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要想圆融离不开心计,要想成功离不开算计
做人懂得方圆之道, 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圆融做人就会四处碰壁,这不仅影响个人人际关系的和谐,还影响自身事业的发展。如果你想远离这些本不该有的麻烦和挫折,就从现在开始学会圆融做人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人处世,走向成功。
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行得通、转得开、干得好、上得快,就必须学会圆融处世。只要你做到了圆融处世,你就会在复杂的人际环境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进退有据,脱颖而出,累小事而成大事,积小业而立大业。
处世圆一点,成功就近一点
一个人身处于世,如果过于方正,棱角分明,必然会有被碰得头破血流的那一天;一个人如果过于八面玲珑,圆滑透顶,也必然会引来别人的不满。因此,只有做到方外有圆,圆中有方,外圆内方,才算得上是有心计,会算计的聪明人。
“方”虽然是做人之本,但是太“方”了难免会让自己吃不开,所以就是需要有“圆”的包裹。“圆”乃处世之道,无论是在商场、官场,还是交友都离不开“圆”的围绕。只有做到“圆世”,才能无往而不利。
胡雪岩从小没读多什么书,所以对于诗书上标榜的东西他向来没有多大兴趣。一次他的一个朋友调侃他说:“你这个人呀,大字不识一箩筐,活像一个泥鳅,太滑了,谁都抓不住!”胡雪岩一听,哈哈大笑。拍着他的肩膀说道:“仁兄所说极是,我就是对那些书上的东西没兴趣。我自小就在外面混,和各种各样的人打过交道,不滑点,哪能吃得开呀!我要是像孔孟那样混社会,恐怕我早就回家种田了。混社会讲究的是一个‘圆’字。刺太多了,事难办。到头来自己被谁算计了都不知道。”
方正之士常为人所称羡,但是称羡归称羡,对于绝大部分的世俗之人来说却并不喜欢和这样的方正之士打交道。
王有龄是胡雪岩的密友。一次他从湖州任上到省城杭州出差,结果巡抚黄宗汉却塞给了他一件十分塞牙的事:派他去处理新城县的民乱。
王有龄真是头疼极了:带兵围剿吧,怕这些清兵到了地方像土匪一样大肆抢掠,那麻烦可就大了。另外,这些绿营兵养尊处优惯了,一天仗都没打过,要是被派去打仗,谁胜谁负都说不好。一旦大败,自己哪还有有日子过?即使不命丧新城,也会被革职查问。王有龄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先去安抚。但他自己却不肯亲自前往,因为这风险很大,弄不好也要丢命。于是,他便看中了嵇鹤龄。
此时的嵇鹤龄只是个穷困潦倒的候补知县,因为为人耿介、恃才傲物,已经候补几年了,都一直没有被扶正。虽然稽鹤龄老是郁郁不得志,但是他那刚直的性格却让他不屑为王有龄做事。王有龄对此倍感无奈,便跟胡雪岩道出了苦水。虽然说服稽鹤龄对于王有龄来说是件难事,可是在胡雪岩的眼里却只是小事一桩。要说胡雪岩是如何把稽鹤龄拉下水的,当然是他的一套“圆世”之功了。
稽鹤龄到了新城县后,果然妥善地解决了当地的民乱。然而事后论功行赏时,却遇到了麻烦。
早在嵇鹤龄走的时候,王有龄就如释重负地对胡雪岩说:“待鹤龄兄回来,一定要保举他当归安县令。”
说到归安县,这可是王有龄兼管的肥县。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而归安县却一年能给知府带来5万两银子的收入!让嵇鹤龄去当归安县令。这不就从王有龄的钱袋里每年挖走5万两银子吗!胡雪岩觉得,王有龄这一时的慷慨,实际上是以损害他自己的利益为代价;如果成了事实,过些时候,王有龄肯定会后悔,这样他与嵇鹤龄的关系就难以维系。
于是,胡雪岩劝王有龄说:“我看这样不妥。亲疏之间,自己要掌握好分寸。归安县是一等大县,只怕上头不肯。如果碰个钉子,彼此不好。我倒有个想法,海运局的差使,你又兼顾不到,何不保荐鹤龄接替海运呢?”王有龄恍然大悟,“对了!这才是良策。”
在胡雪岩看来,嵇鹤龄和王有龄的关系,无论如何也没有达到不分你我的程度,王有龄的慷慨,也就有些失去分寸。亲疏之间,圆融不够,必然会影响日后的交往。
这样一来,不仅使王有龄免了经常来回奔波湖州与省城的辛劳,而且还杜绝了后患。同时由嵇鹤龄管理海运局,王有龄、胡雪岩经手的几笔海运局垫款、借款,料理起来也会顺利得多,真是一举数得。
地方上一件大案子,或则兵剿,或则河工,或则如漕运由河运改为海运等大事曲张的案子,办妥出奏,照例可以为出力人员请奖,称为“保案”,保有“明保”、“密保”之分,自然是密保值钱。黄抚台给了嵇鹤龄一个明保,胡雪岩一个密保。
胡雪岩闻听此事后,心里也觉得不够公平。他感觉其中一定有鬼,于是经过一番调查,终于弄清了其中原委。原来,黄抚台手下有个文案员,向嵇鹤龄索取两千银子,嵇鹤龄不从,并言说自己没钱,就是有也不去塞这个狗洞。
这种耿介之人,在官场上的确不多了。按照嵇鹤龄的说法,官场中的世态炎凉,他也看厌了,反正世界上决没有饿死人的,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在你浙江混不下去了,我回湖北办我的团练去。
可是胡雪岩却并不这样想。胡雪岩觉得黄抚台就是在明摆着欺压稽鹤龄。好事都做了,哪有吃亏的道理。于是他决定帮嵇鹤龄讨个公道,摆平此事,
以胡雪岩的聪明劲儿,他当然不会去和黄抚台硬碰硬了。那无疑是在拿鸡蛋碰石头,到时候倒霉可不是他一个人的事了。且看胡雪岩是如何做的吧。
他用本号的银票,开了两张,一张两千,一张两百,用个封套封好,上写“菲仪”二字,下面具名是“教愚弟嵇鹤龄。”托人递到文案上的陈老爷。不过一个时辰,便有人送来抚署文案委员陈老爷的一张名片,上面有四个字:“拜领谢谢!”
