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的理论体系可以分为宏观理论、微观理论和哲学理论三部分。那些有意包涵远程教育领域的所有活动的理论学说,可以说是远程教育的宏观理论;而另一些集中论述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的理论学说,可以被看作是远程教育的微观理论。最后,对远程教育的合理性及其本质属性进行论证的当属哲学理论。
远程教育自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和一种新型的教育文化现象,它以社会学、人类学为基础,以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考察远程开放教育系统与传统学校教育系统、教育系统与其他社会子系统(如经济、政治等)的关系为研究的基础内容。因此,远程教育理论研究范式明显地受到教育学、人类学、社会学和哲学等基础学科理论的影响。相对于传统学校教育而言,远程教育具有更鲜明的社会化特点,在我国,学生选择远程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学历与社会交往的资本。远程学习与教学是远程教育研究的核心内容,学习与教学理论的发展会对远程教育理论研究范式的演变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以学习与教学理论为基础建构远程教育的微观理论是远程教育微观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此外,远程教育强调教育的开放性、动态性与学生中心,这也深刻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哲学理念,而远程教育追求效益、规模的一面又体现了其实用主义、工业化的哲学思想,以各种哲学理论为基础,全面分析远程教育存在的合理性及其本质属性,则成为建构远程教育哲学理论的基本方式。
(一)学习与教学理论
在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很多就体现了深刻的学习理论,一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便深刻反映了学习、思考与理解的相互关系。在西方,早期的系统学习理论主要有柏拉图的理性主义学习理论和其弟子亚里斯多德的经验主义学习理论,他们分别强调逻辑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和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在中世纪,学习是作为哲学和神学的领域而被研究的。直到19世纪末,学习开始被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加以研究,并由此出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把学习认定为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从而消除了为行为训练与意在产生理解的教学之间的差异。因此,早期的远程教育,如函授教育等在一定程度上就受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
从20世纪60年代起,伴随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以计算机信息处理与加工模式为基础,开始注重学习中结构或图式的重要作用,并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通过对知识和信息的处理与加工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看出,远程教育中计算机辅助教育课件,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在上世纪80年代末,伴随人们对杜威、皮亚杰等教育思想的重新认识和理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开始兴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划分为激进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论、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知观和控制系统论等六种范式。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法而获得的。”对于网络远程教育网站的设计和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关于情境认知和情境学习以及情境化人工智能研究的热潮开始在认知科学领域出现。据此产生了挑战认知信息加工观点的情境认知学习理论,这一新兴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过程中学习环境的作用,突出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对其学习的作用。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对于远程教育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从而也成为远程教育理论研究的重点课题和指导远程教育实践的基础理论。按照这一理论,教师、学习资源和各种技术方式都是组成和策划学习者中心型学习环境的主要因素,远程教学过程就是基于所创建的学习环境为促进学习而进行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远程学习过程就是学生获取和理解知识并基于一定的社会文化情境建构意义的活动。
上述四种不同的学习理论的观点虽然不尽相同,但却从不同角度对有关学习、知识、认知与思维等基本概念及其关系的多种理解和阐述,它们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远程教育的理论研究范式的发展演变很大程度上受到学习理论发展的影响,而远程教育的实践也为学习理论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实验环境与技术手段,两者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www.xing528.com)
(二)人类学、社会学与系统科学
教育的主体文化是一个教育系统中的惯常行为模式,这一模式的内容主要是关于人们如何教与学,体现在人们的教育思想、教学实践活动过程和学习材料内容中。教育文化是对一定的社会文化的反映,是社会文化大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但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远程教育又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也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文化现象。近些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远程教育正慢慢发展成为一种强势教育文化。
在所有社会系统中,教育具有动态的开放性和持续的发展性。在整个社会外部因素的作用下,教育不断地演变和发展。目前,人类正向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迈进,新兴的信息技术使得人们的社会活动日益复杂,知识更新迅速,这就促使人们终生不断地获得自身职业发展。随着着外部社会系统的急剧变化,教育系统内部也要求自身不断的更新和改革,以适应社会急剧变化的挑战。正是受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和适应教育系统自身的发展,远程教育才应运而生。
作为一种人类的基本社会活动,教育自身的发展具有不同于自然科学的一些特征。比如教育的主要对象——人是主观的、具有情感的,所以也最具不确定性,受这一特点的影响,远程教育中的专业设置、课程的选择等也都具有不确定性。
故而,作为远程教育的宏观理论研究,也应当以人类学、社会学为基础,以系统科学的方法和理论为导向,深入考察分析远程教育与教育的关系、远程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远程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从而探究远程教育与其所处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
(三)哲学
根据远程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规律,可以得知其哲学理论重点研究远程教育的本质属性、远程教育存在的合理性问题,同时以抽象的思维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者仅做一些形而上的思考。部分学者认为,远程教育的实质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时空分离。但这种观点不够抽象,仅仅是作为现象的描述,因此不能认定其是一种抽象的哲学理论。而要建构远程教育的哲学理论,必须以深层的哲学理论为基础,深刻理解和掌握哲学的高度抽象性,从众多的哲学流派中选取与远程教育相关的理论,运用严密的思考与逻辑推理,最终总结出远程教育的最本质属性。
在回答远程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什么的问题之前,我们还需要分析的问题有教育是什么?学习是什么?此外,远程教育的哲学理论应具有如下特征:永恒性、矛盾性、动态平衡性、无限发展性。所以,远程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为解决学习的相关问题,而创造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现实的教育技术与感性的教育理想之间反复颠覆并求得平衡的动态产物。作为人类学习的一种方式,远程教育一经诞生便会与人类不断演进,共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