的主人公。第二种是写A角,目的却在B角。乔伊斯《死者》大量的是写丈夫加布里埃尔在舞会的活动,充满虚荣的表演。但最后却是落在表现妻子格里塔内在精神上的痛苦。第三种是人物的抑扬法,先把一个人物基调定得很好,写足了,最后个别细节把人物坏的本质发现出来。特别在爱情小说中最常见。如《德伯家的苔丝》。或者先抑后扬,有些人物看似不好,最后显示出优秀的品质。第四种是反讽式人物。人物有许多不合常理、荒唐的行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看似小说在批评这类型人物,实际上是借力打力,在于批判某种社会理念和现实状态。虚实、抑场、误会、颠倒的方法在情节性人物塑造中是很有力、很有用的一种方法。这类方法要求技术熟练,手法隐蔽,内涵要深厚一些。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阿拉比》就是一例。北理查蒙德街有一头是不通的(具有象征意味)。除了学校的孩子走动,那里平时很静。街尽头有栋无人居住的房子,从前我们的房客死在后客厅里,长期关闭,房里有霉味,废间也乱糟糟的,有些书籍,如司各特的《修道院长》,我喜欢《维道克的回忆录》那个教士把存款捐给了修道院。冬天,天黑得早,我们在街巷里玩,跳跃、喊叫,声音在马路和各楼间回响,晚上各楼里的灯把街照亮了,有马棚,我们跟踪叔叔,看着曼根姐姐,她召唤弟弟。我每天早晨都能看到她家。我总看着曼根姐姐棕色的衣服,我赶快出门尽量跟着她走到分路的地方,我们没讲话,但听到她的名字我就激动。每周末我都陪姑姑上街,在大街上有各种各样的人,劳工、醉鬼、伙计、卖唱的女人,有支爱尔兰动乱歌谣,这是一个噪声汇聚的地方。
我感到端着圣餐杯在人头中走过,我会做祷告、唱诗。她的名字几乎从口里说出来。心里有股潮流,让我流泪。我对她的爱慕像竖琴,她的音容笑貌就这么弹响,有一天傍晚,我走到教士死的后客厅,雨夜很黑,极静,从玻璃看到密密麻麻的雨,远处街灯闪烁,我快要失去知觉,想把感观隐秘起来,我合手呼唤着爱。她终于跟我说话了。她问,去不去阿拉比,那集市很好。她不能去,她弟弟和另两个孩子在玩,周末修女要静修。她拿着熏衣草。灯光落在她白嫩的脖子上。白衣素手,我去,便给你捎点什么来。那晚之后我脑子里各种怪念头,夜梦,烦学校的课,打开书页她的样子就在里面。阿拉比在召唤着我。我对姑姑说,我周六晚上去阿拉比。姑姑怕我跟秘密组织共济会有约。学校老师也教导我,要认真在学校活动。周六早晨我对叔叔说,晚上我去阿拉比。没想到叔叔同意了。晚饭时我准备出门在房里走动、唱歌,一个小时我还站在窗口什么没看见。我下楼,当铺莫塞太太在饶舌,我吃茶耐着性子听她说,很晚了,叔叔还没回,我急得在屋里转,姑姑说今天去不了,改天吧。九点,叔叔才回来。我要了两先令银币沿着火车站白金汉大街走。街上全是买卖人,气灯亮得同白昼,我在火车厢等了好一阵,直达集市。九点五十分我到月台旁,前面是一大建筑物,我找不到花六便士能进入的口,我用一先令进入了旋转门,一所大厅,环绕的长廊,几乎所有棚摊都关了。这个巨大黑沉沉的厅,我一种沉寂感,孤立无援,在一个咖啡馆我听着两个男人在盘子里数钱。在一个搭棚里我听到女郎和两个年轻先生说一个小子撒谎的事。女郎问我买什么。我不买,谢谢。我看着棚摊恋恋不舍,但毫无意义,我离开那棚区,顺着市内的小道走,把两小便士放进口袋跟一枚六便士碰响。集市熄灯一片黑暗。
我凝视黑暗,我受虚荣心驱使,眼里燃烧着痛苦的愤怒。