于是胡雪岩当夜就通知王有龄去见抚台谈这件事。结局的顺利和圆满甚至连胡雪岩也感到喜出望外。第二天便有了准信儿,让嵇鹤龄接管海运局。
胡雪岩的“圆融”之道可见一斑。
圆世能打通关节,自然也能使人转死为活,不怡而怡。皆大欢喜。胡雪岩深谙此道。
一次,胡雪岩押运洋枪,由沪去浙,便遇到了事关旧朋新知以后的出路及彼此间以后关系的事。本来,在上海购买的这批洋枪,需要松江漕帮协助运到浙江地面。
可是当他到了松江后,却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此时松江魏老头子的旧好俞武成已经被太平军给收买了。条件是允许太平军把这批军火截留下来。这个魏老头子也答应到时有所照应。
胡雪岩见此光景,颇为不安,心里也在打算:如果俞武成不是他的“同参弟兄”,事情就好办。若是这批军火,不是落到太平军手里,事情也好办。此刻既是投鼠忌器,又不能轻易松手,搞成了软硬都难着力的局面,连他都觉得一时难有善策。
松江魏老头子决定断了与俞武成的交情,帮助胡雪岩渡过这一难关,阻止俞武成动手。
到了这种毁约反目的关口,虽事出无奈,却也无可挽回了。胡雪岩却“灵光一闪”,要把这一切下去就会拦腰截断的老交情摆平了,抚圆了,继续维系下去,彼此谁也不伤和气。
胡雪岩的如意妙计,便是搬出俞武成九十岁的老娘俞三婆婆,让她硬压俞武成撒手让步。这也是无奈中的一招,若能说动三婆婆出面干预,俞武成就不敢不依。这么一做,也就不至于使魏师爷过于为难。
然而,那俞三婆婆却是个厉害角色。她在胡雪岩面前装聋作哑,不想帮胡雪岩这个忙。
因为如此,胡雪岩越发不敢大意,要言不烦地叙明来意,一方面表示不愿使松江漕帮为难,开脱了老太爷的窘境,一方面又表示不愿请兵护运,怕跟俞武成发生冲突,伤了江湖的义气。
这番话真如俗语所说“绵里针”,表面极软,骨子里大有讲究。俞三婆婆到底老于江湖,熟悉世面,听胡雪岩说到“不愿请兵护运”这句话,暗地里实为吃惊。话里等于指责俞武成抢劫军械,这是比强盗还重的罪名,认起真来,灭门有余。
面对如此利害关系,俞三婆婆装出气得不得了的样子,回头拄一拄拐杖,厉声吩咐俞少武赶快多派人把他那糊涂老子找回来!
不管她是真的动气,还是有意做作,来客都大感不安,胡雪岩急忙相劝,说这件事怪不得俞大哥!他们也是道听途说,事情还不知道真假,俞大哥不至于敌友不分。他们的来意,是想请三婆婆做主,仰仗俞大哥的威名,保一保平安。
听得这一说,俞三婆婆的脸色和缓了,说此事武成理当效劳。
然而,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俞武成客居异地,手下的兄弟都不在,虽然出头来主持,无非因人或事。上山容易下山难,看来不是凭一句话就可以罢手的。
事情相当麻烦,俞武成为本帮兄弟的生计考虑,急于谋个出路,以致身不由己,受到挟制势若骑虎。萝卜只有吃一节剥一节的,好在最难的一节——和俞武成拉近关系——已经安然走过,已经不虑骑虎的人策虎来追了。胡雪岩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让骑虎的人安然下了虎背。
凭了胡雪岩的脑筋、实力和关系,这一点倒不算太难:伏虎,让恶虎归顺了,一切都迎刃而解。
伏虎无非就是收降。计策似乎无甚高明,仔细想来,也足见胡雪岩的眼光深远。他从一个商人的角度通盘考虑形势,深信太平军只是一时肆虐,于情势,于力量,都不大可能长久。所以胡雪岩在商业上的总原则是帮官军打太平军。天下早一日安宁,商业早一日昌盛。这批军火本来也正是此原则下着手去做的,遇到了麻烦,也正好可以顺着这个思路去考虑解决办法。
可真是一窍通而百窍通了。胡雪岩很快和俞武成及其他谋划劫持军械的江湖头目达成了协议。由胡雪岩报请官府,发给这批人三月粮饷,保证不诱降,事成后编队移地驻防。为此,胡雪岩还自己先拿出了一万银子来补润。
既然生路有了,谁又何苦硬往死路上走?不到山穷水尽之时,决不放弃以平和的方式解决,为了能够达到平和圆满,也决不过于姑息迁就。原则是要有的,见机行事也是很必要。
这是胡雪岩的“圆融”之道。
左脑心计 右脑算计
万俗皆走的一个“圆”字。大家怎么说,我就怎么说;大家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体察了人心的喜怒哀乐,顺随了人们的爱憎欲恶,做到了这两点,万事无不可遂,人心无不可得。
不要把人往死里逼
有句古语说这样说的:江海所以能成为百川王者,以其善下之也。
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要练就自己宽大的胸怀。正所谓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尤其是和别人狭路相逢的时候,不要把人往死里逼,懂得给别人留下一条路,这样不但能够得到对方的尊重和信任,而且还会为自己铺开一条路。
宽容大度是一种超然的人生态度,是成大事者的必备素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自己事实愿望相违背的事情。此时,如果我们自己心胸狭窄,处处都要争个先,不肯服输,与别人针锋相对的话,就一定会处处得罪人,这样一来我们只会是离成功越来越远了。而且对于我们身边那些火药包似的人物,聪明的话,我们最好不要跟他们发生正面冲突,否则我们就会不小心烧着自己。
李鹤和付涛在同一家公司上班。他们是在同一天来到公司的。巧的是人事部还把他们安排在了一个办公室工作。都是同事,要是谈感情,肯定是有些奢侈,虽然两人没什么深厚的感情,但是同在一个屋檐下,他们两人之间也没有什么矛盾。他们各司其职,关系一直处在不愠不火中。
但是,好景不长,他们两个人的关系就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原来,为了他们的工作方便,公司给他们的宿舍配置了一台电脑。李鹤是个电脑迷,尤其是个游戏迷。自从房间里安了电脑以来,就几乎成了李鹤一人的私有财产。只有是一有时间,李鹤就会守在电脑前,通宵达旦的玩他的游戏。光是这样也就罢了,他还不顾付涛的反对,把游戏的音量开得很大,而且把垃圾也随手扔得满地都是。搞得房间里就像是个垃圾场。
李鹤如此不管不顾地穷折腾,自然引起了付涛的反感。付涛是个很讲卫生的人,平日里他最讨厌屋里弄得乱七八糟。对于李鹤的行为,付涛已经忍了很久了。
可是付涛可以一天两天,却无法总是这样忍着。毕竟自己要在这个房间住很久。于是,他就要求李鹤把游戏声音关了,不要再往地上扔垃圾。付涛认为自己的要求并不过分,李鹤应该不会不答应的。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李鹤竟然对他的劝说置之不理,而且还大言不惭地说:“没有声音一点都不刺激,还玩什么游戏?垃圾你想扫请扫了,又没有人拦着。”这让一向喜欢干净和安静的付涛大为恼火。于是,自己多日来压抑着的怒火一触即发了。
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付涛抓起电闸,喀嚓一下就切断了电源。正玩在兴头上的李鹤勃然大怒,两人自此大闹一场,关系急转直下。但是,李赫依然是我行我素,甚至还更加变本加厉起来,付涛对此十分头疼,但是却没有任何办法制止他。
