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创意:快乐之时-文化创意十五讲

文化创意:快乐之时-文化创意十五讲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创意往往是一个充满紧张、期待、焦虑和快乐的过程。实际上很多文化创意最后都转变成了文化产业的前奏和前提。快心让文化创意充满乐趣,在创意期望——创意活动——创意满足——新的创意期望这样一个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推动不断的创意活动。文化创意很大程度上是心灵的活动,即思想。

文化创意:快乐之时-文化创意十五讲

四、文化创意:那一刻快心

快心就是能从发现、发明中获得一种快感,体验到心灵的自由。发现、发明本身是人的主体力量的体现,是智慧的结晶,是紧张后的放松,是超越后的自由。满足于已有的东西、满足于现状,固然让人自适、安逸,但这种满足却体现不了个人的生命活力,实现不了个人的主体力量。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一种迟钝、麻木、丧失活力的表现。其实,发现、发明的快意我们是经常体验到的。比如,张潮在《幽梦影》中说:“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丘壑深邃;画上者,妙在笔墨淋漓;梦中者,妙在景象变幻;胸中者,妙在位置自如。”能发现其“妙”,就能获得审美的快感。吴冠中先生对于自己创作完成后的心态有很生动的袒露:“当完成了满意的作品,当自己第一感觉肯定是佳作时,便不敢再继续看下去,唯恐又反悔、否定,在这种犹豫的心态中,又将令我食无味,睡不稳。为暂求一段安宁的日子,等过几天突然再看此画,当会做出更客观的评价。因之,其间我如进画室,便斜着走或退着走,掩目不看新作,我怕,怕见这新崽,母亲原来如此胆怯!作品终于被自己及朋友们肯定了才放心,于是享受到莫大的欣慰。”[28]其实,吴冠中先生太看重别人的评价,因而他的创作是极为认真、复杂、沉重的。如果他没有那种忐忑不安而只有完成作品后的快意,其创作恐怕要轻松得多。

文化创意往往是一个充满紧张、期待、焦虑和快乐的过程。其中紧张、期待、焦虑与快乐是交织纠缠在一起的,两种类型的体验甚至是相互转化、相互增强的。在这个过程中,快感是推动创意、实现创意的重要力量。创意者不仅要“及时行乐”,而且要注意对负面情感的淡化和对积极情感的强化。汤普森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走出困境简单易行、充满乐趣。把摆脱困境当成是走弯路欣赏风景,而不是拖延时间。”[29]成功给人快乐,成功增强人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动力,而对未来成功的想象也能增强人们的信心和动力。我们对各种困难的克服往往和对成功的遥想有关。李欣频甚至“预支”快乐:“以我为例,每当要开始写一本书之前,我就已经把自己安置在书已经完成的状态:感觉刚拿到自己新书的喜悦,感觉到这本书的厚度、封面质感,感觉新书发布会后的轻松喜悦……写广告文案也是,我在与客户开完第一次会议后,就已经看到整个广告成形的样貌,看到人们接触到这些广告的神情……虽然当时还没有开始写。”[30]快乐不仅来自创意的结果,也来自创意的过程。实际上很多文化创意最后都转变成了文化产业的前奏和前提。像李欣频那样,想到创意可能带来的成功,那种喜悦让她能够克服各种困难,促使她积极开展创意活动。快心让文化创意充满乐趣,在创意期望——创意活动——创意满足——新的创意期望这样一个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推动不断的创意活动。

文化创意很大程度上是心灵的活动,即思想。虽然文化创意和实际的结果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但要有实际的结果,还得首先有“想法”,即有思想的结果。人们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心有多远,就能走多远”,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因为思想往往影响乃至决定着人们的行动。灵心、闲心、信心、快心等是促使人们产生创意或“想法”的心理因素或自身条件,而它们也是可以通过修养、练习或调节而产生的。“你不但要严格要求自己,还要善待自己。一味地指责和漫无原则地自夸都对你无益。”[31]这种对自己的“善待”,有利于自己灵心、闲心、信心、快心的培养。

(本讲撰写:王文革

【注释】

[1]王健:《创新启示录:超越性思维》,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22页。

[2]曾国平编著:《让思维再创新》,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6页。

[3]赖声川:《赖声川的创意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73页。

[4]同上,第174页。

[5]同上,第166页。

[6]《曹禺告诉女儿李如茹:万不能失却童心》,《辽宁日报》2011年6月23日。

[7]〔美〕多萝西娅·布兰德:《成为作家》,刁克利译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7—18页。

[8]同上,第86页。

[9]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2页。

[10]蒋勋:《美是看不见的竞争力》,《新华文摘》2012年第3期。

[11]《于丹称出新书压力大:“闲情”能助中国文化进步》,《北京晨报》2011年10月18日。

[12]〔美〕奇科·汤普森:《真是一个好创意! 创造卓越创意的思维方法》,黎涓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25页。

[13]同上,第26页。(www.xing528.com)

[14]赖声川:《赖声川的创意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80页。

[15]同上,第281页。

[16]同上,第285页。

[17]朱德庸:《慢是一个心态 贫穷富裕都会毁坏我们》,《国际先驱导报》2011年7月9日。

[18]赖声川:《赖声川的创意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56—257页。

[19]〔美〕奇科·汤普森:《真是一个好创意! 创造卓越创意的思维方法》,黎涓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11页。

[20]〔美〕杰弗里·扬、威廉·西蒙:《活着就为改变世界史蒂夫·乔布斯传》,蒋永军译,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第70页。

[21]乐艳娜:《乔布斯的忠告》,《环球》2011年第20期。

[22]〔美〕杰弗里·扬、威廉·西蒙:《活着就为改变世界:史蒂夫·乔布斯传》,蒋永军译,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第71页。

[23]同上,第79页。

[24]〔美〕奇科·汤普森:《真是一个好创意! 创造卓越创意的思维方法》,黎涓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55页。

[25]李欣频:《十四堂人生创意课Ⅱ》,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版,第48页。

[26]杨雁斌编著:《思维创新法》,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2—93页。

[27]李欣频:《十四堂人生创意课Ⅱ》,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版,第65页。

[28]吴冠中:《美丑缘》,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142页。

[29]〔美〕奇科·汤普森:《真是一个好创意! 创造卓越创意的思维方法》,黎涓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导言。

[30]李欣频:《十四堂人生创意课Ⅱ》,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版,第83页。

[31]〔美〕多萝西娅·布兰德:《成为作家》,刁克利译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6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