很简单,少年对曼根姐姐怀有一种深厚的恋情,单相思。但是小说写了许多无意义背景,叔叔、姑姑、教士死后的客厅、街市孩子的玩闹、莫塞太太、售货女郎。大量的环境与少年爱大女孩没关系。那么看似写单恋,实际呢,各方环境都连接着情绪,都是成长的烦恼,个人孤独感慢慢地成熟。他向往少女,向往集市,日常平庸的日子里她想的什么不知道,而少年有一种情调和内心憧憬。但到了集市浪漫破灭了。宗教的兑钱人,女人的调侃,我在自我的影子中明白了。我仅是一种自我欺骗。小说是少年的自我醒悟,那么含义是很深沉的,这便有意思了。我们如果不精心体察是很难看到作家深刻的用意的。
第五,用人物语言来构成人物形象。人物语言是人物形象生动活泼,揭示行为动机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传统小说中有许多经典的对话小说。瑞士作家弗里施的《蓝胡子》便是一个对话小说。小说中有审讯笔录、回忆、自我独白,很多对话是我拟想的构成,幻觉与猜测。人物在死死地寻找自我,揭示原因,但最终自我过程无法完成(自己无法明白自己的价格是否完整)。这是一个很长的对话小说。我另举一个经典的例子,海明威的《杀人者》,在亨利的馆里来了两个人站在柜台前。柜台乔治问他们要什么?阿尔和另一个都不想吃什么。天暗下来有了灯光。尼克和乔治谈话。第一个人要吃的东西,现在没上,乔治说等六点正餐吃吧,现在五点。第二个人说现在5:20分,快了20分,第一个人说倒霉的钟,你们说有什么可吃。乔治说,夹肉面包。各种牛排、火腿、蛋都可以。他们要正餐。有些找碴儿。
阿尔戴顶礼帽,单排扣,黑大衣,脸白,嘴唇紧,围白丝巾,手套。我吃火腿蛋。另一个说我吃咸肉蛋。他和阿尔身材不同,但穿得像双生子,两个大衣很紧,胳膊支在柜台上。有什么可喝?阿尔问,乔治说,白啤酒,姜汁啤酒。阿尔反复问一次,乔治答。这个城市很热,另一个人说,这叫热点。阿尔问,你晚上来这里干什么?另一个人说,他们来这儿吃正餐,都来这儿大吃大喝。对。乔治回话,这时阿尔和乔治对话,你挺机灵。不,你是个傻瓜。你叫什么?尼克·亚当斯。又一个机灵的小伙子。另一个人叫迈克斯,这个城市尽是机灵人。这时乔治把两盘肉送上来。两个人分着吃,不让店里人看他们吃,再继续说机灵的小伙子。迈克斯让尼克到柜台后走走,阿尔说,你最好走走,维在厨房里。黑人。乔治作答。让黑人来一下。你知道这时在什么地方?阿尔说,让那个黑人来一下。乔治开门,山姆。你来一下。阿尔让站在那儿,山姆穿着围裙站在那儿。阿尔从柜台离开,黑人和机灵小伙子到后面厨房去。于是矮个儿和尼克,山姆进入后面房里。门关上了。迈克斯和乔治对坐但不看他,望着墙上镜子说,亨利的酒吧变成便餐馆。喂,机灵小伙子为什么不说话?你们干什么?阿尔声音从厨房里,你告诉他干什么。几个人反复递话,要干什么?迈克斯看着镜子,我们要去杀一个瑞典人。你知道奥勒·安德生是一个高大的瑞典人。他每晚都来这儿吃饭。然后他们说看电影。你们为什么杀安德生?乔治不解,他没机会对咱们怎样,他只会见到我们一次,阿尔从厨房说。我们替一个朋友杀他,受人之托。阿尔和迈克斯互相说,不准说了,修道院是真正的。
乔治看钟,六点一刻,大门开着,一个电车司机进来了。乔治有饭吃吗?山姆出门了,大约半小时后才行。我在街另一头。这时六点二十分。迈克斯说机灵,阿尔说我会用枪打死他。到了六点五十分时乔治说,他不会来了。餐馆还有两个人,乔治到厨房阿尔歪着礼帽,一支锯短的枪。尼克和厨子背对背捆在一起。乔治给那个人面包,那人付钱走了。
乔治说,你们朋友安德生不来了。时间已七点钟了。迈克斯与阿尔重复,再等5分钟。他们商量将黑人和店里的人怎么办。没什么。他们只不过让我们开开心罢了。他俩走了。乔治看着窗外,那两个人像杂耍的。乔治到厨房把尼克和山姆放了。他俩不解,为什么杀安德生。乔治让尼克去安德生那里看看。三个人讨论去不去。尼克说我去趟赫思奇公寓。尼克顺着弧光走,拐弯小街第三幢房子便是,尼克上石阶按门铃,一个女人开门。女人领他找安德生。他是一个重量级拳王,懒洋洋地在床上躺了一天,尼克告诉他刺客事件,他没事儿一样。尼克下楼女人和他对话,安德生很和气,他待了一天应该走走。女人贝尔太太替赫思奇太太管房子。尼克回来把情况告诉了乔治和山姆。安德生也许卷进赌博斗殴的事儿。尼克和乔治议论这件事。尼克不解,他面对谋杀还在屋里躺着,他们为什么杀人?真糟糕,我还是离开这个市镇。乔治说,你走吧,想那么多,你不如想一点别的事儿呢。