不仅在生活上如此,就是由于这件小事情,在工作上二人也不像以前那样和平地相处。李鹤做事情本来就比较固执,他自己决定的事情,别人就休想改变。而且一旦有人表现出想改变的样子,他便立刻火冒三丈。尤其是对付涛,不知道是不是由于生活上的那件小事情,还是别的,李鹤总觉得付涛好像处处找自己的麻烦。因此,他对付涛总是有说不出的讨厌。
付涛自己也明显地感觉出来了李鹤对自己的敌意。他很不喜欢李鹤那种自以为是、得理不饶人,而且就算没有得理也是一副暴怒的样子。他觉得应该用什么方式让李鹤主动认识他自己的缺点。然而,付涛明白,李鹤是个倔脾气,越碰越硬,一惹起来就是惹祸上身的。况且,付涛也不希望自己被卷入这样无聊的斗争中,白白地浪费精力。但是,自己又很难放下面子跟他讲和。
然而慢慢地,付涛实在是受不了这种一触即发的紧张关系,他觉得长此这样终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就准备改变自己的做法。首先,从生活上开始,他主动找到李鹤,对自己的行为表示了歉意,并主动承担起了打扫卫生的任务,把他们的寝室包括李鹤的物件在内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当李鹤玩游戏困乏时,他又主动给他递上一杯热茶,提醒他注意休息。
两个星期以后,李鹤主动邀请付涛出去吃饭,并对他表示了由衷的歉意和感谢。自此,只要付涛在寝室,李鹤就没有再玩过一次电脑游戏,而且自己把寝室卫生打扫得很好。
一天下班,办公室的负责人对付涛说:“你把交给我的这两份报告搞错了,领导狠狠地骂了我一顿。”当时李鹤听了一怔,报告是自己亲自处理的,跟付涛无关,却怎么批评起付涛了。而李鹤却想,事情虽然跟自己没有直接关系,但自己是付涛的同事,如果付涛受到了处分,领导也还是饶不过自己的,倒不如一个人承担的好,就抢在付涛之前承认说是自己的过错。上司离开后,付涛感激而惭愧地对李鹤说:“谢谢你为我承担责任。”李鹤说:“小事一桩,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换成是大事,那你麻烦了。”付涛用真诚再次打动了李鹤。
从此以后,两人也成了亲密无间的朋友,在工作中互帮互助,受到了上司的表扬和称赞,并双双被提升为部门主管。
面对李鹤,付涛选择了宽容,因为他知道正面的冲突,永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既然如此,与其让状况更糟,倒不如自己释怀大度一点,即便不能改变什么,最起码可以减轻自己带给自己的痛苦。这样做的结果,却使问题从根本上出现了转机,李鹤也因此受到了心灵的撞击。
当你想赶尽杀绝不给别人留后路的时候,先想想自己将来的路是否被自己断了。很多类似的例子告诉我们,凡事给别人留条后路,看似你给别人留了路,其实你在给自己留路。人们经常说的谚语,例如 兔子急了也咬人、狗急了也跳墙之类的跟这个有一定的关系,这是我个人的见解。试想,如果你不把平时很温顺的兔子逼急了它会咬你么?如果你不把狗逼的无路可退,平时弹跳能力不好的狗,会跳墙么?所以这都是挑战潜能的事情,动物尚且有如此反应,试想下,如果你不给别人留后路,人逼急了,做出来的事,是不是很可怕?你想想你今后还会有后来可退么?
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比如,我们经常的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在帮助自己,具体的原因我以前已经写过,在此也就不多说了。任何事情也都是有正反两面的。就像先哲老子阴阳学说以及八卦图一样,我虽然文化不高,也没能读懂很多他们的含义,但是我知道,任何事都是互补而且都是有正反两面的。用到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比如,一个小孩从小就受家人的气,家人看似外表短期获胜,但是不曾想,这个小孩从小就心中种有仇恨的种子,而且立誓要做出一番事业来报复对他不好的人,若干年后,欺辱这个小孩的人,果然都遭受了种种磨难。我这举的例子有点不妥当,但是确实如此的现实。
凡事给别人留条后路吧。不要想着赶尽杀绝,不要想着一步到位的把别人逼入死巷,不然在不久的将来,吃亏受罪甚至丢了性命的还是自己。
左脑心计 右脑算计
要想获得成功,人际关系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如何能够建立起自己的人际关系,就要学会适时地 “礼让三分”,在矛盾面前能忍则忍,不要把人往死里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建立自己和谐的人际关系。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说到职场,大部分人的感觉都是充满着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确职场确实是一个充满着残酷竞争的地方。身在职场中,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逃脱这个魔咒。要想在这个水深火热的地方拥有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就要学会和不同的人较量。当然这种较量不是赤手相搏,破口大骂,而是要学会与你所有的竞争对手暗中较劲。
职场从来都不会同情弱者的眼泪,所以,职场从来都不是弱者的天堂。要想上位,就要有心计,会算计。如何才能从这场较量中悄然胜出,靠的就是你的心计和算计。你要清楚失败对你意味着什么。所以,在这场竞争中要学着保护自己,识别迷阵,不要被你的对手牵着鼻子走,不要陷入对手的迷阵中无法脱身。
职场竞争总不会一路平坦,在这里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识破对手的阴谋,要知道彼此的视线内外充满着烟幕,稍不留神,就会迷失。
林子其和张亚东同是一家大型公司的职员。这两个人也许就是天生的冤家,自打进入公司以来,两人就站在了对立的位置上。前不久,公司又发生了一件事,这两个人又一次成了死对头。
事情是这样的。公司的一个部门经理前不久辞职去了国外,于是这个位子就空了出来。为此,公司领导也搞了几次对外招聘,可是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于是,公司领导决定在公司内部找出一个人来担任这个职务。
经过领导们多次进行讨论,最终决定在林子其和张亚东两人之间选出一个来。消息一经传出,两人都兴奋不已。要说这两个人的实力和条件都在伯仲之间,硬要分出个好坏来,还真是一件困难的事。谁都知道部门经理这个位子是个肥缺。如果能当上这个经理,将来必然会平步青云的。这个位子的诱惑力越大,也就意味着林子其和张亚东之间的战争就会越激烈。
所以,很多同事都看在眼里,一场部门经理争夺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他们两个人工作都很努力,只是林子其比张亚东在工作上有时会更胜一筹。面对着眼前这个充满诱惑力的位子,这两个竞争对手就像是拉紧了的弦,时刻关注着彼此的一举一动。尤其是对方的工作表现和与领导的接触,因为这些都害怕直接关系着自己的利益。
