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足太阳膀胱经:治疗肝胆、胃、眼、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

足太阳膀胱经:治疗肝胆、胃、眼、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治:肝胆疾病,胃病,眼病,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

足太阳膀胱经:治疗肝胆、胃、眼、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

1.攒竹
定位: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
简单取穴:正坐仰靠或仰卧,眉头边缘,入眉毛约0.1寸。
作用:祛风明目。
主治:头痛,流泪,目赤肿痛,角膜翳,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青光眼,眼睑痉挛,面神经炎。

2.大杼(八会穴—骨会)
定位: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简单取穴:俯卧,第1胸椎棘突下,陶道穴旁开1.5寸。
作用:祛风解表,疏调筋骨。
主治:头痛,项强,鼻塞,发热,咽喉肿痛,颈项强痛,肩背痛。

3. 风门
定位: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简单取穴:俯卧,第2胸椎棘突下间,旁开1.5寸。
作用:祛风解表,清热宣肺。
主治:头痛项强,感冒,咳嗽,哮喘,胸背疼痛,荨麻疹
3.风门

4.肺俞(肺的背俞穴)
定位: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简单取穴:俯卧,第3胸椎棘突下间,身柱穴旁开1.5寸。
作用:清热宣肺,止咳平喘。
主治: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结核,胸膜炎,感冒,荨麻疹,肩背痛。

5.心俞(心的背俞穴)
定位: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简单取穴:俯卧,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宁心安神,宽胸降气。
主治:心痛,心悸,心律不齐,神经衰弱癔症,癫,精神病,咳嗽,哮喘,胸背痛。

6.膈俞(八会穴—血会)
定位: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简单取穴:俯卧,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和胃降逆,宽胸理血。
主治: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瘀血,贫血食欲不振,胃脘胀痛,呃逆,呕吐,咳嗽,哮喘,潮热,盗汗

7.肝俞(肝的背俞穴)
定位: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简单取穴:俯卧,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清泄肝胆,养血明目。
主治:肝胆疾病,胃病,眼病,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

8.胆俞(胆的背俞穴)
定位: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简单取穴:俯卧,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清泄肝胆,理气解郁。
主治:肝胆疾病,胃痛,呕吐,胸胁痛。

9.脾俞(脾的背俞穴)
定位: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简单取穴:俯卧,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健脾利湿,益气统血。
主治:胃炎,消化不良,胃十二指肠溃疡,肝炎肠炎痢疾,慢性出血性疾病,功能性子宫出血,水肿,荨麻疹。

10.胃俞(胃的背俞穴)
定位: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简单取穴:俯卧,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滋养胃阴,健脾助运。
主治:胃痛,腹胀,呕吐,消化不良,胃下垂,胸胁痛。

11.肾俞(肾的背俞穴)
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简单取穴:俯卧,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补肾壮腰。
主治:遗精,阳痿,早泄,遗尿,月经不调,痛经,慢性盆腔炎,肾炎水肿,腰膝酸软,头昏目眩,耳鸣,耳聋,诸虚百损。

12.大肠俞(大肠的背俞穴)
定位: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简单取穴:俯卧,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调理大肠,通络止痛。
主治:腹胀,肠鸣,腹痛,腹泻,便秘,痢疾,腰痛,下肢痿痹。(www.xing528.com)

13.上髎
定位:当髂后上棘内上方,适对第1骶后孔。简单取穴:俯卧,第1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与督脉最短连线的中点
作用:壮腰补肾,清热利湿。
主治:遗精,阳痿,月经不调,附件炎,子宫脱垂,阴痒,下腰痛,坐骨神经痛,痔疮。

14.次髎
定位:当髂后上棘内上方,适对第2骶后孔。
简单取穴:俯卧,第2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与督脉最短连线的中点。
作用:理气调经
主治:遗精,阳痿,月经不调,附件炎,子宫脱垂,阴痒,下腰痛,坐骨神经痛,痔疮。

15.委中(合穴 下合穴)
定位:腘横纹中央。
简单取穴:俯卧,腘窝横纹中点。
作用:壮腰强膝,舒筋清热。
主治:腰背痛,坐骨神经痛,膝关节肿痛,腹痛,吐泻。

16.膏肓
定位: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简单取穴:俯卧,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清肺养阴,益气补虚。
主治:肺结核,胸膜炎,咳嗽,哮喘,噎膈,神经衰弱,久病体虚,顽症痼疾。

17.志室
定位: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简单取穴:俯卧,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补肾益精,清利下焦。
主治:阳痿,遗精,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小便不利,水肿,腰背痛。

18.秩边
定位: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简单取穴:俯卧,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作用:清利下焦,通经活络。
主治:腰骶痛,二便不利,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瘫痪,痔疮。

19.承山
定位: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简单取穴:俯卧,下肢伸直,足跗绷直,腓肠肌出现人字纹,“人”字尖端即是。
作用:和肠疗痔,舒经活络。
主治:腰背痛,小腿痛,腓肠肌痉挛,下肢麻木、瘫痪,脱肛,痔疮。

20.昆仑(经穴)
定位: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简单取穴:正坐垂足或俯卧,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的中点。
作用:疏风通络,安神止痛。
主治:头痛,眩晕,项强,腰背痛,坐骨神经痛,足跟痛,下肢瘫痪,鼻衄,癫,疟疾难产

21.申脉(八脉交会穴—通阳跷)
定位: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简单取穴:正坐垂足或仰卧,外踝直下0.5寸,前后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软骨,其穴居中。
作用:舒筋活络,安神定志。
主治:头痛,眩晕,癔症,癫,精神病,腰腿痛,踝关节痛。

22.至阴(井穴)
定位: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简单取穴:正坐垂足或仰卧,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
作用:通鼻明目,补肾转胎。
主治:胎位不正,难产,胎衣不下,头痛,眩晕,目痛,鼻塞,遗精,尿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