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是多民族的地区-民族史学概论(增订本)

中国是多民族的地区-民族史学概论(增订本)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夏族逐步发展为我国人数最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民族,居于它四方的民族称为“四夷”,即东夷、北狄、西戎、南蛮。四方民族有着众多的族称,虽然可能有些是同一民族因不同时期而有不同的族称,但总体反映却是其内部民族的复杂性和多种民族状态。我国少数民族也有很大发展,并出现了许多新的族称和族体。这是以乌蛮、白蛮为主建立的,统治了云南地区以及与其毗邻的各族。

中国是多民族的地区-民族史学概论(增订本)

一、中国是多民族的地区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旧石器时代,人们以较小的血缘群体活动着,还谈不上什么民族。新石器时代文化是在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基础上直接发展来的,它的各发展阶段的遗址,遍布全国各地,并形成了几个较大的中心或体系。在氏族部落的基础上,已存在比部落更大的群体或部落集团。这些人们群体和集团,为发展民族准备着条件和基础,并不同程度地具有了某些民族的特征或成分。在我国领域内,最早从原始时代发展为文明时代,从氏族部落状态发展为国家状态的是夏族或称华夏,其标志就是夏朝的建立和存在。夏族逐步发展为我国人数最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民族,居于它四方的民族称为“四夷”,即东夷、北狄、西戎、南蛮。在夏商周时期,我国存在着夏(或华夏,或以地区概称“中国”)、夷、狄、戎、蛮五大民族集团。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已有了夷、狄、戎、蛮等字样。周朝时,对五大民族集团的记载就更加明确了。《礼记·王制》云:“中国蛮夷戎狄皆有安居。”这里的“中国”指夏族或华夏族,因他们自认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在“中国”蛮夷戎狄五大民族集团中,夏族或华夏族虽然还存在着“分封制”,政治上不完全统一,至春秋时期常称之为“诸夏”或“诸华”,但基本上是一个共同体,即一个民族。经过夏商时期的发展,夏族到了周代,已发展为我国人数最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民族。在夏族四方的蛮夷戎狄四大民族集团,内部则比较复杂,各民族集团内部虽然在形成着较强大的民族,却都不是单一民族。四方民族有着众多的族称,虽然可能有些是同一民族因不同时期而有不同的族称,但总体反映却是其内部民族的复杂性和多种民族状态。夷蛮戎狄四大民族集团的社会发展,与“中国”华夏相比,一般都较落后。有的虽然已进入阶级社会,但相当部分的族体则仍处于原始社会的阶段。

秦汉南北朝时期,我国各族在先秦五大民族集团的基础上有了很大发展和演变。先秦时期所称的夏或华夏族,这时逐渐改称汉族。这一改称,当然是由于汉朝的建立和两汉400多年的存在所发生的巨大作用与影响引起和造成的,但也经历了自汉朝至隋唐的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夏或华夏改称汉族,并不是这一共同体的本质变化,更不是新民族的产生或形成,只是族称的改变,但却显示和反映了它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种发展,不仅表现在居住区域的扩大,人口的增加,社会制度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还表现在其内在联系的加强和各种民族特征的更加稳固和明显化。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字”和汉承秦制,反映了这一族体地方差异性的缩小,民族共同性的加强和发展。在这一时期,我国少数民族也在先秦“四方”或“四夷”民族集团的基础上有很大发展。这既表现在他们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表现在各民族集团中都出现了比较单一的民族,有些还建立了强大的民族或多民族的国家。在我国北方相继出现和存在着匈奴(又称胡)、丁零、敕勒、高车、柔然;东北方相继出现和存在着东胡、乌桓、鲜卑、夫余、朝鲜、高丽西域出现和存在着36国,后又发展为50多个城邦和行国,其中较大和重要的有居于天山北路的乌孙和居于天山南路的楼兰(后改称鄯善)、焉耆、龟兹、疏勒、于阗、莎车,跨天山南北的有姑师,后发展为车师六国等;西方秦陇以西和青藏高原存在着支系众多的氐羌;南方存在着所谓“百越”,其中较大的有东瓯、闽越(后称东越)、南越、西瓯、骆越;西南黔川滇地区,又有所谓西南夷,其成分甚为复杂,有属氐羌系统者,有属百越系统者,也有属南亚高棉系统者。在这些民族中间,匈奴曾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的帝国,统一了我国北方,也臣服了东北和西域相当部分的民族和城邦、行国。南越也建立了强大的国家,统一了岭南地区。鲜卑、氐羌等族也建立过或大或小、存在时间或长或短的国家。特别是鲜卑建立的北魏北齐、北周,更是长时间主宰了我国淮河秦岭以北,并为隋唐的统一奠定或创造了某些条件。(www.xing528.com)

隋唐与宋辽金时期,我国民族发生了重大变化。汉族通过魏晋南北朝300多年的分裂混战和民族迁徙,融合了许多民族成分,壮大了自己,扩大了居住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我国少数民族也有很大发展,并出现了许多新的族称和族体。例如,北方和西北方有铁勒、突厥、回纥(后改回鹘)、鞑靼、蒙兀(蒙古)和西域城邦;东北方有契丹、奚、靺鞨、室韦、高丽、渤海、女真;西方和西南方有吐谷浑、党项羌、吐蕃、乌蛮、白蛮、濮等等;南方有溪洞、众僚、瑶、苗、僮、黎、仡佬等等。这些族称有的是原来民族名称的改变,表现着同一民族在不同时代的不同称谓;有的代表着新民族的形成;有些则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单一的民族,并有了比较固定的族称。在他们中间,势力较强和对我国影响较大的有突厥、回纥、吐蕃、乌蛮、白蛮、渤海、契丹、女真等族。突厥、回纥曾在我国北方和西北方相继建立了强大的汗国。吐蕃则在我国西藏、青海地区建立了强大的帝国,其最盛时势力扩大到西域、中亚以及占据了唐朝的许多西部州县。建立在今云南地区的南诏、大理,也曾存在了5个多世纪。这是以乌蛮、白蛮为主建立的,统治了云南地区以及与其毗邻的各族。渤海(原靺鞨一部)、契丹、女真各族,在我国东北及华北地区,相继建立了渤海、辽、金等国,曾强盛一时。南方民族未建立过强大的国家,都处于中原王朝的统治之下,但他们也发展为比较固定的和较为强大的族体,如瑶、苗、僮(壮)、黎、仡佬、畲等。

元明清三代从13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初,共经历了640多年。这时汉族又融合许多少数民族成分,更加壮大了,社会发展也逐步转入封建制度的晚期。我国少数民族也有很大发展,这表现在他们社会和经济文化的进步、民族共同体的稳固和大都有了固定的族称或改称今日的族称,也表现在又有一些新的民族的形成。例如,满族虽然源于女真,却是在这一时期加入了蒙古族、汉族等的成分而形成的,回族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佤德语支明确区分和形成了佤、布朗、德昂各族,鄂伦春、鄂温克也从统称的野人或索伦部分离为民族。在这一时期,少数民族中对我国历史发展起的作用较大的有蒙古族、满族和回族等。蒙古族建立了我国空前统一的元朝大帝国,满族建立了实现了我国大统一的清朝和奠定了我国现代的版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