面对张亚东的威胁,林子其的策略是要不惜任何代价在工作上以更优异的业绩超过他,因为这次公开竞选,工作业绩是最主要的参考标准。如果自己在工作上能更胜一筹的话,那么就自然会得到领导赏识,这也就意味着部门经理的位子已经牢牢地握在手里了。
林子其越想越兴奋,便立即行动起来。可是,在他忙活了几天之后,他却发现张亚东竟然没有任何动静,而且工作表现似乎还比之前差了很多。此时,林子其心中不禁暗自欢喜。他以为部门经理的位置,自己已经唾手可得了。
但是,没过几天,林子其就听同事们说,张亚东现在正和公司各个部门领导打得火热,而且部门领导都表示要支持他当上部门经理。林子其一听,顿时感到张亚东是在玩关系牌。后来经过自己的观察,他真的发现张亚东和领导的关系真的比平时要热乎得多。
林子其心里开始有些慌乱了,因为他知道,以前公司人事调动的时候领导也这么说,但最后还是谁和领导关系搞得好,谁就最后胜出。想到此,林子其暗骂自己怎么鬼迷心窍竟给忘记了,现在却已经让张亚东抢占了先机。
于是,他就立即着手准备策划如何开启各个部门领导这扇大门。但是,这次无论自己如何找到这些领导,领导都笑眯眯地婉言以拒,只说让他好好工作就是了。但是,越是这样,林子其就越是失望。他认为领导已经是都被张亚东收买彻底了,自己再也不可能有什么希望了。于是,在工作中,他就开始了颓靡不振,整天恍恍惚惚地心事重重。
而张亚东在办公室依旧不紧不慢地工作着,有时甚至还要关心的劝说林子其好好工作。林子其当然是十分不爽,心里直骂他是猫哭耗子假慈悲。表面上装得一本正经,背后却暗使阴招,不禁对他恼羞成怒。
终于,最后的选拔时间到了,这次选拔完全是按照公司的选拔政策,在公开公平公正的条件下进行的,张亚达以最优异的工作业绩获得了胜利,领导还特意把他所获得的所有成绩都张贴出来和所有参选者的成绩进行比较,而张亚东所做的一切业绩,都让大家十分佩服,无话可说。平时散漫的张亚东,并没有见他如何努力工作过,现在却取得了真真切切人所共睹的业绩,这让大家在惊异的同时更多了一分敬重和折服。
这也只有张亚东一个人知道,他从自己布满血丝的眼中终于看到了收获的果实。其实,张亚东在办公室里故意表现出懒散的样子,而每次下班回到家,他就玩命似地工作起来。林子其这时终于知道了张亚东在背后玩的确实是 “阴招”,不狠却是非常有效果。张亚东躲过所有人的眼睛,使暗劲,蒙蔽了竞争对手林子其,而且还把林子其引到玩关系牌的歧路上,让林子其惶惶不可终日,从而失去了竞争成功的可能。
对于林子其,如果凭自己的实力,张亚东是没有多大希望的,如果林子其能够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好好表现,他是有可能获胜的。
在职场中,有很多已经布置好的陷阱等着你去尝试,稍不留神就真的是会失去一切。任何的表面利益,一定要是自己发现的才是最可靠的,别人的诱导往往就是自己的坟墓。
但事实却是他自己毁在了自己手中。张亚东借人之口,打乱了林子其的计划,声东击西,让他放弃了正确的做法从而与成功背道而驰,消磨了他的斗志,让他自己主动放弃,而自己却在背后拼命努力工作,积极为成功作准备。
在现实生活中,要想出奇制胜,获得最终的成功,就需有效地运用逆向思维,掩其真实面目,以假乱真,用正面假装攻击的迷惑手段来伪装真正攻击路线的谋略,从而分散对方的注意力,诱使对方按照正常的原则判断己方的行动而采取策略,接受主观上的直接认识,对方尽管在此过程中会发现许多疑点,很多时候也会自然而然地忽略,而我们则正好利用了这种思维意识,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左脑心计 右脑算计
很多时候,我们要办成某件事,不妨试试“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一招儿。有了这一招儿,就不愁会败在对手的手里,反而还会让你出奇制胜。
“察言观色”你得会
如果有人在和第一次和你见面时,就跟你说些“我们真是相识恨晚!”等类似的话时,你千万不要以为他真的把你当成了朋友,不要那么天真的认为你是他喜欢的人。当你听到这样的话时,切不可自我感觉良好,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不要被他的话迷惑。其实,这可能纯粹是一句客套话,也有可能是一颗裹上糖的毒药,而他之所以会说出来,就证明他一定是什么目的的。最有可能的就是他想用温情来拉近和你的关系,以图在你身上获得什么好处。
倘若这只是一句客套话,你就不要指望你的热切的反应会对对方产生什么效用,而且很有可能会就此暴露自己对他的热心,从而把对方吓跑,也会因为随之而来的冷淡而受伤。倘若对方真是有意为之,那么就意味着你已经掉入对方设下的陷阱里了。
如果类似这样的话还能在你的心底产生波澜,那么此刻你还是赶紧踩刹车比较好。不要让自己被人利用而浑然不知。如果对方“自来熟”后还有动作,你应该保持善意的距离,这样可以检验对方是否真诚。如果对方和你都一见如故,最好理智地静观其变,再作决定。
在现实生活中,那些“自来熟”的人通常都是极其世故之人,对待这样的人我们只有一招儿,那就是小心防卫,对其进行察言观色,打探虚实,当一切都弄明白后,再决定和他建立什么样的关系,如何发展。如果只是对方一相情愿地“自来熟”,自己和他话不投机,就不必你老神费力了。当然,如果双方一见如故,也都理智地各取所需,那就另当别论了。察言观色后,往往就是彼此关系发展的分水岭。
当我们有事需要去拜访某一个人时,我们更需要学会察言观色。如果我们不知深浅,不知轻重,说出些什么不合时宜的话来,恐怕事不但办不成,还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要想在社会上混,察言观色你得会。
汪峰是一个业务员,他头脑聪明,是个极会察言观色的人,特别是他去拜访陌生人的时候。(www.xing528.com)
一次他去拜访一个客户,交谈过程中,客户一面跟他说话,一面眼往别处看,同时有人在小声讲话。汪峰马上意识到很可能是刚才自己的来访打断了对方什么重要的事,而对方又不好意思推掉自己的拜访,所以只得硬着头皮来接待他了。他看得出来,对方心里惦记着这件事,虽然他在接待自己,但是却总是心不在焉。
此时,汪峰认为还是应该赶紧离开的好。于是便对对方说:“我还有点事,需要马上走,这次咱们就先谈到这里,过几天我再来听回音吧!”说完便起身走了。这个客户的心里对他既有感激,也有内疚:因为自己的事,没好好接待人家。于是,这个客户第二天就打来电话,告诉汪峰过来签合约,以此来回报。
而且汪峰在拜访别人的时候,若交谈过程中突然响起门铃、电话铃,这时他会主动中止交谈,请主人接待来人,接听电话。不会听而不闻滔滔不绝地说下去,使主人左右为难。
有时候,汪峰再次访问希望听到所托之事已经办妥的好消息时,却察觉到主人受托之后尽管费心不少但并没圆满完成甚至进度很慢。这时难免会着急,可是汪峰却将到了嘴边的催促化为感谢,充分肯定主人为自己作的努力,然后再告之以目前的处境,以求得理解和同情。这时,主人就会意识到虽然费时费心却还没有真正解决问题,产生了好人做到底的想法,进一步为他奔走。