这个小说分一长景,三个短景。纯客观的显示。第一场景,歹头手套,眼睛看镜子,把尼克、山姆捆起来。但含蓄,用毛巾塞住嘴。打逗。第二个场景,换了一种手法,第三个场景,拳击王的静态,第四个场景,返回到店里的讨论。长景是两个歹头在亨利餐馆等安德生。三个短景:一是报信,二是见拳王,三是对结果的讨论。小说写的表层东西非常明白、客观,但深藏在其间的东西就得思考一下了。如何深入,我们进一步分析人物关系。看每一个人的性格。尼克胆怯、懦弱。山姆怕事,觉得冤枉。乔治冷静面对。安德生一种是他早知此事因而一天没下楼,另一种是他听了压根就没把这当一回事。这几个人物都是通过简洁的对话显示出他们的性格。对人物除了安德生和两个杀手有几句简单的描写,店内几个人均没描写。这个小说技巧很足,第一个场景把所有故事说完。后面三个短景不过是补充,余波。和杀人者无关。仅仅只是针对杀人者的态度。如果是长景小说写完了,那仅仅只是一个杀人未遂的过程。主题意图呢?这个小说显然不是写杀人,实际写的是没有杀人但却是杀的效果。这使小说由歹徒和安德生那儿落到尼克和乔治身上。乔治一直巧妙和歹徒周旋,他同意通知安德生,结局他认为最好别去想这件事,常发生这种事我们只能和环境妥协。尼克主动去赫思奇公寓见了拳王。这个铺垫很有意思,他明知被杀害为什么还在屋里等待。等待杀害,等待平庸,生活难道就是一场等待谋杀吗?尼克忍不住,他要离开市镇。这个小说的发现在尼克。歹徒以游戏态度做杀人勾当,无论多么重大都是插科打诨的生活,杀人儿戏一般。安德生对待杀他一事是可以采取措施的竟无动于衷。也是如儿戏一般。生活失去了判断标准,无论重大与微小,犯罪与友爱。
第六,运用精神分析去创造人物。我把这种涉及心理精神的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心灵辩证法的心理描写,这里传统的,例如莎士比亚采用内心独白。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双重人格的揭示。托尔斯泰便是用心理辩证法。别具一格的还有迦尔洵的《意外事件》,安德列耶夫的《思想》。这种方法进入人物内心常使用导入词,人物有完整行为过程,事件发展,人物关系,简单说,人物在时空上有一个框架。是作家进入内心展示心理矛盾状态。二类是意识流方法。最早的文本是法国杜雅尔丹1887年的《被砍倒的月桂树》,但不成熟。最重要的是施尼茨勒的1900年《古斯特少尉》,小说写少尉一夜的意识闪烁,他名誉受辱决心以自杀挽救荣誉,没想到清晨污辱他的面包师中风死去,他心里的压抑宣泄平衡了。意识流小说经典相对集中,1913年的《追忆逝去的时间》;1916年的《青年艺术家画家》;1919年的《墙上斑点》;1922年的《尤利西斯》;1923年的《埃尔泽小姐》。这两类均是内心精神的冲突,前者是导入人物内心帮助分析。后者是直接进入内心,没有任何评论与解释。意识流复杂多变,它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环境反射方式。在一定的背景压抑产生的痛苦的精神反应,是自由联想的。
2.意识深部沉积方式。通过昏迷、梦境、沉醉以及受到心理创伤涌现出来的。
3.喷发扩展方式。精神与情感结合,节奏快捷,联想幅度大,时空大跳跃,意象高密度重叠。
