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质疑专家特大黑沙暴“原因查明”
此后,我又编辑过不少从西北发来的新闻,像《稻花飘香》、《沙漠中养鱼》、《河西走廊发现巨大的地下水库》等等。我签发这些稿件时,不免生出许多疑问,常常把这类报喜的新闻删成简讯,或者处理成发晚报专稿——难道西北水资源多得如同河道纵横的水乡吗?
那时,还没有那么多20世纪初外国探险的“大系”出版,手头只有一本考古学家黄文弼的《蒙新考察日记》。在多雪的冬天和无雨的春天,我在忧郁中一次又一次眺望西北——比起以后每年春天袭击华北的沙尘暴来,2003年的黑风暴要严酷得多。几天后,北京的天空变得昏黄起来。
报纸上用了“罕见”、“特大”等令人悚然的字眼。
5月5日下午,一场黑风暴席卷了新疆、甘肃、宁夏和内蒙古部分地区其中最严重的是河西走廊和宁夏中卫一带。河西走廊的居民对年复一年和沙尘暴并不陌生,但还是被猝然降临的黑风暴震惊了。如同核爆炸一般,空中翻滚着红、黄、黑的浓云,飞沙走石铺天盖地——不少现场亲历者的第一感觉像是核战争爆发,末日降临。
天昏地暗,走石飞沙。正值下午放学,很多孩子在回家的路上,被狂风刮进了水渠,或者迷路。在这场黑风暴中死亡67人,失踪20多人,且多为孩子。武威、金昌、永昌、古浪、景泰、中卫等地,灾情尤为严重。公共汽车停驶,引起火灾多起,摧毁林木9万多株。750根电线杆被刮倒和倾斜,造成停电24~40小时。损失的羊达3万多只,直接经济损失3亿多元。沙埋厚度一般有20厘米,最大达1郾5米。
在北京变得昏暗的日子里,我的心情极其郁闷。桌上、地上和床上,已经铺了一层黄土。在居住北京的记忆中,这是最初一次沙尘暴无情的横扫。(www.xing528.com)
20多天后,我在新华社新闻大厦值班。有记者送来篇报道,题目是《中国西部部分地区遭受特大黑风暴原因查明》。我一看,是根据中科院兰州沙漠研究所5月20日的一份调查报告编写的。
中科院沙漠所在北京举行了一个新闻发布会。专家认为原因有两大方面“一是大风天气。由于高压脊的发展,脊前新疆冷槽向南加深,迫使冷空气迅速南下,促使地面冷锋加强东移。配合河西走廊,多为戈壁地带,受热较快使锋面前后暖冷空气的水平压梯度增加,锋向加强。加之,今年春季40多天无雨,地表十分干燥,沙尘极易被狂风卷进空中。二是人类活动严重破坏地面植被和地表结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主要是河西走廊一带原来固定半固定的草灌丛沙地,近年被大量开垦。一方面新垦区本身地表不稳定,易被风蚀和沙埋;另一方面使沙漠和新老垦区间失去了缓冲带,促进了风沙和沙漠南侵。戈壁地区开矿和挖土取沙等破坏地表活动,也是加剧黑风暴的重要原因。”
“高压脊”、“冷锋”、“冷槽”……这份报告写得相当专业。一专,便有局限,就像使用望远镜或显微镜。专家们的目光始终没有跳出金昌、武威、古浪、中卫等几个城市及周边地区,草场、过牧、垦荒、开矿和挖土取沙……还有气象因素。都对。但从更广阔的地学角度来看,专家们忙碌了一阵,原因显然没有真正查明,至少这份调查报告是不够全面的。
凭直觉,凭对河西走廊和西部湖泊河流的理解,我认为黑风暴显然并不是简单的只在河西走廊吹过,而实际上横扫了更广阔的地域——这就是新疆东部和阿拉善高原,而这里正是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的所在地。黑河断流,居延海干涸,肯定是黑风暴能毫无遮拦横扫的原因之一。
签发新闻稿后,我把中科院兰州沙漠所的“调查报告”留下,细细分析研究,找出了其中的局限与误判。它谈到了生态破坏问题,但着眼于当地,如金川采矿造成的大量矿渣堆积等等。思路渐渐地明晰,应该从更大范围考虑,那就是位于河西走廊和银川平原西北的阿拉善高原。那里分布着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对于沙尘暴及其源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要考虑自然的因素,也要从历史学、社会学、生态学、环境学,从内陆河全流域的角度加以观照考察。经过几十天对大量相关气象历史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我在思路上已经走进了居延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