正因为汪峰擅长察言观色,所以他和客户的关系处得很好,并且还深受客户的好评和喜爱。
有一则笑话,说的是一个以拍马著称的人,死后来到森罗殿见阎王。阎王一见到他便拍案大喝:“好刁猾的东西,听说你是拍马专家,专好拍人马屁。哼,我最恨像你这样的人!”那拍马专家一看阎王满面怒容,心想大事不妙,赶紧趴地叩头说:“冤枉啊,冤枉,阎王爷有所不知,那些世间之人都喜欢别人拍他马屁,我不得不这样。如果世上之人都能像大王您这样明察秋毫,公正廉明,那我哪里还敢有半句恭维?”阎王一听,面露微笑,说:“谅你也不敢拍我马屁。”
这则笑话虽然有见风使舵,拍马溜须之嫌,但是也在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当我们在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一定要善于观察对方的一系列变化。当你发现对方对你的话不感兴趣的时候,就要立即停止你的谈话。多一点灵活的交往对策,不仅能保护自己,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对方乐于为我们办事,不致于把关系搞杂了,以后办事就很难了。
小李和小陈是同事,他们两个工作都很努力,业绩也都很出色,不同的是小李平时善于观察上司的举动,并主动接近上司,而小陈则从不知道主动接近上司。
平常他们的经理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在工作上也颇得心应手。可是,这一天,他显露出悲伤的脸色,他虽不说出来,一直在努力地抑制,可总会自然而然地在脸上流露出苦恼的表情。为了不让部下知道,表面极力装得若无其事。午餐后,他用呆滞的眼望着窗外,他那迷惑的脸已失去了朝气。这些微妙的脸色和表情变化都被细心的小李看在眼里,他尽最大的努力,找出领导真正苦恼的原因,并关切地对经理说:“经理,家里都好吗?”以假装随意问安的话,来开启他的心灵。
“不!我正头痛呢,我儿子突然病倒了!”
“什么?你儿子生病了!现在怎么样?”
“其实也不需要住院,医生让他在家中疗养。”
“难怪呢!我觉得经理你的脸色不好,我还以为您有什么心事,原来是您儿子生病了。经理您也要注意身体呀!”
“想不到你的观察力这么敏锐,我谢谢你的关心。”
经理一面说着,脸上一面露出从未有过的笑容,在人最脆弱的时候去安慰他,这才是当部下的人应有的体谅和善意。聪明的小李就知道这个道理。
不久,小李便被经理提升为主管,工资也提高了,而小陈还在原岗位上努力地工作着。
常言道:人好水也甜,花好月也圆。人在高兴时,心情舒畅,看见高楼大厦,会想到“凝固的音乐”;看见车水马龙,会想到“滚动的音乐”。情绪好,容易体谅人,礼让、关心和帮助他人,也乐意与人攀谈,接受别人的邀请,甚至看小狗也可能热情地打个招呼。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嘛。而人在烦恼时,心情抑郁,即使欣赏“田园交响曲”也会觉得是噪音。
生活中的很多人不会察言观色。这给自己的交际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智者之所以是智者,是因为他们在和别人进行交往中,善于从对方的面部里看出他内心的情绪变化,然后会做出相应的交际措施。如此一来,当然就会得到别人的好感。相反,愚者就不善此道,他们往往因为不懂得察言观色而把事情弄得很糟,甚至还会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
左脑心计 右脑算计
察言观色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必修课,只有学会了察言观色,我们才能为我们的人家关系网打开局面。谁都不喜欢和一个办事莽撞,说话随便的人接触,所以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可,自然就要懂得观其颜,察其色。如此,我们就不愁办事时左右碰壁,没人帮忙了。
给人台阶下,才能不红脸
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口舌之争,如果继续激化就会有影响彼此感情的危险甚至彼此从此将会成为仇人。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大忌。对待这样的矛盾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一个处世圆融的人会想方设法将这种争执化解于无形之中,从而避免把关系越处越僵。他们的处世态度就是以和为贵,当收辄收,给别人一个台阶下,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好感,人缘自然就会提高了。
处世圆融之人都是十分有心计的人。他们总是会算一笔聪明帐:当与人发生争吵时,即使你是对的,对方是错的,对方也不会当即承认你是对的。他会竭尽全力为自己掩饰,并且不失时机的向你发动攻击。原因就是因为你让他失了面子。所以,在遇到此类事情时他们总会留一手,而不愿步步紧逼,在关键时刻给人一个台阶下,你好我也好。
著名的日本松下集团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就是这样一个有心计,会算计的人。
松下幸之助被称为是日本的“经营之神”。因为在他的管理下,他把松下集团打造成了闻名世界的国际集团。管理最重要的就是管人,松下幸之助是如何管理他们的员工的呢?
很多人都知道,松下幸之助的严厉是出了名的。如果有谁做错了事,犯了错误,被松下幸之助知道后,他会毫不留情地把他训斥一顿,有的时候竟然会不顾自己的形象而破口大骂的。他的厉害很多员工都领教过。也许有人会觉得被他骂的员工一定会在心里记恨他,对他满腹怨言,但是这样的事却从来没发生过。那些被他骂的人不但没有一丝不满,反而比以前更加努力了。难道松下幸之助有什么三头六臂吗?
有一次,一位厂长做错了事情,给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松下幸之助知道后,当然是怒火中烧,他认为犯这样的是极其愚蠢的。接下来就是一顿臭骂。此时站在一边的厂长被吓得浑身不停地抖,可是松下幸之助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反而声音更加大了,而且还用手里的火钳猛敲火炉,把火钳都敲弯了。这位厂长由于受惊过度,当场昏了过去。
待他苏醒后,松下幸之助变得温和多了,对他说:“这火钳是为你而敲弯的,你可以回去了,但是必须弄直它才能走。”厂长这才松了一口气,心想不就是把火钳弄吗,太简单了。
于是,松下幸之助就叫司机把他送了回去。到回家后,司机又按松下幸之助的吩咐,把整件事情告诉了厂长的夫人,并且嘱咐她要看紧厂长,不要让他做傻事。
几天过去了,松下幸之助打通了厂长的电话,对他说:“昨天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以后好好干就行,另外我道那根火钳你弄直了吗?”