4.凝聚集结的方式。精神集于一个意象,或某物一个点,反复滚动式想象。这一艺术方法我将在《先锋小说技巧讲堂》一书中详细论述举例。
第七,人物缺席法往往使人物形象异常深刻鲜明。在小说中核心人物一般是在场的。但也有作家集中写的人物不在场。这有如下几种情况:
1.一种是绝对不在场。《死者》中死者是一个会唱歌的十七岁男孩儿。他死了,不出场,但他影响整个小说的故事、人物与结局。
2.一种人物是部分的在场。例如麦卡勒斯的《侨民》费里斯从巴黎回佐治亚故乡参加父亲葬礼,过去旧人多已死去,活着的已物是人非,他有人生无常的恐惧。他有八年没见到优雅美丽的前妻了。回巴黎飞机明天上午才走,他给贝利(伊丽莎白的新丈夫)约前妻。他充分准备,他晚上见前妻,去东15街,想象她丈夫,开门却是一个彬彬有礼的男孩,叫比利。然后见红发贝利,体态笨重。他记忆前妻浴后美丽的身体。费里斯和贝利及孩子闲谈。很久了,伊丽莎白抱着女孩出来了,依然很美(大约小说在三千多字以后前妻才出场)。费里斯这时觉得是一个旁观者闯入了一个温馨的四口之家。他觉出了孤单。他们说父亲去世,小比利这才知道妈妈和这个客人结过婚,前妻要求他演奏昔日钢琴。音乐记忆。晚饭他在一家人中,他有点醉了。谈话中他撒了谎,说自己和珍妮结婚。实际珍妮和一个白俄还没离婚。他谎说带珍妮小男孩上公园。这时女仆上生日餐,吹蜡烛,原来今天是他38岁生日,自己忘了。晚饭后全家送他离开,夜景的街市,他更加孤单。第二天他离开纽约。半夜回到巴黎,一路上他想着前妻。
珍妮在一家夜总会唱歌,小孩瓦伦丁为他开了门,小子画画,他希望带孩子去退列里公园,去骑马,去木偶剧场。瓦伦丁说剧场关门了。孩子偎在他怀里,他有一种内疚,抱紧了孩子。他有恐惧,死亡,岁月已经荒芜了。他的爱情多变,激情能控制时间的脉搏。伊丽莎白迟迟缺席(街上幻觉地闪现),前妻为了他做生日。飞回巴黎的失落,再想前妻是一个旧梦。因此前妻是半缺席,珍妮是完全缺席的,她没登场,他和珍妮会怎样呢,前妻的缺席作用是在于忆旧,一种不可追回的东西,她的美好并未流逝,分别之后又有生日宴会,这种不可寻回来的东西,是一个美好的代名词。珍妮的缺席是他将来该怎么做的问题,这种力量是心理的,是情感与精神的。如果仅是物质的那力量便小多了。
3.一种象征性缺席,某人某物的连带想象。例如老房子、老树、物与人均成为一种残缺。或者自己在想象中的某人,过去美好的,后来完全变成另外的样子。体现的是一种情感的失落,心理的失落。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杨二嫂、祥林嫂。爱米丽和僵尸睡了几十年。这种缺失比前两种缺失不同,象征物是一种符号,实际上是一种意义缺失。人类生活中有某些理念与信仰是不能缺失的,这种缺失的心理真空,意义毁灭,对人类可以说是难以弥补的损失。缺席的人物正好是我们极力挽回和拯救的。
第八,封闭式人物塑造法。许多小说写人物一方面是他的行为方式诡异,你无法知道行动具有何种意义。另一方面是一点也不泄漏人物的精神状态,人物是冷漠的,毫无反应的,人物看似机械的,具有装饰性效果,但人物心理和精神空间一定有一个重大秘密。吉·罗萨的《第三河岸》中的父亲正派老实,自小到大都有个好品质,可靠。家里全由母亲做主,抚养我们长大也主要是母亲。有一天父亲居然订购了一口大木船。母亲和我一家不清楚父亲干什么,当渔夫?交货那天父亲脸没任何表情,和家人告别,单让我陪他一直到河边,他跳上船渐渐远去。父亲再没回来,没远去,一直在河上漂泊。人们议论,这是件前所未有的事,亲戚乡邻都没办法,母亲从此郁郁寡欢。所有人都以为父亲疯了,极少人猜测父亲可能负有某种使命。父亲一个人漂在船上,人们以为吃完藏着的东西便回家。实际我秘密地给父亲送吃的,有时我在河边找他一小时,他在船上像雕塑。