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固海扬黄工程:引水量大,灌溉效果差

固海扬黄工程:引水量大,灌溉效果差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固海扬黄工程与原先设计规划相去很远年引水3郾25亿立方米,却只灌溉了60万亩农田。甘肃景泰川电力提水工程农业灌溉用水每立方米0郾21~0郾24元,宁夏固海扬黄工程农业灌溉用水0郾1元左右。固海扬黄灌区的农民算了笔用水账和生产账。南水北调西线将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事关长江、黄河这两大江河的根本。

固海扬黄工程:引水量大,灌溉效果差

九、再说引黄灌溉

有些存在的难题,可以提醒我们这一群迷失的人。宏伟的壮举背后,是否有举步维艰的困窘?

也曾风起云涌,也曾沧海桑田。西北调水工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工程目标宏大,超出了自然条件承受能力,并由于初期论证不严谨,使工程建成后效益低下。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来到早已正式通水的甘肃省南阳灌溉工程项目区,时过初春,触目依然是满坡旱地,当地村民说,这里吃水依然十分困难。西北干旱省份多个调水工程完成后发现,由于前期论证不严谨、后期地方配套不足、开发模式落后等因素,有的项目屡屡出现工程效益发挥有限、后期调整困难等问题,有的甚至成为财政包袱。

为了让黄河水润泽更多缺水的群众,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国家在宁夏境内相继建成了一批大中型电力扬黄工程。现在每年提水6亿多立方米,总装机43万千瓦,实际灌溉面积近140万亩。这些工程覆盖区多半属干旱荒漠地带,降雨量只有200~300毫米,年蒸发量却高达2 000毫米。

西海固是严重干旱缺水地区。不少地方连人畜饮水都非常困难。数万缺水山区的贫困群众,搬迁到了扬黄灌区,建设新的家园。首先要解决农民吃饭问题,旱地改成了水浇地,主要用来种粮食。这些地方农民浇地主要采取漫灌的方式,种一季庄稼要灌4~7次水,亩均用水量多达600~700立方米以上,单方水产粮还不足1公斤。

此外,引水线路长,引水成本高。泵站、渠口闸门、干渠水量计量,每一项都要管理人员,增加了运营成本。固海扬黄工程与原先设计规划相去很远年引水3郾25亿立方米,却只灌溉了60万亩农田。1997年盐定环扬黄工程主体工程建成,把黄河水引至盐池、定边、环县一些灌区,提取的黄河水90%以上都以远低于成本的价格流进了农田,工程每年收取的水费还不够扬水耗电用的电费。据统计,自1998年以来,宁夏每年给予扬黄工程的各类补贴资金都在000万元以上,给地方财政带来的沉重负担,工程的运行管理十分困难,“一项扬黄工程,一个吞钱的黑洞”。

焦点集中在水价上。

国家对这些工程的投入都是不计成本的。甘肃景泰川电力提水工程农业灌溉用水每立方米0郾21~0郾24元,宁夏固海扬黄工程农业灌溉用水0郾1元左右。还有一些调价空间,但有限,如果不改变粮食生产的方式。固海扬黄灌区的农民算了笔用水账和生产账。以最高产的麦套玉米为例,正常年景每亩地需灌水800多立方米,亩均纯收入400~500元。如果每立方米水价上调到0郾25元的话,每亩仅水费就要增加成本200多元,种粮还有多少收益?

美国芝加哥世界上最大的粮食期货市场,主要依托五大湖周边及伊利诺伊州产粮区。我从芝加哥驱车前住伊利诺伊州的州府春田,窗外是一望无际秋天的原野。当地气候与农业生产条件极好,风调雨顺,种粮基本上靠天,不用引水灌溉,即是丰收年景,再加上现代化的规模农业,产粮效益高、成本低其玉米等大量出口到中国。

在一定的农业生产条件下,粮食生产的成本始终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几千年来简单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维值得商榷,尤其是当粮食已经成为一种商品时。

国内的粮价受国际市场粮价的影响,已经没有太多上调的空间。

统筹考虑黄河流域,乃至中国北方水资源;打破行业、部门与地区界限科学管理、保护、开发和利用,统筹考虑地表与地下、上游与下游、干流与支流;在黄河全流域推广农业节水灌溉、发展旱作农业,结合生物技术和农业工业化进程,减少农业的用水量;发展节水工业,采用有力的政策措施,大力推广节水新工艺、新技术;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在沿黄城市建立水资源保护管理和现代水务机制。这应该是解决水资源紧缺矛盾,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www.xing528.com)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南水北调西线将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事关长江、黄河这两大江河的根本。不能笼统地说利大于弊,或者弊大于利,因为受益和造成的破坏影响不属同一个时空,不在同一个区域,没有可比性。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难以建立投入产出和良性运行的调水机制,将会使国家和西北地区的发展增加长期重担,甚至成为一个财政黑洞。

这已经不是回望了,而是认识的回归,但大声说出来仍需要勇气。自然不属于哪一个年代——青藏高原和长江、黄河源区的气象气候和生态环境具有原始、脆弱、敏感和不可逆转性等特点,是目前世界科学界关注的焦点,造成的任何负面影响,最终都将在下游,在今后的十年、几十年中才能全部反映出来。

不能没有壮阔的黄河。

那天,我与朋友坐在黄河北岸茶室的一处露台上,喝着茶,眺望着兰州市林立的高楼。滚滚的黄水在眼前流过。盈耳都是大河的奔流声。我深切地感到,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黄河原本就是中华民族的命定。

【注释】

[1]朱幼棣:《南水北调东线水污染防治进展情况分析和情况》,《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5。

[2]《淅川县志》编委会:《淅川县志·文物古迹》,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3]《青海气象研究》编委会:《青海气象研究》,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

[4]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关于《西北地区水资源状况及南水北调工程》的讲话。

[5]《中国自然资源丛书》编委会:《中国自然资源丛书·青海卷》,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

[6]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毛泽东足迹》,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1993。

[7]国家环保局自然保护司编:《黄河断流与流域可持续发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