“弄直了,弄直了。”厂长连声回答。
听他这样说,松下幸之助又安慰了几句,然后就把电话挂了。
这件事情可以说是深深地触动了这位厂长。他对于自己的过错而深感内疚,却并没有因此而嫉恨这个把自己骂得狗血淋头的松下幸之助。反而心中还对松下幸之助产生了崇敬之心。怀着对松下幸之助的崇敬之心,这位厂长一改往日的散漫习性,开始变得认真起来。他拼命地工作,再也没有出现任何失误。
而这些改变也都被松下幸之助看在了眼里,于是松下幸之助很快就提拔了这位厂长。这位厂长也没有辜负松下幸之助对他的期望,最终成为了松下集团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当有人问他为何会得到提拔时,他说:“我要感谢那个火钳,如果当初松下幸之助骂完我扭头就走,置我于不顾,也许我不会在这里呆到今天。他给了我那个火钳,其实是给了我一个台阶,也正是因为这个台阶,使得我走到了今天。”
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的:“如果你老是抬杠、反驳,也许偶尔能获胜,但那是空间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争论对双方来说,没有任何的好处,遇到与人发生争执时,不妨努力使自己去了解对方,给他人留足面子。争论无益于友情,在争论的影响下产生的结果只有两种:一是越来越坚信自己所持观点的正确性;二是基于面子即使意识到自己错了,出于维护自尊心也不会向他人低头认输,加之人固执的本性,双方的距离会越拉越远,争论结束也就意味着友情破裂。”
如果想在批评中改变他人的看法或态度,那么你错得就有些太离谱了。每个人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优越感,总将自己的优越性带进与人相处的社交当中,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有些人能够主动服软给人一个台阶下,有人会认为很没有面子,而且也很懦弱。其实,这种看法完全错误,那并不是懦弱的象征,而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可供称赞的美德,是一种超越“优越”与“权威”的体现,也是在社会上即将取得辉煌成就的前兆。
左脑心计 右脑算计
双方的立场已不再是开始时的并列,而是为双方共同设立了一个“敌人”。普天之下有一种人人缘最好,就是关键时刻给他人留个台阶下的人。
把敌人变成自己人
一个人如果没有对手,那他就会甘于平庸,庸碌无为。有了对手,才会有危机感,才会有竞争力。有了对手,你便不得不奋发图强,不得不革故鼎新,不得不锐意进取。否则,就只有等着被吞并、被替代、被淘汰。
所以,我们很多时候需要感谢对手,感谢自己的“敌人”,是他们让我们发愤图强。因此,一个有心计会算计的人不会视对手为眼中钉肉中刺,而是会想方设法地把对手变成自己人。在他们失意的时候和他们握一握手,也许他们就会感怀于心,没准还会为你所用。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这样一个有心计,会算计的人。
公元959年,赵匡胤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当上了宋朝的皇帝。而此时,那些当年和他一起征战天下的石守信、王审琦等大将门都是各个手握兵权的实力派,这对于还未坐稳皇位的赵匡胤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一天不把这些人的兵权解除,自己就一天不得安宁。
为了彻底除掉自己的这块心病,赵匡胤想出了一招儿,这一招就是流传千古的“杯酒释兵权”。
一次,赵匡胤在宫里举行宴会,宴请石守信、王审琦等几位老将喝酒。席间,赵匡胤命令下人退出。然后端起一杯酒,一饮而尽,在座的各位见皇上竟然如此这般,都连忙拿起杯子回敬赵匡胤。此时,赵匡胤开口了:“各位大臣,如果没有你们的浴血奋战,恐怕我赵匡胤永远没有坐上皇位的这一天。你们为大宋帝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身为一国之君,我对你们的付出实在是感激不尽。但是不瞒各位说,我这个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当的。我也有我的难处,自从我登基以来,我就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还不如你们这些驻守在各地的节度使自在!”
石守信等人被赵匡胤的话给说蒙了,于是便连忙问道:“不知皇上是在为何事发愁呢?”赵匡胤看了看在座的每一个人,然后一字一句地说:“这还不明白吗?皇帝这个位子,谁不眼红呀?”
石守信等人这才听出了赵匡胤的意思。顿时变得恐慌起来,都纷纷跪在地上劝慰赵匡胤道:“陛下您这样想真是多虑了,如今天下已定,还有谁敢对陛下三心二意呢?”
赵匡胤连连摇摇头说:“像你们这样的忠臣,我当然是一百个放心。但是你们敢保证你们的部下也和你们一样吗?只怕你们的部下当中会有人不这样想吧。要是他们为了获得荣华富贵而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恐怕是你们想不干都难吧?”
此话一出,众位大臣的心顿时都提到了嗓子眼儿。这不是明摆着皇上不信任自己吗?大家顿时都了不祥之感,于是惊恐之中,连连磕头,含着眼泪说:“陛下英明,我们都是粗人,没有考虑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望陛下指点一二。”
看见这些大臣们一个个都心生惶恐,赵匡胤不免心中大喜。他赶忙说道:“你们不如把兵权交出来,到地方上去做个闲官,买点田产房屋,给子孙留点家业,然后安度晚年,这样不是很好吗?”此时,大臣们都知道了赵匡胤的真实意图,但是有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违背皇上的安排呢?
纵使心里有一百个不愿,也不得不装成一幅开心的样子,磕头跪谢皇上的英明指点呀!
要说赵匡胤这招儿可真是达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第二天一上朝,那些大臣们每人都递上了一份奏章,声称自己年老多病,请求辞职。这当然是赵匡胤最想听到的话了。于是,他马上都一一批准了。就这样,赵匡胤收回了他们手中的兵权,为自己解除了心腹大患。
除了那些对他有潜在威胁的开国功臣以外,赵匡胤在当初打天下的时候,还有过很多敌人。按理说,赵匡胤当了皇帝以后,一定会对自己昔日的敌人打架屠杀,以做到赶尽杀绝,不给自己留下任何后患。可是,在赵匡胤看来,那样的做法实在是有些愚蠢。他认为能够把敌人变成自己人才是对待敌人最好的办法。
公元971年,赵匡胤打败了叛乱多年的南汉的刘后主,万般无奈之际,刘后主不得不投降了。这个当初的死敌着实是把赵匡胤弄得焦头烂额,可以说为了镇压刘后主的叛乱,赵匡胤耗费不少了兵力和心力。赵匡胤对于这个死敌也是恨得咬牙切齿,甚至也发过毒誓,倘若这个刘后主落在自己手里,一定会把他千刀万剐,让他不得好死。所以,对于如何处置这个刘后主,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建议赵匡胤把他杀了,以泄众怒。
可是,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是赵匡胤并没有那么做。他不但没有杀害他,反而赐予了他一个极高的地位,同时还邀请他入殿喝酒叙情。赵匡胤这样的决定别说是让大臣们难以理解,就是刘后主自己也是不敢想象的。
刘后主本以为自己的死期已定,自己也再无回天之力了,所以他便在牢狱中等着自己死期的临近。可是,如今那个当初发誓要割下自己脑袋的人竟然放弃了这个念头。心中不免对赵匡胤有了一丝的敬意。
一次,赵匡胤请刘后主到宫中饮酒。刘后主害怕赵匡胤在酒里下毒,便跪地求饶道:“请陛下赦臣一死,不要让我喝这杯酒。”赵匡胤听了他这句话,哈哈大笑起来,笑声未落,就将刘后主的酒一饮而尽。刘后主见此情景,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顿时对赵匡胤心生敬意,从此之后,刘后主成为了赵匡胤他最信赖和最忠诚的朋友。
赵匡胤的心计就在于,他把敌人变成了自己人,从而对他们大加利用,让这些人为自己效劳。
赵匡胤明白自己登上了王位的同时也就等于是进了虎口。与他一起打天下的将领和朝廷的大臣成了最危险的人。所以,赵匡胤通过贿赂他们,夺走了他们的权力。这比起杀害他们要好得多,其他将领及其后代也不会寻求报复。而对于曾经的敌人,赵匡胤能够宽仁,这样就能够收服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在他们失意的时候,安抚他们,他们怎么会不感恩戴德、誓死效忠呢?