母亲也悄悄支持我送食品。家里只好请舅舅来打理牧场的生意,而且请了老师给我们讲课。母亲请巫师作法招回父亲灵魂,没用,然后又请带枪士兵吓唬逼父亲回家,父亲仍一个人在水泽之中。我无法忘记父亲,他怎么活,他一定有一个神秘的目的,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斋戒,吃得极少,慢慢地划船,漂泊,不知是何用意。姐姐出嫁了,没有张罗,大家忘不了父亲,他在河中永远没上过岸(河心便是岸)。别人说我长得越来越像父亲,可父亲在河上像一个野人,我思念尊重一如既往,我犯什么罪,如此受到惩罚,凡我做好事都会说是父亲教我做的。姐姐生了孩子坚持让父亲看外甥。姐夫打伞,姐姐穿着婚纱,把小宝贝举得高高喊父亲。父亲没出现全家人都哭了。姐姐搬走了,很远,哥哥去城里谋生,母亲年迈,被姐姐接去,家里只留下我一个人,我为了父亲而没走。时代惯常前行,变化很大我知道了孤独,绝望的父亲需要我,我四处打听父亲为什么这样做,只有造船人知道,可造船人死了,除了父亲没第二个人知道他的真实意图。河水常流常新,我得了风湿病开始衰老了,父亲在水里始终一人,为什么?父亲一天不回我一天不安宁。我有罪,可我错在哪里?我决定去河边寻找父亲,挥手喊着,我终于看到他划的小船出现了。父亲没动没理睬,我说,你回来,我愿继承您的事业。我接你来了。他听到了,划小船来,突然站起来,伸双臂接受我的请求。我震动了,慌了手脚,许多年来,他第一次接受了请求,我震动了,我一边跑一边求上帝原谅。我觉得父亲不属于这个世界了。极端恐惧,我大病一场,此后再没看到父亲和听到他的消息。我精神极度危机。我在绝望中等待死神。我要离开这片沙滩,把自己装入小巧玲珑船,任水把我带到天涯海角。河水常新,流水永恒。
这个小说中的父亲是全封闭的,我们从行文推测,1.父亲是个好人。2.父亲在船上漂泊一定出于某种目的。3.父亲欢迎儿子继承他的事业。最后父亲在河上不见了。这里的河意象:1.常新永恒。2.孤独漂泊。3.无法抵达终极。4.绝不回头,归于现实。这个小说让许许多多的人一头雾水,不知为什么。如果从宗教的说法,他在船上静修,与河一同进入永恒,倒是很好理解的,但这是作家的本意吗?《第三河岸》不是。是一本故事集,这仅是其中一篇,作者经历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屠夫去车站送别收容在精神病院的女儿。同时也送别了母亲,这个时刻三个人精神反常,居然唱起歌,村民也都融入中间,歌声在回荡。而父亲正是这样离开一切亲人,永别总比带着苦难的枷锁生活更容易。第三河岸是人类自身选择的去处:死亡、疯狂、忍受、超脱,这是作者长篇《广阔的腹地》同样反映的主题,内心有只无形的手,指引你去行走,找到自己内心形象,依靠自我路标指引你。这实际合乎东方人关于自由的理解。在二难选择中,我超出生活逻辑选择,我自由了。儿子找父亲,寻父,实际也在寻自己。最终他本已找到父亲,也就说找到了自我,他害怕,所以失去了机会。内心的路选择了是不能退的。封闭式写法重要的是不能透露人物内心,类如追寻一个秘密一样。和缺席式写法一样,它需要高超的写作技术。这两个写法特别需要控制。所有细节不泄露,但又有很深的暗示,让读者窥探的孔道。全封闭写法在传统小说中有陡转的方法揭示真相。在现代小说中并不在情节上全封闭,故事照样讲,但人物形象用了许多干扰方法,既无意义行为和语言,使你找不到准确最终含义。叙事是纯客观的,人物是冷漠的,没有血肉情感的反应,使你觉得这个人物是无意义存在。而总体上这个人物是有象征意义的。
第九,细节塑造人物(此方法见“细节写作”一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