可是同样是对待自己的对手,战国时候的李斯就没有赵匡胤的心计和算计。且看他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对手韩非的。
韩非是战国时期的韩国人,他和秦国的李斯曾经是同窗。论才学韩非要胜李斯一筹,是当时出了名的贤才。如此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当然逃不过秦王嬴政的眼睛,为了能够得到韩非的辅佐,秦王决定派兵攻打韩国。
韩国自知不是秦国的对手,就派韩非到秦国讲合。韩非是一个胸怀大略的人,一直以来都想建功立业,可是自己的国家十分弱小,毫无发展的空间。对此韩非也是毫无办法,只能静等时机。
然而,让韩非自己也没想到的是,正是他的这次出使,使得他的命运也就此改变了。到了秦国之后,韩非亲眼目睹了强秦之势,不禁感慨万千,他知道小小的韩国绝非是秦国的对手,倘若自己还是呆在秦国,也许此生也就只能平平淡淡地过了,还谈什么理想和抱负。如果哪天秦国真的攻打韩国,那么自己充其量也就是个阶下囚而已。此时的秦国如此强大,倘若自己留下来,也许将来自己的才华一定会得到施展的。
想到这里韩非决定投奔秦国,为秦国效力。于是,他上书给秦王,陈述富国强邦之策。秦王看后不免大喜,觉得韩非果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便让韩非留了下来,还给他封了官。
可是,韩非万万没想到,因为自己的倍受重用,此时他已经成了李斯的眼中钉。李斯深知自己的才华不如韩非,现在两人又共事一主,以后韩非必定出尽风头,而使自己现在的职位难以保全。
于是心生邪念,打算陷害韩非。不久,他就向秦王进谏说:“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如果我们进攻韩国,到时候他一定会站在韩国那边,这对我们是很不利的。再说,谁敢肯定他不是韩国派来的间谍呢?所以,大王要是不想让韩非成为您实现霸业的障碍。就应该找个罪名把他杀了。”
秦王认为李斯说得很有道理,便借机将韩非囚禁起来。但是,李斯担心秦王惜才而把韩非释放了,于是,派人用毒药毒死了韩非。
李斯害死了竞争对手,但是并没有给自己带来福祉,而最终自己也死于非命。如果他能够善待韩非,和韩非一起应付残暴的秦王,日后说不定韩非会知恩回报于他的。
法国思想家卢梭有一句名言:“人啊,把生活限制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你就不会再痛苦了。”人的一生在不同时期会扮演不同的角色,任何时候都不要轻易 地否定他人的能力,也不要鄙视他人的作用,即使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将来,你也许变得离不开他,或者没有他,你就做不成某事。所以,重视竞争对手是不会吃亏的。
左脑心计 右脑算计
在这社会上,要想混出个名堂,就离不开竞争。可以说,竞争已经渗透在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就要让自己有一个好心态。尤其在对待对手的态度上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把对手赶尽杀绝。倘若能把敌人变成自己人,那就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因为这就意味你不仅少了一个敌人还多了一个朋友。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当我们的对手太过强大时,难道我们还要硬着头皮往前冲吗?这样做当然是十分的愚蠢的。聪明的做法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主动退却并不代表你认输了,有的时候退却是为了日后的进攻做准备的。
“善进为能,善退亦为能。”的确,高明的退却,也是一种本领。可谓是:“退中有进。”
曹操得知刘备领兵取汉中,亲领四十万大军征讨。兵进潼关到蓝田,见名士蔡邕的庄园,想起往事,感到伤心。当年蔡邕被曹操杀死,女儿蔡琰曾作“胡笳十八拍”乐曲传入中原,后来曹操派人用重金把她从塞外赎回来,让董祀与她结婚,从此蔡琰长住在蓝田。曹操停马进庄,蔡琰连忙出迎。曹操见墙壁上挂了一幅文图,便询问来历,蔡琰说那是十三岁的邯郸淳所作的曹娥碑。背后八字题词是他父亲所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曹操问其含意,蔡琰不知。再问手下谋士,众人也连连摇头。主簿杨修说他知道意思。曹操要他先别说,让自己再想想。上马行约三十里,忽然醒悟,让杨修说出解答。杨修说是“绝妙好辞”的意思。曹操很吃惊,说杨修和他想的一样,众将都觉得杨修才识敏捷。曹操的“退却”很有意思,即显得自己有大家风范,也没有让杨修“大展才华”,可谓极高明的。可杨修最终还是没有躲得了曹操的杀戮,就是因为,杨修不会像曹操一样以退为进。杨修聪明却喜表现,而此举惹得曹操很是不满。曹操在用兵途中遭到挫折,不知进退之际,军士问曹操要口令,曹操随口说出了“鸡肋”两字。其实,曹操军中谋士如云,大才高于杨修者大有人在,大家都没有点破此等意思。而杨修表现心切,没有参透退进之术,叫军士收拾行装准备撤退。夏侯尚问为什么,杨修说:“鸡肋要食无肉,要扔又可惜,魏王必会撤兵。”话一传出,军士纷纷收拾行囊。曹操心乱不能睡,出帐见军士收拾行囊,问夏侯尚是何原因,夏侯告知杨修所言,曹操见杨修太聪明。常以才犯他,便以惑乱军心之罪,将杨修杀了。
杨修不懂进退,被曹操杀了,而曹操却在用兵之时不懂退却,最终失败而归。杨修在死之前对曹操说: “我早知有今天,只不过来的比较晚而已,在我死之前,再为主公尽忠一言,赶快退兵吧,再战也是苦无结果,还会损失惨重。”可是曹操不听,再次进兵,马超此时劫了曹营,曹操拔剑站在高处督军,被魏延一箭射掉了两颗门牙,幸得庞德搭救,才得回到营寨。曹操不敢再战,撤兵回许都。
曹操在战争中,不懂得主动退却,最后落得大败而归。曹操为解心头之恨,不顾目前情况,只知道意气用事,其结果必然是失败的。
其实,退却的道理说来并不高深,但实际做起来却很困难。这是因为在此以前,为了这个战役投资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花费了不少心血,一旦抛却犹如割肉剜心。如此既会担心蒙受损失,还会害怕丢掉面子,而曹操就是犯了这个大忌,因此,才失败的。然而,如果不听旁人劝告,一意孤行,坚决不退却,就要中途耗尽全力,造成更严重的损失。
同时,退却需要智慧。虽然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但是何时走,应该怎样才能算是走的完美,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走向哪里才是最安全的?这里面包含着临机决断的极大学问。退却同样需要调动一切智慧,做到周密计划,深思熟虑,忙而不乱,退中有进。
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实力大增,逐步统一了中国的北方。此时曾一度依附袁绍的刘备见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得南下投靠荆州的刘表。
而此时荆州内部的各个集团之间的矛盾也已经开始激化了。其中争夺最厉害的两个人就是刘表的二儿子刘琮和大儿子刘琦。而身为大儿子的刘琦却是处于了下风。随时都有可能人头落地,身首异处。为此,他整日愁眉不展,闷闷不乐。根本想不出什么避祸自保的办法。
一次,刘表邀请刘备和诸葛亮到荆州议事。刘琦知道后,不禁大喜,他早已听闻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只是没有机会相见,如今诸葛里来了,他便打算向诸葛亮请教一二。
一次,他趁诸葛亮闲暇之余,邀请他到自家的后花园观赏游玩。并且设宴款待。席间,刘琦对诸葛亮说:“我目前的处境十分危险,希望先生为我指条出路,我当感激不尽。”诸葛亮一听,连忙推辞说:“我来到这里只是一个客人,对于你们的家事,我实在是不便掺和。一旦此时泄露出去,恐怕对你对我都不好吧。”说完,就起身要走。
刘琦见此情景,情急之下,便将诸葛亮拉到了自己的密室里。刘琦心想,这里是自己的密室,应该不会走漏风声。没想到诸葛亮还是不肯说。于是,他又以请诸葛亮到他的楼上看古书为由,把诸葛亮带到了一座小楼上。只见他跪在地上哭着说:“我几次向您请教自救的好计策,您怕泄漏,不肯说,今天在这里,上不着天,下不沾地,您说的话,只有我一个人听到,您就放心地谈吧!如果您还不肯谈,我只好现在就死在您的面前了。”谙葛亮没有办法,就教他去向刘表请求带兵镇守江夏,以此达到避祸的目的。刘琦听后大喜,很快就启程了。他这走果然是个好事,刘琮见他远走高飞,便没有再继续为难他,刘琦因此而躲过了一劫。
好汉不吃眼前亏,识时务者为俊杰,有时候还要学会避祸自保,避免与敌手正面相撞,使自己得不偿失。
蜀将姜维与魏将邓艾交兵与祁山一带,战事打得异常艰苦。而后主刘禅却在后方贪恋酒色,不理朝政。朝中大臣无一不忧心忡忡。
因此很多人都弃蜀而去。没有了忠臣贤士,便是小人当道了。有个名叫阎宇的右将军,此人着实一个酒囊饭袋之徒,却因善于巴结宦官黄皓,而身居高位。
他听说姜维在祁山战斗不利的消息,为了抢战功,便求黄皓向刘禅进言说:“让自己代替姜维与魏军作战。”昏庸的刘禅二话不说就颁布一道诏书将姜维召回了。而此时正是姜维进攻魏军之际,眼看就要胜利了,却忽然之间一天三道诏书,命他班师。姜维虽然气得暴跳如雷,可是君命难违,只好撤兵了。
姜维回宫后打算面见刘禅,可是刘禅却拒不上朝。
这让姜维感到十分疑惑。一天他在路上遇见了秘书郤正。姜维便问他道:“主公要我班师,你知道是为什么吗?”郤正大笑着道:“看来大将军到现在还蒙在鼓里啊。这是黄皓为了让阎宇立功,而请求朝廷让你班师回朝的。后来又听说邓艾善于用兵,估计阎宇不是他的对手,这事也就搁下了。”姜维一听,不由大怒:“我一定要杀掉这个奴才!”郤正赶忙劝阻他说:“大将军纵然有千般委屈,也不可感情用事呀!万一触怒了主公,恐怕您性命不保啊。”姜维想了想,说道:“先生说得有道理,此时我不宜冲动行事。观察一段时间再说。”
第二天,刘禅与黄皓在皇宫的后花园里设宴饮酒,酒兴正酣之际,姜维带了几个人走了进来。由于早有人向黄皓通风报信,一听姜维来了,黄皓便慌忙躲到了一个角落里。姜维来到亭下,叩拜后主,流着泪说:“臣将邓艾已围困在祁山,陛下接连降下三道诏书,召我回朝,不知陛下是什么意思?”刘禅默默不语。姜维又说:“黄皓奸邪狡猾,专擅朝政,与东汉末年那些祸乱国家的宦官没什么两样。只有把此人杀掉,朝廷才可以安宁,中原才可以恢复。”刘禅不以为然地说道:“黄皓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臣,做不了什么大事,你大可不必把他放在心上。”姜维听刘禅这么一说,更是气急交加,他愤愤地说道:“黄皓一日不除,灾祸就无法避免啊!”刘禅见姜维如此气愤,也来了气,厉声说道:“你堂堂一个朝中重臣,难道连一个小小的宦官也看不顺眼吗?”说着便命黄皓出来向姜维叩头请罪。
黄皓连忙下跪,哀求:“我只不过是伺候皇上的奴才,不敢干预朝政。将军千万不要听信传言。”姜维无奈之下,只得退了出去了。
见到郤正后,姜维便这一切都告诉了他。郤正脸色一变,急忙说道:“将军今天去见主公真是有些不明智啊。那黄皓定然会在主公面前说你的坏话,你还有好日子过吗?依在下之见,还是赶快寻求自保之处吧。”姜维便问道:“先生可有主意?”
郤正低声说:“在陇西有一个名叫沓中的地方,那里土地肥沃。将军何不仿效诸葛武侯屯田的事,上报天子,前往沓中屯田?这样,一可以收获粮食以供军中之用,二可以夺取陇右大片土地城池,三可以使魏国军队不敢对我汉中轻举妄动,最后,将军在外握有兵权,谁也不敢算计你,可以避祸。这就是保国安身的办法,将军还是赶快行动吧。迟了就来不及了。”姜维大喜。
第二天,姜维便向刘禅上表,要求去沓中屯田,刘禅果然答应了。
姜维这一走,实乃是躲过了黄皓的陷害而安身保命了。
左脑心计 右脑算计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是有心计,会算计的表现。明知自己势不如人还要硬上,可谓是愚蠢至极。“成功之道,羸缩为宝”,进退伸缩,皆为成功的法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